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时间:2022-06-20 08:17:19 报告 我要投稿

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写起报告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管理论文开题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篇1

  论文题目:企业盈利能力分析研究—以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为例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选题目的: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经营状况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分析企业盈利能力越来越重要,这关系到企业的管理战略与生存发展。它是企业营销能力、获取现金能力、降低成本能力及规避风险能力等的综合体现,也是企业各环节经营结果的具体表现。

  选题意义:盈利能力分析是企业财务分析的重点,财务结构分析、偿债能力分析等,其根本目的是通过分析及时发现,改善企业财务结构,提高企业偿债能力、经营能力,最终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地发展。本文在盈利能力分析中,全面领悟分析的内容,正确掌握分析的方法至关重要。 并通过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对其盈利状况进行分析,找出其企业是否存在问题,并对问题提出相应建议。

  二、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周硕在《企业盈利能力分析研究》中指出盈利能力的内涵,是企业生产和发展的基础。盈利能力分析是企业财务分析的核心内容,同时也占有重要的地位。企业盈利能力具有增长性、常规性、平稳性的特点。分析企业盈利能力,是运用特定的指标和标准,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对企业盈利状况以及未来盈利潜力做出的一种判断。它可以详细了解、评价一个企业的经营业绩、管理水平,为企业的计划与决策提供有效的信息。提升企业盈利能力,应选择合适的提高企业盈利能力的方式,使用财务方法建立提高企业盈利提升的理想模式,大力发展企业债券市场,改善企业的资本结构,加强市场管理,提高企业的整体经营业绩。

  刘颖在《浅谈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中谈到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因素:(一)税收政策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二)利润结构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三)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的选择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四)资本结构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五)资产运营状况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

  张政在《企业盈利质量与未来盈利能力分析》中中以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作为盈利能力的参照指标,具有较强的稳健性。从现金流量的角度来评价企业的盈利质量,由于现金流量的现实性和客观性,避免了权责发生制的不足。文章从盈利的现金保障性、持续性、增长性三方面选择质量评价指标,对企业的盈利能力作进一步的修复与检验,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盈利状况和未来的盈利能力。

  田俊敏《改进盈利能力指标评价体系》(合作经济与科技)中提出企业常用盈利能力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净资产收益率、资本保值增值率、总资产报酬率、成本费用利润率、销售利润率和每股收益等。这些指标从不同侧面揭示了企业的风险特征、理财行为特征及投资价值,为相关利益人提供多种多样的盈利能力信息,从而有利于投资者和债权人进行投资和信贷的决策,也为评价企业绩效提供有效基础。资本保值增值率是根据“资本保全”原则设计的指标,更加谨慎、稳健地反映了企业资本保全和增值状况,它体现了对所有者权益的保护,通过对该指标的分析可以及时、有效的发现侵蚀所有者权益的现象,反映了投资者投入企业资本的保全性和增长性。

  以上这些便是我根据中小企业税收筹划的相关资料进行的整理,对我本次论文的写作有很大的帮助,我将根据其中的一些观点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论述。

  三、主要参考文献:

  (1). 周硕.企业盈利能力分析研究.《商业经济》. 20xx,(07)

  (2). 刘颖.浅谈企业盈利能力分析.《现代商业》. 20xx,(30)

  (3). 张政. 企业盈利质量与未来盈利能力分析. 《会计之友》 20xx,(23)

  (4). 田俊敏. 改进盈利能力指标评价体系[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xx, (17)

  (5). 杨森. 财务困境及其应对策略_以三一重工为例. 《会计之友》20xx, (23)

  (6). 段翠莲. 对企业盈利能力分析的探究, 《中国外资》, 20xx, (13)

  (7). 陈佳丽. 民营企业盈利能力分析_ --《中国商贸》. 20xx.(14)

  (8). 杨雪秀.企业获利能力评价体系研究_经济研究导刊杂志. 20xx. (21)

  (9). 倪燕.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xx. (20)

  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篇2

  一、选题的意义与背景

  (一)选题意义

  全球化金融危机,引发了经济危机及经营市场竞争白热化,产品价格战,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国内各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企业间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本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力量,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和激励人才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问题。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由此便加重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一系列压力,薪酬管理首当其冲,薪酬问题已成为约束企业发展的桎梏。

  薪酬管理是公司战略和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薪酬不仅是对员工贡献的承认和回报,它还是一套把公司的战略目标和价值观转化成具体行动方案,以及支持员工实施这些行动的流程。健全的薪酬体系有助于降低企业人员的流失,并吸引高级人才,减少企业的内部矛盾,增强企业凝聚力,提高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完善企业的机制。但现有的各种薪酬体系也往往不是完美无缺的,每一种都有其不可避免的缺点。因此,这就要求企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设计一种最适合本企业的薪酬体系,这对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状况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薪酬己不再是单一的工资和纯粹货币形式的报酬,而是内在薪酬和外在薪酬的完美结合。薪酬体系设计的科学合理,可以增强员工对企业的信任感和归属感,能吸引、留住和激励人才。在激励理论方面,西方发达国家已相当成熟,大体上可分为内容型激励理论、过程性激励理论、强化型激励理论三大类。在激励实践方面,西方发达国家也已相当丰富,薪酬激励管理已步入科学化发展轨道。

  (1)需求层次理论的应用:马斯洛1943年出版著作《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理论》,把人的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层次。他认为人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来的对各种需要的迫切程度是不同的,人的最迫切的需要才是激励人行动的主要原因和动力。

  (2)期望理论的研究:19年弗隆在他的著作《工作与激励》一书中,首先提出了期望理论。期望理论的基础是,人之所以能够从事某项工作并达到组织目标,是因为这些工作和组织目标会帮助他们达到自己的目标、满足自己某方面的需要。弗隆认为某一活动对某人的激发力量取决于他所能得到结果的全部预期价值乘以他认为达成该结果的期望概率。在进行激励时要处理好努力与绩效的关系、绩效与奖励的关系、奖励与满足个人需要的关系。

  2、国内研究现状

  (1)相关理论研究

  薪酬与员工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应能最大程度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能够激励员工自觉自愿地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国内学者对激励问题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起步较晚,但发展非常迅速。

  《一种新的激励形式—人脉激励》一文:从人脉的概念和分类入手,提出了一种新的激励方式——人脉激励。他们指出经济的发展和竞争的日益激励以及中国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使得不论是企业还是个体都在努力通过人脉关系的有效建立和拓展来实现企业和个人最优化成长和发展。企业只有从人脉需求的现实需要出发,为员工创造人际交往的机会,解决所需的交通工具、费用等硬件设施,并在公司范围内创造良好的人际氛围,丰富企业文化,才能更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积累企业整体隐形资本,为企业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随着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才竞争日益激烈,传统的基于工资,奖金,福利的薪酬组合模式开始显现出局限性,员工更加考虑工资和福利之外的东西,全面薪酬的概念应运而生。

  (2)国内现行薪酬体系存在的问题

  薪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热点话题。《企业薪酬体系的效果研究综述》一文指出:以往的薪酬研究更多地关注薪酬的决定因素,相对而言,忽视了评估薪酬体系的效果。随着薪酬体系的演变,薪酬体系的效果问题越来越引起研究者的重视。通过综述薪酬体系效果的相关研究,笔者认为,以往的研究存在四个问题:一,以前的一些研究表明薪酬体系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二,薪酬系统与组织的匹配是未来薪酬研究的五大问题之一。三,国内不少企业在学习美国的薪酬体系,到底美国的薪酬体系是否适合中国的文化和中国企业的现状,这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四,以往研究在分析薪酬体系的效果时,忽略了或没有控制其他激励因素。

  《民营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文指出:现在的民营企业薪酬管理存在许多的问题,如多数员工薪酬很低、员工薪酬待遇既不公开也不公平、员工薪酬不与企业绩效挂钩、拖欠员工工资等现象比较普遍,难以达到预期的激励效果,对于民营企业吸引外来人才,留住优秀人才,激励有用人才,提高组织效率,在激励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是非常不利的。

  (3)薪酬体系对激励员工的作用

  薪酬激励机制可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发挥薪酬激励的作用》一文指出:薪酬激励不单单是金钱激励,实质上已成为企业激励机制中一种复杂的激励方式,隐含着成就激励等。因此,薪酬激励能够从多角度激发员工强烈的工作欲望,成为他们全身心投入工作的主要动力之一。员工期望通过积极表现,努力工作,一方面提高自己的工作绩效,另一方面争取薪酬的晋升。在这个过程中,员工可体验到由晋升所带来的自我价值实现感和被尊重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的工作创造性。这既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又能业结成利益共同体,使员工感觉到有创造力才有回报,最终实现双赢。

  《薪酬激励-人力资源管理的一柄利剑》一文指出:在今天,薪酬激励成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在员工心目中,薪酬不仅仅是自己的劳动所得,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员工自身的价值、代表企业对员工的认同,甚至还代表了员工个人能力、品行和发展前景。所以薪酬不单单是金钱激励,实质上已成为企业激励机制中一种复杂的激励方式,隐含着成就激励、地位激励等,因此,薪酬激励能够从多角度激发员工强烈的工作欲望,成为员工全身心投入工作的主要动力之一。

