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国》是川端康成最高代表作,其间描绘的虚无之美、洁净之美与悲哀之美达到极致,令人怦然心动,又惆怅不已。作品中唯美的意象描写融入至人物情感的表达之中,往往带着淡淡的哀思,表现了川端康成的物哀思想。下面yuwenmi网为大家提供《雪国》读后感,供大家 参考。
篇1:《雪国》读后感
日本寻常人家在一段旅行中发生的普通平常的事。通过这样的故事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微妙的关系和复杂的内心情感世界。
在《雪国》这部作品中,描述了一位自由撰稿的舞蹈研究家岛村在一次机遇中认识了当地的一位艺妓后的情景,那时所谓的艺妓就是平时在家里做些平凡的家事,过着极为普通的生活,待到被召唤时就立刻摇身一变成为一个地道的艺妓,有的时候她们在客人的旅馆内一起歇宿,大家坐在火盆旁闲聊一些家常,很自然地同客人们熟悉起来,而后,当她们看到男人们穿着棉睡衣就寝或起床时便会给予精心的料理,驹子就是这种地方艺妓中普通的一个,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个人逐渐的熟悉起来,并且经常见面。
这部小说重点在于其文字的感染力的成功。通过岛村和驹子之间的对话及其之间的关系的演变,极其丰富的表现了其文字的浸透力。在这样普通的生活场景中,充分的显现了日本的民族特色文化,将这些特殊的食物连接起来,组成了一个个唯美的画面,给人以丰富的想象力,甚至还会有情感的共鸣。
作者通过“雪”这样的事物,来表达在日本所说的美学的体现。从这些文字中我可以看出作者的一种平静的心情。人物中岛村对于叶子的印象比驹子还要深刻。叶子的出现和逝去,那是一种从静美的状态跌落到凄美的情景。
总而言之,这部小说是川端康成对日本传统文化的担忧,即营造了雪国这样一个唯美的环境来寄托自己对日本文化及其传统美学观念的情感。整部小说都体现了川端一种孤寂的心灵,表达自己的一种终极理念。
篇2:《雪国》读后感
《雪国》是我最喜欢的一部川端康成的作品,《雪国》是一部富有诗意的作品,风景如画的北国景色与主人公的内心融为一体,《雪国》整体给我的感觉是平缓而抒情的,但《雪国》里有一个地方给我的冲击力特别的强,也是我认为整部中篇小说的高潮,便是叶子在一场大火中逝去生命,驹子那悲痛欲绝的神情,那撕心裂肺的哭声,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力。叶子的死亡预示着一种幻想的美好人性的破灭,川端康成笔下的叶子是一位善良又洁身自好的女性,其实叶子和驹子在小说里面临着一场相同的生活处境,但叶子从始至终也没有沦为艺妓,显然作者把叶子和驹子进行了对比,驹子是“实”的,那么叶子便是“虚”的,面对那样恶劣的生活环境,叶子又怎能独善其身,洁身自好呢?这只不过是作者对比驹子产生的美丽幻想罢了,因此川端康成对叶子的描写其实并不多,用了一种淡化的处理方式,你可以感受到这个人物的存在,但又不能过多的了解,给人一种琢磨不透的虚无飘渺的感觉。川端康成《雪国》读后感
驹子是《雪国》中最重要的一个人物,驹子从一位社会底层的乡村女子,最终为了给毫无感情的未婚夫治病完完全全的沦为了一名艺妓,驹子以其说是为未婚夫沦为艺妓,还不如说是生活的压力,把她一步步的逼上了这条路,如果像叶子那样生活,可能只能是提前的死亡。驹子渴望“正正经经”的生活,渴望美好而真正的爱情,希望找一个爱自己的丈夫。她对岛村是有一种期待的,而这种期待在驹子身上表现的越来越强烈,但驹子的这种愿望破灭时,最终便是驹子人性的毁灭,驹子的刻苦学习,勤奋练习三弦,读小说等等努力,都是徒劳无获的,不能让她的生活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岛村虽然对驹子的遭遇有着同情心,但早有妻子的岛村无法实现驹子的愿望,虽然驹子热烈般的爱着岛村,但岛村最多把驹子当做是朋友罢了,只是他在旅途中无聊消遣的玩伴,在驹子身上展现了对于美好生活的渴望、渴求和对于生活的热爱,而岛村身上展现出一懒散、懈怠悲哀着生活在虚无中,岛村和驹子对于生活的态度是完全的不同的,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也从侧面烘托了驹子身上所具有的美好的人性。
川端康成在《雪国》中运用了西方的现代主义和日本传统文学的多种艺术手法,创造出了一种悲中有美、美中有悲的独特意境。
篇3:《雪国》读后感
春天来了,虽然不动声色,但还是在越来越灿烂的阳光,越来越活泼的野草中毫不费力地感觉到它走近。有位女孩子在QQ上注释:天气转暖了,可以穿春装了。
是的,女孩子总是希望只有夏天和春天,唯有这两个季节,可以把自己穿得更漂亮点。我还穿着羊毛衫加西装,女孩子已经穿衬衫,炫耀她的青春和美丽。
阳光如瀑洒下,任我沐浴。可是不知道为什么,这几天,就是感到莫名的忧伤,心情就是不很宁静。忧伤其实很淡的,几乎难以觉察,但是敏感的心还是捕获到这个信号。为什么忧伤?因为春天过分地亲昵?因为阳光过于地温暖?因为微风过于地温柔?没有道理的。
这几天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没有啊。没有值得真正需要烦恼的。唯有的解释,闲愁而已。想到这个闲愁两个字,我大吃一惊,我还有闲愁的心境和年龄?
昨天,在数学课上发现一位女学生写诗歌。我哭笑不得,不由说:“世界最感无奈多情者。”难道不是吗?风花雪月,多情善感,为涂抹一点诗歌,唠叨自己的心事,几成自闭一般的自恋。
女学生脸红了,我还是硬着心肠说下去:“多情者最易忧伤。”在一切人类活动的地方,一旦出现“恶”,首先被伤害的就是多情者,这个伤害无法轻易消退,最后都沉没于多情者心海,汹涌为忧伤的暗流。
其实,这些话是我对青春经验的总结,借批评女学生说出来。忧伤很美,可以写成诗歌,但是一切都是徒劳的美丽。如雪花很美,终究被黑黑的皮靴踩得嗤嗤叫疼。
徒劳的美丽,那忧伤,我想或许来自《雪国》。川端康成,一个孤独忧郁伴一生的日本文人。倾诉所有的忧伤在文字里面,营造一个美丽、虚幻、易碎、如雪的世界,让我走进去也无可避免地被感染了忧伤。漂浮在字里行间的虚无感,托起了我的心疼。
于是,下午在办公室看完这本小说之后,抬头看门外,发现阳光里也浮动着清澈的缥缈的忧伤,那是川端康成的徒劳的美丽。或许因为川端康成是个孤儿,亲人相续离开他,使得这个不幸的天才,如此百般无奈。这个无奈渗透到他人生里的时时刻刻,慢慢沉淀下来的,最后发酵为无可倾吐的忧伤,唯有写成文字才能减轻。于是《雪国》就这样诞生了!所以,即使川端康成去世多年,但是他那无法解脱的忧伤,还是通过《雪国》影响了千千万万的读者,包括我。
川端康成有幸有天赋将多情的忧伤变成如此销魂的文字,而普通人只能把多情唠叨成自恋,如我。
我想:自己的忧伤或许来自《雪国》,至少是被《雪国》点燃。算了吧,过几天,我会好好的,毕竟我心拒绝认为自己还是个软弱的多情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