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体质健康自查报告

时间:2022-12-29 10:49:34 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学生体质健康自查报告范文(精选10篇)

  时光匆匆,一段时间的工作已经结束了,回顾过去的工作,收获良多,也看到了不足,让我们一起认真地写一份自查报告吧。如何把自查报告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生体质健康自查报告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生体质健康自查报告范文(精选10篇)

  学生体质健康自查报告 篇1

  根据《湖北省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鄂教zd【20xx】3号)文件精神和市教育局《关于开展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达标情况调查的通知》要求,对照学校办学实际,现将我校义务教育办学达标情况自查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学校现有4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455人,教职工198人,平均每个班61名学生,大班额占100%。

  二、校园校舍

  1、学校占地面积40000O,生均16.29O;校舍建筑面积27650O,生均11.26O。

  2、体育活动用地:学校现有篮球场4个,排球场2个,器械运动场地2个,未达标。

  3、绿化用地:绿化面积13000O,占学校用地32%,达到省定基本要求。

  4、“校舍安全工程”改造项目1个,现已完成并投入使用,但仍在使用D级危房有2个。

  三、装备条件

  (一)专用教室配备及装备配置

  ①学校建有音、美教室5个,器材配备基本达标;

  ②体育活动及器材室1个,器材配备基本达标;

  ③计算机教室2个。其中,学生用104台,生机比为4.2%;

  ④多媒体教室26个。其中教师用40台;

  ⑤理化生室4个,仪器配备达到省定基本要求;

  ⑥学校建图书室1个,图书共计58910册,生均24册。

  (二)学校已配备安全设施,成为保障师生安全不可少的重要设施。

  (三)学校建有校园网,且更新及时。但服务器已经使用多年,急需要更新设备。

  (四)建有电子备课室1个,计算机40台。但已经明显不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的速度和老师们的要求。

  (五)生活服务用房共计144个。基本满足师生需要。

  四、队伍建设

  1、教师配备

  全校现有教师198人,教职工与学生比为1:12.5,其中专任教师171人,占教职工总数86%,教师与学生比1:14.35,工勤人员2人,占教职工总数1%,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100%,学科结构不尽合理,xx市级以上骨干教师43人,占专任教师数25%。

  2、教师职称结构

  初级职称比例13.64%,中级职称比例63.13%,高级职称比例23.23%,职称结构较为合理。

  3、年龄结构

  35岁以下比例7.58%,35-50岁以下比例75.25%,50岁以上比例17.17%,教师年龄结构偏大。

  4、其它配备

  学校配备兼职卫生技术人员1名,配备心理健康教育兼职教师1名。

  五、教育质量

  学校始终把抓教育教学质量放在第一位。适龄少年入学率达100%,初中三年巩固率98%,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99%

  六、存在的问题

  通过自查,我们认为学校仍存在如下问题:大班额比较普遍,教师的年龄结构偏大,学科结构不尽合理,教师信息化装备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2个仍在使用的D级危房急需重建。随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开展,我们将积极争取资金,加大学校硬件建设力度,及时整改学校存在的问题,力保我校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中全面达标。

  学生体质健康自查报告 篇2

  在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我镇中小学始终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把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工作摆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根据《评估细则》的要求,我们本着边查边改的原则,对我镇中小学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工作进行了全面的自评,现报告如下:

  一、加强领导,合理规划。

  1.建立组织领导机构。我镇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对体育卫生工作高度重视,成立了由中心学校校长任组长的体育卫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规划、管理和督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各学校的体育卫生协调工作。

  2.建立专项督导评估体制。为迎接市、县中小学体育卫生工作专项督导评估,制定了《体育卫生工作实施方案》和《体育卫生工作自评报告》,同时根据实施方案和自评报告做了大量的实际工作。

  3.制定规划。根据体育卫生工作规划,全镇中小学制定各方面工作的学年或学期计划,明确指导思想、工作任务、工作重点、工作思路和方法,并根据计划开展具体工作,圆满完成了制定的任务,达到了预定的各级目标。

  二、加强管理,落实《条例》、《标准》。

  1.开足开好体育课程。各校认真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开齐开好体育课时,认真制定教学计划、备课和研究教学方法,努力实现体育与健康教学的整体目标。

  2.开展一小时体育课外活动。学校每学期认真制订阳光体育活动计划,对体育课外活动进行总体安排,体育场地器材管理员合理规划活动场地、提前调配和准备器材,班主任和指导教师加强跟班管理和指导,体育课外活动内容丰富、指导到位、安全有序、规范高效,从时间、质量上确实保证了学生每天不少于1小时的体育锻炼。

  3.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学校根据《田庄镇“大课间体育活动”实施方案》确定活动内容和组织方式,学校每天上午安排25—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

  4.建立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冬季长跑实施方案。

  5.建立普及“四球”、“四操”、“一拳”实施方案。

  6.认真实施亚洲足球淄博展望青少年项目。

  7.学校开展了班级之间的各类体育比赛,如春运会、以及丰富多彩的阳光体育竞赛活动,为广大学生提供了展示青春风采的舞台。运动竞赛的组织,开创了人人有特长项目、班班有体育活动的局面。

  三、合理配师资,规范设施管理。

  1.师资配备:我镇现有体育专职教师8名,本科以上学历,兼职多名,平均每6个班一名体育教师;中学校医室配备1名校医,各校都配备了保健教师,基本达到了《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的体育教师配备要求。

  2.体育教师岗位培训:我镇体育教师均按学校规定参加体育专业学习和培训,全体教师都能按规定完成学年继续教育学时和学分。

  3.场地与器材:加强对场地与器材的管理,做到专人专管理,合理利用。同时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以及模块选项教学的推行,体育场地和器材需求量不断增加,我镇积极筹集资金,合理规划场地设施,购置常用器材,基本满足体育教学、课余训练及运动竞赛的需要。

  4.食堂管理:我镇中小学都是非寄宿制学校,只有中学一个教师食堂,教师食堂具有卫生许可证,食堂工作人员定期体检,均有健康证。经常组织专人对食堂进行定期检查,出现问题能够及时整改。

  5.安全工作:

  (1)我镇每学年组织在校学生都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学生参检率100;

  (2)学校建立了校园意外伤害事件的应急管理机制,学校每学期都组织消防,地震逃生演习。学校还与家长沟通,为每名在校生办理意外伤害保险;

  (3)加强对常见病、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加强消毒、通风等工作,将疾病预防和监控放在重要位置。

  四、建立健全评价与监控机制。

  1.建立体育考试制度:我镇进行新生入学体质测试,并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测试和体育课考核,建立学生体育合格卡,并计入我校中学生档案。

  2.学生体质健康达标测试:我镇各校严格按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实施细则》要求,每学年组织一次测试和等级评定,并对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全面了解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