  《宽带薪酬的两面性分析》一文指出:宽带薪酬是现代企业较为流行的薪酬制度。刘宏指出宽带薪酬的实质在于:绩效是衡量薪酬的最终标准和尺度,他传导着以绩效和能力为导向的企业文化。宽带薪酬结构不仅通过弱化头衔、等级、具体的职位描述以及单一的向上流动方式向员工传递一种个人绩效文化,而且还通过弱化员工之间的晋升竞争而更多地强调员工们之间的合作和知识共享、共同进步,以此来帮助企业培育积极地团队绩效文化,而这对于企业整体业绩的提升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力量。

  (4)薪酬体系的发展趋势

  合理的薪酬体系是关系到员工生存与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薪酬总额相同,支付方式不同,会取得不同的效果。所以,如何实现薪酬效能最大化,是一门值得探讨的艺术。

  《管理中的激励》一文提出:提高薪酬结构的激励性,他们指出如果一个组织中员工的工作热情不高、员工比较懒散,想加大激励力度,可以采用高弹性的薪酬模式,即加大浮动工资/奖金/佣金的构成比例,缩小刚性成分。如果是一个因品牌弱小导致招聘困难的新兴公司,可采用高稳定的薪酬模式,增加薪酬中的固定成分,让员工有安全感。

  福利是企业薪酬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其定位来讲,应该在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激励人才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故福利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但是,由于目前我们大多数企业实施统一的具有普惠性质的福利制度,许多企业在想员工提供福利时发现同意的福利计划很难满足员工的多样性,多层次性的需求,是福利与部分员工的需求脱节,难以发挥激励功能,降低了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因此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得到蓬勃发展的弹性化的福利制度引起我国管理界的广泛关注。

  3、述评部分

  综上所述,从众多学者对企业薪酬体系问题的研究成果来看,薪酬体系设计已被纳入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管理系统中并被广泛应用。如何制定有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是企业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薪酬管理不是对金钱的直接关注,而是关注如何正确的使用薪酬的激励作用,因为即使薪酬绝对金额相等,支付方式不同带来的激励作用也会有很大的差别。企业应注重将内在报酬和外在报酬有机结合适当缩短常规奖励的时间间隔,保持激励的及时性,增强激励的效果。

  目前国内外有关薪酬体系设计问题的研究文献很多,但针对某一特定条件下企业如何建立一套有效的薪酬体系的研究还很少,因此,在写作本论文的时候,笔者将在参考大类的文献基础上,结合某企业原有的薪酬制度,来摸索尚未成熟的薪酬体系设计与策略。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研究基本内容:

  1.国内外对企业薪酬体系研究情况:薪酬的定义和构成,薪酬设计的理论基础,薪酬激励的含义与内容,我国薪酬体系设计的现状,薪酬体系效果的研究。

  2.某企业薪酬体系现状:企业简介,企业现状分析,企业人力资源状况分析,企业现行薪酬体系设计情况,企业现行薪酬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现行薪酬体系对员工的激励效果。

  3.提出完善某企业员工薪酬体系的基本对策:企业薪酬体系现状分析,公司薪酬体系设计概述,完善、改良企业薪酬体系方案,企业薪酬方案的实施,新方案的反馈分析。

  (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通过问卷调查法、面谈法等方法来发现企业原有薪酬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其所产生的影响。

  2、薪酬体系再设计过程中,根据公司实际,通过收集相关资料来设置绩效考核指标权重。

  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

  1.文献检索。通过收集相关资料了解分析员工薪酬制度的基本情况,了解国内、外对员工薪酬体系的研究动态。从而为本文写作提供相关理论依据。

  2.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来收集某企业现有的员工薪酬制度的现状,为本文的写作提供有关数据,为文章写作提供更确实的数据来源。

  3.面谈法。通过与有关人员的直接交谈,了解他们对现有薪酬制度的满意度和希望企业为他们做些什么,从而可以对目前的薪酬制度提出更好的解决策略,设计更好的薪酬体系。

  4.实证分析。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出某企业目前薪酬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通过定量分析,为论文提供可靠的依据。

  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篇3

  1 研究背景

  1.1问题由来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核心。人力资源绩效管理已成为当今企业成功的关键。然而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与绩效管理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随着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在企业经营中地位的不断提高,人力资源绩效管理己成为当今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热点问题。

  1.2 研究对象和问题

  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较为初级,绝大多数企业尚未建立起科学的绩效评价制度,而在某些导入了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中小企业,所实施的评价体系不够全面、系统,评价体系与企业战略、员工的职业生涯结合度不高,这些都制约了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的良性发展。基于此,本文提出了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评价的改进策略。

  经过对众多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绩效管理评价制度了解发现,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主要包括:

  (一)管理者及相关领导对绩效管理评价制度认识不足,重视度不够。

  自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评价制度引入我国中小企业管理以来,绝大多数仅仅是停留在对评估中的所涉及指标的记录、整理、上传等工作层面,对评价制度中相关数据的应用尚处于最浅层次,除完成与企业总体考核的对接功能外,根据需要,在某些特定时点上,会通过该体系的数据进行一些简单的同比分析,为企业绩效评价及人力资源管理决策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当前中小企业绩效评价制度最大功能即为静止的数据库功能,对历史数据可起到一定的可追溯。

  (二)评价制度所反馈的信息无法发挥其功能

  从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评价制度的运作情况来看,与评价体系有密切关联的一大主体----企业员工,基本上与该体系的处于接触真空的状态,该体系当前仅仅处于“专人专管专用”阶段,与外部信息交换基本上为零。当前绝大部分现行的绩效评价体系尚未实现全面甚至是限制级别的企业内部共享机制,如此一来,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

  (三)评价制度的技术支持尚不完善

  绝大多数企业当前使用的评级体系功能简单,基本上是一系列静态统计数据,系统的自动分析及辅助决策功能尚未开发,对决策的数据支持主要依赖于人力的脱机运算,效率低下,其自动运算体系仅能支持一些浅表层次的记录、查询、导出等功能,不具备自动分析生成系统,无法通过该体系大量数据统计和挖掘技术,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状况进行详细的自动分析。

  (四)评价体系与企业员工的关联性不强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所实施的人力资源绩效评价体系,基本上是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度员工进行绩效评价的一个工具,与普通员工的关联度不强,很少有中小企业会针对当期评价结果进行后续的人力资源改进工作,能做到依据绩效考核结果协助企业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与培养更不多见。

  1.3 评价体系的改进措施

  针对上述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存在的四大共性问题,从明确管理者对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评价的认识、增加绩效评价信息的对称性与时效性、开发并利用更为先进的评级软件体系、重视评价结果对企业员工职业生涯的关联性等四个层面,对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评价体系进行改进。

  (一)明确管理者对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评价体系改进举措

  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评价制度是一项系统工程,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彻底解决所有问题 。很大程度上涉及企业各层级、各职能模块之间的协调,不能套用一种模式,要从中小企业自身实际出发,结合企业成长阶段及所处的内外部环境等发展要素,认真制定切实可行的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评价方案,真正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增强绩效评价信息的对称性与时效性

  中小企业要将评价制度所反馈的信息落到实处,并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评价的导向性作用,在企业内部,与工资制度相结合,改革分配制度,实行优质优酬,并通过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在评优,评先、职称晋升等方面向绩效好的员工倾斜:制定能体现员工工作绩效的显性指标,让他们在各种评价及待遇中找到相应的位置,最大限度地调动和保护企业员工的积极性。

  (三)开发并利用更为先进的评级软件支持系统

  优化中小企业现有的软件支持系统,通过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评价系统的构建,使中小企业能够整合现有各类管理资源,基于相关的软件环境支持,对现有的绩效评价体系进行升级,逐步开发、完善更为高级的功能,从技术开发上突破现有技术支持瓶颈,实现现行“双师型”教师评价体系从单一功能模块到多功能模块子系统的升级。

  (四)重视评价结果与企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关联度

  重视评价结果与企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关联度,加强规范化培养,严格落实考核激励政策。重视考核结果对后续工作过程的指导,持续改进。中小企业要做好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评价,就要切实掌握企业与员工的“双重”主导需求,将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建设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基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较好的兼顾企业员工的个性化职业发展诉求,为企业人才培养提供强大的动力。

  2 文献综述

  2.1相关理论概述:

  绩效管理及其基本步骤绩效管理咨询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是个重要的概念,英文"performance"翻译成中文有履行、执行、成绩、性能、表演等多种含义。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一位学者风趣地把绩效管理比做汽车座位上的安全带——大家都认为很有必要,但都不喜欢去使用它。绩效管理的意义,概要而言有如下几点:

  (一)绩效管理的核心目的是通过提高员工的绩效水平来提高团队的绩效。在绩效管理的过程中,我们达到了许多目的,如:员工参与的管理,组织目标的统一,员工能力的提升与业绩的改善等。

  (二)绩效管理提供了一个规范而简洁的沟通平台。绩效管理是一种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的管理,它要求管理者改变以往简单的指挥、命令、监督的领导方法,把团队和员工个人的目标制定、实施、评估、反馈等有机地融合在工作过程中。而且在互动的参与中,挖掘下属的绩效潜力,找出下属存在的问题,制订下一步的`绩效改善计划,并在下属能力提升与动机激发上提供培训、辅导和教练,激励下属不断取得新的进步和成功。所以,绩效管理实质上就是目标管理+沟通管理。

  (三)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基础和依据。在绩效考核、面谈、沟通的过程中,经理人能够不断积累对下属的知识、能力、态度等方面的认识和观察,从而为员工管理,如辞退、晋升、转岗、降职等提供必要的依据,同时也为解决员工的培训、薪酬设计、职业规划等问题找到参考。

