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幼儿园大班优秀主题教案《神奇的大棚》含反思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优秀主题教案《神奇的大棚》含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大班优秀主题教案《神奇的大棚》含反思 1
生成背景:
幼儿园里的饭菜变化多样,这天,幼儿园里吃的是西红柿炒鸡蛋。孩子们一边吃,一边窃窃私语:我喜欢吃西红柿鸡蛋,有营养;我爱生着吃西红柿;我妈妈从集市上给我买西红柿了;我们家大棚里就有西红柿,想吃哪个摘哪个;你们家的大棚什么样子的?我们家的大棚里特别暖和,冬天里边也能种西红柿。能带我去看看吗······听着孩子们的讨论,我萌生出一个念头:这个村种大棚的挺多,是这个村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离幼儿园也不远,我何不利用现有资源,让他们都认识一下大棚,了解大棚,于是,我们这个“神奇的大棚”主题活动就生成了。
主题目标:
1、通过实地参观,让孩子们初步认识大棚的结构,了解大棚的作用,知道大棚的学名——日光温室。
2、观察人们在大棚里的劳动,体验他们的辛苦,知道蔬菜来之不易,不挑食。
3、知道大棚是谁发明的,激发孩子们发明创造的愿望。
4、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5、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环境创设:
主题墙饰:
1、参观大棚的照片,取名为参观大棚。
2、各种各样的大棚图片,配上幼儿的语言等,取名为各种各样的大棚。
3、丰收的大棚:幼儿绘画作品。
4、我也来······孩子们参与收获,种植的照片。
主题墙
区角活动:
自然角:观察用塑料薄膜覆盖的和没有塑料薄膜覆盖的种子发芽情况,并做记录。
没有塑料布覆盖的发芽少。
塑料薄膜覆盖着的发芽早、多。
美工区:孩子们自由绘画在大棚里的所见所闻以及自己设计的大棚。
语言区:提供一些各种各样的大棚图片、大棚里的植物图片等供孩子们更进一步了解大棚。
家长工作:
1、带孩子到大棚里体验生活,介绍大棚的原理。
2、给孩子介绍蔬菜的营养,培养孩子不挑食的好习惯。
活动安排:
活动一:大棚的发明(社会)
活动二:参观大棚(综合)
活动三:各种各样的大棚(科学)
活动四:神奇的大棚(社会)
活动五:我也来劳动(劳动)
活动六:蔬菜宝宝病了(科学)
活动七:摘菜(游戏)
活动八:样样饭菜我都吃(健康)
活动九:丰收的大棚(绘画)
活动十:我搭的大棚(操作)
活动一:大棚的发明(社会)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的讲述,了解为什么发明大棚?
2、知道遇事多动脑筋,尊重劳动人民。
活动准备:
王乐义照片、大棚图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
小朋友,你们知道在寒冷的冬天里,我们吃的新鲜的蔬菜是从哪里来的吗?(幼儿自由回答,出示图片)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大棚,人们才能一年四季都能吃上新鲜的蔬菜。你们知道是谁发明的大棚吗?
二、以故事的形式介绍大棚的发明。
1、讲述故事。
在很早以前,人们不会使用大棚种蔬菜,冬天,人们只能吃大白菜和萝卜。后来,有一位名叫王乐义的人,他想:如果我们冬天也能吃上新鲜的蔬菜多好呀!于是,他就开始做试验。他利用塑料薄膜被太阳照射后能产生热能的原理,通过反复的试验,将塑料薄膜盖在棚架上,把菜地覆盖起来,阳光照射能使菜地变温暖,而且热量不容易散出去。于是,大棚就发明了。人们从此以后,冬天也能吃上新鲜的蔬菜了,小朋友们吃了新鲜的蔬菜越来越聪明。因为是王乐义发明的大棚,所以人们都尊称他为大棚蔬菜之父。他创造了事业的奇迹——发明了冬暖式大棚。
2、幼儿回答问题:
1)谁发明了大棚?
2)他为什么发明大棚?
3)你们喜欢他吗?为什么?