  3.组织学生视力状况监测:我镇每学年对学生视力状况进行4次监测,监测率达到了100。

  4.建立新生入学体质查验制度:入学新生100查验预防接种证,实施新生入学体质测试。对入学新生的体质健康进行了全面测试,并将测试结果记录学生档案。

  五、加强监控与指导力度,增强学生体质。

  1.组织中小学实施新生入学体质测试,每学年12月份前完成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及时掌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与发展变化情况。通过检测,我镇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率均保持在90以上,其中优秀率超过了15。

  2.加强对学生的用眼卫生指导,定期组织学生视力测试,保障学生视力健康发展。

  每学年对学生视力状况进行4次监测,确保监测率达100。将学生视力情况记入学生健康档案,对视力不良学生加强指导,同时将学生视力情况通知家长。近三年来,中学视力不良率不超30.1%,视力正常69.9%,每年新增率不到2%。小学视力不良率14.77%,视力正常85.23%,每年新增率不到1.09%。

  3.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97.82%,良好率79.9%优秀率22.67%。

  六、整改措施

  1.加强体育卫生硬件建设。通过对比分析,我镇体育卫生设施器材配备基本达到国家配备标准。

  2.狠抓工作作风建设。虽然我镇体育卫生工作总体水平较好,但有的同志面对成绩容易自满,不思进取。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强工作作风建设,使体育卫生工作人员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团结协作、积极进取、创新工作,全面提高我镇体育卫生工作水平。

  3.把握大局,抓好工作细节。我们在工作实践中,在把握住大局的同时,应抓好工作细节,力求规范、细致。

  4.查缺补漏,做好专项督导“扫尾”工作。

  学生体质健康自查报告 篇3

  为了贯彻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全面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提高我校学生的体质水平,根据学校《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方案的安排,学校对全校学生进行了一次达标测试,现将统计分析结果公布如下。

  一、总体情况

  本次测试全校达标率90%,及格率为xx%,良好率xx%,优秀率为81%,总的情况来看,良好率有较大的提高,我校学生的整体体质水平较好,尤其在力量素质方面表现的尤为突出。此外,从测试中来看,学生的运动能力普遍较差。

  二、具体分析

  (一)各年级段情况分析

  1、一二年级的测试项目为身高、体重、坐位体前屈、投沙包四项,从结果看,身高体重指标,大部分学生能达到正常指标,坐位体前屈、投沙包的整体合格率达到89%以上,通过统计可以看出该年级段的学生身体素质有待提高。

  2、三四年级的测试项目为身高、体重、实心球、50米跑四项,从结果看,身高、体重指标大部分学生能达到正常指标,代表速度素质的50米跑,合格率达到95%以上,优秀率达到15%,但实心球的成绩不很理想,合格率为79%,这表明学生的身高、体重指标及运动能力指标均达到学校要求。

  3、五六年级测试项目为身高、体重、肺活量、仰卧起坐、400米跑和跳绳,总体来看身高、体重都能达到正常指标,运动能力400米跑成绩也很理想,较差的项目是仰卧起坐。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坐位体前屈:因水平一学生年龄小,有着本身柔韧性较好的优势,课堂练习积极性较高,故总体测试情况很好,优秀率也较高。

  2、立定跳远:此项目是每年体育考核必测内容,课堂练习安排较多,对于水平二学生来说已有一定基础,故测试情况以良好居多,同时冒出少数体育苗子,可择优为业余训练培养对象。

  3、身高、体重指标:测试情况呈现出肥胖、超重学生占的比例较大,可见学生存在着营养过剩的问题,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总成绩。因此,教师应利用室内课进一步加强健康饮食的宣传,积极引导学生合理饮食,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4、肺活量指标:部分学生受体重影响及没能很好地掌握正确呼吸方法与吹气方法,造成此项目测试成绩以及格、良好为主。在以后的体育活动中,需加强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体育锻炼方法及保证充足的体育活动时间,从而促使学生健康锻炼提高肺活量指标。

  5、50米跑:此项目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要求较高,同时跑的单一、枯燥形式造成了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不高,厌跑、怕跑心理成为学生影响测试成绩的拦路虎。同时不及格全是体重肥胖或营养不良、体弱矮小的学生。因此,教师需进一步改进耐久跑的练习形式,以人为本,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化“厌跑”为“乐跑”。

  三、建议措施

  1、全面、扎实地开展学校体育卫生工作。

  2、针对本校情况,制定有效的措施,加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力度,保证学生每天能进行一小时的体育锻炼,确保新课程标准的落实。

  3、积极进行体育课程改革,围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核心目标,构建科学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坚持以人为本,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体育实践环节,从内容的选择到教学的评价要始终突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要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养成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

  加强健康教育,包括人体正常生长发育知识的教育、营养知识教育、健身知识和正确审美观等知识的教育。

  4、继续积极推进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和大课间活动的开展。在抓好体育课堂教学的同时,为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要求,大力推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充分调动学生锻炼身体的积极性。

  5、改革学校体育效果评价方式,积极稳妥地推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通过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体质健康状况,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科学的锻炼,以达到增强体质健康水平的目的。加强体育教学研究和学生体育锻炼的指导,促进学生身体均匀发展。

  6、进一步加强学生健康教育和学生常见病防治工作。要切实加强学校健康教育,要积极探索健康教育的形式和途径,使学校健康教育为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健康生活方式发挥作用。要通过课堂教学、讲座、板报、广播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营养知识、常见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培养学生科学的营养观念和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增强学生的卫生防病意识。

  7、进一步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确保学生睡眠时间。

  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改进教学方法,采取切实措施,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在继续落实各项“减负”措施的同时,注意合理安排学生的作息时间和学习时间,按照有关规定严格控制家庭作业量,确保学生睡眠时间。

  8、加大检查督促力度,促进学校体育卫生工作上新台阶。

  学生体质健康自查报告 篇4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精神,全面推进学校的体育工作,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现将我校各班体育工作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校班级共11个教学班(一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各2个班,二年级、六年级各1个班,学生共508人,一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给学生最适合的教育,让孩子最快乐地成长”办学理念,全面树立健康第一思想,认真落实体育工作条例,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同时促进学校体育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二、主要成绩:

  1、建立制度,强化管理。我校严格执行国家教育课程管理计划,按要求开足开齐《体育课程》,一至二年级每周4节,三至六年级每周3节。并规定学校或老师不得以任何理由挤占、挪用体育课时间。体育卫生工作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全面树立健康第一思想,提出了“健康第一”口号,全校教师统一思想,形成共识,牢固树立人才培养新理念。做到校长领导下的学校体育工作领导小组,实行校长——分管领导——体育教师一条线,做到专项管理,专人负责,规范体育工作。提高全体教师对体育工作的认识。从而为我校体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每学期开展学生体质健康管测试、坚持做课间操,每年六一组织体育大型活动,都为学生活动创设良好的体育环境。体育基础设施的逐步改进和体育制度的规范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体育环境。

  2、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全面加强学校体育建设。体育卫生工作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全面树立健康第一思想,提出了“健康第一”、“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等口号,为我校体育成绩的不断突破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为了提高专业理论水平,我充分利用课外时间抓业务学习和新课程标准等有关课改方面的资料。同时也做到了体育教师道德修养,严禁体罚学生。