  (四) 成功的绩效考核必须与组织的战略目标一致。客观准确地考核员工的业绩有利于发挥他们的潜力,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设计不科学或者未能正确实施的绩效考核体系,不但会影响员工的个人发展,更会影响到企业组织目标的实施。因此,企业需要对自身的经营哲学、价值理念、业务特征和员工素质等有一个全方位的分析与把握,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一个既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又能做出诸如加薪、晋升和转岗等方面决策的绩效考核体系,为企业的发展服务。

  (五)企业文化在企业的发展过程至关重要。当企业的内部条件和面临的外部环境大体相当时,企业文化的强弱就成为竞争胜败的关键。企业文化体系的建设对于绩效管理的实行也具有推动作用。很多优秀的跨国企业,绩效管理的实践相当成功。原因在于,正式实行绩效管理之前,在企业文化中进行绩效管理的培训和推广,让企业的所有员工接受绩效管理,并自觉将绩效管理作为提高完善自己、增强企业绩效的工具。但是我国的企业,对企业文化的概念相当模糊,仅仅以为企业文化就是几句口号,几条规章制度,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和内涵,企业缺乏凝聚力。因此,我国的企业文化可以积极借鉴国外大公司的经验,积极建设属于自己的、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通过企业文化的熏陶,将绩效管理渗透,将绩效管理渗透到员工的日常工作中,成为企业管理和发展的强有力工具。

  (六)绩效管理是一项科学的、复杂的管理工作。它涉及到企业战略的制定、员工绩效指标的设立、实施过程中的沟通反馈以及考核结果的运用等许多方面。因此,企业的管理者和员工素质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绩效管理的连续性和有效性。我国的企业,应在员工培训上加大力度。管理者是绩效管理得以顺利推动和实施的中坚力量,员工则是绩效管理的直接参与者和收益者,企业应认真组织各级管理者以及员工参加有关绩效管理的培训,丰富他们相关的知识,掌管评价标准,避免主观判断,从而使绩效管理起到应有的作用。

  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篇4

  工商贸易系 市场营销专业08级1班

  课题名称:企业管理中的目标管理模式研究问题

  毕业论文 起止时间:

  20xx年12月~20xx 年3月

  学生姓名: xxx 学号:08060115

  指导教师: xxx

  报告日期: 20xx年12月30日

  一、所研究课题的任务、性质、目的和意义

  任务:确定企业的经营目标,然后根据经营目标制订经营计划,进而加以实施和控制,使企业实现经营目标。

  性质:目标管理是企业绩效考核的基础,实施目标管理可以有效的促进企业的经营治理,加强企业团队建设,激发和调动员工的工作的积极性。在实施企业目标管理中,根据预期效果规定企业中每个人的主要职责范围,并以这衡量尺度作为工作的指导方针和评定每个人对企业所做贡献的标准。

  目的:企业管理中管理者应该通过目标对下级进行管理,当组织高层管理者确定了组织目标后,必须对其进行有效分解,转变成各部门以及各个人的分目标,管理者根据分目标的完成情况对下级进行考核,目标管理的本质是绩效价值导向,目标管理使得整个公司、各个部门、各个人事先可以有明确量化的指标,事中可以检查考评,事后可以奖罚兑现,实现全面、公平和互动的管理,实现企业目标管理最优化。

  意义 :目标管理对组织内易于度量和分解的目标会带来良好的绩效。目标管理有助于改进组织结构的职责分工。目标管理启发了自觉,调动了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目标管理促进了意见交流和互相了解,改善了人际关系,促进了企业和谐发展。

  二、本课题的国内外现状,已解决了哪些问题,尚需解决的问题

  (一)国内:

  1、现状:

  (1) 一位学者如是说:“成长的关键不是经济环境,也不是市场条件,而是企业自身的管理条件”。成长型企业都正在经历着由过去的经验管理向科学目标管理发展的过程。

  (2)在企业目标管理中,由企业一把手管理全部业务的局面难以为继,然而由于缺乏组织上的准备,没有系统地计划及在关键岗位上培养管理人才,使得管理意识薄弱,业务流程模糊,领导人长期事必躬亲,干部充当“消防队员”忙于救火,员工难以分担职责,执行力严重不足,企业管理效率低下,严重影响企业发展后劲。

  (3)内部职责定义不清楚,授权体系也不明确,职、权、利的关系不平衡,没有建立起以业绩为导向的评估体系和激励机制,缺乏企业文化和凝聚精神,无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很容易导致人才危机的出现,所以企业最缺乏的是对人才的管理。

  2、已解决的问题:

  (1)企业在实施目标管理过程中解决了企业内部各部门因业务和预算等产生决策冲突,解决各部门之间的矛盾,使他们友好协调、均衡发展,成为管理决策者实施管理首要问题。

  (2)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企业的目标管理就需要应对快速变化的外部市场,职责明确化、分工专业化、工作程序化、决策科学化对规范企业行为、快速应对市场需求、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加快企业发展速度是至关重要的。

  3、尚需解决的问题:

  (1)在理念上,企业主把自己的目标当成企业目标,把个人的目标和企业发展目标搞混,老板的目标是与个人的理想’抱负和兴趣有直接联系,但往往与企业自身资源和能力并不完全一致,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2)在方法上,对企业目标管理并没充分实行“柔性化管理”,强调目标管理的灵活应变,对绩效考核成绩、骨干员工流失率、培训合格率、管理人员称职度、员工满意度等进行合理的支配与协调。

  (3)在管理战略上,专业化分工,建立完善的组织管理体制,形成科学有效的决策机制、执行机制、监控机制和反馈机制已势在必行。

  (二)国外:

  1、现状:目标管理(MBO)既是一种先进的管理制度,也是一种现代管理方法。它在美国、西欧、日本得到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2已解决的问题:

  (1)通过整合能够实现企业内部资源的集中、统一和有效配置;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企业能够跨越内部资源界限,实现对整个供应链资源的有效组织与管理。

  (2)目标管理还力求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更密切地结合在一起,以增强员工在工作中的满足感。这对于调动员工积极性,增强组织的凝聚力起到很好的作用。

  (3)目标是企业进步和发展的方向,是企业强有活力的要素,战略是规划企业经营的方法,是企业生存的命脉。目标是战略的前提,战略是目标的保证。所以目标和战略要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最大限度实现企业目标管理。

  3、尚需解决的问题:

  (1)国外企业投资决策管理不够科学,合作伙伴的选择不尽理想。切实加强目标管理,加快全州检察机关目标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发展步伐。

  (2)国外企业投资目标管理不够明确,具体考核指标也不尽合理。企业对目标实施情况的跟踪、监督力度不大,工作衔接不强,工作信息的反馈速度不快,,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目标的全面完成。

  (3)国外企业经营管理机制不完善,“以包代管”的问题较普遍对。目标执行情况的督促力度还需加强,目标管理工作尚需不断总结完善和提高,紧跟客观实际的发展而不断创新。

  三、根据任务提出解决办法

  (一)通过期刊资源和网络数据库资源来收集国内外企业管理中目标管理模式,及借鉴、引用有关学者的观点、研究成果等。

  (二)根据《企业管里中的目标管理模式研究》这个题目进行收集资料如:到图书馆、书店、网上等进行了解掌握与论文相关基本理论知识及研究的现状,特别是了解国内外企业管理状况与有关专家提出应对企业管理的措施

  (三)结合有关的资料进行企业管理模式的调查与分析,接着对目标管理存在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进行有关的思考,根据目标管理对企业的不利方面提出自己相应的看法。

  (四)对提出的一些策略进行修改与调整,使企业目标管理最优化管理。

  四、大体计划和进度.....

  五、资料来源、

  [1]张会川:《关于实施企业目标管理的几点思考》,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xx年1期.

  [2]刘宏:《企业目标管理之道》,施工企业管理,20xx年第5期.

  [3]肖文质:《浅谈企业目标管理》,石油政工研究,20xx年第3期.

  [4]王化平:《企业目标管理的几个问题》,发展,20xx年第7期.

  [5] 胡雪: 《基于目标管理的安全生产管理》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xx年12期.

  [6] 李贵友: 《谈目标管理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运用》, 硅谷 20xx年15期

  [7]周涛: 《 企业的目标管理与员工自主控制》,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xx年7期

  [8] 范国余: 《 推行目标管理考核 必须坚持五个统一》,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xx年04期

  [9] 李清洗: 《对公安岗位目标绩效考评机制的思考》,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xx年04期

  [10] 张代军:《 关于企业实施目标管理的探讨——设定目标的基本原则》,经济研究参考20xx年91期

  [11] 苏泽庭:《中小学党建目标管理的与思考》,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xx年02期

  [12] 王艳红:《中外文化差异对我国境内合资企业发展的影响》,吉林大学;20xx年

  六、指导教师审阅意见

  指导教师(签字)______ _____年___月___日

  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篇5

  1.研究背景

  1.1质量管理的目的

  二十一世纪什么对企业最重要?无可厚非就是质量。对现代社会的人们来说,“质量”并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早在距今一万多年前的石器时代,人类就有了质量意识,对所制造的石器进行裂缝检验。正如人类对一切事物的认知过程一样,社会对“质量”的理解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也表现出了不同的特点。质量管理经历了质量检验、质量统计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等发展阶段。人们逐渐认为,质量不仅要符合耐用的标准,而且要包含可靠性、安全性、维修性等质量特征,要满足及超越顾客的需求。

