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2-09-27 09:50:58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21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21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一、教学内容:

  《年、月、日》。

  二、教学目标 :

  1.使学生理解时间单位“年、月、日”的有关知识。

  2.通过观察讨论、自学课本、实践探索等活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3.结合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的重点是获得较长时间观念,即年、月、日的认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其中发现并掌握闰年的判断方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

  1、教法: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水平,我采取“引导--探索--发展”这一教学模式并利用计算机课件辅助本节课的教学。

  计算机课件以声音、动画、影像等多种形式强化对学生感观的刺激,这一点是粉笔和黑板所不能比拟的,采取这种形式,可以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大一堂课的信息容量,使教学目标 更完美地体现。另外,电脑软件具有良好的交互性,可以将教师的思路和策略以软件的形式来体现,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是电化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还处在发展中,同时我希望通过这堂课抛砖引玉,促进电化教学的发展。

  2、学法:

  在教学过程 中,教师创造疑问,学生想办法解决疑问,通过教师的启发点拨,学生以自己的努力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作为教学主体随时对所学知识产生有意注意,努力思索解决疑问的方式,这才使自己的能力通过教师的点拨得到发挥。体现了素质教育中学习能力的培养问题,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四、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景 (歌曲导入 )

  课件出示过生日的场景音乐动画(生日歌伴随Flash动画)。通过提问你知道自己的生日吗?引出课题并板书。

  二、自主探究:

  1、寻求年、月、日形成的原因。

  2、认识年历

  这是一张20xx年年历卡,这年历卡里有许多关于“年、月、日”的知识,请同学从年历中寻找思考题的答案。(出示问题,分组探究。)

  一年有几个月?每个月的天数都相同吗?有几种情况?

  一年中有哪几个月是31天?哪几个月是30天?二月份有多少天?

  说明:我们把有31天的那个月叫大月,有30天的那个月叫小月,二月是个特殊的月份。一年中有几个大月?几个小月?

  3、记住大月、小月

  哪个月是31天?哪个月是30天?怎样记住一年的大月、小月?

  (1)左拳记忆法

  课本上介绍一种好的方法,可以在左拳上数。怎样数呢?请同学们打开书45页,

  看下面的一段话:“可以像┄┄”(老师组织,指导学生边看书边数)。投影出示左拳图,指着左拳图,带着学生一起数。

  巩固提问:拳上凸起的地方表示每个月有多少天?凹下去的地方表示每个月有多少天?哪个月除外?

  (2)儿歌记忆法

  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带领学生读儿歌。

  6、师生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年月日, 提醒学生好好珍惜和利用时间,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7、出示练习题让生完成。

  8、出示课堂检测,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三、布置作业:课本46

  页第4题.

  板书设计 :

  年 月 日

  一年有12个月。

  大月31天: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 小月30天:4月、6月、9月、11月。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教材第10页例3以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乘法口诀的来源。

  2、熟记1的乘法口诀。

  3、会用1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

  教学难点:会用1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

  教学准备

  小棒

  一、复习引入

  1、对口令

  ①教师说算式,学生说口诀。

  ②教师说口诀,学生说算式。

  2、摆小棒,说算式,说口诀。

  每次摆2根,摆3次。

  每次摆2根,摆6次。……

  3、引入新课。

  二、学习例3

  1、摆小棒。一根一根地摆,边摆边说,1个1、2个1、……9个1

  2、根据摆的情况,说算式。1个1是1、2个1是2、……9个1是9

  板书:1×1=1

  1×2=2

  1×3=3

  ……

  1×9=9

  观察算式,你发现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

  3、编口诀。

  ①小组活动,你能编出这些乘法的口诀吗?组长记录。

  ②全班反馈。教师板书:一一得一

  一二得二

  ……

  一九得九

  4、全班交流讨论,说一说如:“一二”是表示什么?“得二”又表示什么?

  同桌交流。

  5、记口诀。①你怎样记住这些口诀?

  ②熟记口诀。

  三、课堂活动

  说算式,对口诀。

  1×3————一三得三

  ……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

  板书设计

  1的乘法口诀

  1×1=1一一得一

  1×2=2一二得二

  1×3=3一三得三

  …………

  1×9=9一九得九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能独立分析和解决用小数加减计算可以解决的简单问题,并能正确处理小数加减计算过程中需要进位或退位的问题。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体验估算,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教学重点

  小数的加减法(有进位后退位)。

  教学难点

  1、小数加减法(有进位后退位)。

  2、培养估算意识。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出示菜单:

  (1)买一份青菜和一份肉片,要多少元?

  (2)买一份青菜和一份炒蛋,要多少元?

  (3)一份肉片比一份炒蛋贵多少元?

  (4)买一份饭,一份青菜和一份肉片,共要多少元?

  (5)还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二、讲授新课

  1、教学例题。

  (1)出示课本情境图。

  (2)自己提出数学问题:

  (3)列出算式。

  (4)估一估,大约需要多少元邮资?

  (5)探索计算方法。

  1)让学生自己探索方法:

  第一种:把元化成角来计算。

  第二种:按不同单位分别相加。

  第三种:列竖式计算。

  2、拓展练习。

  (1)题:2包书的邮费相差多少元?

  (1)列式:12.4—1.6=(元)

  (2)选择正确的计算方法。(列竖式)

  (3)交流计算方法、过程。

  1)处理退位问题。

  2)小数点对齐。反省自己在计算中是否注意到这些问题。

  3)课堂小结。

  由学生自己小结小数加减法计算(有进位或退位)的方法,及计算过程中注意的问题。

  三、课堂活动

  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要求他们在解答过程中,要自我提醒必须注意的问题。

  3、小黑板作业。

  四、巩固练习

  1、课内外作业。

  课本第9页“练一练”的第1题。(独立例竖式完成,提醒注意的问题。)

  2)选用作业。

  五、作业设计

  1、列竖式计算。

  2、可乐的单价是1.8元.

  果汁的单价是10.5元.

  (1)两种饮料各买一瓶,要多少元?

  (2)买一瓶果汁比买一听可乐贵多少元?

  (3)买2听可乐,一瓶果汁,15元够吗?

  六、板书设计

  寄书

  一共需要多少元?

  算式:1.6+12.4=(元)

  列竖式计算:

  教学后记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p4~P5例5~例6、P5“试一试”、“练一练”P6~P7练习一第6~8题

  教学目标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即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

  2.使学生掌握利用相应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

  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即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

  教学难点:

  使学生掌握利用相应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等式的性质

  1.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等式的性质,谁还记得?

  2.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那同学们猜想一下,如果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以一个数时0除外),所得结果还会是等式吗?

  3.生自由猜想,指名说说自己的理由。

  4.那么,下面我们就通过学习来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想。

  二、教学例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P4例5图,并看图填空。

  2.集体核对

  3.通过这些图和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X=202x=20×2

  3x3x÷3=60÷3

  4.接下来,请大家在练习本上任意写一个等式。请你将这个等式两边同时乘同一个数,计算并观察一下,还是等式吗?再将这个等式两边同时除以同一个数,还是等式吗?能同时除以0吗?

  5.通过刚才的活动,你又有什么发现?

  6.引导学生初步总结等式的性质(关于乘除的)乘或除以0行吗?