  3、深化改革,阳光体育,营造快乐的体育氛围。体育改革创新的宗旨,就是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就是要营造寓教于乐,趣味健身,陶冶情操的教学氛围。

  体育器械让学生快乐起来。我把现有的固定体育器械进行定期改造和维修,充分利用好这些体育器材所能发挥的作用。强调每个学生人手一件随身携带的小体育活动器材,有橡皮筋、跳绳、毽子、乒乓球、沙包等,使学生随时随处都可以健身,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学校还不断添置一些体育器材,每学期都有所投资,还落实体育器材管理员一名并做好记录。

  4、积极开展《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项目的达标及成绩评价活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是学生体质健康的评价标准,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学校的具体实施。为顺利完成学年度体育《标准》测试工作,提高我校体育体育成绩,期初制定了学校计划,要求体育教师认真开展《标准》训练和测试工作,将达标锻炼项目始终贯穿于每节课的练习中。现在,经过多方努力,齐抓共管,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三、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校体育卫生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这些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上级主管部门对我校的大力支持。但工作中还存在很多不足。体育方面没有专职教师,硬件设备不达标,专用场地不到位,器材室里建设没有达到规定标准,器材数量不足,跟不上教学需求。教师外出培训学习较少,有待提高。我们认识到,要抓好学校的体育工作是一件艰苦的长期的任务,要坚持不懈努力。今后我们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体育卫生教育的一项基本目标来抓,同时加强教师工作责任心的培养,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和教育能力,积极创造一切条件,克服一切困难,想尽一切办法,把我校的体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学生体质健康自查报告 篇5

  一、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是自20XX年以来组织的第2次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覆盖48所中小学在校学生。检测项目涵盖了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共4个方面。共检测6万名中、小学生。本调研结果分两个方面:一是从学校汇总数据报告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现状;二是从数据分析报告学生体质发展的趋势。

  二、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

  (一)身体机能状况有所改善。中小学生肺活量持续下降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与20xx年相比,中小学男生肺活量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比率分别为7.41%、12.6%、24.9%、9.85%;中小学女生肺活量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比率分别为13.8%、15.71%、30.1%、30.8%;但各档次比例均不及全市平均水平。

  速度素质(50米跑)与20xx年相比,小学生变化不大,男女生稍有提高(分别平均提高0.2秒和0.3秒),但男女生优秀率均低于全市平均数的10个百分点;男、女生不及格率分别高于全市9.6%、4.8%。

  (二)视力不良率。20XX年义务段在校学生的身体发育和健康状况总体上是好的。学生近视患病率居高不下。20xx年抽取18所学校结果,其中小学15所,初中3所,小学男36%、女41.15%、小学平均38.44%;初中男56.39%、女63.56%、初中平均59.7%。总视力不良率49.07%,比20xx年视力不良率47.58%高出1.49%,比20xx年总视力不良率50.62%下降了1.55%,也比20xx年的总视力不良率50.6%下降了1.53%。近视率总体趋势随着年级(年龄)逐步增高,尽管有小幅回落,但一直处在高位。

  (三)身高体重指数。中小学生身高体重指数出现可喜变化,正常体重比例超过39%,比20xx年26.5%有了大幅提高,但低于全市40.02%。超重率也低于20xx年全省比例,中小学生超重率男生为9.65%(17.13%)、女生为6.83%(11.07%);但肥胖依然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肥胖率高于全省10个百分点,男生为24.7%(14.46%)、女生为1768%(6.70%)。

  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男女生平均身高均随着年级的增长而逐步增高;

  2、男生平均身高总体上要高于女生,且随着年级的增长而逐步加大;

  3、五、六年级时,女生平均身高要高于男生,符合青春期发育规律。

  分析原因主要为:

  1、与改善饮食、合理改变膳食结构有关。

  2、与自20xx年严格落实“阳光一小时”等因素密切相关。增加体育活动必须继续坚持,常抓不懈。

  3、通过分析,外围学校在肥胖比例上好于中心学校外,其它指标明显低于中心学校平均值。初步分析家长一线职工和外来人口的家庭较多,学生饮食、膳食结构、营养等与学生成长节奏不一致。如隔代教育导致的暴饮暴食等。

  三、建议及措施

  1、建立完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负责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的监督、指导、培训,并负责监测数据进行录入、汇总、统计、评价、分析。每年组织编制和发布《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

  2、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切实保证中小学的体育课时,实施《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提高体育课的实效性。强化课外锻炼,就要积极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丰富多彩课外体育锻炼,开展“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切实落实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时间,有序开展学生课余体育竞赛活动。

  3、建立和完善体育教育的评价机制,把学校体育和健康教育实施情况作为中小学规范办学行为、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标,定期开展督导评估,并将督导结果定时向社会公布。在教师评优,职称评定等方面认真执行有关规定,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

  4、学校要成立体卫艺机构,切实加强教育教学管理,严格落实课程教学和教育的工作任务。各学校要做到学期初有计划、学期结束有总结,管理有组织、工作有章程、人员有保障、教学有教案、过程有检查,目标有落实

  5、实施“学校体育教学改革项目”。组建体育教学改革和运动项目教学联盟,大力推广田径、足球、篮球、排球、武术等运动项目,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运动技能。重点培养体育学科骨干教师、体育名师。加强体育教育信息化建设,征集推介优秀体育课教学资源和案例。实施兼职体育教师专项培训制度,普遍提高专业体育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教授不同运动项目的能力。

  6、形成部门合力,营造良好工作环境。一是完善青少年体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协调,推进学校体育,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二是强化学校体育督导,建立学校体育工作奖惩机制。严格执行《教育督导条例》,建立学生体质健康和学校体育工作“挂牌督办”制度。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连续3年下降的学校,实行诫勉谈话。对学校体育成绩突出的学校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三是建立宣传体育工作经验的长效机制,及时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有所提高的中小学校进行全面宣传报道,评选建设一批学校体育工作示范校;建立学校体育教学资源库,开放共享优质体育教学资源。加强引导社会重视学校体育,营造支持学校体育和学生锻炼的良好氛围

  学生体质健康自查报告 篇6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对其未来职业发展具有关键性影响,在职业生涯规划阶段,健康的心理能够使其以积极正向的心态面对职业发展进程中的各种困难与挫折,实现职业发展。当前,高校大学生所面临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不断增加的就业压力,使高校大学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心理问题。本次研究中,通过对山西传媒学院500名大学生进行研究,通过实践调查分析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并立足现实,从社会、学校、大学生个人三个方面,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多角度提出解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常见的心理问题的对策。

  一、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常见心理健康问题调查

  本次调查中,围绕“职业生涯规划”设置了相关问题,针对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调查。当前,高校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暴露出的心理健康问题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就业选择不明确,存在从众心理

