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白鹿洞二首·其一原文及赏析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避免不了的会接触到一些古诗词鉴赏吧?古诗词鉴赏,通常是体会诗词中的字词、意境、句意、语言特色、主旨、技巧、结构思路等更深层次的内容。大家知道古诗词鉴赏的方法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荐)白鹿洞二首·其一原文及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白鹿洞·其一原文及赏析 1
原文: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已春深 一作:春已深)
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译文
专心读书,不知不觉已经到了暮春时节,一寸光阴就像一寸黄金珍贵。
如果不是道人来逗笑,还在深入钻研周公孔子的精义、教导呢。
注释
白鹿洞:在今江西省境内庐山五老峰南麓的后屏山之南。这里青山环抱,碧树成荫,十分幽静。名为“白鹿洞”,实际并不是洞,而是山谷间的一个坪地。
春深:春末,晚春。
一寸光阴一寸金:以金子比光阴,谓时间极为宝贵,应该珍惜。寸阴:极短的时间。
道人:指白鹿洞的道人。
引笑:逗笑,开玩笑。
周情孔思:指周公孔子的.精义、教导。
追寻:深入钻研。
赏析:
首句叙事。“读书不觉已春深”,言自己专心读书,不知不觉中春天又快过完了。“春深”犹言春末、晚春。从这句诗中可以看出,诗人读书入神,每天都过得紧张而充实,全然忘记了时间。春天快过完了,是诗人不经意中猛然发现的。这一发现令诗人甚感意外,颇多感慨。他觉得光阴过得太快了,许多知识要学,时间总不够用似的。次句写诗人的感悟。“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阴,指极短的时间,这里以金子喻光阴,谓时间宝贵,应该珍惜。这是诗人由第一句叙事自然引发出来的感悟,也是诗人给后人留下的不朽格言,千百年来一直勉励人们、特别是读书人珍惜时间、注重知识积累,不断充实和丰富自己。三、四句叙事,补叙自己发觉“春深”,是因为“道人来引笑”。“道人”指白鹿洞的道人。“引笑”指逗笑,开玩笑。道人修禅养性是耐得住寂寞、静得下心的了,而诗人需要道人来“引笑”,才肯放松一下,休息片刻,可见诗人读书之专心致志,非同寻常。这不,道人到来之时,诗人正在深入钻研周公孔子的精义、教导呢。“周情孔思”,当指古代读书人所读的儒家典籍。从诗人的读书生活看,诗人是惜时如金、潜心求知的人。我们应当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知识是靠时间积累起来的,为充实和丰富自己,应十分珍惜时间才是。
白鹿洞·其一原文及赏析 2
《白鹿洞二首其一》
[唐]王贞白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王贞白,字有道,尝与罗隐、方干、贯休相唱和,在唐末颇有诗名。曾手编所为诗及赋、文等为《灵溪集》七卷,传于世。他自称他的诗“不要俗人知”(《寄郑谷》),“名言与俗违”(《赠张处士》),《唐才子传》说他的诗“学力精赡”、“清润典雅”,《唐诗纪事》说他的诗“皆臻前辈之阃阈者也”。他的诗确达到了精微深奥的境界。
这首诗题为《白鹿洞》,白鹿洞有白鹿书院,系读书处所。唐贞元年间,李渤为江州刺史,在他曾隐居的庐山五老峰下,引流植花、建台筑殿,号为白鹿洞。因李渤养白鹿自娱,人称白鹿先生,以此得名。唐末兵乱,高雅之士多来此读书。王贞白为江西人,他有诗句“诗味匡山色,卧谙湓浦声”(《赠浔阳冯明府》)可见也曾在此读过书。白鹿洞书院后来成为宋代四大书院之一,著名学者朱熹、陆象山、王阳明等都曾在此讲过学。
这首诗的第一句说读书的乐趣。从春到冬,从晨到暮,都陶醉于书中,“不觉”时光已逝,这就自然地引出第二句说时光的珍贵。光阴之珍贵,诗人用“金”作比,以显示其价值。其实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光对一个人来说,稍纵即逝,逝则不回,不可逆转。金银尚可创造,时光无法增加。书海无涯,人生有限,要克服这一矛盾,一是要不浪费分秒时间,一是提高时间的单位效率。诗人叫人惜时读书之语,深知人心,故流传久远。
诗的三、四句说,如果不是道人来引笑,则仍然沉湎在对“周情”、“孔思”的.追寻中。周情指周诗,即《诗经》;孔思指孔子的思想,即《论语》。《诗经》、《论语》为学习内容,“追寻”为学习方法和态度。由此反衬学习的认真,一心一意在探寻诗义文意,毫不懈怠。
王贞白告诫人要惜时,不落入青春易老、韶华易逝的一般感慨,没有人生短暂、荣华不久的悲叹,而教导人惜时读书。虽然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他所讲的读书内容不外是儒家经典,但宽泛地理解,今天人读书也应如此。同时“一寸光阴一寸金”讲时间价值,超出了读书的范围,揭示了普遍规律,此语内容既深刻,且形象通俗,音调谐适,也就成了人们的口头语,在人们生活中起了巨大的激励作用。
【白鹿洞·其一原文及赏析】相关文章:
白鹿洞二首·其一原文及赏析【经典】08-03
白鹿洞二首·其一原文及赏析12-03
白鹿洞二首·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03-17
白鹿洞二首·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07-03
白鹿洞二首·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12-17
塞下曲·其一原文赏析04-13
长相思·其一的原文及赏析11-14
塞下曲·其一原文赏析及翻译12-19
李商隐咏史其一原文及赏析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