  7.等式性质二: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8.P5“试一试”

  ⑴指名读题

  ⑵你是根据什么来填写的?

  三、教学例

  1.出示P5例6教学挂图。

  指名读题,同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例6图

  2.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3.根据题意怎样列出方程?你是怎么想的?板书:40X=960

  4.在计算时,方程两边都要除以几?为什么?

  5.计算出X=24后,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个数是否正确?请大家口算检验一下。最后将例6填写完整。

  6.小结:在刚才计算例6的过程中,我们将方程的两边都同时除以40,这是为什么?为什么将等式两边都同时除以40,等式仍成立?

  7.P5练一练

  解方程:X÷0.2=0.8

  师巡视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练习后指名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解方程的?为什么可以这样做?

  四、巩固练习

  1.要使下面每个方程的左边只剩下x,方程两边应同时乘或除以几?

  0.6x=7.2方程两边应同时

  x÷1.5=0.6方程两边应同时

  2.化简下列各式

  8X÷850+X-40

  X÷9×9X-1.4+1

  3.P6第7题

  教师引导学生列方程

  4.p7第8题解方程带“★”写出检验过程

  X+0.7=14★0.9x=2.45★76+x=91

  x÷9=90★x-54=18★2.1x=0.84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到哪些知识?在解方程时,关键是什么?要注意什么?

  六、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

  X=202x=20×240X=960

  3x3x÷3=60÷3解:40X÷40=960÷40

  X=24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检验:把x=40代入原方程,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左边=40×24=960,右边=960

  X=40是原方程的解。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通过看和数了解画面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感受看和数是认识生活中的事物,是学习数学常用的方法。

  2、 引导学生一件一件地观察场景中的主要物体,并分别数出这些物体的个数,初步培养有条理地观察的习惯。

  3、 让学生在自己探索与合作交流中观察、学习。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掌握数数。帮助学生解决认知过程中的困难。

  教具:

  教学光盘或教学挂图、学具

  教时:

  一课时

  教学课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 讲述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一个热闹的地方——动物乐园,高兴吗?

  2、 出示挂图,进一步激发起数数的兴趣,初步探索。嗬!动物乐园到了,你们看,动物乐园里可热闹啦,让我们快快向前去,小朋友,睁大眼睛,你看看图上有些什么?

  二、 自己探索

  看图了解画图的内容,图上有些什么?分别在哪里? 结合画面下的10幅小图观察,这10幅小图都是从场景里提取的,让学生一件一件地观察场景中的主要物体,并分别数出这些物体的个数。 用圆点表示物体的个数。(圆点与物体有一一对应关系,渗透着对应的思想。) 第七、八、九、十幅小图中有圆点无物体,放手让学生根据圆点个数,到情景图

  中找相应的物体。

  三、 实物操作

  分4人小组,由任意一个小朋友说出物体的个数,让其他3个小朋友用圆点摆出表示的数。

  四、 拓展运用

  讲述:小朋友,已经学会了数一数,即1—10的物体的个数。你能用1-10这10个数字中的其中一个数来说句话吗?在小组内说说。

  如:我有10个手指,我们小组有4人,等等。

  五 小结

  小朋友爱动脑,又爱动手,真不错,说说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六、巩固深化

  1、 游戏:火车钻山洞

  讲述:刚才小朋友数数数得可真棒,现在我们一起去儿童乐园玩玩。

  游戏方法:我们分小组进行,两个小朋友手拉手抬起来,围成山洞,请小组后面的几位同学当司机,前面报几,后面接着往下报,如1、2、3,如果说对了,就发出呜呜声,说错了,就“咔嚓”暂停,说对了再通过。

  2、 数水果,摘水果

  讲述:秋天来了,树上的果子都熟了,有苹果、香蕉等。去数数吧,再把数出的结果告诉小朋友,说说你是怎么数的?说对了就摘个水果送给你的朋友尝一尝吧!

  七、总结评价

  我们既能去动物园,还能玩游戏,摘水果,开心吗?在这节课里,你学到了哪些本领?你是怎么想的?

  教后记:

  1 学生对看图数数很有兴趣,并能根据图说话,掌握了数数的技能。

  2 对于事物与图的对应(点的对应)不太清楚。

  3 学生还不太能按一定的顺序和方向数数。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一、教学设计学科名称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插入表格》

  二、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我所教学生为五年级学生,小学生年龄小,好动性、好奇性强。学生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已经逐步掌握了在word中输入文字及修改、修饰段落、插入图片和艺术字等基本的知识,看着自己亲手制作的作品,探究的兴趣愈来愈浓厚,课间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也很多,这位接下来的探究活动打下了很好的思想基础。但依然是个别学生的学习效果不明显,希望通过师生的交流,能帮这些同学找到失误的原因。

  三、教学内容分析

  在本节课中,学生将会学到:

  1.自动绘制表格;

  2.编辑表格;

  3.修饰表格。

  四、教学目标

  1.学会在Word中制作简单的表格,并输入文字。

  2.在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学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

  五、教学难点分析

  制作简单的表格,学生对表格的修饰有点难度,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讲解。

  六、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课前收集生活中的表格。如,电话缴费单、超市的电脑小票、课程表、送货单等等(让学生对表格有初步感知)

  七、教学课时

  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好!大家还记得在第一课中,老师给你们展示的漂亮的板报样板吗?其中的图片、文字等我们已经会做了,但是,样表中还有一张“学生信息表”,如果我们能把自己的信息表输入到电脑,美化并打印出精品来,那就太令人兴奋了!同学们愿不愿意把我们的信息表制作得漂亮美观呢?

  生:愿意。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

  (以“板报样表”来引出制作表格,自然而又简明,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认识表格

  师:拿出自己收集的表格,观察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生:有横线、竖线、文字。

  师:大家观察得很仔细。(多媒体课件演示)横线我们叫行线、竖线叫列线,它们组成的小方格叫单元格。横向的单元格叫行,竖向的单元格叫列。

  (通过学生观察以及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使学生认识行、列、单元格,为下面制作出正确的表格打下扎实基础)

  (三)、制作表格

  师:在Word中,专门给制作表格功能分了一个菜单,这个“表格”菜单中包含各种关于表格操作的命令,我们可以集中在这个菜单中去完成表格的制作,大家可以打开Word,进入表格菜单中浏览一下,了解关于制表的一些命令。

  (学生打开Word,进入表格菜单浏览。)

  师:我们先插入空白表格,步骤如下:(课件出示步骤)

  1.单击要创建表格的位置。

  2.单击工具栏中的“插入表格”按钮,弹出表格创建模板。

  3.在方格中按住鼠标左键,拖动选择4行4列的方格,被选中区域则变成蓝色。

  4.松开鼠标左键,就绘制出一个4行4列的表格。

  5.如果要改变表格的宽度和高度,则把鼠标移到表格的竖线和横线上,当鼠标变成“‖”和“=”时,按住鼠标左键,拖动鼠标,即可拖动宽度和高度。

  6.在表格中输入学生信息。

  师:下面我们在表格中输入文字,提示输入方法:(课件出示)

  (1)在要输入文字的单元格中单击,然后输入文字。

  (2)按下键盘上的←、→、↑、↓键,可以移动光标到另一个单元格。我想让大家自己先来试按步骤制作这个表格,看大家能不能完成,不懂的可以边做边看教材,同学间也可以互相交流,还可以向老师求教。

  九、课堂练习

  学生按步骤操作。

  教师巡视指导。随机选取代表性错误作讲解。

  (让学生自主探究,并学会遇到问题采用不同的途径来解决)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作简单的演示操作。

  (学生有不同的方法来制作表格,通过演示,不仅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也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发展)

  (四)、编辑表格

  1.选择表格

  2.增加删除行

  3.删除一行表格。

  教师课件出示,让学生仔细观察,随后让学生自己操作,教师进行辅导。

  (五)、修饰表格

  师:我们制作了一张最普通的表格,我们要把它变成一张漂亮、有个性的表格,你们想吗?