  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并没有进行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并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未来职业发展方向,而是将多数人的就业选择作为参考,忽视综合考虑自身的个性特点。在职业类型选择上,有超过80%的被调查学生选择了高薪白领的工作,其选择的原因主要是对大学生就业的固有印象,认为大学生毕业后就应该坐办公室。盲目跟风而不是从自身实际出发,导致其未来职业发展可能出现方向性错误。在职业区域选择上,有将近85%的被调查学生首选求职地点都集中在国内一线大城市,他们主观上认为大城市的发展空间大、就业机会比较多,相比较来说更具有就业优势,因此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大城市。但是,他们中的大多数只看到了在大都市就业的优势,对其生存的艰辛却没有深刻地认知,从而导致在实际就业中,难以承受大城市的生存压力,对其职业生涯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二)就业目标期望过高,存在功利心理

  高校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中,需要通过对职业类型、地区、职位、待遇等各个方面不断地对比分析,最终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设置合理的职业发展目标,逐步实现职业生涯发展。这些选择应当是基于学生个人个性特点、兴趣专长等个体因素确定的,然而,目前很多大学生存在功利心理,设置过高的就业目标期望,出现眼高手低的情况,导致出现就业困难。在就业岗位选择的影响因素中,有38%的学生选择了薪资待遇好,24%的学生选择了社会地位高,26%的学生选择了在大城市,仅有12%的学生选择了职业发展前景好。大学生在选择就业岗位时,首要考虑的因素是薪资待遇,同时希望能够在大城市,并且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很少一部分学生会将职业发展前景作为首先考虑的因素。这表明了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一定的功利心理,不能从自身实际出发,而是在名利方面设置了过高的期望目标。

  (三)就业机会获得能力差,存在依赖心理

  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最终是要付诸行动,根据确定的职业方向,完成职业选择,实施具体工作。在这一过程中,无论是职业生涯的规划、职业方向的确定、职业岗位的选择,其主体都是学生自己,都应当由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确定。但是,目前很多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并不了解当下的就业市场,而是将希望寄托在学校或者父母身上。在“对当前就业市场的了解程度”问题中,有33%的学生不了解,41%的学生只了解一点点,21%的学生比较了解,仅有5%的学生非常了解。在就业渠道选择中,15%的学生倾向于学校推荐,38%的学生倾向于校园招聘会,22%的学生倾向于依赖父母、亲人的关系,25%的学生倾向于社会招聘网进行自主应聘。这表明,大多数学生都将就业的希望寄托于学校或者父母,倾向于自己从就业市场中筛选、并自主应聘获取工作机会的学生占比较低。一方面,大学生会过分依赖于自己的高等学历、热门专业等求职优势条件,并不能清晰地认识到就业市场严峻局面和竞争压力,导致其就业机会的获得能力较差,在求职过程中不能充分展示出自身的竞争优势;或者求职方向错误,自身竞争优势无法发挥,阻碍其成功就业。另一方面,当前还有部分大学生尚未完成心理上的“断乳”,对父母的依赖心理较重,在就业求职中,过分依赖于父母,甚至将职业生涯规划完全交由父母决定,即使是未来职业发展不畅,也不用承担自主选择的责任与后果。这种严重依赖心理不仅会影响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对其未来职业发展也会产生严重不良影响。

  (四)就业自信心低,存在自卑心理

  大学生准确的自我评价是其合理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确保职业选择正确,实现职业发展的重要前提。但是,很多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由于对自我评价过于保守,认为自己工作经验较少、社会阅历不足,没有竞争力,从而不敢去争取一些优质就业岗位,导致错失就业机会。在“你是否会去应聘与自身专业不相符/专业能力要求较高/薪资水平起步较低/离家较远的心仪岗位”等相关问题中,有57%的学生都选择了否定的答案。这表明,大学生在求职选择过程中,会尽可能地避免导致求职失败的因素出现,他们并未真正从自我需求、自身优势出发,去评估岗位是否具有较高的应聘价值,大胆努力去追求自己的心仪岗位。而是犹豫不决、彷徨不定,选择退却、观望,最终错失得到心仪的工作的机会。

  (五)就业压力承受能力差,存在矛盾心理

  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通常是以自己梦想中的优质工作为目标蓝本,在初入社会时,面对众多的选择和各种诱惑,也充满着激情与憧憬。但是,现实的残酷会给他们当头一棒,使其面对职业发展更加迷茫和困惑。在“工作压力大、挑战性强/生活成本升高、生活质量下降的情况下,你是否会选择去大城市工作”问题中,有超过50%的学生选择了不会。这与上文调查中有85%的学生都将一线大城市作为首选城市相矛盾。这表明了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矛盾心理。他们既渴望到大城市追求收入高、待遇好的工作,但是对于大城市工作的巨大压力与挑战,以及在大城市可能带来生活上的困苦有所畏惧。这些都导致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产生了矛盾纠结的心理,梦想与现实的差距摆在学生面前,使大学生就业时感到困惑与迷茫。

  二、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因素

  当前,我国社会所表现出的对职业教育的忽视,是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一方面,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度不足,直接导致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个人发展忽视职业教育,而将重点放在理论知识和专业能力的发展中,认为学好理论、掌握好技术,自然而然就能够获得好的工作,实现职业发展。因此,在学校长期以来的教育教学中,职业教育从来并非重点,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知严重不足,导致其不能以正确的心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及时纠正自己的不健康心理。另一方面,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忽视,也使得高校大学生在学习中不会自觉去了解职业信息,难免在最终面临职业选择时无所适从,出现依赖性、从众性心理,使得潜在就业危机无限扩大,影响其职业发展。

  (二)学校因素

  一直以来,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都放在学生专业教育方面,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开展的支持力度相对较为薄弱。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国家出台一系列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高校对大学生的就业形势重视度才开始逐渐提升。目前,大多数高校都设置了专门的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临近毕业的大学生提供就业创业指导讲座等。山西传媒学院同样设置了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开展相关工作。但是,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学校就业创业指导中心相对来说更关注学生的就业率,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科学性、适应性的关注度不足;更关注大学生就业准备状态,而对其就业能力与心理素质的变化关注度不足。这使得学校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的系统性和实效性受到一定的影响,也不能有效解决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由于盲目、困惑、迷茫所带来的一系列心理问题。

  (三)自身因素

  大学生自身因素是在其职业生涯规划中产生心理问题的关键因素。大学生在择业就业过程中,缺乏对自我准确地认知与评估,从而出现自我认知失调,使其职业生涯规划与现实存在较大的差距。一是,大学生自我认知水平高于实际能力水平,导致其就业心理定位过高,对工作的待遇、社会地位等要求较高,产生功利心理,但受限于实际能力,难以找到心仪的工作;二是,大学生自我认知水平低于实际能力水平,导致其就业心理定位过低,在求职过程中束手束脚,没有勇气去拼闯、挑战,从而产生矛盾、自卑、盲目、依赖的心理;三是,大学生自我认识比较模糊,不清楚自己的实际能力,也不知道想要什么样的工作,在就业生涯规划中,选择随大流,职业生涯规划不确定,职业发展方向不明确,最终难以实现良好的职业发展。

