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时间:2022-11-27 15:10:25 工作计划 我要投稿

历史教学工作计划(精选15篇)

  光阴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我们又将续写新的诗篇,展开新的旅程,此时此刻需要为接下来的工作做一个详细的计划了。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工作计划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历史教学工作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历史教学工作计划(精选15篇)

  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篇1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主要任务是对初中三个年级的所有内容包括中国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和世界史、湖南乡土教材的内容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每周三课时,全期16周,共计48课时左右。除去放假与月考的时间,每本教科书复习时间大概是5课时左右。

  二、班级现状分析:

  本年度我任教的班级是27、28、29、30班。绝大部分学生有兴趣,但懒得记,每次考试对老师的依赖性特别强。

  三、本学期所作要求及力争达到的目标:

  1、认真研究 《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和《20xx年湖南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标准》。深入研究和领会毕业考试中各种题型的特点,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练习。

  2、在教学中贯彻系统性、准确性、科学性、巩固性的原则。做到精讲精练,条理清楚,重点突出,难点讲清,切实做到落实三基,打好基础,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让其掌握考纲所要达到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做到毕业考能顺利通过。

  3、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积极探索教学形式和途径的多样化,充分利用人文景观和历史遗迹,丰富历史课堂内容。

  四、具体做法:

  1、系统复习,夯实基础

  根据考试内容和时间,拟订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内容包括复习进度、教学案的编写、周练的安排,整个复习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梳理教材”。时间大约在3月——4月,按照教材的编写体系,以《考标》规定的考试内容为重点,提纲挈领地复习,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教材中最基本的知识,教材的整体线索有一定的了解。第二阶段是专题训练,时间是在5月。第三阶段是查漏补缺,模拟测试,时间大约在6月——中考,根据列次训练的情况,找出学生的薄弱环节,再进行讲解、训练,进一步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2、抓住重点,加强训练

  重点是什么呢?就是《考标》里的考查内容及要求,复习时这部分内容要强化。每次周练、月考对学生常犯的错误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能力。

  3、注重应试能力的提高

  基础知识掌握了,能力提高了,还要提高考试、答题的能力。特别是应试的技巧,通过近几年的教学,我们认为学生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审题,在平日练习和考试过程中一定要仔细审题,题目问的是什么要弄明白,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回答,千万不能草草看一眼就解答。

  (2)对课本内容一定要熟悉,我们对学生的要求是,做选择题尽量不看书,材料题和问答题一定要看书。

  (3)注意合理地安排考试时间。

  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篇2

  初三是一个关键的时刻,不仅是学生要面临我们历史等小学科的学业水平检测,更重要的是学生到了叛逆的年龄,在课堂上不在像初一初二那么活跃发言,而且进行的小组合作学习相比较也不像以前那样斤斤计较分数,仿佛一切都看开了,一切都显得那么漫不经心。所以当我从别人手中接过初三时,心里也是沉甸甸的。今年再担任初三六个班的教学任务,我也感觉任重而道远,为了更好的完成初三的教育教学工作,使以后的工作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顺利的进行,特制订本学期的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一、尽快的熟悉学生,尽力达到在最短的时间内互相适应。

  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做一个受学生欢迎的老师。我常常在想,如果不能做到让学生喜欢我的历史课,那么我就让学生因为喜欢我而喜欢历史。教学中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里特征,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启发学生对历史的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减轻学生的负担。

  三、精心备课,提高课堂效率。备课中真正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积极参与意识,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在主动的探索中获得知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上好每一节历史课,课堂实时巩固,实时消化,力争每一节课都能有现实成效。而不增加学生的课外负担。确实因现在讲的古代史,在众多作业如山的晚上,不布置作业的我,很大程度上赢取了学生们的好感和认同。

  四、注重历史的现实意义,学习历史服务于社会,以古鉴今。

  五、讲授新课与中考相结合

  1、每节新课后,我都会在多媒体课件后列出最新一年—最新一年与本课相关的结业考试题目。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结业考试题型和相关考试内容,也可以让他们对本课所学内容加深印象。

  2、也在平时的教学中就注重教会学生掌握历史和认识历史的一些基本技能和方法,例如:识别和运用与教学有关的历史地图、图片、图表;搜集和整理与历史学习相关的材料;叙述重要的历史事实;解释重要的历史概念,分析和评论重要的历史问题等。

  3、不间断的增强学生的审题技巧和答题的规范性的指导,培养学生多向思维能力,掌握同一时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民族,对外关系等等,历史人物的活动及其历史作用。引导学生综合、客观地看待历史问题和历史人物,以利于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六、认真上好每一节课,不匆匆忙忙的赶进度,对于重点章节,比如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发展、完善这些章节,要舍得花大力气让学生理解。做好单元检测和月检测工作。

  七、动员学生思想方面,促使其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历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

  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篇3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七年级四个班的历史课教学工作,为了有效实施教学过程,保质保量的完成教学任务,特制定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如下:

  一、关于对教材地位的认识和课时的安排。

  本册教材承继了上册中国古代史的发展脉络,介绍了我国隋唐至明清时期的历史,共22课时,另加八节活动课。

  二、关于教材知识体系及重点部分的分析。

  (一)、繁荣与开放的社会(隋唐两代)。

  ⑴隋唐科举制。

  ⑵“贞观之治”与唐太宗。

  ⑶“开元盛世”和唐太宗及武则天。

  ⑷唐与吐蕃等民族关系的发展。

  ⑸唐代中外文化交流。

  (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宋元两代)。

  ⑴宋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⑵宋代社会生活。

  ⑶辽、宋、西夏、金的并立。

  ⑷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

  (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明清两朝)。

  ⑴明请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⑵郑和下西洋。

  ⑶戚继光抗倭。

  ⑷清加强边境地区的管辖。

  ⑸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及历史影响。

  三、认知能力及情感、教学目标的培养。

  ⑴通过本册教材的学习,使学生知道中国古代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⑵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阅读普及性的历史读物、释读历史图表、知道古代纪年方法、正确计算历史年代、描述历史事件、初步了解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⑶通过学习,增强学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加深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

  四、教学对策与措施。

  1、针对学生普遍反映出的“历史无用论”的思想,在教学过程中不失时机的穿插联系取证历史学习的“慢性化作用”。

  2、针对学生学习兴趣不够浓厚的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大胆创新的课堂教学。列如:历史剧表演、历史漫画比赛、历史诗歌朗诵、历史歌曲演唱。通过这些活动的深入开展,不断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针对学生学习态度浮躁、懒散的不良习惯,在课堂上加大练习、提问的力度,强化复习频率。

  4、针对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的状况,开展组织“历史人物大家谈”的课堂3分钟演讲活动。

  5、发现爱学历史的同学,及时吸纳到“历史兴趣小组”进行更高、更深、更广的素质训练。为将来历史才能的发展提高打好基础。

  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篇4

  本学期按照学校的安排,本人担任七年级1—5班历史教学工作,为更好的抓好七年级的教学工作任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制定如下教学计划。

  一、本班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从从小学升入初中,表现为:好奇、好动、上进心强、学习的积极性高;但是不会听讲和自学、不会做笔记、个别学生不交作业、课堂吵闹、学习习惯差。3个班每个班级人数在60人左右,各个班级在班风、学风上存在着差异,许多学生不重视历史课的学习。虽然绝大部分学生上课时能围绕着老师思路转,但仍有学生回答问题跑调。

  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习惯又较差,认识又不足,故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较难,整体看来不愿读书及低智力者大有人在。所以从起始年级就要抓课堂常规管理、学习习惯的培养,严格管理和规范学生的行为,在教学中必须加大力度备好课,做好每一个课件,及时巩固消化,力求每一节课都能有实际成效。

  二、教材资料分析

  1、教材特点。

  本学期初一历史第一册选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2、教材内容。

  本学期中国历史教学内容共分为四个单元,叙述从中华文明的起源祖国境内远古居民时代到魏晋南北朝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民族融合及文化的历史,共22课。共需32课时(其中新课讲授占22个课时,单元复习占4个课时,期中复习占2个课时,期末总复习占4个课时)。

  3、教材重点、难点。

  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

  三、教学措施

  1、夯实基础,培养学生能力。这学期的教学内容是授完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理清每个阶段的历史线索,概括每个阶段的历史特征,找到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是本学期教学最核心的内容。这就必须夯实基础,引导学生自己来探索历史发展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

  2、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3、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积极运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多媒体,网络等进行辅助性教学。

  4、加强对个别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通过每天的抽考和每月的月考,及时查漏补缺。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抓好后进生的个别辅导工作,从端正其学习态度,积极参与课堂的读、思、练活动,使其成绩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

  5、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6、集体备课强化教学质量,让教师之间取长补短,资源共享,每周进行集体备课一次。

  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篇5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教育思想为指导,遵循"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宗旨,面向新课改,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学情分析

  高二年级共有6个班级,1个强化班,3个文科班,2个理科班。其中,本学期每班开设历史课有2节,全年级12节,但只有1位历史老师任教。本学期学习的内容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三),按课标要求,须36个学时,2学分。

  高二年级在高一的基础之上,在教与学的理念和习惯上学生与教师有比较好的配合,在教与学的方法上应如何突破,如何在改革面前吸取经验,探索过程中少走弯路,这是摆在我们高二师生面前的重要问题。

  三、教学目标

  1、要在高一历史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学习"文化发展历程"的课程,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时期的基本特征以及发展趋势,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基本规律。

  2、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文化发展历程"的课程,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解读、判断和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教育学生继承传统美德,初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养成具有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公民意识和人文素养。

  4、改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改变学生学习历史的不良习惯。

  四、本学期教学计划和具体教学措施

  本学期教学教任务是,完成高中《必修ⅱ 文化发展历程》的全部讲课课程,要求学生掌握高中《必修ⅱ 文化发展历程》的基本史实,并培养学生相关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归纳综合概括等能力。

  本学期教学的具体教学措施是:

  1、认真落实集体备课,发挥集体的聪明才智。本学期准备进行集体研讨,统一教学进度、教学目标、重难点,做到教学案一体化,强调分工合作。

  2、教师注重积累,使综合素质提高。就历史学科而言,知识编排较难,所以对于教师也在不断的丰富自己的知识,不仅是史学最新动态,还是涉及其他学科,我们要不断的在积累和学习。

  3、关注课堂,加强对课堂教学过程的有序管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采取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注重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5、坚持采用学案导学,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自主学习的能力,具备终生学习的素质。

  五、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安排:

  六、教学方法

  (1) 以启发诱导式教学为主,并采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2) 加强直观教学,充分利用教学挂图等教学工具;

  (3) 积极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争取本年度采用多媒体教学的课程达到20节以上;