  生:想!

  师:我们先来修饰文字。选择要修饰的文字,给它设置字体、字号、颜色和对齐方式等。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遇到问题随机讲解。师:我们还可以来设置表格的边框和底纹。课件出示步骤:

  1.选择整个表格。

  2.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菜单中选择“单元格对齐方式”,并在其中选择一种。

  3.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菜单中选择“边框和底纹”。

  4.在边框选项卡上的“设置”中选择一种表格线和边框的样式。

  5.选择线型。

  6.点击“颜色”的下拉按钮,在颜色列表中选择表格线颜色。做完上述步骤,一个令人满意的表格就出现在“板报”文档中了。学生按步骤进行操作。

  师:我们来展示一下我们的作品,好吗?

  学生的表现欲望很强,让他们有了一个自我展示的空间。

  (六)、保存文件

  师:我们把制作好的表格保存在自己的文件夹里面。学生保存。

  (七)、设计活动,深化学习

  师:我们知道,在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用到了表格,你能仿照自己收集的某张表格用电脑制作出来吗?

  生:(充满信心)能!

  (把生活中的实际运用纳入课堂,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及时鼓励学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师:保存自己的作品,下课!

  十、作业安排

  仔细观察日常生活中你能见到的所有表格,并挑选出你认为最复杂的一个,把它在word20xx中做出来,并在班级内进行评比。评比的标准可考虑表格的复杂程度与原表格的相似程度。

  十一、教学资料及资源教学资料:小学信息技术第二册

  资源:多媒体课件,word20xx,各种电脑小票,电话缴费单、课程表、送货单等等

  十二、教学反思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以信息社会的不断改革创新为基础,通过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建立创新意识。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必须在充分了解学生现有认知水平、认知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拓展和延伸。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实践作用,则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插入表格》就是在上述思想指导下设计教学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是开发智力的催化剂,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好动性、好奇性强,往往坐不住,而对于单调的练习感到厌烦,经过充分考虑、分析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我就适当地采用一些与单调的练习完全不同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配合教材内容,我制作了精美的课件,来激发学生制作表格的兴趣,引起他们修饰表格、美化表格的欲望。同学们在一步步的教学过程中,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不会因为太多的困难而中途放弃。步步引导,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忘我的学习过程中不知不觉就学会了制作表格。

  在整节课教学中,我采用自学式、探究式、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学生的实际,培养了学生的自学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通过评价反馈,发展了学生精品

  的个性和创造精神。整节课在一种轻松、和谐、民主的气氛中进行,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学生的掌握情况良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多位数减法连续退位的算理,能熟练使用此算理正确计算被减数中间有0或末尾两位都是0的多位数减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发现被减数中间位置有0的多位数减法运算的算理的过程,感受由猜想到验证的数学探究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收获通过合作与探究自主解决数学问题的成就感,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被减数中间有0或末尾两位都是0的多位数减法的算理

  难点:被减数中间有0或末尾两位都是0的多位数减法的算理、多位数减法的验证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同学们昨天晚上都看浙江卫视的《跑男》了么?大家最喜欢哪位明星呢?

  老师昨天在网上看到了喜欢他们的观众人数。其中,喜欢邓超的有413人,喜欢Baby的有379人,喜欢李晨的有158人。你们能快速帮老师算出来喜欢Baby的人比喜欢李晨的人多多少个么?喜欢邓超的人又比喜欢李晨的人多多少呢?

  师生互动:同学们可能较快算出379-158=221,413-158=225的结果,在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多位数减法中的不退位减及退位减。

  提问1:哪位同学能站起来说一下221是如何得出的么?

  提问2:哪位同学能说一下225又是怎么算的呢?

  2、提出原理

  这一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一下几种特别的多位数减法(板书多位数减法)

  老师还看到,喜欢陈赫的人有403人,大家能用同样的办法告诉老师喜欢陈赫的人比喜欢李晨的人多多少呢?同学们前后四人结为一组一起来讨论一下,3分钟过后老师请小组代表上台发言。

  提问1:老师看到有的小组在讨论时按照原来的方法,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不够减向前退一当十时遇到了困难。3不够减向前退1时,发现十位是0,没法退了,那怎么办呢?

  师生互动:引导学生讨论得出十位是0没法退1当10时,再继续向前一位退1当10,此时十位变成了10,拿去1给个位,个位变成了13,13减8余5,十位剩9,减5余4,百位退1后剩3,减1余2,所以403-158=245。

  追问1:哪位同学能说一下403-158在计算时和我们前面学习到的多位数减法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呢?

  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得出,在被减数中间有0时,个位不够减应该连续向前退1进行两次。

  追问2:同学们能否用学习过的方法来检验一下我们的结果是否正确呢?

  预设一:158+245=403

  预设二:403-245=158

  3、讲解原理

  提问:同学们思考一下,在什么情况下才需要连续退位呢?

  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得出在被减数中间有0时需要连续退位。

  4、应用原理

  提问:现在老师还知道喜欢祖蓝的人最多了,总共有500人,大家能快速算出喜欢祖蓝的人比喜欢李晨的人多多少么?

  追问:哪位同学能说一下他发现了什么呢?

  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得出被减数末尾两位都为0时,也是需要连续退位的。

  5、小结作业

  提问:同学们通过本节课都学到了哪些有用的知识呢?

  作业:同学们课下自己编一道中间有0的被减数的减法题目,回家考考我们的爸爸妈妈,看看他们是否和我们一样聪明呢?

  小学数学教案 篇8

  教学内容:

  教材p73--75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生活中万以内数的调查、收集、整理,让学生初步感受多位数,培养学生的实际分析能力。

  2.使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读法,会正确地读出万以内的数。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和能力。

  5.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

  教学过程:

  一.课前收集资料,感知四五位数

  学生课前收集资料,写在卡纸上,并贴在黑板上。

  昨天同学们都收集了电脑的价格,现在请同学将它们贴到黑板上来,让大家来看看你的成果。

  二.分类

  师:黑板上有这么多数,请你先轻轻的试着读一读,然后观察这些数的特点,并给这些数分分类。

  生:这两类数一类中有零,另一类没有零。

  三.读法

  1.没有零的数的读法。

  师:你觉得哪一类数读起来比较容易?谁能来读一读?

  读这些数有什么好方法?

  出示板书:

  从高位起,按照数位顺序读;

  万位上是几就读几万,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是几就读几百……

  2.有零的数的读法。

  师:这些有零的数你会读那一个?你能找出和他同一类的数吗?

  学生小组讨论。

  师:每个人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中交流。

  师将黑板上的数移位。

  师:读这些数有什么好方法?