  三、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常见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营造良好就业氛围,立足市场更新学生职业教育

  营造良好的大学生职业教育社会氛围,提倡职业教育,对于加强各方职业教育重视度,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科学性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大学生面临更加严峻的就业形势,立足就业市场形势,不断更新学生职业教育,引导学生将职业生涯规划与当前就业市场实际有效联系,加强大学生对职业市场的了解程度,从而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综合多方面考虑确定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对可能出现的困难与问题进行充分的预期,从而避免在职业生涯规划中产生心理问题,提高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把握能力,驾轻就熟,还会激发学生职业发展的积极正向心理。此外,营造社会良好的职业文化氛围,加快转变当前社会以利益为导向的就业观念,加大对多元化就业理念的宣传力度,使学校、学生、家长都能转变固有的就业思维,避免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

  (二)完善学校教育模式,加强职业生涯规划

  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度融合高校完善职业教育模式,加强职业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融合,一方面需要完善职业生涯规划课堂体系建设,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现阶段,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注度不足,教育内容侧重于对就业方法的指导,并没有有效融合心理健康知识,对学生的心理辅导相对不足。因此,完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就需要在职业教育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当聘请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根据学生个体差异与就业兴趣、能力等,把握大学生职业发展的心理规律,并以此为立足点,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进行科学的引导,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另一方面,高校应当丰富职业教育形式,构建职业生涯规划平台。高校借助网络媒体,构建职业生涯规划发展平台,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其推送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知识,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认知,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科学方法。同时,职业生涯规划平台还可以作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既可以针对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引导,也可以为学生提供职业发展的心理咨询服务,为学生及时解惑,消除学生面对职业生涯规划时的矛盾、迷茫等不良心理,指导其进行正确的自我认知,合理制定职业生涯规划。

  (三)引导学生进行全方位自我评估,实现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的构建

  大学生自我认知失调是其在职业生涯规划中产生心理问题的关键所在。因此,要引导学生进行全方位自我评估,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以此为基础,构建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促进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实现自我价值。首先,学校应引导学生构建动态调整的自我评估体系,通过为学生建立档案,指导学生在不同时期根据自身个性特点、兴趣爱好、专业能力、专长优势等情况进行记录,形成动态化的档案呈现,并据此进行自我综合全面评估。其次,根据自我评估,引导学生构建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学生通过全面综合的自我评估,能够对自身实际能力有准确地了解,在职业生涯规划制订过程中,真正能够立足自身实际,确定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以此实现职业个性化发展。在当前严峻就业形势下,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暴露出的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值得我们重视。针对这种情况,应深入分析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产生的心理问题及其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改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引导,指导其正确认识自我,合理规划与自身特点、兴趣、能力相匹配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促进其职业发展目标与自我价值的实现。

  学生体质健康自查报告 篇7

  目前,我国普通高校的大学生年龄大多在18—23岁之间,他们的心理发展水平处于迅速走向成熟但真正完全成熟的阶段,有着不同于中学生和一般社会青年心理发展基本特点:

  (1)自我意识增强但发展不成熟。

  (2)抽象思维迅速发展但思维易带主观片面性。

  (3)情感丰富但情绪波动较大。

  (4)意志水平明显提高但不平衡、不稳定。这些特点是了解和分析大学生心理状况的客观基础。

  大学校园是个多种文化磨砺碰接的地带,多样性的价值观、世界观在这里得到延伸或是方向性的改变,,再加上大学生长期生活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里,缺乏生活阅历、生活经验,其心理适应能力、承受能力、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大学生心理疾患正是在这一特有环境中多种诱因共同作用下发生的。

  那么这些心理疾病和障碍又是从哪里的呢?

  (1)大学阶段的特殊性。大学里的学习生活与中学已大大不同,可以说是一个新的学习方法、思维方式、甚至是生活方式的转型期。中学的应试教育和填鸭式教学已经转变为自学为主、老师指导为辅的学习方法,自觉、自立、自主、创造是大学学习的特点。一些同学在进入大学后未能掌握大学学习的方法,导致考试失利。从而带来厌学、自卑、自信心下降等一系列心理问题。有些同学甚至会患上考试焦虑症,从而引发一系列生理上的问题。相对中学单纯的人际关系,大学的交往是广泛的,有同学、同乡、师生、异性、社会活动团体等。同居一室的有来自五湖四海,有不同的城乡背景,有不同的方言、不同的性格,他们之间的磨合是个新问题。一些学生个性强以自我为中心,不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而性格内向的学生不合群,孤独寂寞,经常埋怨自己没有,甚至想逃避。转型期是一个动态期,一系列的转变都可能让人茫然、忧郁、甚至恐惧,必然对心理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

  (2)家庭教育方式不适当

  许多家长寄望于的不仅是自己孩子上大学,出国读书,更多的是今后的出人头地、为家争光。然而,家长期望值过高会给学生造成现实和理想的不统一的落差,使他们背着重重的心理包袱,遇到问容易产生自卑、暴躁的情绪。从读书开始,学校和家长只注重智力教育,往往忽略子女的健康心理和人格的教育,同时,在教养方式上,相当一部分家长多采用简单、粗暴的传统的家长制手段,这种消极的教养方式,容易使子女形成敏感多疑、自卑易怒、抑郁焦虑、偏执敌对等不健康的品质。而上大学后,相当多的家长在子女考入大学后将更多的精力转移到提供经济支持上,而对子女的心理成长问题则关注不够,家庭教育是一个连续和不断更新的过程,这就要求家长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观念,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做好其心理压力的调节和疏导工作。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学校、父母的教育观念、家庭教养方式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正比关系。

  (3)社会现实的影响

  从个体发展心理来看,大学生正处于自我确认期,在他们脑海里设计出美好的未来和前程。然而,现实社会中的种种客观障碍常阻碍“理想自我”的实现。近年来高校扩找范围越来越大,时常使之毕业就业出现巨大竞争压力,大学生变得到处都是,而自己却什么都不是?什么也都做不成?考研、就业、还是出国……众多学子在这样的十字路口徘徊。如何面对早晚都要涉入社会的现实,给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定位,是他们心理的一个结。快速的生活节奏和巨大的工作学习压力使人感到精神压抑、身心疲惫,部分学生逃避现实,消极颓废,沉溺于玩乐放纵,甚至滋生自杀倾向等严重的心理问题。

  (4)人际交往关系困难

  当校外网吧成为了学生打发时间的去处,当日记本成为自己唯一的朋友,当宿舍只剩下各自的呼吸,才发现原来自己根本没有可以倾诉的朋友。现代大学生的交际困难主要表现为不会独立生活,不知道如何与人沟通,不懂交往的技巧与原则。造成人际交往困难主要原因是目前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对其教育不当造成了一些负面效果,如任性自私、为所欲为;由于从小缺乏集体环境而导致缺乏集体感与合作精神;家长的过分包办使独生子女上大学之后缺乏最起码的独立生活及为人处世的能力。由于交际困难,一方面导致大学生产生自闭偏执等心理问题,另一方面因无倾述对象,有问题的学生更会加重心理压力,还易导致心理疾病。此外,网络作为新兴的一种通讯方式,已成为年轻一代的越来越推崇的一种沟通和排谴方式。但我们必须看到,网络作为心理排泄的一种方式,具有其两面性,是一把双刃剑,,在虚拟的世界中一切都没问题,回到现实中各种问题却越来越不能解开。如果过于依赖网络,与现实生活产生隔阂,不愿与人面对面交往,会影响大学生正常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还可能导致人格分裂。