  (4) 每期都要开设历史活动课,要求自己必须自始至终参加学生的活动,并且要让学生学有所得。

  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篇6

  一、本学期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的总目标: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我们传承的文明>是一门综合性的文科教材,本册教材<课标>提出的基本理念是: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知识,学习对推动发展有用的知识;改变单科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的综合课程;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综合课程;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重的评价机制,这些理念是本册教材的重要指导。

  《我们传承的文明》(下)是以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以来的发展历程为线索,以中国近代史发展为主线,认识人类物质文明,通过中外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人物事件,制度将学生需要了解的历史观念蕴含于叙述中。我们传承的文明描述的是作为动态发展过程的社会,内容目标的史实为基础,通过若干主题-工业文明的来临。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走向现代世界等进行整合。将历史内容有机的溶入有利于历史的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新教材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大量图片、地图、阅读卡及一些问题能充分体现本学科的发展动态。改变以“叙述式”课文为主的表达方式,向学生呈现世界新的政治制度的建立,工业革命的发展情况,世界经济危机和两次世界大战以来中国面临的危机,社会的变革和新中国的诞生。

  二、课程的发展与利用:

  《历史与社会》课程的综合性,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决定了这门课程对课程资源的要求较高,要顺利实现教学目标,不仅要充分发挥教材的功能,还要尽可以开发利用校内外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本课程资源提倡课程资源多元化,课程资源包括:

  文字资源:图书、报纸、照片、地图、图表

  音像资源:电影、电视节目录像、VcD、磁带、各类教育软件

  实物资源:图书馆、阅览室、实验室、视听教材、多媒体设备、历史遗迹、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自然和人文景观

  人口资源:学生及其家庭成员、教师、社会人士

  三、学生分析:

  经历了一年半的历社学习,学生分析问题能力、语言组织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四、教学措施:

  针对本册教材的内容及初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教学方法,适当安排课堂活动,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掌握学习方法,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摆脱以课本为中心的制约。教学中积极拓展思路,善于设计问题,教给学生思路。通过运用所学知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获取实践能力,实现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转变。

  五、教材分析及课时安排:

  本册教材共分三个单元:

  第五单元共十五课时

  第六单元共十二课时

  第七单元共十八课时

  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篇7

  为实现教学质量“四年提升规划”中“三年上水平”的目标,结合本人教学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将根据学校工作精神,以全面推进尝试教育教学为指导,在学校教学部门的领导下,以打造高效课堂为目标,突出学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主,加强常规教学的研究力度,切实深化七年级历史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基本情况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从从小学升入初中,表现为:好奇、好动、上进心强、学习的积极性高;但是不会听讲和自学、不会做笔记、个别学生不交作业、课堂吵闹、学习习惯差。四个班每个班级人数在45人左右,各个班级在班风、学风上存在着差异,许多学生不重视历史课的学习。虽然绝大部分学生上课时能围绕着老师思路转,但仍有学生回答问题跑调。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习惯又较差,认识又不足,故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较难,整体看来不愿读书及低智力者大有人在。所以从起始年级就要抓课堂常规管理、学习习惯的培养,严格管理和规范学生的行为,在教学中必须加大力度备好课,做好每一个课件,及时巩固消化,力求每一节课都能有实际成效。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本学期初一历史第一册选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2、教材内容

  本学期中国历史教学内容共分为四个单元,叙述从中华文明的起源祖国境内远古居民时代到魏晋南北朝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民族融合及文化的历史,共22课。

  本教学材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探索新的教学途径和教学方法。课文个性鲜明、异彩纷呈。克服了注重教法轻视学法的弊病。注意了学生活动的多样性,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饶有趣味。

  教材第一单元主要讲述人类文明的起源,共三课,从最早的人类讲起到华夏族的形成。使学生统分认识了我国境内远古居民的生活面貌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第二单元主要讲述奴隶制社会的产生发展和衰亡及社会的变革,使学生深刻认识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对人类文明的进步的影响。第三单元主要讲述秦汉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使学生从学习中认识秦汉对后世的影响。第四单元讲述了政权的分立和民族的融合。

  3、教材重点、难点

  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任务目标

  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完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的历史教学任务。

  四、主要教学措施

  1、夯实基础,培养学生能力。

  这学期的教学内容是授完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理清每个阶段的历史线索,概括每个阶段的历史特征,找到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是本学期教学最核心的内容。这就必须夯实基础,引导学生自己来探索历史发展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

  2、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3、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积极运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多媒体,网络等进行辅助性教学。

  4、加强对个别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通过每天的抽考和每月的月考,及时查漏补缺。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抓好后进生的个别辅导工作,从端正其学习态度,积极参与课堂的读、思、练活动,使其成绩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

  5、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五、周活动安排(略)

  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篇8

  一、指导思想

  历史课的教学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对世界有更深刻的了解,本学期主要学习世界历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基本情况

  今期本人任教九年级的3、4班的历史教学,学生课堂纪律还比较不错,但两极分化严重,缺乏分析理解能力,衷于死记硬背,不能活学活用,对于文综的开卷考试会很吃亏,但只要老师有方法、有耐心,将枯燥乏味的历史知识加以生动化、形象化,同时辅以丰富的教学手段,牢牢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就定能将历史知识学好。

  因为是毕业班,为了使中考总复习能提前进行,赢取更多更宝贵的复习时间,教学进度会大大加快,计划今期将世界历史上下册全授完。

  三、教学目标

  通过本学期历史学科的学习,培养学生了解世界的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比较中国与其它各国的差异,以此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四、教材分析