  板书出示: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

  师:你还会读哪一个数?(末尾有0的数)找出末尾有0的数,

  师:读这些数,又有什么好办法?

  板书出示: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师:刚才我们已经找到了有零的四、五位数的读写的方法。你能写一个中间和末尾都有零的数,让大家来读一读吗?

  师:你为什么这样读?

  现在请同桌互相出题,考考对方。

  四.写法

  师:刚才还有一些小朋友收集的价格还没有展示出来,现在我就请这些同学来报一报,看你们能不能记下来。

  学生订正。

  师:你是怎么写下来的。

  出示板书:几万就万位上写几,几千就千位上写几,几百就百位上写几……

  师:谁还能来报一报。(有0的数)

  学生试写。

  学生订正。

  师:你是怎么写下来的。同桌两人交流一下。

  学生汇报。

  出示板书: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五.练习与巩固

  1、p75“做一做”1、2

  2、p76“做一做”1、2

  小结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想到了什么?

  小学数学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或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能正确判断简单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初步建立图形的位置关系及其变化的表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运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

  能判断方格纸上图形平移的方向和格数。

  教学难点:

  学生在方格纸上正确画出平移后的简单图形。

  教学准备:

  微视频、微练习。

  课前准备:

  1、将《平移与旋转》微视屏发布到班级QQ群,请家长督促孩子观看学习。

  2、根据微视频内容进行学习,并完成微视频练习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根据微练习1、2、3小题的讲评复习图形的运动—平移。

  2、导入语:图形的运动除了前面学的平移,还有一种图形的运动—旋转

  3、出示课题:旋转

  二、新课学习

  1、在观看微视频,观察图中的物体运动。

  2、小组探究:和昨天的知识对比,物体的运动有什么不同

  3、小组讨论。

  三、提升训练

  1、寻找身边的平移和旋转。

  孩子们,我们的身边还有那些物体的运动方式是平移?生说。哪些物体的运动方式是旋转?

  2、孩子们找到的可真多呀,老师也找到了一些,你能准确地判断出下列物体的运动方式是平移还是旋转吗?(课件展示)

  3、孩子们判断得可真准确,现在想请一个孩子到黑板上来平移小汽车的卡片。老师先贴在黑板上,听老师的口令,平移这张卡片,如果上面的孩子平移正确了,请你送给他掌声,明白吗?指任1名同学发口令,1名同学平移卡片。小结:细心的学生仔细观察,我们每次平移后,物体的什么有变化吗?什么没变?想一想旋转时呢?

  4、课间小活动。

  让学生当小小设计师。拿出准备的学具,线和纽扣。小组合作,设计纽扣的运动方式。

  四、课堂作业

  通过学习,谈谈收获。

  五、课后作业

  寻找身边的平移与旋转事例,讲给同学们听。

  板书设计:

  平移与旋转

  平移:物体或图形沿着直线方向运动,而本身的方向不发生改变时,这种运动现象就是平移。

  旋转:物体或图形绕着同一个点(或同一条直线)转动,这种运动现象是旋转。

  小学数学教案 篇10

  教学内容:

  年、月、日

  目的要求:

  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归纳概括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认识年、月、日的知识

  难点: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

  教具: 年历卡,投影,电脑

  教学过程:

  出示日历册、挂历、年历卡、

  师:问他们是用来干什么的?

  谁来告诉大家自己的生日?

  谁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哪年哪月哪日诞生的?

  年、月、日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年、月、日也是时间单位,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电脑出示课题 年、月、日

  一、认识年、月、日

  1、结合实际认识一年、一月、一日的时间长短

  师:问你知道多长时间是一年?多长时间是一月?多长时间是一日?

  (让学生尽量说出自己所了解的)

  师:为了看着方便,人们把日历册制成挂历和年历卡。

  2、请同学们拿出1900年、1993年、1996年的年历卡,认真观察一下,看一年有几个月,每个月有多少天?

  师:结合学生回答板书:

  一年有12个月。

  大月:31天:一、三、五、七、八、十、十二;

  小月:30天:四、六、九、十一;

  二月:平年28天,闰年29天。

  师:习惯上人们把有31天的月份叫大月,把有30天的月叫小月。

  你知道为什么这样规定每月的天数吗?

  电脑讲述故事。

  3、计算全年天数

  生计算后汇报。

  师板演:31×7+30×4+28=365,平年二月:28天,全年365天;

  31×7+30×4+29=366,闰年二月:29天,全年366天。

  二、判断平年、闰年

  问:有的年份的二月是28天,有的却有29天,是不固定的,你知道它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吗?

  请你观察下表:

  电脑出示1981--2004年二月份天数表。

  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当二月份是29天的这一年年份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后得出每4年出现一次29天 ,二月份是29天的这一年的年份是4的倍数。

  师:算一算1900年是4的倍数吗?但1900年的二月却是28天,这是因为公历年份是整百年时,必须是400的倍数,这年的二月才是29天。

  师:你知道为什么4年才会出现一次二月份是29天,也就是闰年。

  学生说出自己了解的情况。

  师:用电脑介绍形成闰年的原因(地球绕太阳旋转,加解释)。

  1、练习:

  判断:下面哪一年是闰年?请你说一说是怎样判断的。

  1990、1908、2000、1998、2100

  生说出想法后,师介绍可以用年份的末两位数字除以4能整除就是闰年,否则是平年。师告诉学生大家喜爱的奥运会一般在闰年举办。

  2、记忆每月天数

  你有什么好的方法记忆每月的天数吗?

  让知道的同学回答,师结合学生回答介绍下面的方法:

  (1)拳记法:师边示范边讲解。

  (2)歌诀法: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三十整。平年二月二十八,闰年二月再把一加。

  三、巩固练习

  1、口答:

  (1)一年有几个月?

  (2)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

  (3)平年二月是多少天?闰年二月有多少天?

  (4)闰年全年有多少天?

  (5)小强满12岁的时候,只过了3个生日,猜一猜他是哪一天出生的?

  2、判断:

  (1)一年中大月有7个,小月有4个。( )

  (2)每年都有365天。( )

  (3)凡是4的倍数的年份都是闰年。( )

  3、游戏

  大月过生日的举起你的生日卡。

  4、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1)你今年几岁?算一算你是哪一年出生的,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2)老师今年38岁,算一算是哪一年出生的?

  (3)今年二月你家的电费花了多少元钱,算一算平均每天花多少元钱?

  (4)今年1--3月共花电费多少元钱?平均每天花多少元钱?

  (5)4月份有几个星期零几天?

  板书设计:

  一年 12个月(7个大月、4个小月、1个平月) 365天 (366天)

  大月 31天

  一月 小月 30天

  平月 29(28)天

  小学数学教案 篇11

  【教学内容】

  教材第2页例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学生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对分数连加算式的研究,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这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导学过程】

  【情景导入】

  (一)探索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1.教学例1(课件出示情景图)

  师:想一想,你还能找出不一样的方法验证你的计算结果吗?

  2.小组交流,汇报结果

  3.比较分析

  师:我们先来比较第(1)和第(2)两种方法,请分别说说你是怎么想的?预设:

  预设: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计算,只是这里的相同加数是一个分数。

  引导说出: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板书)

  师:我们再来比较第(2)和第(3)两种方法,这样算可以吗?为什么?