  (5)情感困惑和危机

  当前,大学生对情感方面的问题能否正确认识与处理,已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期,伴随性发育的成熟,生理的成熟和心理的不成熟之间发生激烈的碰撞,渴望爱情,憧憬婚姻,却缺乏成熟的爱情观念,和正确的性观念和性道德,当遇到这类问题或相关问题时往往会不知所措。其次是大学生因恋爱所造成的情感危机,这是诱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恋爱失败往往导致大学生心理变异,有的人因此而走向极端,甚至造成悲剧。

  (6)高校心理咨询工作欠缺

  本次调查中发现,64%的学生不满意所在学校心理教育工作,而同样也有42%的学生需要心理辅导和帮助。学校教育在一个人格的形成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值青春期的大学生身心发展趋于成熟,但尚没有形成完全健康的人格。据报道,北京52.2%的高校至今还未设立心理咨询机构,亦没有经过专门训练的心理咨询教师,学生的许多心理问题仍被混同于一般的思想问题施以不科学的教导。另外,心理咨询的一些手段、方法落后、陈旧,适应不了学生的要求,以致学生一旦有了心理问题,也不太愿意去心理咨询中心解决。此外,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也要跟上时代步伐,要善于针对大学生的不同个性心理因势利导。

  (7)对贫困学生关怀不够

  贫富差距问题作为一个社会问题同样也出现在大学校园里。我们不难看到这样的现象:同是一个班的同学,一些花钱大方,追求“卓越”的生活,而另一些同学却省吃俭用,到处寻找勤工俭学的机会,这种落差给贫困生带来了比较重的心理负担和压力。虽然贫穷并不是杀人的主要理由,但确实是他产生自卑内向的性格的根源。贫困生出现“心理危机”应该是社会的责任。这些年,城乡的教育差距也在加大,为了跳农门,部分农家子弟和农村学校的眼睛只盯着学习成绩,而且受制于经济条件,一些乡村中小学根本谈不上培养学生特长,导致学生综合素质较差,个性缺乏充分发展,除了学习之外,其他方面的能力都较弱。可在大学里,评判学生的标准是多元的,这样一来,很多贫困生进入大学后就感觉自己各方面都很差,变得自卑、敏感、脆弱、封闭。

  提出建议:

  (1)全社会应该转变观念,更新认识。今后需要加强宣传力度,使大家知道,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都是一个人“健康”不可或缺的因素,有了心理疾患就像身体不适一样,应该及时去就医以求得咨询、疏导,对待有心理疾患的人,社会要给予更多的尊重、理解、关爱,不可歧视他们、嘲弄他们。

  (2)树立一个良好成长的家庭环境。父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和睦,互爱互助可以为孩子树立榜样的力量;父母的教育方式不能再像传统的“棍棒”教育,也不因是独生子女而过分溺爱,父母与儿女的沟通方式应建立在互相信任,互相理解的基础上,对于涉世未深的子女,要多告诉他们社会的复杂性和多面性,使他们对社会能有更深刻的看法和认识,比较及时的洞察自己孩子的各种心理动向。

  (3)高校应加强心理学知识、常识的教育和普及。高等院校应加强对心理学、生理学知识的教育、宣传和普及,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开设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讲座,通过校刊、校广播站、校园网等载体,大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使大学生学会自我心理调适,消除心理困惑,提高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以便有效的进行自我管理。

  (4)高校应完善心理咨询工作和培养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学校心理咨询的形式很多,一般有面谈、集体咨询、电话咨询、通信咨询等多种形式,通过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特别是对刚入学的新生,应为他们建立心理档案,开展经常性的定期心理检查。据统计,我国每百万人口中只有2.4个心理工作者,10个精神科医生。心理咨询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没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容易在引导方法上产生偏差,所以培养高水平的专门从事心理工作的人员队伍迫在眉睫。

  (5)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和探索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学校和家长要从根本上教育和引导大学生过正常有益的生活,帮助他们选择多样性的校园生活,参加丰富生活的社团,勇敢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为同学增进交往、接触社会、锻炼能力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舞台,以有利于他们个性心理的发展。特别是要鼓励大学生们与各种不同类别的群体进行充分沟通与交流,了解自己以外的人群的生活生存状态。

  (6)强化法制教育,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大学生犯罪事件提醒我们,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使之对自己的行为产生约束和责任感,提高自己的自控和自律能力。

  (7)加强学校内部管理。特别像一些比较特殊行业的学校,如军事院校、警校等,军事化管理制度下的学生易生产焦虑和压抑的心理状况,学校应在规章制度上多地为学生着想,注意加强班级、宿舍的整体建设,充分发挥学生会、社团的作用,积极开展心理互助活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和人文关怀空间。

  (8)增强自身调节能力。提高自己的心理免疫力,也许并非解决心理疾患、压力的唯一途径。面对太多的、更严重的心理疾患的时候,打消掉心理疾病不是病、看心理医生丢人的观念,去勇敢地面对心理医师可能更为必要,但是心病需要自己积极主动的调整依然是解决问题重要的一环。

  结束语:我们每个人这一生要面对的问题实在太多了,承受的压力也实在太多了,并不只是在大学阶段。评价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健康,不是简单的问卷调查可以得出的,也不是某个时间段可以体现的,而即使是不健康,也不是看几次心理医生和上辅导课能完全解决的,做这份调查报告只是想告诉大家,告诉自己一个答案:面对问题和压力,不要选择逃避,只有承担,才会发现自己原来能够举重若轻。重视自己的心灵,温暖自己的心灵,心理健康离我们并不遥远。

  学生体质健康自查报告 篇8

  通过半个学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我们学习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从心理学的定义到如何进行自我完善,如何进行情绪的调控,如何应对挫折和压力,如何塑造和培养人格和意志品质,学习心理到社会心理和职业生涯规划,非常的全面。本文是根据这一个学期以来的学习成果,对本人自我进行的分析。

  1、自身优势

  我能够经常反思自己,哪些对哪些做错,以及如何完善自己的人格和关注心理健康。懂得开导自己,并以己推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乐勿加于人。我的家庭收入状况还算可以,可以担负得起我的求学费用,我能更加专心于学业。感情方面没有牵绊,可以将精力放在充实自己身上。

  2、自身缺陷

  兴趣虽广,但没有专长的一面;有点内向,有时有点粗心,自控能力有点弱,不大喜欢喧哗的场面,人多的场合不擅口头交际,这让我有时在人际交往中处于被动状态;不大活跃,不主动参加积极性高的活动,比如晚会等。但缺乏毅力、恒心,学习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以致一直不能成为尖子生,有时多愁善感,喜欢随遇而安,缺乏进取心。