  每册教材共分六个单元,上册21课,下册19课,结合历年中考要求,重点为近代史以后的内容。每课的内容多,知识点多,且容易混淆,要记忆的图形也多,教师要教会学生理解,方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五、具体措施

  1、讲授切合实际、因材施教。以“开放式”、“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为主。

  2、力求知识趣味化。

  3、狠抓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4、练习要求规范认真。

  5、作业批阅及时、认真。

  6、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7、及时检测,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篇9

  为了更好的完成新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使各项工作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顺利的进行,根据高二文科班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侧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改革的潮流促使中学历史教学的观念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不断改进,综合能力培养已成为当前历史教改的热门话题。所谓“综合”大致包括:学科内的综合、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与综合,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教学中渗透现代意识等。其中选择题以若干中心论题为主线,牵连、延伸出包含能力要求的小问题,如“罗斯福新政”从基本内容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松江棉纺织业”从兴盛到衰落的原因及后果,明显体现出从基础知识到历史概念,从古代到近代的综合性和跨时代性,学科能力的特点十分明显。什么是学科能力要求呢?“历史学科能力是我们要求人们所能达到的对历史认识的某种水准”。文科班历史教学不仅要求学生记住历史,更重要的是正确认识和理解历史,所以,我们过去强调重视学科能力培养作为教改和教学的主要方向。

  历史学科从本质上看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与人类社会各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与政治、地理、语言文化和其他自然科学血肉相连、密不可分。高考强调跨学科综合能力要求,体现了历史学科的本质特征、是历史教学深层次能力要求的反映。因此我们在教学进程中,应该有目的地选择新材料和设置新情景,有目的将史、政、地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科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现实问题与历史问题相结合,体现学以致用的教学风格。

  二、建构历史知识体系,重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高二历史教学应注重与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应将学生已有的知识融于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将学生零星的、孤立的知识与历史发展主线相结合,逐渐形成知识体系网络。这种网络是多方面的,教学应侧重与专题性知识线索,强化专题复习,比如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线索,中国近现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衰的线索,世界近现代史中某一国家的经济发展或政治制度演变的线索等等。这些内容是极其丰富的,教学中应突出重点、兼顾基础知识、侧重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为了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教学中可把复习内容划分为若干单元。横向的单元是局部的‘面’。纵向的单元是‘线’,‘线’的交织形成立体的知识体系。在学生具备基本的历史体系基础上,教师应加大能力训练的力度,讲清历史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探求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鼓励学生把握由“知”到“识”的飞跃,让学生自己去探求历史的启示。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质、思考和辩论,应给学生预留思维的`空间,鼓励学生多角度、全方位思考问题。

  历史发展的阶段性使历史呈现出它的阶段性特征,这特征将导向对历史发展的本质性和规律性问题的认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历史就表现出明显的阶段特征如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时期战国秦汉;封建社会的繁荣阶段隋、唐;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明清。同一历史现象在上述各时期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尽相同的,如封建中央集权政治制度。而各个时期表现出来的相同历史现象也各具特色,如农民起义,表面上看,他们都成了封建王朝换代的工具,实质上其口号和纲领,也就是斗争水平呈现不断提高的趋势。我们在教学中,应强化和突出历史的阶段特征,将具体历史事件放到这种特征中去考察分析,让学生自己去深化认识,受到教育、得出启示、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正确处理全面复习和重点复习的关系

  文科综合考试中历史学科在高考中的比列,已由原来的20%下降到14%,考试时间也大为缩短,这种客观条件使考试对知识的覆盖面降低。我认为要解决这点必须从两个方面来认识,首先是进一步转变观念,正确认识高中历史教学的主要目的,即为培养综合型创新性人才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正确对待高考覆盖面降低这一新问题。其次,还要根据实际情况,正确处理全面复习与重点复习的关系,不能因覆盖面降低而漠视全面复习,也不能无视新情况的出现而照搬原来一套复习方法,重点复习应建立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之上。原有的三段式复习,即基础复习,专题复习和重点复习方法仍可沿袭,但教学计划应作调整,侧重点在后两段上,以增强能力训练的力度。

  四、正确处理高考复习中的标高问题

  当前高校扩招,高等教育大众趋势日益明显,高考招生矛盾渐趋缓和,这可能导致高考试题难度降低,促使我们重新审视高二复习的标高问题。应该依据教学大纲及考试说明,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标高。我认为以下三点必须注意: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教育要有利于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而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当前新形势下出台的“3+x”高考方案,正是为适应培养综合型、竞争型人才的举措之一、它必将对普通中等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产生重大影响。现就我区实行文科综合考试以来与我们高二历史教学的实践和体会谈谈自己的看法。第一,适当降低教学难度不能以削弱能力要求为前提,恰恰相反,应以能力的培养作为高二。高二历史教学的中心环节。第二,不能放弃全面复习而去猜题、押题,对基础知识中一些死记硬背的内容可不作统一要求,而重在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重在基础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重在基础知识向能力的转化。第三,高考中整体难度的降低,并不排除个别学科难度的增强。高校扩招并未改变高考的选拔性考试性质,其考试成绩区分度的高低对高校新生质量仍将起着重要的影响,故寄希望于靠大幅度降低难度不太现实。应该看到,实施3+x高考后,应该是有力推动中学历史教学改革,有利与素质教育的推进,有利于历史教学质量的提高“降低难度,是要适当考试题历史思维水平要符合中学生特点,但减低难度并不意味着改变方向。”也不等于放弃过去在历史教学改革中取得的成绩。