三、教师小结:
这位王乐义爷爷因为爱动脑筋,想办法,发明了大棚,让我们冬天也能吃上新鲜的蔬菜。我们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问题也要动脑筋想办法,为人们做好事。
活动反思:
在回答问题这个环节,孩子们踊跃发言。通过对“为什么喜欢王乐义爷爷”的引导,可以从中体会到孩子们对王乐义爷爷的喜爱和敬佩之情。
活动二:参观大棚(综合)
活动目标:
1、通过参观大棚,让幼儿初步了解大棚的作用。
2、通过种植员的介绍,幼儿知道大棚是谁发明的,以及发明后有什么好处。
3、激发孩子热爱科学的情感。
活动准备:
蔬菜大棚一座、蔬菜种植员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好,每天我们吃的饭菜是谁做的呀?
2、妈妈在做饭时给我们都做些什么可口的菜呢?
3、那你们知道这些蔬菜是在哪种出来的吗?(引导幼儿说出大棚)
4、那你们见过大棚吗?想去参观蔬菜大棚吗?
二、带幼儿去参观蔬菜大棚:
1、再去参观蔬菜大棚前对幼儿进行交通安全教育,以及参观蔬菜大棚时的行为教育。
2、带幼儿去参观蔬菜大棚。
孩子们有序的参观没有结果子的西红柿大棚。看到红的西红柿就想摘。
三、参观蔬菜大棚:
1、教师向幼儿介绍种植员。
2、进入蔬菜大棚,种植员向幼儿介绍大棚的发明者,以及大棚中种植的蔬菜名称、蔬菜怎样生长、怎样受粉、怎样管理和蔬菜大棚的种植给人们带来的好处。让幼儿通过参观蔬菜大棚,而激发幼儿的兴趣与科学探究的欲望。
孩子们认真的听为什么要给西红柿人工授粉。认真的看爷爷怎样给大棚盖草栅。
四、教师小结:
这次通过参观蔬菜大棚,让我们懂得了不少科学知识。蔬菜大棚的种植让我们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新鲜的蔬菜,所以我们要感谢蔬菜大棚的发明者王乐义,更要感谢蔬菜种植员,是他们让我们一年四季有新鲜的蔬菜吃,所以我们要尊重他们,尊重他们的人,更要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
活动反思:
通过这次组织幼儿参观蔬菜大棚,幼儿不但增长了很多知识,还从中懂得种植蔬菜大棚的不易,需要付出辛勤的劳动才会有所收获。并懂得尊重别人,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激发幼儿对科学知识的探究欲望。
活动三:各种各样的大棚(科学)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图片让幼儿认识更多不同材料搭建的大棚。
2、进一步了解大棚的作用。
活动准备:
用不同材料搭建大棚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回忆。
教师:请小朋友们回忆一下,在我们参观大棚时,大棚是用什么搭建起来的?教师让幼儿自由发言,讲述大棚的搭建材料。
二、出示图片
1、教师逐一出示用各种材料搭建大棚的'图片进行讲解。(砖和泥土搭建的、竹子搭建的、钢筋搭建的、塑料大棚、暖式大棚。)
塑料大棚砖砌的大棚
暖式大棚用钢筋搭建的大棚
用砖和泥土搭建的大棚用竹竿搭成的大棚
2、教师:这些大棚在搭建时用的材料不同,他们都有什么作用呢?引导幼儿说出:保暖性、坚固性和方便性。
3、你想搭建什么样的大棚?(幼儿自由回答)
三、教师小结:
通过我们参观大棚和观看大棚图片,让我们了解到搭建大棚时用的材料不同,它的保暖性、坚固性和方便性也不同,它们各有自己的好处。希望小朋友们长大以后能够设计出更好的功能性强的大棚来。
活动反思:
在这次的活动中,让孩子们对大棚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让我认识到: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对科学家的崇敬。
活动四:神奇的大棚(社会)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图片,知道大棚里不但能种植物,还能饲养小动物。
2、激发孩子们对劳动人民的敬佩之情。
活动准备:
大棚种植、养殖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我们在参观大棚时,看到里边种的都是什么?那大棚里除了种蔬菜,还能种什么?(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自由回答。)
二、出示图片,认识各种温室大棚,如:西瓜温室、桃子温室、葡萄温室、花卉温室等。
1、让幼儿观察图片,了解大棚里的植物。
2、大棚里除了种植,还能干什么?出示大棚养殖图片,让幼儿了解大棚的更多用途。
养小鸡的大棚养小鸭的大棚
三、谈话
“这些呀都是农民伯伯们为了让我们一年四季都能吃上新鲜有营养的食物想出来的好办法,你喜欢农民伯伯吗?”“为什么?”幼儿通过讨论,回答问题,激发他们对劳动人民的敬佩之情。
活动反思:
孩子们通过对活动的积极参与,在已有经验上又更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了大棚的功能,能体会到劳动人民的辛苦。
活动五:我也来劳动(劳动)
活动目标:
1、通过亲自动手,切身的感受,体验到劳动的辛苦,知道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
2、在品尝西红柿时,幼儿能体会到劳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事先联系好一个需要摘西红柿和需要除草的大棚
2、西红柿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看图片,激发幼儿的兴趣。
提问:你们喜欢吃西红柿吗?这些西红柿是谁种出来的(农民),农民伯伯现在遇到困难了,需要小朋友们来帮忙,你们愿意吗?
