高中地理必修一的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一的总结
篇一:必修1总结
第一单元重点:
1、 天体系统的层次
2、 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的名称、分类
3、 地球的特殊性及其存在生命的条件
4、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表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是日常生产生活所用的能源 直接提供光热资源煤、石油等是固定下来的历史上的太阳能。
5、太阳活动(黑子、耀斑)对地球的影响:
(1).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
(2)、产生极光
(3).影响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4)、对气候的影响—降水
(5)、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的基本特征
6、公转产生的现象:
7、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名称及其分界面
8、地球的外部圈层及其特点
低中高纬度的划分:0---30低纬度,30—60中纬度;60---90高纬度 温度带的划分:
0---23°26′(回归线)为热带,有直射23°26′—66°34′(极圈)为温带 66°34′—90为寒带,有极昼极夜 一般,30°—40°为亚热带 理论日界线:以180度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即日界线。 实际日界线:0点所在的经线:向东至180度为新的一天。 随纬度变化:
平分:
某日:直射点在哪半球,哪半球的地点,纬度越高,昼越 (点北北昼长,越北越长)
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极点附近有 现象 ? 极值出现在二至,特值(平分)出现 在赤道或春秋分
夏至日,北极圈到北极点出现 ,南极圈到南极出现 ;全球越往北昼越 冬至日,南极圈到南极点出现 ,北极圈到北极出现 ;全球越往南昼越春分秋分日,
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
夏至: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 冬至: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
某日:正午太阳高度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 ;或离 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随季节变化:
直射点向哪个方向移动,哪个半球地点昼 (点 移 半球地点昼渐 ) 夏至日,一年中昼最长,夜最短的地点是 各地; 相反
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的地点是 ;最小值 冬至日,一年中昼最长,夜最短的地点是 各地。
北半球最小
南北回归线之间,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的时间是
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的节气是 ,最小值在 节气
第二单元 地球上的大气
1、 描述大气的受热过程
2、 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是
3、 白天有云温度4、 夜晚有云温度5、 大气运动的能量来自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
6、 画出热力环流形式会标出近地面温度、气压、气流方向和等压面
7、 海陆间、城市间、山谷间热力环流
8、 影响风的三个力及其方向
9、 等压线的疏密程度与风力大小的关系
10.气压带风带的名称,分布的纬度,风带风向,气压带的垂直气流,属性
11.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会判断节气
12.北半球冬夏的气压中心,东亚和南亚的冬夏风向
13.气候类型的成因,分布,特点、直方图的记忆
14.常见的天气系统有高低气压中心和气旋、反气旋产生的天气
15.冷暖锋面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准静止锋的天气;三类锋面的分布和典型天气
16.全球气候变暖的结果,及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途径
第三单元 地球上的水
1、水循环的类型及其各自的环节
2、水循环的意义;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调节全球热量平衡;更新补充陆地淡水资源;塑造地表形态;传送泥沙和盐类。
3、中低纬、中高纬、西风带、季风洋流的分布规律
4、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调节全球水热平衡;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寒流对沿岸气候有将降温减湿作用;
2).寒暖流交汇处或上升处易形成渔场;
3).海轮顺洋流航行可以节约燃料,加快速度;
4).洋流可以使污染范围扩大同时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净化速度。
5).寒暖流相遇,往往形成海雾,对海上航行不利;洋流从极地地区携带冰山南下给海上航运造成较大威胁;
5、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有
6、一个地区或国家水资源的丰歉程度通常用什么来衡量。
7、水资源紧缺的原因有哪些?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8、解决水资源危机的措施有哪些? 开源措施:跨流域调水解决水资源 分布不均;修建水库解决水资源 分布不均; 节流措施:
第四单元:地表形态的塑造
1、内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 2、内力作用表现形式三种, 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是
3、内力作用结果:形成等,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使地表变得的等。
14、地球的岩石圈可以划分出六大板块的名称,板块相对运动和背离运动分别形成什么
15、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16、外力地貌典型类型
流水沉积形成的地貌:中下游冲积平原,入海口的三角洲,山前冲积扇 风力沉积地貌:沙丘,沙垅,黄土高原流水侵蚀地貌: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瀑布,峡谷 问山区的V形谷形成原因:流水侵蚀 问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原因:流水溶解侵蚀。
课本P79: 洪积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形成的原因
17、城市多分布在河流的什么地方,原因是什么?
第五单元
1、自然地理环境由等地理要素组成。
2、自然地理要素通过 循环、 循环和 循环等过程,进行着 迁移和 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3、生物既是自然地理环境的 ,又是自然地理环境的 。生物对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能够进行作用。
4、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表现为各要素之间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同时某一个要素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
【高中地理必修一的总结】相关文章:
复习必修三课本的教案03-20
高中地理教师教学工作计划(通用12篇)09-25
高一物理公式总结01-27
关于高一新生军训总结03-19
高一数学经验总结03-19
一村一名大学生工作总结范文01-20
科目一重点内容总结03-20
新一年了,我的爱情总结范文08-21
我的第一份总结作文07-13
三会一课总结三篇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