  师:再来看这里的第(4)种方法,你能理解它表示的意思吗?结合图形把你的想法跟同桌进行交流。

  4.归纳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三个算式解决的是同一个问题。并且知道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它们的计算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设计意图:呈现生活情景,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一共吃了多少个?”,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以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经历独立思考、自主计算并验证、小组交流等环节,鼓励学生大胆地呈现个性化的方法,兼顾了不同层次的学习状态。采用因势利导的方式,通过比较分析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得出结论,加深了对分数乘整数意义的理解。】

  (二)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1.不同方法呈现和比较

  师:刚才的第(4)种方法用语言描述得出计算结果的过程,结合自己的解题方法回顾一下,的计算过程用式子该如何表示?预设:生1:按照加法计算=(个)。生2:(个)。师:比较一这两种方法计算结果相同吗?它们的相同点在哪里?(分母都是9)不同之处又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分别打上方框)这里的2+2+2和2×3都是在求什么?预设:有多少个。

  2.归纳算法

  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更简单?那么这种方法是怎样计算的呢?

  引导说出:用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板书)

  3.先约分再计算的教学

  师:刚才我看到有一位同学是这样计算的。与这里的第二种算法又有什么不同呢?

  师:比较一下,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更简单?为什么?

  小结:“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使参与计算的数字比原来小,便于计算。但是要注意格式,约得的数与原数上下对齐。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明确了自主探索的方向,使得对算法的感知上升到理解。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什么分母不变,只用分子与整数相乘”这是教学的难点,通过多次追问,适度引导转化,促进学生的理解。对于“先约分再计算”这种方法的教学,充分利用课堂生成资源,引导学生经历观察与思考的过程,从而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二、巩固练习,强化新知

  1.例1“做一做”第1题

  师:说出你的思考过程。

  2.例1“做一做”第2题

  师: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强化算法,突出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小学数学教案 篇1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圆的认识(一)》,在课本的2——5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并认识到“同一个圆中半径都相等、直径都相等”,体会圆的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

  过程与方法: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认识圆及圆的一些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教学重点:

  在观察和操作中体会圆的特征,知道直径和半径的概念。

  教学难点:

  用圆规画圆。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感知圆

  师:我本想让大家做一个套圈游戏,但对于大家站在什么位置参与游戏更公平,老师一直没有想好,请大家帮我参谋一下。(课件出示三种游戏方式,触控笔画出同学与小旗标志之间的距离。)

  导入:为什么圆会有这么大的优点呢?让我们一起来探寻圆的奥秘吧!

  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学生对于三种游戏方式进行评价,并说原因。

  二、互动探究认识圆

  1。欣赏图形。

  (课件出示生活中的圆,同时用触控笔“抽”出圆形)

  师:圆和以前学过的图形有什么不同呢?(出示以前学过的图形)

  (出示一个椭圆和一个凹凸不平的圆)问:这是圆吗?为什么?

  2。尝试画圆。

  (1)(实物投影仪出示学生画出的失败作品和成功作品)师:猜一猜,为什么有些圆会“咧着嘴”呢?

  (2)(实物投影仪)老师示范画圆。

  3。认识圆各部分的名称。

  老师在白板上用圆规、直尺等工具演示画圆、圆心、半径、直径及用字母表示的方式。

  4。探究圆的特征。

  (1)画:在刚才自己画的较成功的一个圆中继续画3条半径、3条直径。

  想:a。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 b。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直径呢?怎么发现的?

  (2)画:a。以点A为圆心画两个大小不同的圆;b。在另外一个地方画两个半径都是2厘米的圆。

  想:圆的位置与什么有关系?圆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5。首尾呼应

  师:在刚上课的套圈游戏中,小旗标志在圆的什么位置?每个同学站在圆的什么位置?小旗标志与同学之间的距离是什么?能解释为什么设计成圆形的队形比较公平吗?

  三、巩固练习拓展圆:(闯关练习)

  (第一关用白板遮盖的方式逐一呈现练习题,在学生回答出结果时,用触控笔及时给出结果。第二关演示圆形、正方形、椭圆滚动过程及中心点留下的痕迹。)

  四、史料再现升华圆

  (调用电子白板上的“科技素材”)

  五、全总结理知识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感受圆的历史。

  六、课后思考;

  如果要在操场上画一个很大的圆,你有什么方法吗?

  谈收获。

  板书设计:

  圆心O 位置

  半径r 圆的大小

  直径d

  小学数学教案 篇13

  一、教学目的要求:

  1、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会画直角。

  2、通过看一看,比一比、画一画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实践能力。

  3、使学生知道直角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教育学生学会寻找生活中的数学。

  二、教材分析:

  教材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手帕、练习本、黑板上的角,说明这些角是直角。再借助三角板来说明什么角是直角。然后让学生通过折纸作直角,加深对直角的认识。最后让学生学会用三角板画角。

  三、教学方法:

  练习法、实践法、引导法

  四、教学过程

  (一)预习:看书21-22页。

  (二)引入:

  1、投影出示画有角的图片,这些图形叫什么?请指出这些角的顶点和边。

  2、说一说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有角?有哪些角的形状和复习题中第一个图的形状相同?(去掉投影图中的锐角和钝角,保留直角 )

  象这样的角叫直角。(板书课题)

  (三)讲授:

  (1) 观察物体表面的直角。

  请同学们拿出教科书、练习本,他们的封面各有几个角?看看这些角的形状是不是相同?观察桌面上的四个角,他们的形状是不是也相同?

  把教科书封面上的一个角和课桌面上的角比一比,大小相等吗?

  这些角都叫什么角?

  我们周围还有哪些物体的表面有直角?

  (2)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三角板,找一找三角板中的哪一个角是直角。

  用三角板中的直角,可以检验一个角是不是直角。

  做“做一做”的第一题。

  (3) 学画直角

  教师边示范边讲解:从一点起用三角板画一条边,将三角板中直角的顶点和这条边的端点合在一起,使三角板的一条边和这条边合在一起,再从顶点起沿三角板的另一边画出角的另一边,就画出了一个直角。要画上直角符号。

  学生边画边说。同桌相互评一下。

  学生按操作画,教师巡视。

  (4)分组进行比赛,每组拿一个正方形盒子,数一数所有的面一共有多少个直角,评选出数的最快的小组。

  (四)课堂练习:

  1、做练习的第二题,数出图中的直角,想一想怎样数才能数的又对又快。

  2、练习第三题,在右边的四边形里加一条线段,把它分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三角形。

  (五)课堂小结:

  说一说,这堂课你认识了什么图形?学会了什么本领?