  近几年来,产品质量问题更是频频发生。例如近期动车组隔三差五发生故障,给乘客出行带来不便以及人身安全受到威胁。遂中国北车经铁道部同意,已召回其子公司生产且已投入运营的54大列CRH380BL型动车组。通过前期运行过程质量问题的反馈,中国北车最终得出结论,近70%的问题是分供方零部件质量问题。而这些问题零件又出自哪里呢?毋庸置疑,为了降低制造成本这些劣质的零部件肯定是来自一些中小企业。

  在我国制造业的大军中,中小型制造企业可以说已经占据了半壁江山,他们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我们也看到,这些中小型企业大多数属于一般性加工,附加价值低,技术含量较少。长期以来其中不少企业的发展一直是以资源的大量消耗为代价,表现为成本高、盈利少。特别在全球经济危机暴发的今天,我国的许多中小型制造企业,尤其是劳动力密集型的中小型制造企业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困难,原材料、人工费用等生产成本的上涨严重挤压了本来就不大的企业利润空间,使得大部分的中小型制造企业已经进入微利润时期,甚至有些中小型制造企业已经被逼到了生死存亡的悬崖边上。在这种万分危机的情况下,这些中小型制造企业怎样才能走出困境?企业的利润依靠什么来支撑?等等,这些都是摆在我国中小型制造企业面前急需解决的难题。

  大量实践证明,企业的产品质量是降低成本、占有市场的有力武器。因此,如何提升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确保企业的产品质量,是一项十分艰巨而紧迫的工作。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经济的基础产业,中国又已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在日益激励的全球化的竞争条件下,中国将面临的是有高质量优势的众多国外厂商竞争。而中国与国外发达国家的产品质量有着不可否认的巨大差距。因此,加速提高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迫切而艰巨的任务。如何缩小这一差距呢?惟有进行合理的质量管理这一条路。通过现代化的质量管理运用,才能使产品的质量得到实实在在的提高,所以要仔细研究这一课题。

  2 文献综述

  2.1相关概念解释

  2.1.1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及其发展

  质量的概念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的。传统上,即质量被认为是产品的某种特征。从制造技术发展的过程来看,这种观念是与自动化大生产,为社会提供大批量、相同质量的产品同步形成的。

  近半个世纪以来,对质量的概念的认识大体上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1)符合性质量 早期的质量概念很简单,就是要符合产品的设计要求,达到产品的技术标准。

  (2)适用性质量 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发现很多产品即使符合了设计要求,达到了技术标准,但不一定能够为顾客所接受。朱兰将质量定义为“质量是一种适用性”,这一定义可以分解为以下四个参数:设计质量、质量一致性、可使用性和现场服务。满足了这四个参数,才能体现适用性质量观的内涵。

  (3)全面质量 所谓全面质量,不仅指最终的产品,而且指覆盖了与产品相关的一切过程的质量。全面质量覆盖了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工作质量、服务质量、信息质量、过程质量、部门质量、人员质量、系统质量、公司质量、目标质量等。全面质量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系统,其目的是持续降低成本,持续增加顾客满意度。

  2.1.2项目的概念

  项目是完成某些特定要求的一次性任务,是在一定的组织机构内,在限定的资源条件下,在计划的时间内,按满足一定性能、质量与数量的要求去完成的一次性任务

  2.2质量管理体系

  2.2.1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知识

  质量管理体系是企业内部建立的、为保证产品质量或质量目标所必需的、系统的质量活动。它根据企业特点选用若干体系要素加以组合,加强从设计研制、生产、检验、销售、使用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活动,并予制度化、标准化,成为企业内部质量工作的要求和活动程序。质量管理体系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质量管理体系最新版本的标准是ISO9001:20xx,是企业普遍采用的质量管理体系。ISO9001:20xx标准是由ISO(国际标准化组织)TC176制定的质量管理系列标准之一。

  2.2.2质量管理体系的八项原则

  八项原则主要是指ISO9001:20xx所涉及的

  (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2)领导作用;

  (3)全员参与;

  (4)过程方法;

  (5)管理的系统方法;

  (6)持续改进;

  (7)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8)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2.2.3质量管理体系的特点

  (1)它代表现代企业或政府机构思考如何真正发挥质量的作用和如何最优地作出质量决策的一种观点;

  (2)它是深入细致的质量文件的基础;

  (3)质量体系是使公司内更为广泛的质量活动能够得以切实质量管理体系过程方法管理的基础;

  (4)质量体系是有计划、有步骤地把整个公司主要质量活动按重要性顺序进行改善的基础。任何组织都需要管理。当管理与质量有关时,则为质量管理。质量管理是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活动,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活动。实现质量管理的方针目标,有效地开展各项质量管理活动,必须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这个体系就叫质量管理体系。它可以有效进行质量改进。ISO 9000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管理体系。

  2.3什么是项目质量策划

  (1)项目质量策划是项目质量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包括识别和确认项目质量形成的过程。项目质量管理班子通过质量策划做出正确的决策,对项目管理质量和产品质量能否满足顾客的需要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2)为了实现项目的质量目标,项目管理班子应在各层次上都建立起相应的质量目标。因此,项目质量策划就成为了项目各级管理者的重要职责,其职责对项目质量管理过程所需的资源和持续改进显得非常重要。

  (3)项目质量策划不能看作是一次性的过程,随着顾客及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的变化,项目质量管理班子应该对质量管理的过程或对产品实现过程进行改进,每次改进都应进行质量策划,并确保质量策划在受控的状态下进行。

  (4)项目质量策划的结果应形成文件,一般是质量计划文件,也可以是适用于项目运行需要的其他管理文件。

  3 论文(设计)框架

  1.前言

  1.1基础知识概论

  1.2问题的提出

  2.质量与质量管理

  2.1质量管理、项目质量管理以及全面质量管理

  2.2质量管理的组织结构和TQM

  3.质量管理体系

  3.1质量管理体系基本知识

  3.2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

  3.3质量认证制度

  3.4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建立

  4.6sigma管理

  4.16sigma管理的起源

  4.26sigma管理基本原则

  4.36sigma的组织与培训

  4.46sigma的项目策划与实施

  5.现代质量管理在企业中的运用

  5.1产品研发阶段质量管理

  5.2生产过程质量管理

  5.3市场营销质量管理

  5.4顾客满意度

  5.5质量成本管理

  6.项目安全控制

  6.1项目安全控制的概述

  6.2项目安全控制的方法

  6.3文明施工

  6.4环境保护

  7.结尾

  4 进度安排

  1.申请论文 (20xx-06-01——20xx-06-12)

  2.下达任务书(20xx-07-05——20xx-07-20)

  3. 答辩申请(20xx-07-13——20xx-07-13)

  4.开题报告 (20xx-07-22——20xx-08-22)

  5. 初稿提交 (20xx-09-06——20xx-09-19)

  6. 定稿提交 (20xx-09-27——20xx-10-10)

  7. 终稿提交(20xx-10-25——20xx-11-02)

  8. 终稿评阅(20xx-11-02——20xx-11-12)

  5 参考文献

  [1]匹兹德克(美),《六西格玛项目管理与实施表格》,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xx年

  [2]新将命(日),《图解全面质量管理》,上海:文汇出版社,20xx年

  [3]程元军,《项目质量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xx年

  [4]龚益鸣,《现代质量管理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xx年

  [5]郎志正,《质量管理技术与方法》,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8年

  [6]苏秦,《质量管理与可靠性》,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xx年

  [7]王长峰 李英辉,《现代项目质量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xx年

  [8]赵涛 潘欣鹏,《项目质量管理》,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xx年

  [9]张建国 熊茂林,《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审核员培训教材》,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xx年

  [10]张涑贤 乔 宏,《项目质量管理》,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xx年第一版

  [11]于晓霖,陈仕华,《质量管理》,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xx年

  [12]吴志军,《质量管理体系与认证》,上海:科学出版社,20xx年

  [13]高光锐,《生产与质量管理》,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xx年

  [14] 中国标准出版社第一编辑室,《质量管理标准汇编》,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xx年

  [15] 朱兰,戈弗雷(美),《朱兰质量手册》,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xx年

  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篇6

  一、课题背景(或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建筑工程建设市场现在是“僧多粥少”的局面,竟争十分激烈,中国已加入WTO,国外工程建设承包商的纷纷进入,无疑又加剧这种竟争。建筑工程的剧烈竟争,主要表现为对工程项目的竟争。而工程项目一般通过招标的方式进行,能否中标取决于企业能否为社会提供质量高、工期短、造价低的建筑产品。建筑施工企业在项目中标,接到施工任务时,建筑产品的价格是确定的,这就要求施工企业不但要在规定工期内,以合格质量完成工程项目,而且要求施工企业通过成本管理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而施工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实现利润的最大化,降低成本,所以建筑施工企业在项目施工过程中,以成本管理为核心,向成本要效益,是实现利润的最有效、最根本途径。采取现代化管理方法和手段加强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以人为本、降低消耗、提高效率,追求最佳经济效益,是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当务之急。

  本文以XX公司(以下简称XX公司)施工项目成本控制问题为研究的实际背景,首先综述了XX公司建筑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状况,结合一般的理论,重点阐述了公司建筑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意识、成本核算、成本控制依据、成本控制观念。紧接着探讨了XX公司在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包括成本管理体制、“质量成本”、“工期成本”等,通过对XX公司一些项目成本控制案例的调查与研究,总结出了XX公司项目施工成本控制的现状,着重分析了当前公司施工成本控制中存在问题以及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XX公司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措施及建议。

  二、课题(研究)内容

  1、XX公司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状况

  2、XX公司在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3、加强XX公司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措施及建议。