二、亲自动手劳动
1、把幼儿带到事先联系好的大棚,告诉幼儿进大棚应该注意的事项以及今天的任务(摘菜、除草)。
2、幼儿分四组进行摘菜、拔草活动(两组摘菜,另外两组吧拔草。老师看情况互换劳动)。
孩子们在摘西红柿
孩子们在为大棚里的甜瓜地拔草
3、幼儿谈谈自己劳动后的感受。
三、幼儿品尝西红柿,体验劳动后的快乐。
1、爷爷为了表示我们对他的帮助,请我们吃西红柿,你们开心吗?
2、幼儿品尝,体验劳动带来的快乐。
爷爷在给孩子们分西红柿。西红柿真好吃。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过程,根据幼儿喜欢动手的特点而设计,新颖有趣,尤其是在户外进行,孩子们兴趣很高,积极性很快的调动起来了,通过自己亲自参加劳动,体会到了劳动的辛苦,也都表示要更加珍惜农民的劳动果实。在品尝西红柿这个环节,孩子们非常高兴,体会到了劳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六:蔬菜宝宝病了(科学)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大棚的一些管理方法,知道大棚随着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管理方法。
2、培养孩子对科学的兴趣及探究欲望。
活动准备:
1、受冻和受热后的蔬菜图片
2、大棚管理图片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引起幼儿兴趣
1、出示受冻后的西红柿图片提问:西红柿为什么变成这样子了?根据幼儿的回答。老师告诉幼儿这些西红柿是因为天气寒冷,而且菜农没有及时对大棚进行保暖措施而造成的。
从这里我们小朋友可以看出什么?(蔬菜太冷了就会生病)受冻后的蔬菜
2、出示受热后的蔬菜图片提问:“小朋友,你们看这些蔬菜和我们见过的蔬菜有什么不同?(叶子枯黄了)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幼儿讨论猜想,教师总结:因为天气很热,而大棚里没有及时的通风而造成的。受热后的蔬菜
二、和幼儿一起探讨大棚的管理方法。
1、怎样才能让大棚里的蔬菜长得又快又健康呢?(幼儿讨论)
2、出示大棚管理的图片
我们看这些人在做什么呢?(盖草栅,卷草栅),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
三、师结大棚的管理方法
在寒冷的冬季,为了让蔬菜能更好的生长,可以在棚里生起了火,并且在大棚上多加了一层草苫子或塑料薄膜。如果遇到下雪天气要及时清扫积雪,加固棚架,以防积雪把温棚压坏,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只要温室大棚上边积雪比较多,就要及时清扫。因为如果长时间积雪这个大棚草苫不能揭起来,造成大棚里边低温,缺光。
活动反思:
在幼儿观察图片时,说出了好多原因,不能说出太冷或太热蔬菜会生病,于是,我就告诉幼儿,除了你们说的这些原因,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太冷(太热)了,把蔬菜冻成了这个样子(热坏了)。孩子们的经验丰富了,在讨论管理办法时,孩子们都积极踊跃的发言,活动进入了高潮。
活动七:摘菜(游戏)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提高孩子们的身体协调能力。
2、培养孩子们的规则意识。
活动准备:
布置场地、豆角、黄瓜、番茄、茄子等蔬菜图片,小篮子为幼儿人数的一半。
活动过程:
一、导入:出示蔬菜图片,引起幼儿兴趣。
师:“这是什么”?幼儿观察图片,说出蔬菜的名称。“现在大棚里的蔬菜熟了,我们一起去摘蔬菜好吗”?