  (六)板书设计:

  直角

  (七)课后作业:

  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用三角板画)

  (八)后记及反馈:

  本节课由于找三角板中的直角出现困难,所以课堂节奏有些慢,没有完成预期的任务。直角与生活有密切的联系,人们周围许多的物体表面都有直角,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认识直角,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效果不错。

  小学数学教案 篇14

  教学内容:

  教材108页---111页,例1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和学习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及重要作用,体会教学来源于生活。

  2、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通过看统计图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得到提高。

  3、培养学生对现实生活的调查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整理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根据折线统计图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观察主题图:同学们都参加过许多课外活动,今天教师带你们去科学宫参观科技展,去的同学很多,为了更清楚地了解参观人数情况,我们根据收信到的人数制作一个统计图。

  二、合作学习

  1、根据老师提供的数据,独立完成参观科技展人数的条形统计图,

  2、根据这个(教材108页图)条形统计图能发现哪些信息?提出

  问题:①哪两年参观人数相同?(答:xx年相同)

  ②哪一年参观人数最多?(答:xx年)③哪一年参观人数最少?(答:1998年)

  3、引导学生说出完成统计图注意事项,老师再补充:

  ① 必须有标题名称,名称中要简要明了地说出内容和地点,标题下要注明统计内容的时间。

  ② 横轴、纵轴表示什么要标清楚。

  4、除了会完成条形统计图,还有其它画统计图的方法。

  三、今天来学习一种新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1、观察109页折线统计图

  2、启以引导:看看这幅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同桌交流。学生说:折线统计图有格子;有点,还有一段一段的线。

  3、边讲解折线统计图画法。

  ①让学生明白折线统计图是通过描点连线的方法画

  ②相同点:都能看出数据多少

  不同点:表示数据方法不同,可以看到每一部分变

  化趋势,能看到整体变化趋势。

  ③通过学习知道:什么是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特点;哪种统计图更好。

  强调告诉学生:

  1、象今天这样用曲折的线段表示数量增减变化的统计图是折线统计图。

  2、折线统计图不仅能表示出数量,还能通过数量反映某一种事物变化的趋势。

  3、两种统计图各有各的优点,生活中根据我们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巩固练习:

  1、 完成110页例2及做一做。

  2、 让学生去调查家庭上半年用水情况并制作出统计图。

  小结:

  在学习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学习了折线统计图,学会折线统计图画法和特点,懂得它在生活中有很大作用。

  小学数学教案 篇15

  活动目标:

  1.能按照物体的规律进行推理,并能有规律的进行排序。

  2.能主动观察,主动探索,感知规律美

  活动准备:

  1.情境导入

  今天小猫过生日,邀请了小狗小兔和小猴来做客,它们各走一条路,请小朋友来看一看它们走了哪三条不同的路。

  活动过程:

  (1)观察三条路的排列,让幼儿感知物体排列的次序规律。学习按颜色.形状.大小间隔排列的方法。

  (2)请幼儿观察每个小动物食物的排列规律,请个别幼儿进行回答,横线上应该填什么特征的食物。

  (3)教师示范,请幼儿认真观察。

  (4)幼儿自己运用一定的规律串小鱼

  (5)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小鱼是排列的。

  活动延伸:

  在区域投放不同特征的珠子请幼儿有规律的进行串连并与幼儿分享。

  小学数学教案 篇16

  教学内容:

  练习二 Px。

  教学要求:

  巩固6、7、8、9的加减法。

  教学准备:

  算式卡、小圆片。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口算

  学生独立完成,请一学生到黑板上练习。

  二、画一画,填一填

  先让学生画一画,再根据画好的进行填空,注意画图要与填算式相对应。

  三、看图做题

  1、第3题:生独立看图,完成题目,集体交流,答案不唯一。

  2、第4题:先指导看清图意,体会大括号、问号的含义;再由生独立完成题目。

  3、第4题的拓展训练。如果船上的总数是人呢?

  如果捉迷藏的小朋友是4人呢

  四、连一连

  指导学生算出每个算式的得数,再把得数相同的用线连起来。指名两名学生板演。

  五、小动物回家

  先在黑板上贴出6、7、8、9四座小房子的图。再组织学生做贴卡片的游戏,帮助它们找回自己的家。找对的同学给予适当的奖励。

  六、数学游戏

  先讲评游戏的玩法,再请学生同桌组成一个组玩一玩、填一填。

  小学数学教案 篇17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学习百分数的意义,明确了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联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百分数的计算通常是化成分数、小数来进行,而求百分率,又要把计算的结果化成百分数,所以学好这部分内容就为后面学习百分数的计算和应用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由于百分数、小数、分数这三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学生对百分数与小数之间的互化不难掌握,学生可以利用自己原有的知识思考怎样互化,再归纳出互化的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会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能正确地较熟练地进行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学、讨论与交流等学习活动,理解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积极参与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学习活动,体验互化方法的多样性,并获得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百分数与小数互化方法。

  教学难点:

  在学生掌握百分数与小数基本转化规律的基础上,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概括,掌握它们互化的简便方法。

  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法。

  教学流程:

  一、复习引入

  1、师:上节课我们研究了分数的意义和写法,你能说几个百分数吗?谁能联系生活实际说几个百分数?

  2、把下面各数改写成百分数。

  3、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小数,小数化成分数。

  0.45=1.2=0.6=

  二、导入新课

  根据分数与小数化成互化关系,请同学们猜测一下,百分数与小数也能互化吗?是的,百分数与小数也能互化。在生产生活中,为了简便,经常需要把小数或分数化成百分数,或者把百分数化成小数或分数。这节课我们就探究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方法,并能正确熟练的进行互化。(板书课题: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探索新知。

  1、认真阅读课本80。

  例1:小数化百分数认真看书观察每一步转化的过程,重点看1.4和0.123每一步的过程。然后学生交流改写结果。注意让学生说说方法,如:是怎样把一位小数1.4改写成百分数的?1.4是一位小数,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时,小数的位数不够你是怎么处理的?改写的依据是什么?

  2、总结方法。

  师:除了把小数转化为分数再转化为百分数的方法外,你还有更快捷的方法吗?学生组内交流,明确结论:把小数改写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小数点向右移2位,添上%(同时板书:小数百分数)

  3、填空:小数化百分数,先把小数转化成()数,再把分数转化成分。

  4、把小数化成百分数、0.45=0.60.125=2.5=指名学生板演,并说说化的方法。重点弄清每一步为什么要这样做。让学生进一步观察算式看从小数到百分数的转化小数点是如何变化的?为什么?练习:书上第80

  5、认真看课本80页自学。

  例2:百分数化为小数。

  6、如果反过来把百分数直接改写成小数,又是怎样的呢?你还能说说吗?小组合作交流得出:把百分数改写成小数,只要去掉百分号,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7、出示例2:把27%、135%化成小数。

  师:请学生从右往左观察例1中三个例子,想一想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应该怎样做?请同学们试一试。(学生板演)让学生用一般的方法转化后汇报。

  师:观察百分数数和化成的小数,想一想怎样能很快地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并让学生说说怎样移动小数点?教师进行评价,引导验证规律。去掉%,小数点向左移2(同时板书百分数小数)

  8、把百分数化成小数12%180%=指名学生板演,并说说化的方法。重点弄清每一步为什么要这样做。让学生进一步观察算式看从百分数到小数的转化小数点是如何变化的?为什么?练习:书上80

  三、课时小结

  向大家介绍一下今天你掌握了什么新知识?学得轻松吗?是用什么方法学的?

  四、作业

  完成相应的练习册。

  小学数学教案 篇18

  【教学目标】

  1.根据天平平衡的原理,理解等式。能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理解方程的意义,渗透符号意识,发展数感。

  2.使学生在观察、思考、分析、抽象、概括的过程中,经历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表示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形成模型思想。

  3.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对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激发保护珍稀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等式和方程的意义,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相等”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同学们,我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有许多的珍稀动物,你知道有哪些?