  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篇10

  本学期历史教研工作要继续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提高中学历史教师的业务水平与教学能力;继续树立与时俱进知难而上不断进取的精神,进一步确立“以研促教”的思想,努力执行贯彻好教育局、教研室的工作思路,结合学科特点,扎扎实实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以《历史课程新标准》为契机,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重点,以全面提高未来劳动者的素质为宗旨,努力学习不断探索。针对我市学科师资现状,通过多种途径,以研育师,加快提高教师素质,为推进我市素质教育的深化而努力。为此,在历史教研活动中追求以下四个原则:①教材培训实效化;②教研工作课题性化;③教研活动专题化;④教师培训能力化。从而充分发挥教研室积极指导作用。

  一、教材培训实效化

  以课程改革以及新教材的实施使用为契机,进一步改革课堂教学突出培训工作,注意培训的实效,把课程改革的实施作为教研工作的重点,在实施时,必须坚持“以科研为先导,以教学为载体,以活动为纽带,以管理为保证,以质量为归宿”。忠实地执行国家、地方课程,积极建设好校本课程,保证课程改革实验的完整性;组织好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不断探索课必中的问题,把握好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和新教材的操作规程;加强管理,能把课程理想转变为理想课程,把政策的课程转变为学生的习得课程;按规律,扎扎实实抓好质量,使课程改革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注重教学骨干的培养,实行以点带面,全面提高,努力做到课改工作研究化,课改研究过程化。

  二、教研工作课题化

  历史教研活动要立足于为全面提高未来劳动者的素质奠定基础,立足于提高全体教师的思想政治和文化业务素质,立足于全面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基于这三方面的认识,寻找历史学科师资状况和课堂教学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选择重点难点,按教育科研的规范和要求,开展课题研究,重视经验的提升和规律的总结推广和应用,真正实现教研室提出的“以研促教”的工作要求。本学期我们要结合各种教研活动,组织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和改革,通过专题和课题研究,来总结自身的教学经验。这样促使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及水平。为使教研工作课题化,我们确立工作目标是:

  ①继续以苏州市级课题“中学历史学业成绩评价模式探索”研究为抓手,努力探索历史教学改革,提高实验学校教师的组织能力和科研水平,同时将课题研究方向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扩大教学时空,增强实践性,力求突出课题阶段性成果的实效性和示范性。

  ②针对骨干教师的培养工程,结合教研活动,本学期我们要求吴江市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坛新秀,每人必须确立或参与一项教研教科专题研究,将课题由课题组辐射到全体骨干教师,以骨干教师来带动本校本组学科教研工作,从而形成校校有课题,教师人人都参与的课题研究的氛围。

  ③不断总结经验提升课题研究的科学含量,力求教研工作课题化有一个阶段性成果。近几年我市历史教研成果显著,新人辈出。为提高广大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我们准备将具有实践价值和理论水平的课题成果或教学论文汇编成册,供全体历史教师学习和参考。

  三、教研活动专题化

  针对以往教研活动存在着弊端和不足,本学期教研活动力求实效性和针对性,每次教研活动都确立一个专题,注重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课堂改革、实践性课题课程活动、教学评价等方面下功夫,丰富教研活动的内容和活动形式,不断提高教研活动的效益。教研活动专题化必须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①加强学习教育新理论,不管是哪一级的教研活动,教育理论学习是必备内容之一,尤其是现代教学方法、教育名家经验、多媒体网络资料等,要创设学习研究的氛围,引导广大教师自觉学习和研究。

  ②把课堂教学改革作为教研活动的重点。加强示范课、新老教师的对比课、新课型的研讨课、录像观摩课的评议工作,组织教师带着问题参加听课和评议。本学期将三个问题列为每次听课的必备内容之一,一是本堂课有哪些可供你可取之处;二是本堂课有哪些不足之处;三是你认为本堂课最好的教法是什么?

  ③教研活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及作用发挥。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出较适当的教学目标,毕业班确立知识能力坡度,加大综合应用能力,高一高二要在新授课上好的基础上处理好“问题探究”的环节,加强课堂讨论,引导学生的积极参与。

  ④继续加强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和研究,紧紧依靠历史中心组和重点中学的骨干教师,联络广大青年教师,结合本市示范课活动和重点中学研讨会,使课堂教学模式走“模仿——创新——实效”之路,完善提高吴江市原来三种教学模式,要求骨干教师人人有模式,一般教师个个都参与,在此基础上,形成吴江历史教学研究的特色和风格。

  四、教师培训能力化

  教师队伍的建设要发挥群体的力量,需要全方面、立体化地规划教研网络,在开展课堂教学研究的同时,本学期要组织和协调好学校历史教研组、中学历史教改协助组、中学历史课题研究组、历史教学研究中心组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群体力量,搞好历史师资队伍建设。

  ①本学期要将教研组建设作为队伍建设的基础工程来抓,积极指导教研组的业务工作,特别是在怎样开展好教研活动,提高教研实效性上深入研究,使教研真正促进教学,对新教师多听课多鼓励,注重师徒对子工作的形式新效果实。

  ②“中学历史教改协作组”是新教师快速成长的摇蓝,由于目前我市部分学校规模原因,跨年级上课教师较多,青年教师往往“单兵作战”。本学期我们把上岗三年左右、业务水平基础好的教师全部组织起来,确立学习和研讨的主题,结合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学习研讨,组织集体备课的形式,让他们了解先进的教学方法,掌握新的教改经验,创设自己的教学风格,同时给他们压担子,创机会,让他们更快成长。