二、热身运动
边说儿歌边做运动(儿歌内容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而定)。
三、介绍游戏玩儿法及规则
全班幼儿平均分成两组,第一组幼儿当摘菜的人,排成一横排;第二组幼儿当大灰狼与第一组幼儿对应,蹲在前方6----8米左右。第一组幼儿听到口令后向与自己对应的狼走去,一边走一边捡起地上的蔬菜放在篮子里,一边有节奏地说:摘--摘--摘豆角,摘到黑--怕狼咬,找个墩儿--坐下吧(坐在第二组与自己对应的大灰狼后背上)。狼:你怎么不走呀?人:怕黑!狼:爬起来就追。人听到这句话时,马上站起来顺原路往回跑,注意不能把菜丢了。被狼抓住的人与狼互换角色,没有被抓住的继续摘菜,游戏反复进行。(说儿歌时每次都换一下蔬菜的名字,以增加幼儿游戏的兴趣。往回跑时,一定要按原路跑回,以免碰到其他小朋友。)
四、幼儿游戏,老师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随时进行调整。
五、结束
师:小朋友今天玩的开心么?大家表现的都很好,都能遵守游戏的规则。小朋友也都累了吧?现在和老师一起踢踢腿,抖抖手。
活动反思:
体育游戏是一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需要的快乐而自主的活动,能给幼儿带来愉快的情绪体验,提高幼儿的运动技能,培养幼儿的竞争意识。本次活动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让幼儿在宽松的氛围内自由游戏,充分发挥了幼儿做为活动主体的理念。
活动八:样样饭菜我都吃(健康)
活动目标:
1、知道蔬菜和粮食来之不易,不挑食。
2、培养孩子爱惜粮食,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各种蔬菜
活动过程:
一、出示蔬菜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许多蔬菜宝宝,你们想和它们做朋友吗?
2、介绍蔬菜的名称。
二、蔬菜从哪里来的?
师:蔬菜的品种很多很多,那小朋友们吃过哪些蔬菜呢?你吃的蔬菜是从哪里来的呢?
劳动的时候是什么感觉呀?我们在吃饭时应该怎么办呀?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小结:蔬菜营养丰富,含有多种维生素,多吃蔬菜有助于身体健康,能使我们长得更高更快更聪明。农民伯伯在种菜时很累,因此,平时我们不能挑食,样样饭菜都要吃,这样身体才能长得棒棒的,农民伯伯知道了会非常开心的。
三、品尝交流:蔬菜沙拉
教师出示用番茄、黄瓜、胡萝卜做的沙拉,请幼儿品尝,交流“蔬菜沙拉”的制作方法。
延伸活动:
请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做做蔬菜沙拉,知道每种蔬菜都有不同的吃法。
活动反思:
通过该活动,幼儿认识了常见蔬菜的种类,知道不同蔬菜的不同名称、不同的外形特点及吃法。懂得了蔬菜里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而且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在谈话过程中,孩子们知道要珍惜劳动成果,不挑食。
活动九:丰收的大棚(绘画)
活动目标:
1、能把自己参观蔬菜大棚时看到的、想到的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2、锻炼幼儿合理布局和均匀涂色的能力。
活动准备:
画纸每人一张、彩笔每人一盒、录音机、轻音乐磁带一盒、蔬菜大棚图片一张。
活动过程:
一、出示蔬菜大棚图片,引出课题。
1、教师:小朋友们好,这是一张蔬菜大棚图片,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在参观蔬菜大棚时里面都种了些什么蔬菜?(让幼儿互相交流)。
2、教师:大棚里种出了这么多东西,真是太好了。那你们还想在大棚里种些什么呢?(让幼儿说一说)。
3、教师:你们想把自己看到的和想到的东西都留下来做个纪念吗?那就用我们能干的小手把它们画下来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吧!