  预设:熊猫、白鳍豚、东北虎??

  课件出示:(金丝猴、短尾猴、白鳍豚、东北虎、熊猫)

  谈话:这些都是我国的珍稀动物。

  谈话:老师非常喜欢憨态可掬的熊猫吗?瞧,它们在做游戏呢。

  2.提供素材、感知“相等”

  出示课件:

  谈话: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

  1.跷跷板平衡,追问:说明了什么?

  2.熊猫一样重,追问:你怎么看出来的?

  谈话:熊猫的质量是50千克,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吗?

  预设:50=50

  谈话:观察这个式子,和我们以前学习的式子有什么不同?

  预设:以前的式子中有运算符号,这个式子中没有。

  追问:没有运算符号,为什么也能用“=”连接呢?

  预设:两边的重量是相等的。

  小结:原来相等的关系就可以用“=”表示出来。

  谈话:想一想,生活中,你学习的知识中,也有相等的关系吗?

  2.预设:这辆车的速度和那辆车的速度一样ab=ba

  二、分析素材、理解“相等”

  1.借助跷跷板,理解相等与不相等。

  出示课件:

  谈话:能用式子表示现在的关系吗?

  预设:40100,100span=

  谈话:同学们看,又来了一只熊猫,你猜会发生什么情况?

  预设:1.左边重、右边轻或左边轻、右边重

  2.平衡,一样重

  谈话:你能说说它们的关系吗?

  预设:1.两只小熊猫的重量〉一只大熊猫的重量

  或两只小熊猫的重量span=一只大熊猫的重量

  2.两只小熊猫的重量=一只大熊猫的重量

  2.认识含有未知数的式子。

  谈话:小熊猫跳上去后,跷跷板是这样的。你能说说这三只熊猫的质量有怎样的关系呢?

  预设:1.小熊猫的重量+40=100

  谈话:你是怎样想的?

  预设:一只熊猫的质量加40千克熊猫的质量等于100千克熊猫的

  质量

  追问:你能用谁和谁是相等的再来说一说吗?

  谈话:同学们找得到了跷跷板中相等的关系,能用更简洁的式子

  来表示吗?

  预设;a+40=100

  2.x+40=100

  谈话:真了不起,会用字母表示未知数。不知道的数量,我们通常用字母表示。一般情况下,像这样的未知数用字母x表示。

  出示课件

  谈话:现在两边的熊猫交换了位置,你还能用式子来表示吗?

  预设;100=x+40

  小结:看来“=”不仅可以表示运算的结果,还可以表示相等的关系。

  三、借助素材,理解等量关系

  1.理解图示中的等量关系。

  (1)课件出示:

  谈话:谁会用含有未知数的式子来表示?

  预设:3x=200+200,x+x+x=200+200小结: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谈话:说说你这个式子的意思?(引导学生说说谁和谁是相等的)

  谈话:天平平衡,说明两边相等,你能说几个这样相等的式子吗?

  预设:10+20=30

  x+300=1000

  (2)课件出示(出示动物的名字)

  谈话:这幅图中,既没有跷跷板、天平,你还能找到相等的关系吗?预设:两只金丝猴的质量和一只短尾猴的质量是100千克

  教师引导,也就是这些猴子的质量和与100千克时相等的

  小结:像这样相等的关系数学上称为等量关系。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常常需要先找到这样的关系。

  2.理解信息中的等量关系。

  谈话:看图找等量关系同学们都学会了,有些等量关系还藏在文字信息中,试试看,你能不能找到他们。

  (1)课件出示:白鳍豚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濒临灭绝。1980年约有

  400只,比2004年多300只。

  谈话:信息中提供了哪几个量?

  预设:1980年只数2004年只数300只

  谈话:这三个量之间有怎样的等量关系呢?

  预设:1980年只数-2004年只数=300只

  1980年只数-300只=2004年只数

  2004年只数+300只=1980年只数

  谈话:你怎样找到等量关系的?

  预设:根据1980年约有400只,比2004年多300只。

  谈话:你太棒了,抓住了关键的信息,你很会读题和思考。

  谈话:1980年的只数和2004年的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预设:1980年的只数比2004年的只数多300只

  谈话:根据这个关系,你能用未知数x表示出它的等量关系吗?

  预设:x+300=400

  (2)课件出示:2004年,我国野生大熊猫约有1600只,是人工养殖大熊猫数量的10倍。

  谈话:为了保护珍稀动物,我国采用了人工繁殖的技术来增加珍稀动物的数量。

  谈话:自己默读题,你能找到哪几个相等的数量关系?

  小学数学教案 篇19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以实现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2、知识目标:掌握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为用方程解应用题等量关系做准备。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3、能力目标:注重给学生提供机会,让学生去经历对“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探索过程。

  教学重点:

  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2)当a=5时,2a=(x),a的平方=(x)

  2、同学们在操场上做操,五年级站了x列,平均每列20人,六年级有a人。说出下面各式所表示的意义:

  (1)30x(2)30x+a(3)a—30x

  3、小结;用含有字母的式子不仅可以表示数量关系,也可以表示数量。

  二、综合练习:

  1、独立解答p51第7题师巡视指导个别学困生。

  投影展示,集体评议,注意评讲求值的书写格式。

  2、讨论口答p51第8题注意指导学生理解(3)小题,3x表示投中3分球得的总分数。

  3、分小组完成p51第9题请几个小组派代表说说式子表示的含义。

  4、独立完成p52第10-12题师注意巡视指导学困生。

  三、全课总结:通过练习,你还有什么疑困?你觉得你掌握得比较好的知识是什么?有困难需要帮助的地方是什么?

  四、发展练习:

  1、讨论p52第13题请学生先独立思考,再集体讨论。

  2、在下面算式中,a、b、c、s各代表什么数?

  小学数学教案 篇20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体会知识的价值,并在此过程中获得积极地情感体验。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知识目标:通过活动在现实情境中理解并学会用字母表示数,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

  3、能力目标:经历把实际问题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进行表达的抽象过程,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简单明了、抽象概括的特点和优势。

  教学重点:

  会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数

  教学难点:

  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用字母表示数,有哪些好处?但要注意什么?

  2、用字母a、b、c表示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分配律等。请学生结合字母表示的运算定律说说其含义。

  3、用s表示面积,c表示周长,a表示边长,b表示宽,写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公式。

  4、下面各式中,哪些运算符号可以省略?能省略的就省略写出来。

  二、新授。

  (1)引导学生看书提问:从图、表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a、爸爸比小红大30岁。

  b、当小红1岁时,爸爸()岁,??

  师:这些式子,每个只能表示某一年爸爸的年龄。

  (2)启发学生: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出任何一年爸爸的年龄吗?(可让同桌的两个同学小声讨论)

  结合讨论情况师适时板书:

  法1:小红的年龄+30岁=爸爸的年龄

  法2:a+30

  提问:比一比,你比较喜欢哪一种表示方法,为什么?让学生发表各自意见。在式子a+30中,a表示什么?30表示什么?a+30表示什么?

  (a表示小红的年龄,30表示爸爸比小红大的年龄,a+30即表示爸爸的年龄)

  想一想:a可以是哪些数?a能是200吗?为什么?