  3、人生观

  人生观属于思想意识的范畴,它以观点、信念、理想、需要、动机、兴趣等具体形式,表现在人的个性的意识倾向中,而这种作为心理的稳定倾向的人生观,在人的整个心理活动中,处于主导的地位,对人的心理功能起着调节、支配的作用。

  作为一名即将步入大二的学生,应该树立正确人生观,这样就能为大众的利益识大体、顾大局、克己奉公,不会为个人得失而斤斤计较,不会陷入“自我中心”而难以自拔;就能够为崇高的理想,以顽强的意志克服遇到的各种困难,不被矛盾所困扰,不向挫折屈服,不为冲突而忧虑,热爱自己本职工作,积极努力做出成绩,奉献自己存在的价值,与大众共享幸福之乐。

  4、价值观

  职业价值观测评显示,我的职业价值观倾向为帮助贡献,团队融洽型。

  帮助X贡献型的人认可的核心价值是自己的工作和知识能对他人和社会有所帮助。例如:改善拥挤的交通状况,通过新的产品来消除、缓解疾病等。这种类型的人富于同情心,关心他人,他们把他人的痛苦视为自己的痛苦,不愿干表面上哗众取宠的事,把默默地帮助不幸的人视作无比快乐。他们总是为他人着想,把直接为大众的幸福和利益尽一份力作为自己的追求。希望自己的付出对社会是有帮助的,他人会因为自己的行为而受惠颇多。医生、教师、警察等社会型工作很适合该类型的人。

  团队X融洽型的人希望工作以团队合作的方式进行,大多数同事和领导在工作中有融洽的人际关系,相处在一起感到愉快、自然,认为这就是很有价值的事,是一种极大的满足。该类型的人重视工作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希望能建立良好的同事关系。愉快、协调的团队协作是该类型的人所追求的,他们认为友好、轻松、团结的集体能让他们更好的工作。科研人员、技术人员、培训师等需要良好团队合作的工作比较适合该类型的人。

  完善自我的方案:

  (一)针对分析所提出的适应性对策

  往往不喜欢那些需要精耕细作的常规性的日常工作,以及长期智力劳动和复杂思维的工作;富于冒险、喜欢竞争,比较适合那些需要胆略、冒风险和承担责任的工作;适合可以展示自己的经营、管理、劝服、监督和领导才能,并实现机构、政治、社会及经济目标的工作;适合经常和人打交道而不要求很高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工作。在职业发展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自己在劝说、支配和言语方面的技能,以及自信、精力充沛、领导力强的优势;此外,应尽量避免过于冲动的想法和行为,多注意日常工作和工作中的细节。

  (二)针对自身不足所提出的解决办法

  在职业发展过程中,这种职业倾向的人可以充分发挥自己在劝说、支配和言语方面的技能,以及自信、精力充沛、领导力强的优势;此外,应尽量避免过于冲动的想法和行为,多注意日常工作和工作中的细节。直接地表达自己,说出你现在的感受。不要只顾低头拉车,需要抬头看路。调整节奏、放松自己、适当松弛一下绷紧的弦。做长远思考,加强对全局和可能性的关注,避免陷入具体事物,而将方向忽略。培养自己的创造力。

  (三)如何检验效果与目标修正

  每月进行一次,要与自己的情况相辅相成,随时进行调整及修正,订立阶段小目标,更多的与外因和内因相联系。最终达到较好的效果。

  这一篇自我分析报告到这里就告一段落了。我想每个人通过写这篇报告都再次了认识了自己吧!其实这个对于自己的分析还是很必要的,不断的完善自我才是美满的人生!非常感谢老师这一个学期内对我们的教导!学习固然重要,一个人能力的培养也不容忽视。四年的大学生活给了我很多挑战自我的机会,如系学生会的竞选,院里组织的演讲比赛,文化艺术节的文艺汇演、英语演讲比赛等。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我结交了一些很好的朋友,学到了为人处事的方法,锻炼了自己的能力。这些经历使我明白有些事情如果尝试了,成功的机会就有一半,如果不去尝试,成功的几率只能为零。机会来临时,我们就要好好地把握住。

  大学校园就是一个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我们扮演着被培养对象的角色。老师是我们的长辈,所以我对他们尊敬有加。同学们就像兄弟姐妹,我们一起学习,一起娱乐,互帮互助,和睦的相处。集体生活使我懂得了要主动去体谅别人和关心别人,也使我变得更加坚强和独立。我觉得自己的事情就应该由自己负责,别人最多只能给你一些建议。遇到事情要冷静地思考,不要急躁。不轻易的承诺,承诺了就要努力去兑现。生活需要自己来勾画,不一样的方式就有不一样的人生。

  大学生活是我人生中美好的回忆,我迈步向前的时候不会忘记回首凝望曾经的岁月。

  学生体质健康自查报告 篇9

  1、关于正餐的分析。

  经过校内大部分学生询问得知,有许多学生有不吃正餐的习惯。不吃正餐的主要原因是:时间仓促,其次是为了减肥。只有少部分表示不吃正餐是由于饭堂伙食差,没胃口。不吃正餐,那些中学生就选择叫外卖、面包和方便面代替正餐,更有少部分人以零食作为主食。

  学习任务繁重使中学生深感时间的不足。而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更使本来就紧张的时间更显紧张。为求学业和活动间的平衡,大部分学生会从生活时间中挤压,如吃饭、睡眠的时间。于是就有学生出现有不吃正餐的现象。饭堂的伙食是经学校管理,食物安全系数相对较高,营养结构比较科学合理,价格也比较公平。选择饭堂的伙食,不仅有安全保障,而且有利于中学生的身体发育、节约金钱。然而在饭堂打饭要浪费时间,这无疑使时间紧张的中学生舍而避之。而有的中学生特别是女同学,为了追求形体美,忍饥挨饿,以至营养不足,更有甚者危及生命健康这种盲目的行为无疑是不可取的。

  因此,尽管时间仓促,中学生还是应该食用正规的正餐。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中学生才应考虑以其它食品代替正餐。而正处身体发育中的中学生更不应盲目追求形体美而对身体造成伤害。

  2、关于中学生食品的安全意识分析

  中学生在某种特殊情况下会选择购买食品代替到饭堂吃饭,那么中学生对购买食品的安全意识又如何呢?