二、幼儿跟轻音乐绘画
1、教师指导幼儿在绘画是合理的布置画面均匀的涂色。
2、发挥幼儿的想象,对画面进行装饰。
三、丰收乐
组织幼儿相互欣赏作品。教师评析,共同感受丰收的快乐。
我们大棚的西红柿丰收了。西红柿蔫了,该浇水了。
我家的三个大棚都丰收了。刮风了,我赶紧去看看我家的大棚。
活动反思:
在绘画过程中,孩子们通过自己参观大棚的经验,绘画出不同形态的大棚,若寒小朋友还加上了自己的想象,把大棚里种上了花卉,她说这样我们一年四季都能看到美丽的花了。总之,在这节绘画活动中,充分的调动了孩子们积极性和创作的欲望。引导孩子通过周边环境和生活中的美好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从而激发了孩子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
活动十:我搭的大棚(操作)
活动目标:
1、通过对大棚的了解,让幼儿亲手搭建大棚,锻炼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2、在操作的过程中,幼儿能够感受到合作及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整理好的土地、弯好的竹枝、塑料薄膜、各种种子。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小朋友,我们知道大棚养殖技术的普及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便利,能让我们在寒冷的冬天吃上新鲜的蔬菜,新鲜的水果,今天我们小朋友就来亲自做一次菜农,动手搭建一座大棚吧。
二、操作活动
1、向幼儿介绍搭建大棚的材料。及搭建大棚时的注意事项(几个幼儿合作搭建大棚)。
2、幼儿操作教师巡视指导,重点指导能力较差的幼儿。
孩子们的大棚就要搭成了
三、展示自己搭建的大棚
幼儿介绍自己搭建的大棚,里边种的是什么等。
活动延伸:
搜集不同大棚的图片,带到幼儿园,布置墙面。
活动反思:
活动中,孩子们通过自己亲手搭建大棚,明白了搭建大棚的不易,同时亲自动手操作发展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并且在搭建的过程中孩子们运用自己的智慧,共同合作,搭建出了各种独具特色的大棚,活动进行的很顺利,孩子们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以及合作的重要性。
主题反思:
新《纲要》中明确提出“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通过实践,我们深深体会到实施素质教育的确要“因地制宜”。于是,我们根据我园周边环境的特点,充分利用本村的丰富资源,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大棚”为切入点,开展主题探究活动。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充分了解“大棚”的同时,了解新农村,了解劳动人民,并主动去关注、探究身边的科学,激发他们爱劳动,爱劳动人民的情感等。
利用本地资源,开展主题活动,不仅能培养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幼儿自主学习意识,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而且是一种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究活动提供条件。为主题探究活动提供适宜的材料,让孩子在操作中思考,在思考中寻找答案。从而提高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与思维能力。在主题活动中,我们始终从幼儿的生活和经验出发,采用各种方式方法(访问、参观、收集、谈话、实践、动手操作),引导幼儿多渠道感受、体验,不断地丰富他们的经验,使得相关的教育教学活动真正成为师生之间的对话。在孩子们的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并从中初步了解大棚和人们生活的关系,感受大棚的作用。在这样的基础上,再组织相关的认识活动,在活动中让孩子们说一说自己看到的大棚,谈一谈自己想发明什么样的大棚,试一试怎样搭建大棚等。就这样,我们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幼儿充分感受、体验,不断积累经验,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
幼儿园大班优秀主题教案《神奇的大棚》含反思 2
一、活动目标
让幼儿了解大棚的作用和构造,知道大棚可以在不同季节种植蔬菜等农作物,感受科技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鼓励幼儿积极思考、提问和交流,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幼儿尊重劳动、珍惜食物的意识,通过了解大棚种植的不易,引导幼儿养成不浪费食物的好习惯。
二、活动准备
有关大棚的图片、视频资料,包括大棚内部种植的各种蔬菜、大棚的外观结构等。
简单的大棚模型材料,如塑料薄膜、支架、剪刀、胶带等,用于幼儿动手制作简单的大棚模型。