  三、文献综述(或读书报告)

  1. 文献综述

  [1]《项目管理引论》,本书是世界银行针对中国大陆的项目培训课程教材,教材从项目业主对项目全过程进行管理的角度编写,联系中国实际,符合国际惯例,反映项目管理领域最新发展,使之有广泛的应用范围。旨在使读者在进一步研究项目管理的具体内容之前对项目管理的全貌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主要讲述项目管理全过程的四个主要步骤,项目启动、规划、实施和结尾;介绍项目管理在新世纪将面临的新环境和新问题,以及可能采取的对策。本书除了阐述项目管理的基本概念外,还包括项目管理的历史和发展、定义和术语、知识体系等,其主要内容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基础,讲述项目管理全过程的四个主要步骤,项目启动、规划、实施和结尾。第二部分为挑战,介绍项目管理在新世纪将面临的新环境和新问题,以及可能采取的对策,如项目经理的新角色、项目管理软技术(项目社交、班子建设、评估与量化)等。

  [2]《建筑工程经济与企业管理》,本书主要介绍了建筑业的基本经济规律、建筑工程经济的评价原理与方法、建筑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与管理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基本建设与建筑业、建设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时间价值、建设项目技术经济评价(建设项目技术经济评价方法、建设项目的财务评价、国民经济评价、经济评价中的不确定性分析、设计与施工方案技术经济评价、建设项目后评价)、技术经济预测与决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价值工程在建设项目评价中的应用、建筑企业管理概论、建筑企业计划管理与合同管理、建筑企业质量管理、建筑企业成本管理、建筑企业生产要素管理、建筑企业风险管理与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本书还系统地阐述了建筑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基本建设程序;资金的时间价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建设项目技术经济分析方法;预测与决策技术;建筑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评价;价值工程;建筑工程概预算的编制;建筑企业管理概论;建筑工程的招标投标;建筑企业计划管理、项目管理、技术管理、资源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及经济核算;建设项目监理;城市房地产经济等内容。

  [3]《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理论与方法》,本书是戚安邦和孙贤伟教授编撰的作为全国造价工程师继续教育的培训教材。本书对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的概念、内涵、基本步骤和过程以及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确定与控制的理论与方法有较全面而深刻的理解,并对造价管理工作适应现代建设项目造价管理新范式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工作指引。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现代建设项目造价管理范式,它是一种基于活动的项目成本确定方法和基于活动与过程的项目成本控制方法的管理范式,它是有别于传统的基于定额的建设项目造价管理范式。它是我国建设项目造价管理界前辈多年深入研究的结晶,它包括了以美国人为主导提出的建设项目全面造价管理的主要思想和方法和以英国人为主导提出的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主要思想与方法,以及现代项目管理范式中的许多相关思想与方法。但是,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的实质性内涵具有完全不同于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和建设项目全面造价管理的范围和内容。本书详细阐述了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的概念、内涵;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的基本步骤和过程;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确定的技术方法;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控制的技术方法。

  [4]《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本书本书共分十一章,内容包括:施工项目成本核算的原则、施工项目成本核算的任务、施工项目成本核算的要求、施工项目成本核算的内部条件(包括企业管理体制的系统矩阵制改革、管理层与作业层分开的管理模式、企业内部市场的建设等。本书从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基本理论出发,阐述了项目成本管理在施工企业经济管

  理中的重要地位,是企业经济管理的中心,是企业效益的源泉,是企业生存的基础、发展的动力,强化项目成本管理是施工企业成功之本。本书按照项目成本管理环节,详细讲解了工程项目从成本预测到成本核算直至项目完成的考核以及评价每个环节所用到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法;对项目融资成本管理、项目投资决策和项目风险成本管理等多个专题进行展开与探讨,给出了项目管理应遵循的原则、技术方法和流程,并列举了大量实例。

  [5]《工业企业人工成本实务》,人工成本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及其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因而世界各国对人工成本的控制都十分重视。为了便于国际间的比较,1966年10月在日内瓦召开的第11次国际劳工统计学家会议上,各国劳工统计学家通过了《关于人工成本统计的决议》。此外,人工成本在很大程度上还决定了产品的成本和产品价格,进而影响企业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本书系统全面地介绍了人工成本管理的基本理论、工业企业特别是钢铁企业人工成本实务,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较为系统地介绍了人工成本理论综述、人工成本的基本概念、人工成本的基本属性等内容主要内容包括:人工成本的涵义、结构与主要评价指标;人工成本的双重性和可转换性;人工成本的多因素分析、定量预测与控制体系模型的建立和分析;人工成本的计划与规划;人工成本的管理机制创新;人工成本控制的具体案例介绍等。

  [6]《人力资源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的战略管理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渐显现出其重要的地位,现代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应与时俱进,注重风险意识,要充分意识到人力资源管理与战略管理的关系,以此来应对国际、国内的竞争。战略管理与人力资源的紧密结合,无疑为企业从战略全局出发,为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在人力资本理念上,在确定人力资源问题上,在制定人力资源战略和人力资源规划等方面构建了一系列的决策过程。本书全书分十一章通过大量案例解读及理论分析,阐述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的重要意义:思路决定出路。本书详细阐述了人力资源的战略管理、人力资本的概念及构成、人力资源战略目标的制定与实施、企业人力资源战略在实际中的应用、人力资源战略在竞争中的优势、人力资源规划与组织设计、人力资源规划的目标、人力资源需求预测、人力资源规划体系的建立、人力资源供给预测、人力资源规划的评估与控制。

  [7]《工程造价新技术》,本书作者李丽红、严汝红是中国工程造价理论界的代表人物,他们学习发达国家造价工程(CE)/工料测量(QS)两大体系的高等教育制度,在中国高等学校中创立了工程造价专业,使工程造价行业有了人才储备库和理论支持;有香港工程造价咨询业的代表,他们在继承英国工料测量理论与技术体系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特有的文化和制度,实现了与国际惯例高度统一的工程造价咨询体系;本书既反映了当今世界工程造价行业所依据的新的理论与技术,也全面地介绍了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的国际惯例,更把中国继工程量清单计价改革后出现的大量新的难题的解决方案呈现给读者。从介绍国外同行普遍采用的新技术、新方法、新工具乃至新的理论和更先进的理念开始到中国广东省

  正在开始的把这种新的技术用于中国国内的工程造价改革实践的尝试;从理论工作者的理论阐述到富有经验的香港高级测量师的工作规程,再到运用信息科技装备我们的工具。这本书把最容易做到的事写出来,奉献给中国广大的造价工程师;同时也把应用这一道难题留给了同行们。目前,中国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世界瞩目。而工程造价行业经历了工程量清单计价制度的重大改革后,再已不满足于对国际惯例的简单了解,而是产生对工程造价学科的深入研究,希望把发达国家的工程造价通常做法与中国建筑市场特色有机结合起来,创造出适合中国国情和发展趋势的新理论、新规则和新技术,本书对此进行了探讨。

  [8]《项目管理技术在工程造价方面的综合运用》,项目管理是上世纪5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一种计划管理方法,由于它的成效显著,自从上世纪60年代以来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国防、建筑、金融、财务等领域。特别是在建筑行业,近年来,项目管理技术和理论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取得了累累硕果,如小浪底工程、三峡工程,以及许多大型建筑企业因为引进了项目管理技术而使各种资源得到了有效利用,各工程项目取得效益最大化,企业得到迅猛发展。本书研究目的是工程造价管理是项目管理技术九大知识体系之一,同时也是项目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如何利用项目管理技术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探讨项目各要素对工程成本的综合影响,以便在工程管理实践中更好的控制工程成本,实现企业的真正盈利。研究方法:运用项目管理技术中的范围管理、时间管理、质量管理以及成本管理的概念和方法,分别分析各要素对工程造价的影响。运用价值工程和挣值原理,结合工期、成本、质量三要素的集成关系,探讨了项目全要素集成管理的方法。研究结论:工程造价管理对于工程项目管理来说不是孤立的,单纯的注重造价而忽略工程项目的其他方面是无法有效的控制工程成本。只有全面综合地理解项目各要素的相互关系,进行项目范围、质量、时间和成本的集成管理,才能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

  四、参考文献

  [1]吴之明,卢有杰,项目管理引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xx,37-38

  [2]何亚伯,杨海红,张海涛,建筑工程经济与企业管理,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xx,25-26

  [3]戚安邦,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理论与方法,湖南:中国城市出版社20xx,51-52

  [4]郭继秋,唐慧哲,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成都:化学工业出版社,20xx,27-28

  [5]陈建中,严建新,工业企业人工成本实务,河北:冶金工业出版社,20xx,33-34

  [6]汪玉弟,人力资源战略管理,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xx,43-44

  [7]李丽红、严汝江,工程造价新技术,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xx,28-29

  [8]杨帆,项目管理技术在工程造价方面的综合运用,网络:现代工程网,20xx,30-31

  五、审核意见(略)

  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篇7

  一、选题的根据:

  1、本选题的理论、实际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的趋势不断加强,物流业也在悄然发生着一场革命。物流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并成为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提高核心竞争力的第三利润源泉。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胜利,必须重视企业的物流管理,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物流模式。同时要求企业对自身的物流系统制定科学的战略,做出合理的规划,对企业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确保企业的物流系统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维持低成本优势和快速适应市场的能力。目前,我国的大多数企业已经意识到物流管理的重要性,这也使得物流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物流模式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企业的物流由谁来经营,通常企业的物流模式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企业自营物流,在这种模式下,企业自己出资建仓库,配备运输车辆,拥有专职物流人员来经营内部物流业务;第二类是企业物流外包(第三方物流),在这种模式下,企业把自身的物流业务全部或部分交给第三方物流公司,自己则专注于核心业务的经营;第三类是企业共同经营物流(物流联盟),在这种模式下,企业联合同行业、同地区或上下游企业共同出资,兴建物流设施,并实现资源共享,共同使用这些设施开展物流业务。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只有选择正确的物流经营模式,才能够使物流真正成为第三方利润源泉,使企业健康发展。否则,若企业选择不当,有可能会使企业承担巨大的物流经营成本甚至使自身陷入经营困境。所以选择正确的物流经营模式对一个企业来说十分重要。

  2、综述国内外有关本选题的研究动态和自己的见解

  早在20 世纪80 年代末,国外工业发达国家的企业就开始利用现代物流管理和技术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随着企业物质投资和非物质投资的增长,中小企业对物流需求在逐步增加。从国外企业物流研究动态来看,国外整个物流行业专业化程度高,第三方物流的占据主导地位。主要从物流管理信息化、新科技和理念对物流模式的渗透出发,来研究物流的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如何更近一步的为企业节约成本、提高物流效率。

  目前,国内物流行业起步晚,有待完善发展,企业产品销售物流多采取自营物流方式,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参与程度很低。国内现有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两点:从宏观层面出发,分析中国企业物流模式现状以及整个物流行业成长的阶段性特征,指出存在的问题;从微观层面出发,着重分析具有代表性的企业的物流管理方式和运作模式,阐述如何通过加强物流管理来改善企业的经营业绩。而对于如何优化物流模式和管理方式,以及如何用信息化和新科技带动物流管理的专业化等这样的研究相对较少。

  我个人认为,我国企业的产品要走出国门,物流管理和物流模式一定要和国外市场接轨,要改变传统的理念,不断融入新的观念和技术,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不仅要选好物流模式,而且要不断创新,不断优化管理模式,这样才能持续带来经济效益,并使之逐渐成为企业的竞争优势。

  二、研究内容:

  文章主要对我国的现代物流的现状和物流模式进行分析,找出现有物流模式存在的问题,在熟悉物流及物流模式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有关物流模式的分析与选择方面的问题,并探讨用物流信息化来优化物流模式,预测未来物流模式的发展趋势。

  论文的主要内容大致包括以下部分:

  1、现代物流和物流模式概述;

  2、目前国内企业物流管理和物流模式现状分析;

  3、研究物流模式的选择方面的问题和物流管理的对策分析; 4、研究用物流信息化来优化物流模式;

  5、提出适合中国的物流模式并预测中国未来物流的发展趋势;

  三、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法及可行性分析 1、研究方法

  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有调查研究法、文献研究法、实例比较分析法等。主要阅读大量与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收集相关知识,建构理论框架,从而提出本课题的一些观点及概念,按一定逻辑关系形成本课题的理论依据,同时也可以收集相关的数据作为佐证。在具体分析过程中,采取实例分析,比较国内物流模式与国外物流模式,比较国内不同类型的企业的物流模式,找出中国物流模式存在的缺陷,结合专业知识,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2、技术路线及实验方法

  在了解国内外物流发展的基础上,分析国内现代物流和物流模式,借助典型案例分析,初步得出一个适合中国的物流模式的结论,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结论进行不断的优化,总结自己的观点,不断丰富和完善,最终形成论文。

  3、可行性分析

  从选题背景可以看出这一研究具有实效性,它将对中国企业物流应对国际竞争、今后自身的发展起指导作用。通过调查,我从网络,报刊,书籍上得到了充分的相关资料(包括理论,可靠的统计数据等),其中许多地方值得借鉴。我有信心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这一学期的论文任务。

  四、进程安排和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准备阶段(12月中旬——12月底)

  1. 阅读大量有关书籍及报刊,并上网查询,做好材料的原始积累。

  2. 确定研究对象,拟定课题研究方案。

  3. 课题指导老师充分交流,探讨创作的思路并提出初步的构思。

  二、实施阶段(1月初——1月底)

  1. 从收集的资料中整理出前人的基本观点,并予以归纳和提炼。

  2. 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针对研究重点深入研究,提出自己的看法。

  3. 围绕研究对象展开实地调查,以获取第一手资料。

  4. 与课题指导老师保持经常交流,及时汇报自己的研究动态,并听取意见。

  三、总结阶段(2月初——2月20日)

  1. 将所有到手资料汇总,整理出论文的大致框架。

  2. 依照先前的计划,着手撰写毕业论文初稿,并请指导老师纠正。

  3. 准备论文答辩。经过长达两个多月的研究,最终成果将以论文的形式递交。

  四、论文答辩阶段(4月初——4月16日) 1. 上交毕业论文。

  2. 进行毕业论文的答辩。

  五、主要参考文献(不少于10篇):

  [1] 刘志强.中国企业物流发展战略探讨[J].经济师,20xx(5).

  [2] 李菼,应可福.物流——物流管理与实例[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xx.

  [3] 邵燕华. 中小企业物流模式选择探析[J].商场现代化,20xx(5).

  [4] 张建新,张焕腾等.物流- 第三利润源[M].北京:新华出版社.20xx. [5] 张晶. 我国中小企业物流模式分析[J].企业研究,20xx(5).

  [6] 李虎. 企业物流模式的选择与应用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xx(9).

  [7] 鲍新中, 程国全, 王转. 物流运营管理体系规划[M] . 北京:中国物 资出版社, 20xx.

  [8] 杨广地. 企业物流模式及选择[J].中国储运,20xx(4).

  [9] 张馥通.浅谈企业物流模式选择[J].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xx(4).

  [10] 连茜平.浅议企业物流模式[J].物流管理,20xx(1).

  [11] 张华芹.论商业企业物流模式的选择[J].商业经济与管理,20xx(6).

  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篇8

  1.本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在当今世界经济快速发展,贸易活动的开展越来越广泛和自由化,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上,如何才能保证本企业的竞争优势,在同行业中取得领先地位,这就需要公司时刻保持工作的高效率,跟上时代的步伐。

  安全库存设立的目的是为了保障现有的库存不能满足这些不确定需求和由于补货提前期发生意外而设置的。一般来讲,未来的需求是不确定的,需求是有一定的波动性的,较高的需求和较低的需求在未来某个时间段都是有可能发生的,只是发生的概率有所不同。库存对企业来说无疑非常重要,是企业保证生产得以继续的基础,企业维持一个恰当的库存水平既能节约成本也能降低缺货损失,而如何更准确的确定一个恰当的库存水平,使企业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是企业的成本降低,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2.本课题的基本内容及关键问题

  从近几年物流的发展来看,控制物流成本无疑成为了许多企业的头等大事,而库存成本就是物流成本中的重要部分。而对于库存成本中的安全库存的水平,则将直接影响到客户满意度和物流成本。本文以江苏法尔胜企业的安全库存为例,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安全库存进行研究,并对法尔胜企业的安全库存提出改进意见。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首先,论文在开始阶段通过对大量的物流库存管理相关资料的查找和学习,初步掌握库存管理概念和目标;对库存管理内容也进行了解,为论文的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文章在第一部分还讲述了ABC分类管理法、定期订货系统、定量订货系统等理论的学习

  其次,文章在第二章节主要是通过介绍仓储对来料的接收、出库、退货等流程,将原材料的库存管理和安全库存的管理方法进行阐述,将文章中将要涉及到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述。

  接下来,文章在这一章节从现实的库存管理出发,对法尔胜公司的安全库存管理中将要用到的管理策略进行阐述并引入新形势的安全库存管理方法。

  然后,文章用一个章节的内容对法尔胜公司的安全库存管理进行分析,选择合适的方法,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建立安全库存管理模型。

  接着,文章将对研究中发现的问题,以及模型所反映出来的问题,针对企业本身提出改进意见和方法。

  最后,总结全文,分析本论文的成果和不足之处,并对下一步研究工作进行相应的展望。

  3.本课题调研情况综述

  通过对江苏法尔胜企业安全库存量的建模和计算,建立合理的安全库存水平,有效降低企业的库存成本,减少资金的占用。在研究分析的过程中,通过对安全库存量一般计算公式的推导和演变,立足企业产品市场的特性,同时与公司的员工进行沟通了解,因论文撰写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公司的库存数据安全问题,将通过与公司员工的谈话,对库存数据的波动给了一定的范围,对数据进行合理的处理,最终进行安全库存的计算,并将得出的结果与公司现有的安全库存水平进行对比,使安全库存量降低,并且在理论上能够保持公司的客户服务水平维持稳定的状态。

  4.本课题的方案论证

  本课题通过采用ABC分类法、定期订购方法。定量订购方法等对江苏法尔胜公司进行库存预算,并通过上网查阅资料和到图书馆查阅资料以及通过和师傅等老员工探讨等途径进一步加深了对法尔胜库存管理中各部门业务流程的了解。

  首先,论文在开始阶段通过对大量的物流库存管理相关资料的查找和学习,初步掌握库存管理概念和目标;对库存管理内容也进行了解,为论文的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文章在第一部分还讲述了ABC分类管理法、定期订货系统、定量订货系统等理论的学习

  其次,文章在第二章节主要是通过介绍仓储对来料的接收、出库、退货等流程,将原材料的库存管理和安全库存的管理方法进行阐述,将文章中将要涉及到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述。