  ③继续以中学历史课题研究组为骨干力量,努力探索历史教学改革,引导教师围绕课题研究要求,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不断提高课题组老师的组织能力和教学水平。要求教师针对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教学成绩评价这两个方面积极探索,以科研带动教学,提高整体水平。

  ④“历史教改中心组”要发挥教改的核心力量作用,要站在教改的最前沿,一方面我们提供广阔的施展才华的舞台,另一方面,积极创造条件,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知名度,让他们加入名师、特师后备的行列,同时把他们的教学经验推广到各个学校,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本学期主要活动安排

  1、精心准备和布置好高三历史复习计划,提出在3+1+1考试模式形势下,历史教学工作的具体要求。(2月底)

  2、中学历史课题组课题活动。(2月底)

  3、高三历史中心组活动。(3月)

  4、初中历史评优课(3月)

  5、高中历史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研讨活动。(4月)

  6、初三历史教学研讨活动。(4月)

  7、重点中学高三历史教学研讨会。(4月)

  8、初三历史会考及阅卷工作。(5月)

  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篇11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将根据课改精神,以全面推进尝试新教育教学方法为指导,以打造高效课堂为目标,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主,加强常规教学的研究力度,切实深化七年级历史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目标:

  本学期通过学习中国古代史,了解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和历史发展的线索;能够阅读相关的文献资料。学会社会调查的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释历史问题。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接触历史,表现为:好奇、好动、上进心强、学习的积极性高;从起始年级就要抓课堂常规管理、学习习惯的培养,严格管理和规范学生的行为,在教学中必须加大力度备好课,做好每一个课件,及时巩固消化,力求每一节课都能有实际成效。

  四、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本学期初中历史第一册选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2、教材内容:

  本学期中国历史教学内容共分为四个单元,叙述从中华文明的起源祖国境内远古居民时代到魏晋南北朝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民族融合及文化的历史,共21课。单元复习占4课时,期中复习占2课时,期末总复习占4课时。

  3、教材重点、难点:

  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

  五、教学措施:

  1、夯实基础,培养学生能力。这学期的教学内容是授完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理清每个阶段的历史线索,概括每个阶段的历史特征,找到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引导学生自己来探索历史发展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

  2、优化课堂结构,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3、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积极运用多媒体、网络等进行辅助性教学。

  4、加强对个别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篇12

  为我校学生在高考中考出好成绩,特制定以下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依据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准确把握考情、教情、学情,制定有效的备考策略,力争让我校历史学科在20xx年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二、具体实施方法

  1、把“三纲二题”作为复习的基本依据。

  第一、“三纲”即课程标准、20xx年考试大纲和20xx年考试说明。

  第二、“二题”即20xx年全国高考历史卷试题和20xx年全国各套高考历史卷。

  2、加强集体备课,提高备考效益。

  第一、加强集体备课的组织管理。集体备课要定时间、定地点,要有计划性(周四、周六上午)。

  第二,优化备课方式。集体备课要实现由备教案向备学案的过渡,由备教学内容、备知识梳理向备教学实施的过渡。

  第三、优化备课内容。要认真关注三情(考情、学情、材情)、三态(原生态知识、衍生态知识、动态知识)、三生(尖子生、边缘生、学困生)等问题。

  3、依循“五步式学案导学模式”进行课时复习,提高课堂效益。

  第一步为“复习旧课”。主要通过检查提问进行。

  第二步为“依案掌握要点”。首先,解读课标,明确要点。其次,结合教材理解记忆学案“知识概括梳理”部分的内容。再次,通过教师提问、学生板演、默写、互查互评等活动进行展示交流。

  第三步为“问题质疑讨论”。学生提出学习中的疑问,通过合作学习或者由老师帮助解决疑难。

  第四步为“知能拓展提高”。通过优化处理学案的“知新整合”完成。

  第五步为“巩固反思感悟”。通过优化处理学案中的“达标测评”,在精练中巩固成果,升华认识。依循此模式进行复习时,要分块落实“知识概括梳理”部分的内容。

  4、优化训练过程及讲评课模式,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第一、精心选题。选题的基本依据是“三纲二题”。选题应以“三新”(新材料、新情景、新视角)题型为主。

  第二、仿真训练。训练要采用限时、闭卷的形式。要使用答题卡(选择题)和答题纸(非选择题)。

  第三、精心批改。限时训练应做到逢练必批,逢批必记。

  第四、上好讲评课。讲评课的一般模式为“自我矫正——精评新练——自我完善——典题记录”。

  5、加强规范化训练,保证不因规范化问题而无谓失分。

  第一,注意审题的规范。选择题要审清主题、题干和选项。非选择题要审清限制语、求答项和相关背景材料。

  第二,注意答题程序的规范。应在做完Ⅰ卷后及时涂卡,不能全部试题做完后再涂。在做非选择题时,不宜跨题或跨问答题等。

  第三,注意答题纸使用的规范。书写时不要超出答题区域。要将答案与题号和各小问的序号对应好,以防错位。选做题应先写题号等。

  第四,要注意书写的要点化、段落化、序号化、整洁化以及语言的术语化等。针对实高高三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和能力素质,特制定以下计划:附一轮复习计划:

  复习进度:(基本按照xx历史教研室意见,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微调,备课组保持统一。)

  复习方法:

  1、充分发掘利用一轮复习资料《创新方案》,完成相关填空和练习,掌握基本知识。

  2、备课组组织编写知识点复习讲义,帮助学生梳理基础、夯实基础。

  3、每周利用自习课进行一次限时训练,及时反馈,提高能力。

  4、课前检查,进一步夯实基础。

  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篇13

  一、指导思想

  围绕本学期学校工作计划要求,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加强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效率,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弘扬中国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倡导教师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新课标教材初一历史下册在全面贯彻基础知识,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三项教育目标的前提下,突出了三点:

  一是减轻学生负担,降低难度。

  二是增加启发性和生动性。

  三是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初一学生总体水平差不多,但缺乏综合归纳能力,且有部分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欠积极。且这些学生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每天都接触社会,他们的一些想法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而他们受到年龄与知识的限制,社会分辨能力正在形成之中,虽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会影响其行为。

  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社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应经常了解、分析学生的心理与思想状况,以便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切实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真分析其学习状况,发现其长短处,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从大多数同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也要兼顾两头。我应该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上入手,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把注意力集中在历史课的学习上提高历史成绩。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以隋朝到清朝初期为主要的历史发展线索。共22课,每课教学一课时。每个单元后各设一节活动课,第三单元后设两节活动课。

  第一个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教科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无不紧扣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繁荣”与“开放”,是反映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的两个侧面,具有同一性。

  第二个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实际涉及“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两个主题。这里“民族关系的发展”,既涉及民族融合的内容,也有反映民族政权并立与民族矛盾的一面,都对“经济重心的南移”有影响。先概述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情况,后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列举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然后再剖析宋代的社会风貌、介绍元朝大一统的出现及民族大融合的发展情况。

  第三个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教科书对课标有关明清时期的五条内容标准进行了归纳组合。讲述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郑和下西洋的史实、戚继光抗倭等史实,使学生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通过《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列举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等史实”,让学生“了解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最后《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以“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分析其历史影响。突出了明清时期中外的矛盾与冲突,也为学生学习中国近代史,理解近代中国为何被动挨打作好铺垫。

  四、教学目标

  1、要在上册历史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时期的基本特征以及发展趋势,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基本规律。

  2、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解读、判断和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教育学生继承传统美德,初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养成具有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公民意识和人文素养。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民族关系的发展,统一。

  难点:我国的民族关系是如何发展的以及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如何巩固的。

  六、教学措施

  1、在课堂教学中倡导师生平等,民主的人际关系,应尊重学生的差异,崇尚个性和主体性,鼓励探索真理,在教师启发、诱导下,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给教师提出更高要求,学生在拥有发挥个人才智的机会和空间的同时,压力感又会促进学生去主动涉猎知识,独立思考问题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注意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2、教材贯穿一些材料阅读,“想一想”等虽然不是教材的正文,却是教材正文的扩展,实际上是给了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更自主的学习,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形容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实施了爱国主义教育,人文精神教育,因此,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同时让学生分组讨论,人人参与观察、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教学活动。

  3、落实好课堂的教学目标。目标统一,准确;以“内容标准”的要求为依;体现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统一。

  4、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5、积极开展历史活动课,鼓励学习参与历史小制作,通过课外读物,网上探访古迹、名人轶事,扩大历史的知识面,通过自主的学习方式,提高探究学习能力。加强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实践能力。

  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篇14

  一、学生情况分析

  1、本人任教的班级是804、805、806三个班级,这3个班级的学生,他们在初一的社会课中对有了一定的掌握,但对于初二的下学期的历史内容相对较为陌生,所以针对学生的这种状态,教师需要在近段时间内对学生的学习历史的习惯进行引导,以便他们形成较好的学习习惯,为了适应初中的学习节奏、学科知识以及学科特点,都需要我们教师花大力气去引导和点拨,因此我们的教育教学任务并没有丝毫的减轻,放松不得。

  2、从以前的课堂教学看,发现以下几个问题:

  (1)学生的学习习惯很不好,尤其是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思考问题的主动性、听课与做笔记以及完成作业的质量上存在明显的偷懒现象。

  (2)学生对历史学科也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其中有部分优生对历史学科也不感兴趣,这对他们提高学习成绩是很不利的,所以这学期,要想提高这三个班级的历史成绩和学习能力,困难很大。

  (3)学生对学科的一些历史知识概念、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经常表现为“胡子眉毛一把抓”,没有进行分析得出正确的答案。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中国历史现代史部分。教科书由单元和课组成。每一个单元为一个学习主题,每一个学习主题下分若干课。本册共七个单元,共二十一课。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每课课文由提示、正文、阅读课文、图、表、资料、注释、每课一得以及课文中思考题和课后练习,活动建议等组成。其中正文紧扣教学大纲目标要求,可作为课堂教学应完成的基本任务。其余内容,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1、注重学科间知识的融合与渗透

  在把握教材时,教师应从总体上突破原有学科之间的界限,使学生能在多学科的背景下掌握教学内容。在宏观上,应保持合理的综合结构;在微观上,更要注重各人文学科知识间的合理渗透、相互融合和必要联系。

  2、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倡导真正立足于学生发展的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通过那些能够带给学生理智挑战的教学;通过那些在教学内容上能够切入并丰富学生经验系统的教学;通过那些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的教学;通过那些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的教学,真正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3、突出能力目标的主导

  即强调学生思考能力、创造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以能力目标为主导,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平等、理解、信任的态度,创造融洽的教学环境,给学生足够的空间,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始终围绕能力目标的实现,努力探讨用能力目标主导教学的途径和方式,真正地把知识、能力和人格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三、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新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认真备好每节课,明确重点、难点,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