一些常见的蔬菜卡片,如西红柿、黄瓜、辣椒等,以及对应的种子实物或图片。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教师展示一些不同季节的蔬菜卡片,提问幼儿:“小朋友们,你们看这些蔬菜,有的是夏天吃的,有的是冬天吃的,你们知道为什么我们在冬天也能吃到夏天的蔬菜吗?” 引导幼儿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播放一段有关大棚的视频片段,视频中展示大棚里绿意盎然的蔬菜种植场景以及农民伯伯在大棚里辛勤劳作的画面,引起幼儿的兴趣,引出活动主题 —— 神奇的大棚。
(二)基本部分
展示与讲解
教师再次展示大棚的图片,详细介绍大棚的构造,包括骨架(如钢管、竹片等)、塑料薄膜(起到保温保湿的作用)、通风口(调节大棚内的温度和空气流通)等部分,让幼儿对大棚的结构有初步的认识。
讲解大棚的作用,告诉幼儿大棚可以像一个温暖的 “小房子”,把热量留在里面,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让蔬菜在适宜的温度下生长。同时,大棚还能防止雨水过多或过少对蔬菜的影响,保持土壤的湿度。
举例说明大棚里可以种植的蔬菜种类,如西红柿、黄瓜、茄子、草莓等,并展示这些蔬菜的种子或图片,让幼儿了解不同蔬菜的生长特点。
讨论与交流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提问:“你们觉得大棚神奇在哪里?”“如果没有大棚,我们的生活会有什么不一样?” 鼓励幼儿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引导幼儿思考大棚种植与自然种植的区别,如生长周期、产量、口感等方面,让幼儿对农业科技有更深入的理解。
模型制作
教师向幼儿介绍制作简单大棚模型的材料和方法,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发一套材料。
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合作制作大棚模型。先搭建骨架,用支架搭出大棚的`形状,然后用塑料薄膜覆盖在骨架上,并用胶带固定好。在制作过程中,教师鼓励幼儿互相帮助、交流协作,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结束部分
展示与评价
每个小组将制作好的大棚模型展示出来,幼儿互相参观评价。教师引导幼儿从模型的稳定性、美观性、是否符合大棚的结构特点等方面进行评价,肯定幼儿的努力和创意,给予鼓励和表扬。
总结与延伸
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内容,回顾大棚的作用、构造以及制作模型的过程,再次强调科技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延伸活动:在班级的自然角设置一个 “小大棚” 种植区,让幼儿亲自种植一些适合在大棚里生长的蔬菜种子,观察它们的生长过程,记录蔬菜的生长变化,进一步加深对大棚种植的了解和体验。
四、活动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通过多种形式让幼儿了解了神奇的大棚。从导入环节利用幼儿对不同季节蔬菜的好奇引出大棚,到展示讲解环节让幼儿直观地认识大棚的构造和作用,幼儿表现出了较高的兴趣和参与度。在讨论交流环节,幼儿积极思考,能够说出自己对大棚的一些独特见解,如有的幼儿说大棚像一个透明的城堡,保护着里面的蔬菜宝宝,这体现了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和对活动内容的理解。
然而,在活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模型制作环节,部分幼儿在搭建骨架时遇到了困难,教师虽然及时给予了指导,但对于个别动手能力较弱的幼儿,支持还不够充分,导致这部分幼儿在活动后期有些跟不上节奏。在今后的活动中,对于动手操作类的活动,教师应更加注重分层指导,提前了解幼儿的动手能力水平,为不同能力的幼儿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帮助。另外,在活动的评价环节,评价方式还可以更加多元化,除了教师引导的评价外,可以让幼儿自我评价或互相评价,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提高幼儿的自我反思和评价能力。
【幼儿园大班优秀主题教案《神奇的大棚》含反思】相关文章: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神奇的指纹》含反思09-29
幼儿园大班优秀主题教案《秋游》含反思(通用10篇)08-05
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大中国》含反思09-30
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美丽的家乡》含反思03-26
大班主题教案《认识菊花》含反思11-04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神奇的中草药》含反思(通用5篇)03-23
大班语言《妈妈》优秀教案含反思05-22
幼儿园小班优秀主题教案《不怕冷》含反思12-22
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冬爷爷的礼物》含反思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