  第三,文章用一个章节的内容对法尔胜公司的库存管理进行分析,选择合适的方法,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对库存管理发现的问题,,针对企业本身提出改进意见和方法。

  通过对江苏法尔胜公司库存管理的方案论证,从而更进一步认识到在库存管理方面的经验介绍及其实施过程遇到的不足,为以后改进提供了帮助和借鉴。

  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篇9

  有关治理的理论和实践目前在发达国家极其受到重视,尤其在医疗、公共安全、教育、基础设施等公共事务领域,发达国家普遍调整政府在提供这些公共物品中的传统定位,积极寻求政府和私人机构、非政府组织、社群、公民合作,以各种创新型制度安排,共同承担提供公共物品的新的“治理”模式。本项研究首次将治理理论引进到图书馆界,旨在系统探究包括政府在内的多种利益主体在建设、维持和发展图书馆,提供和生产图书馆服务这种公共物品中的职责及其实现。

  本项研究系统引进治理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和总的研究框架,以图书馆治理模式为研究对象,突出比较研究方法,通过①比较不同的图书馆治理模式在资源配置机制和效率上的差异;②比较不同的图书馆类型、规模,所处国别以及历史发展阶段等具体情境下图书馆治理模式的取向及其之间的内在相关性;③比较不同的图书馆治理模式所赖以形成和维持的法律、制度、组织和技术因素及其组合。最终,在理论上解释存在不同的图书馆治理模式及(至少在实证上)资源配置效率差异的原因;在实践上弄清各种利益主体(政府、社会组织、公民)应该以何种制度安排支持和发展图书馆,以及这样一种宏观层面的制度安排如何体现为微观层面图书馆监管体制的设计,从而为我国图书馆治理的变革提出目标模式(集),以及政策设计和实施的思路与方法。

  本项研究系应用性基础研究,研究价值体现在:①相关成果可提交给国家决策机构、图书馆主管部门和图书馆,作为制定和实施有关图书馆事业和机构改革发展的立法、政策和策略时参考;②拓宽治理理论的应用范围,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图书馆治理理论体系,促进图书馆学研究对象、范围的扩展和研究方法的丰富。

  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篇10

  1、总体规划要求

  在总体布局上,分清对内和对外的功能流线。在对外的部分达到功能相对独立、景观互相观看的既独立又融合的交融效果。各个区域有着独立的出入口和相关联的流线通道。各个建筑与环境之间自然的融合和渗透。

  2、建筑造型要求

  建筑造型给人简洁、大方之感,即一目了然,又有内容有细节,还具有一定的独特性,抓住看者的视野。利用结构、材料、造型的方法创造出不落俗套的新时代建筑。建筑入口明朗大方,便于识别。

  3、景观要求

  以温带阔叶树木夹杂多种植物为主,混栽在季节上次第开花的品种,利用湖、水、草、阳光、绿色创造出休闲、自然、大方的景观环境。

  4、建筑功能设计要求

  建筑内部功能互相独立,有独立的出入口和管理通道。建筑功能和环境紧密融合。不同功能间互不干扰且有顺畅的流线进行联系。

  [1]周恺东莞松山湖凯悦酒店[J].建筑学报

  [2]黄燕鹏岭南地区酒店空间探析[J].建筑学报

  [3]朱守训深圳华侨城洲际大酒店[J].建筑学报

  [4]孙佳成酒店设计与策划[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5]香港卓越东方出版有限公司[M].酒店设计圣经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6]李婵设计的智慧:酒店设计师访谈录[M].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7]乔·费舍尔现代酒店设计[M].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前期准备工作充分,思路清晰,符合开题要求,准许开题。

  指导教师签字:

  ___年___月___日

  审查结果:□通过□完善后通过□未通过

  负责人签字:

  ___年__月__日

  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篇11

  摘要:现代物流行业的发展过程中,仓储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物料实际配送的领域日渐拓展,仓储管理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供应链发展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仓储管理作用。文章对仓储管理存在的问题作了分析,提出了更加有效、更加具有针对性的仓储管理对策,为供应链视角之下的有效性仓储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供应链;物流;仓储管理;问题与对策

  现代科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促使社会生产生活方式不断进行转变,仓储管理技术也转变了传统人工管理方式,实现了智能化的发展,使管理技术以及管理能力不断的上升〔1〕。仓储业的日渐发展,物流也成为了一种有效性的增值服务,对物流产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供应链的管理具有重要的影响〔2〕。

  1基于供应链视角下仓储管理存在的问题

  1)缺乏供应链整体性理念

  供应链并不是一个单一性的点,供应链属于一个整体,在这一整体中有非常多的环节,只有将其中的各个结合部进行协调,才能够实现最佳的运作效果〔3〕。在进行协调活动之中,需要保证整个供应链的运行与客户的需求相一致性,满足最为合理的供需关系,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发展环境。从整体性的角度来看,供应链的绩效方法是由各个环节的绩效成绩来决定的,由于其中一部分的工作部门属于单独性的工作单元,其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具有独立性的目标与责任。在整个供应链发展系统中,绩效评价大多是通过某一个结合部来完成,使得全局性的供应链绩效无法充分体现。

  2)对客户服务存在着片面性理解

  从目前的发展来看,现代企业更加注重服务为本的原则。也就是在服务理念之中更加重视顾客的重要地位。因此,在供应链管理过程中,实际的绩效成绩是通过用户评价来获得,这样的绩效考核方式较为客观、有效,管理工作人员也可以借助用户的实际反馈来进行绩效考核。但是,由于用户服务系统的实际服务水平方面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这就使得实际工作过程中对于用户服务内容的理解以及明确定义方面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别,实际的订货满足率也不能够满足实际的评价指标,对于订货中存在的延时现象会影响到实际的评价结果。

  3)供应链的实际信息传递效率不高

  在进行供应链运行过程中,实际工作分布在不同的工作部分之中,每一个工作环节都包含了许多重要的数据。如关于今年的需求预测、今年的生产计划等等,企业需要借助系统集成的方式来传递信息,这样就能够让企业更好的反应企业实际需求〔4〕。从目前企业发展来看,大多数的企业并没有将相关信息进行有效的整合,由于受到各个因素之间的影响,利益群体之间的联系并不是非常的透明,这就造成企业为了能够保证产品的供应,因此需要维持相对较多的库存,由于信息缺乏及时性和有效性使得供应链的实际传递效率不高,实际的交货状态以及交货数据并不是非常的及时与准确,企业经济利益受到很大的影响。

  4)库存设计缺乏考量

  在进行库存控制过程中,实际的控制策略关系到供应链的实际管理思想,为了能够避免出现供应链供应连续性不佳或者是应付不确定的问题,生产企业、物流企业大多是采取传统库存控制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策略,面对单一性的企业,其大多是采用内部信息收集的方式,并没有充分的考虑到不确定性的问题,实际的库存控制策略和控制方式并不是非常的理想〔5〕。随着现代化的日益发展,现代化产品设计以及先进的制造企业不断涌现,这对提高了产品的实际生产效益以及成本效益提供了条件。在供应链运行过程中,在增加、消减工厂或者是分销中心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固定成本以及相关物流成本方面的因素,其次还需要考虑到订单响应以及库存投资等网络方面的变化,供应链的实际运行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

  2基于供应链视角的仓储管理对策分析

  1)仓储物资流通上的措施优化

  从现代企业的发展看,物资流通实际上是多环节性的,在任何一个环节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个工作环节都有可能存在着需求预测方面的误差,这些误差则容易造成整个供应链发展环节的发展风险无限的放大,这就造成了实际的库存数量与现实需要存在着错位的现象,市场发展风险存在使市场保管成本明显提高。相关管理工作部门需要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从库存安全的合理性方面入手,转变过程僵化性的工作流程,建立更加集中的配送发展中心,实现订单式的生产方式,转变过去动态性库存管理方式,最大程度上的降低库存发展周期以及库存数量。在进行供应链库存管理的过程中,简单性的需求预测以及需求补给并不能够满足实际的发展需求,这就需要建立库存管理方式的优化,为客户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

  2)注重仓储系统布局设计

  在进行供应链设计过程中,仓储系统居于核心发展地位。从目前的物流系统来看,体系较为复杂,大多采取多线性运输、区域性配送的工作发展模式,将仓库作为基地来进行产品配送工作。在进行信息系统的设计过程中,整个仓储管理系统的关键就是配送中心方面的选择以及配送中心的总体设计。在进行仓储系统布局的过程中,需要根据产品的特点以及物流网络等多个方面内容进行考虑,分析最为科学、最为合理的物流发展路线,保证仓储管理活动的有效性。

  3)库存控制的最优化

  在进行仓储管理过程中,实际的管理模式需要根据仓库的实际管理目标以及管理模式入手,实现库存的最优化控制。供应链环节的执行过程中,仓储管理活动需要充分发挥成本控制上最优化,根据实际的控制目标来进行服务质量和实际运营成本上的分析,达到库存和理性是零库存的发展方式。此外,若该仓储管理工作部门成立了一定的利润中心,这样就能够实现独立核算,特别是利益核算,提升仓储管理的实际工作效率。

  4)注重仓储作业方面实际操作

  作为供应链发展的基础阶段,仓储工作在操作方面存在着共性的部分,但是在信息化方面存在着非常大的区别。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的控制目标以及管理模式来进行操作流程的落实,在进行仓储工作过程中,这就需要将信息化内容与仓储设备的自动控制系统相关联,造成技术上存在着非常大的复杂性。在进行实际操作过程中,仓储管理方面的物料类型以及仓库规模等方面都与仓储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关联。在进行仓储管理过程中,需要认识到仓储管理在供应链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充分的利用仓库以及仓储相关设备,尽可能的减少实际的操作环节,实现信息管理系统的日渐完善,提升实际的仓储管理工作效率。

  3结语

  在进行供应链视角下仓储管理过程中,需要转变过去狭隘性的个体发展主题,坚持双赢以及共赢的发展局面。仓储管理工作属于一项工程量非常大的系统性工程,从目前企业发展来看,对于仓储管理理念以及实际的运作模式方面仍然存在着认识的阶段,缺乏更加明确、更加有效的实施方法。与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在仓储管理方面仍然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与西方国家仍然存在着差距,同时还存在着非常多的问题,这就需要认识到仓储管理对整个供应链发展的重要作用,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以及管理方式,从物资流通、系统布局以及库存控制等多个角度分析,提出更加有效、更加符合发展要求的对策,提升存货管理水平,提升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沈绍基.中国仓储业十大热点问题与事项对策建议〔J〕.物流技术与运用,20xx,(08):001.