  2、广泛应用多媒体资源进行教学,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讲究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加强课堂教学的设计,增强趣味,幽默感。要充分运用多媒体、历史地理、图画、图表,积极创造条件,以教学的直观性,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兴趣。

  3、增加课堂容量,精讲精练,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效率。一节课是四十五分种,再除去三分种准备时间,实际只有四十二分钟。我打算将课堂内的四十二分钟分成三份:前五到八分钟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导入新课;中间二十五分钟教学新课;后十分钟练习巩固。

  4、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在上一个学期,我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上做得不够好,本学期我要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在教学中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散学生的思维,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思维的严谨性及逻辑性,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

  5、积极参加教研室历史组、学校教研组的教研活动,反思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将教学中的点滴进行整理以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6、认真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

  7、成立历史学习小组,互出测试题,切实提高历史学业成绩。

  8、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四、本学期教研课题:提高学生的历史阅读能力

  1、课前出示预习目标,要求学生预习所复习课文,阅读课文。

  2、课堂上首先要求学生阅读课文,之后老师要求学生回答预习的历史知识。

  3、在课堂检查中,让学生回答学习的知识。

  4、课堂训练中,出示材料题,让学生通过阅读,说出材料要求解决的问题,然后回答,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5、通过对阅读问题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分析能力。

  总之,在本学期的教学当中,我会继续努力,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

  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篇15

  一、指导思想:

  20xx年高二历史备课组以教育教学新理念和相关教育教学法规为方针,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导,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优化课堂教学为中心,引进“让学引思”的课堂教学新理念,全面推行主体合作性的教学新模式,团结合作,努力提高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互相学习,认真备好课,上好每一节课,并结合新教材的特点,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在教学中,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着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打好基础,全面提高,为学校创四星级高中、为今后的学测和高考作好充分的准备,争取考出优异的成绩。

  二、年级基本情况:

  高二年级目前共有四个文科班,八个理科班,xx历史教师,除许老师外其他老师都教过多届学测和高三毕业班,都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而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历史基础较弱,学习习惯较差,但学风较正,有积极向上的要求。

  三、工作目标:

  1、认真贯彻教育部颁布《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对历史教学的基本要求,文科班把教学目标定位于完成历史必修III、选修Ⅰ和选修Ⅳ规定的各项教学任务。

  2、按照学测大纲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理科班完成历史必修III教学任务及学测的一轮复习工作,争取在期末市统考中取得优秀成绩。

  四、常规教学:

  1、备课:

  认真研究课标、教材,妥善处理教学内容,教材的处理必须合理,这样才会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目标的实现。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针对教材的特点,做出取舍与整合。然后集体备课,资源共享、明确职责,分工合作,同心协力。每次备课都要有中心发言人,详细解说本单元甚至于某一课的重点、难点、疑点,要提出教材处理意见。备课组在听取这些意见后细致讨论,达成共识。备课,我们将做到四个落实:学案、教学设计、配套习题、相关资料。我们坚持每周都要搞一次集体备课。研讨的内容也可以丰富多彩,课例研讨,教材质疑,经验交流,就是自己教学上的一次失误,也可以说出来,避免我们之中的其他人犯同样的错误。

  2、教学:

  本学期所有班级的教学都要以“立足课本、狠抓基础、培养习惯”为教学指导思想,做到“起点要低,讲解要透,因人施教”。尤其是注意培养学生的听课、作业、笔记、积极思维、自主学习等行为习惯。特别是通过课前提问和作业、训练督促学生及时复习的习惯。教学中应着重于对教材中提供的原始文献资料的运用等方面,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理论的能力。提倡多种教学手段的使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而掌握基础知识,养成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文科教学中既要突出知识的特点,讲清理论要点,又要结合高考考点的设置,进行有针对性的前瞻性教学。为高三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理科班主要抓基础,讲清学测考纲考点。

  3、教学管理:

  配合各班班主任,狠抓学风建设,管理好自己的课堂,加强方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好培优补差工作,经常与学生交流,了解学情。采取集体谈话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法,有效实施分层次教学。

  4、考试:

  按照年级组的统一要求,认真组织好每一次阶段考试,做到精心命题,细心阅卷,认真讲评。

  5、作业:

  要求学生按进度及时按质、按量完成好所订同步训练资料(冲A行动);教师平时加强监督,按时、按要求批改好作业。

  6、教研:

  本学期备课组要多听课,在教研组听课的同时,备课组同行之间还要经常性听课,多借鉴吸收,多取长补短。计划每周上一堂研讨课,自己定课题,定时间,大家评议,共同提高。其次,将本学期发现的突出的教学问题,上升到教科研的层次,并随时形成书面文字,写出相关的博客、论文。

  7、努力加强与校外的交流合作,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在交流中提升教学水平。

  高二年级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希望通过全组教师共同努力,力争在新学期的教学中夯实基础,提升能力,进一步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为高三年作好知识与能力的充分储备。

【历史教学工作计划】相关文章:

历史教学工作计划09-24

高二历史教学的工作计划12-11

初三历史教学的工作计划12-07

高三历史教学备考工作计划08-25

历史教师的教学工作计划08-23

历史教学工作计划范文09-03

历史教学工作计划15篇12-22

历史教学工作计划(15篇)12-26

高一历史的教学工作计划12-11

高中历史教学工作计划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