  少部分的中学生在购买食品时会看食品的生产日期等基本信息,如知晓食品过期后不会进食该食品。由此我们可以发现,中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并不高。只有约为一半的中学生会注意食品包装上的信息,这无疑加大了中学生食物中毒的风险。在面对食物中毒的情况时,有的中学生会选择自行急救,或马上到附近的医疗机构进行治疗,有的会先找些药吃,或因情况而定,甚至有的会置之不理。由此,我们可得知大多数中学生能正确处理食物中毒的现象,但仍有少部分中学生没有意识到食物中毒的严重性并及时进行处理。所以,引导中学生正确处理食物中毒事件是十分有必要的。

  因此,提高中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任重道远。

  建议:

  1、学习科学安排学习时间,帮助学生正确安排学习和生活时间。

  学习任务重,在加上丰富的校园活动,中学生的时间十分紧迫。于是,大部分中学生选择牺牲吃饭、睡觉等生活时间,以求取得学习与课外活动的平衡。为学生的身体健康,学习应适度调整时间安排,引导学生正确地安排时间,帮助学生认识到吃正餐对身体的重要性。

  2、中学生应提高对健康的认识,学会正确地处理学习和生活的关系。

  中学生有不吃正餐的情况,可见中学生对身体健康的重视和认识不足。因此,中学生应提高对身体健康的认识,学会正确的处理学习和生活的关系,提高学习效率,科学地安排时间。另外,广大中学生不应以身体健康为代价追求所谓的形体美。

  3、因学生对食品安全的忽视,才会发生各类的食物中毒事件,所以学校各宣传部门机构应积极宣传食品安全知识和食品中毒的急救知识。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也是学习的本钱。中学生只有从运动、饮食等方面保持身体健康,才有可能有最佳的学习状态。因此,面对时间仓促的问题,中学生应更注重时间的安排,做到使生活与学习平衡。

  中学生在生活中应更关注食品安全问题,购买食品时注意查看生产日期和其他基本信息。另外,中学生选择食品时应更多地从营养角度考虑,不要只是一味地追求口味。

  总之,提高中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使中学生树立正确的饮食观念,是社会、学校和学生自身共同的责任。

  学生体质健康自查报告 篇10

  在生活、工作节奏加快的今天,家长,这本该承担起孩子心理健康成长主要责任的第一人却少有精力或少有能力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于是,有关孩子出现心理问题而犯罪的案例层出不穷。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让孩子们身心健康发展,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这学期我们学校致力于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并为此而制订了具体的方案。为了解学生心理状况现状,现总结如下:

  一、调查对象和方法

  1、调查对象: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决定对低、中、高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试,测试卷收上来以后,我对测试卷进行了认真地阅读与分析。

  2、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低、中、高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

  1、低、中、高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

  从收集到的调查问卷分析,高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比低、中年级学生差,高年级学生在人际关系、敏感、忧虑、焦虑等方面与低、中年级学生已构成显著差异,尤其是在中年级阶段就已表现出心理不健康的学生,进入高年级阶段表现的更明显。

  2、男、女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比较

  为了进一步分析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特征,对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高年级中女生在人际

  关系、恐怖和忧郁方面问题比男生更突出,而在躯体化和强迫症等方面男生问题比女生突出。

  综合以上调查问卷分析表明,小学生心理异常者占15%,有心理疾病者占2.3%,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分布上,高年级多于低、中年级,女生多于男生,随着年级的增高,小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严重,因此,在学校开展防患于未然的基础性心理健康教育是很必要的。因为,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否不仅会给个人、家庭以及学校教育带来许多困扰,甚至还可能影响危及到社会。许多研究表明,诸如敌对、偏执、恐怖等心理问题往往就是引发攻击、暴力冲突,甚至青少年犯罪等反社会行为和精神失常的内部原因。

  (二)引发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根源

  针对引发问题的根源不同,所采用的解决手段与方法也应有所区别,以便更好的做到有的放矢的引导与帮助。调查表明,造成上述结果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社会原因:主要是社会理想与信念的紊乱,小学生缺少理解能力和判断能力;其次是错误的传媒导向,使小学生难以形成真正的自我;再次是商品经济社会中出现的种种怪异的社会价值观,使小学生一时难以选择。

  2、个体原因:小学生的年龄一般在7―13岁,大多数属于“青春前期”阶段,在生理和心理上急剧变化,内心充满了矛盾与冲突,久而久之,就会出现心理异常疾病,独生子女的心理承受能力偏低也会产生异常或病态的行为。

  3、家庭原因:当代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过高,加上错误的家教

  策略,由于“代沟”的存在,缺少沟通与理解,孩子的心理矛盾不能及时排除,使孩子的心理朝畸形发展。另外,单亲家庭也会造成中学生在心理发育上显得不够健全、和谐。

  4、学校原因:由于课业负担很重,加上教师教育缺乏心理健康指导使学生处于恐怖和焦虑当中。

  (三)心理健康与年龄的关系(生理发育阶段):

  每个人在各个年龄阶段,生理发育与心理健康有着相对应的关系,不同年龄阶段具有其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如果一个人的心理行为若经常严重偏离自己的年龄特征,则:一般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如有些学生性格内向,脾气古怪,有些单亲子女xxx化,还有些学生与同学不合群,妒忌别人,或偏低自己,人际关系较差……所有这些现象都是一种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三、应对措施

  在充分了解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基础上,我们在本校学生中进行了有针对性而又持续不断的心理健康教育,其采取的措施主要如下:

  1、紧抓课堂机遇,培养健康心理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而教育就应该包括对如何求知的教育和如何做人的教育。陶行知先生也这样来评价师生的教学活动:“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可见如何教人做人应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抓住课堂契机,来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应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出发点。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校曾在此进行过多次尝试,如:新生刚入学,为帮助学生树立整个初中阶段的高尚

  目标,我充分利用新生入学前的教育,进行一些小学生的常规教育与训练,针对高年级那些厌学的学生进行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等教育潜移默化中摆正了对学习人生等问题的认识。

  2、利用主题班会,培养健康心理

  对于班主任来说,学生心理的健康与否,直接影响着班级工作开展的难易程度,因此,利用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形成了一定的“自我意识”,但高年级学生碍于面子,怕人说“出风头”而又羞于表现自己。为帮助学生冲破这一层心理障碍,我校利用班会时间开展了一次“学名人.做名人”活动。先是带领学生回顾了姚明、濮存昕等十位“感动中国”的名人事迹,使学生明白:为他人、为民族、为国家而奋斗、而表现,并非“个人主义”,相反应该大力提倡。这项活动,既打消了学生怕遭非议的顾虑,又激发了学生潜在的“表现欲望”,很得学生好评。在这种健康心理的驱使下高年级各项活动中,能自己主持、排练节目,每年的毕业生汇报演出时,我校毕生班学生都能成功地向家长们展示自己的特长,受到社会与家长的好评。

  3、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晨会课,健康教育课,给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4、心理健康咨询,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对各班心理不健康的学生做到心里有数,并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引导,纠正那种心理不健康的现象,培养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5、对学习差,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应给予特别的关爱,帮助他们学习,帮助其树立自信心,以减少由于学习差而出现的种种不健康心理。

【学生体质健康自查报告】相关文章:

体质健康自查报告11-08

学生体质健康自查报告3篇01-11

小学学生体质健康自查报告03-05

体质健康测试自查报告04-06

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自查报告08-03

小学学生体质健康自查报告3篇03-05

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意见01-14

学生体质达标自查报告06-16

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总结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