  〔2〕马金龙.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仓储管理问题与对策的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xx,(03):28.

  〔3〕朱伟华.金融危机冲击下中小企业供应链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改革与开放,20xx,(04):92-93.

  〔4〕于云波.基于供应链管理视角的企业存货管理问题探讨〔J〕.物流技术,20xx,(12):369-371,418.

  〔5〕李莉.供应链理念下我国企业存货管理方法研究〔J〕.物流技术,20xx,(10):32-35.

  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篇12

  一、 目的意义及必要性:

  由于胜利油田勘探开发形势的不断发展,特别是XX采油厂原油上产的严峻形势,对目前采油工艺配套技术的进步日益迫切。井下分、改层开采工作量的日趋加大,封隔器应用普遍。由于油田开发后期能量不足、出砂、稠油开采、腐蚀加剧等因素,对井下分层工具特别是封隔器的综合技术提升提出了新的要求。

  目前在XX采油厂应用的封隔器,已逐渐由液压式封隔器替代Y221、Y211系列机械式封隔器。液压式封隔器与Y221、Y211系列机械式封隔器相比,其主要优点,体现在封隔器下井过程中与座卡前,对封隔器密封元件的保护上。Y221、Y211系列机械式封隔器在下井途中,容易损伤密封元件胶筒,造成封卡分层失败。

  液压式封隔器通过几年的应用实践,其优点显现的同时,缺点也逐渐暴露:

  1、 对管柱性能要求比机械式封隔器高,管柱渗漏容易导致事故或工序返工。

  2、 封隔器取出时工具选择范围小。

  3、 由于结构限制,在管柱遇卡时不能退出,尤其是出砂井,卡钻率高。封隔器卡钻事故的处理,动用反扣钻具倒扣、套铣,其处理费用高、占井周期长,是目前制约作业技术进步、导致作业费用不断增加的一个突出环节。

  由于液压式封隔器在油田开发中的重要性,改进与优化其结构原理,日益迫切。这一科技项目的攻关成功,将对降低作业费用、减少作业工作量、提高油井使用效率,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 国内外现状及技术发展趋势:

  目前在XX采油厂普遍应用的Y445等系列液压式封隔器,主要特点是,封隔器的密封元器件胶筒工作程序设计严格,体现在封隔器下井过程中,座卡位置确定前,封隔器不会工作,由于对密封胶筒保护的加强,密封胶筒损伤率降低。而机械式封隔器在下井过程中,容易因操作原故,换轨座卡,损伤胶筒。

  液压式封隔器通过几年的使用观察,其缺点也比较明显:因管柱漏失常常导致座封失败,工序返工以及卡钻事故时有发生。 设计的封隔器取出专用工具通用性差,工具选择范围小。 由于机械结构限制,在管柱遇卡时不能退出,尤其是出砂井,卡钻事故率高。封隔器卡钻事故的处理,动用反扣钻具倒扣、套铣,其处理费用高、占井周期长,是目前制约作业技术进步、导致作业费用不断增加的一个突出环节。由于液压式封隔器的结构特征,对管柱性能条件呈钢性限制。液压式封隔器分层封卡技术在国内外尤其是胜利油田等企业的技术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通过创新研究,建立新型结构体系与数学模型,拓宽封隔器通用技术条件,减少结构限制。通过结构重建,进一步简化操作,为降低事故率提供保障。研究新型管柱打捞对接模式,增加科学有效的机构设置,避免或减少卡钻现象,出现卡钻现象时,也能够及时退出,退出效率高,使用可靠性强。

  三、主要研究内容、技术关键、技术路线及主要技术指标:

  (一)主要研究内容

  研究比较国内外尤其是胜利油田各开发企业,同类液压式封隔器以及相关技术理论与机械设计的特点,探索油井封隔器分层开发工艺技术新理论,创立液压式封隔器分层封卡技术新的技术模型,优化液压式封隔器封卡技术,减少结构限制,简便工人操作,研究新型管柱打捞对接模式,增加科学有效的机构设置,避免卡钻现象,出现卡钻现象时,退出效率高,可靠性强。

  (二)技术关键

  1、液压式封隔器以及相关封卡技术理论研究。液压丢手机械结构重组与数学模型重建。

  2、液压式封隔器顶部机械结构细部特征描述与设计。通过对液压式封隔器丢手后预留井底部分的模型重建,研究建立新型对接理论,为设计相应的打捞对接工艺技术创造条件。3、液压式封隔器新型打捞工具及对接技术研究与机械设计。

  (三)技术路线 发挥XX采油厂作业监督中心井下专用封卡技术研究与设计开发技术优势,结合修井作业事故处理、打捞专用工具与设备研究设计经验,采取理论创新、机械结构重组、技术嫁接与创新相结合的技术路线 ,创建液压式封隔器分层封卡新技术,为采油厂增产降耗提供技术保障与措施。

  (四)主要技术指标(mm)

  1、最大直径:Ф114

  2、工作压力:25Kpa

  3、工作温度:120℃

  4、打捞工具:Ф114

  5、适用套管:5 1/2"

  6、螺纹尺寸:27/8″

  四、开题条件:

  (一)本单位技术条件(包括技术装备、人员情况及实验室条件等)

  作业监督中心技术条件具备,拥有作业、采油、机械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十几名,专业配套,具有井下专用封卡设备技术攻关与机械设计的相关经验。在封隔器研究设计以及应用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在修井专用工具研究与设计方面,处于胜利油田各开发企业前列,对本项专题的研究与技术开发具备人才技术优势。

  (二)协作单位简介及主要协作研究内容:

  协作单位简介:

  东营市XXX石油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是油田改制企业分流的技术与管理人员创立的高新技术企业,具有油田开发及相关技术研究与开发的经验,拥有工程师、教授级工程师与资深专家十几名,与XX采油厂及油田其它单位,有过成功的技术开发、技术协作经验。

  主要协作研究内容:

  1、液压式封隔器以及相关封卡技术研究与结构优化。

  2、液压式封隔器机械结构细部特征描述与改进。通过对液压式封隔器丢手后预留井底部分的模型重建,研究建立新型对接理论,为设计相应的打捞对接工艺技术创造条件。

  3、液压式封隔器新型打捞工具及对接技术研究与机械设计。

  4、改进型液压式封隔器机械加工与室内实验,现场实验应用。

  5、配套打捞工具设计、加工及检测实验。

  五、年度计划内容与考核指标:

  20xx.1-20xx.6 理论研究与机械设计 分阶段的方案论证报告,机械设计图审核

  20xx.7-20xx.9 机械加工及全部配套 工艺设备制备 机械加工及装配流程监测 装配车间实验室模拟实验

  20xx.10-20xx.12 封隔器现场工艺实验 现场实验应用五口井,由 采油厂有关专家按技术服务合同组织验收

  六、经费概算:

  1、经费预算(主要用途明细): 协作经费总额:贰拾万元整。 附:协作费用名细表 1 研究设计费 4,0000

  2 试 制 费 6,0000

  3 加工材料费 5,8000

  4 检验测试费 3,0000

  5 现场实验费 1,20xx 合计 20,0000

  七、研究人员情况:

  1、主要研究人员表

  男 高工 采油工程 组织领导 技术 首席

  男 工程师 采油工程 主持理论论证与机械设计

  主 要 研 究 人 员

  男 高工 采油工程 组织领导

  男 工程师 采油工程 参与设计

  男 工程师 石油机械 参与设计

  男 工程师 采油工程 参与设计

  男 工程师 采油工程 参与设计

  男 工程师 采油工程 参与设计

  女 工程师 采油工程 参与设计

  男 助工 石油机械 参与设计

  2、首席专家资历表

  主要技术资历(完成项目、承担在在研项目及获奖情况等):

  八、承担单位审查意见:

  以上开题报告阐述了本科研项目立项的意义及必要性,分析了国内外尤其是东辛采厂液压式封隔器分层开采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提出了主要研究内容、技术关键、技术路线及主要技术指标,工作计划及经费预测附合实际,请采油厂审核批准。

【管理论文开题报告】相关文章:

论文开题报告范例10-17

论文开题报告模板10-17

法学论文开题报告12-09

关于酒店管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09-02

论文的开题报告怎么写10-31

英语论文开题报告12-09

企业管理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范文10-23

本科论文开题报告研究方法10-18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格式10-31

论文开题报告会纪要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