  (3)结合关系式解答:当a=11时,爸爸的年龄是多少?学生把算式和结果填在书上。

  2、小结:用含有字母的式子不仅可以表示运算定律、公式,也可以表示数量。

  引导学生看书讨论:(可分成四人小组进行讨论)

  (1)从图、表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2)你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人在月球上能举起的质量吗?

  (3)式子中的字母可以表示哪些数?

  (4)图中小朋友在月球上能举起的质量是多少?

  请小组派代表回答以上问题。

  3、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三、巩固练习:

  1、独立完成p48做一做集体评议。

  2、请学生结合自己的身高、体重情况,算算自己的标准体重,并讨论:比标准体重轻说明什么?如果比标准体重重,又说明什么?

  3、独立解答p49第4题做完后在投影仪上展示评议。(问问字母、式子表示的含义)

  四、作业:

  1、独立完成p50第5题

  2、独立完成p50第6题

  解答第6题时可提问:u =t =让学生掌握三种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注意巡视指导求式子值的书写格式。

  板书:

  a=30=11+30=45

  课后反思:

  一、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现状

  传统的数学教学主要是在课堂上完成的。现实生活中,学生遇到的许多问题都需要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但是学生却不能学以致用,缺乏实践应用的能力。我国现有的数学教材与实际生活相脱离,应结合实际生活所需的数学知识,来改造数学教材。

  二、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意义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变得越来越重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生活中数学知识,能够极大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小学生学习主动性,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实际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目的。同时,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用数学的思维去看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一)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有着非常大的优势,然而这种创新精神也是需要培养的。教师不再按教材内容去讲解,而是着创造性地选择使用教材。改变原有的数学教学方式,放手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身边的数学问题,更开发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也就很难给学生提供发挥创造能力的环境,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够更好地将数学教学和生活实际相结合,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探索机会,加深学生对于数学的理解,挖掘学生的创造力。

  (二)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够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数学知识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够极大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在生活中找到许多与数学相关的问题,收集起来和同学们讨论,活跃课堂气氛,并教会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数学问题,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三)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方式能够极大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而且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将生活时间与数学教学紧密结合,能够让学生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提高成就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充满热情地去学习数学知识。

  三、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措施研究

  (一)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整合,将数学中的理性知识转变成生活中具体的问题,让广大小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所在,并通过学习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完善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思维的转变的过程,也能够使广大学生认识到数学对于生活的重要性,激发其学习数学的欲望。

  (二)生活化的数学教学过程

  1、在课程进行之前,要培养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储备学习能力

  数学教师要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筛选信息的能力,珍惜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这是实现学生新旧知识融会贯通的重要环节。

  2、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要对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密切的关注,并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小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生长点和起步点。并在此基础之上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展开数学教学工作。这不仅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3、做好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反馈工作

  在数学教学生活化实施过程中,要重视教学反馈和评价。生活化的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学与生活并非要达到严格意义上一致。它的开展是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实现学生由经验的感性认识到理性的思维能力的转变,最终再回到具体的生活实践中去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具体的问题,使数学理论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三)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1、在具体的数学教学中使用平实的生活语言

  数学学科讲授的基本都是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不利于小学生理解和学习。数学教师应使用平实的生活语言进行知识的传授,这样才能保证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充分理解。

  2、在数学教学中融入游戏与活动

  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生活经验的成长过程,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生活经验的积累。在生活中,积累经验的最有效途径是游戏和活动。游戏和活动可以极大地丰富数学教学内容,增加教学趣味性,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其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

  3、生活化的数学教学评价体系研究

  数学教学评价要特别重视数学评价体系的发展性功能,同时也要逐步淡化评价体系的选拔性功能,将评价工作作为改善教学工作的重要举措,评价工作的开展既要密切关注学生数学实践能力的发展,也要重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要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评价,真正做到全面评价,既重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要重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发展,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的综合评价。

  四、结语

  数学教学的生活化,不仅能使数学教学具有趣味性,有效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对于数学教学工作的更有效开展具有重要作用。如何协调好生活与教学之间的关系,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实现教学与生活的紧密结合,这些都是目前我们生活化数学教学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在新课程背景下,要确保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更好实施与发展。

  小学数学教案 篇21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练习二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体会加法与乘法之间的联系。

  2.熟练掌握用乘法来表示加法的简便过程,能够灵活运用于

  3.增强用所学的乘法的意义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体会加法与乘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体会加法与乘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师:森林王国里生活着一群可爱的小动物,他们天天练本领,打算在五月份召开的森林运动会上一显身手。你们想知道都有谁参加了吗?

  生:想

  师:(课件出示)看,他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来了。都来了谁?

  生:小青蛙、小猴子、长颈鹿、小狐狸、小老鼠、小狗、小免。

  师:嗯,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些小动物们都在练习什么本领吗?

  生:想

  二、自主探究

  1.课件出示第1题

  师:我们先去看看小青蛙在练习什么本领?(点击课件,出示第1题)

  生:跳远

  师:谁来读一读题要求?

  生:xxxx

  师:你们发现小青蛙是怎么跳的吗?

  生:从刻度0跳到刻度3。

  师:真是好眼力,我们算它跳1步。

  师:小青蛙要想跳2步应该怎么跳?

  生:接着在第1步后面跳,从3跳到6。

  师:谁能画出来?

  生:xxxxxxx

  师小结:我们可以用带箭头的曲线,从刻度3出发画到刻度6。

  师:这时小青蛙一共跳了几个3?

  生:2个3

  师:所以,小青蛙2步跳了几格呢?

  生:6格

  师:接下来,小青蛙3步跳几格?6步跳几格呢?你们能画出来吗?

  生:能

  师:下面请同学们在题卡纸上动手画出来。

  生:动手画(教师巡视)

  师:(选1名同学的作品展示并评价)这是1名同学画的作品,我们请他来说一说他是怎么画的?

  生:xxxxx

  师小结:xx同学的口才可真了不得,小青蛙可把它的本领变成了小儿歌,(课件出示)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准备好了吗?小青蛙1步跳3格,2步跳6格,3步跳9格,6步跳18格。

  2.课件出示第2题

  师:看到了小青蛙的本领,可把小猴着急坏了,这不,小猴拿着小棒走来了。谁来读题?

  生:xxxxxx

  师:谁来说说小猴是怎样摆小棒的?

  生:一堆摆4根,像这样摆了五推。

  师:用虚线把这样的五堆小棒圈起来,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生:一共有多少根小棒?

  师:怎样列出加法算式呢?

  生:4+4+4+4+4=20

  师:这时,我们发现有几个几相加呢?

  生:5个4相加

  师: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

  生:乘法

  师:下面老师,请一名同学到前面来填空,其他同学在第2张题卡纸上把题补充完整。

  生:xxxxx

  师:写完的同学就做好,我们来看这位同学填的对不对?(请答题的同学来说给大家听)

  生:对

  师:老师有个疑问,大家看,这幅图可以用乘法算式5×4表示,还可以用哪个乘法算式表示呢?

  生:xxxxx

  师:谢谢你哟,这回我没有问题了。通过做这道题,你看出了小猴子具有什么样的本领啊?

  生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算式来表示。

  师:大家同意他总结的吗?(生:同意)恭喜你们,已经学会了小猴子的本领了。

  3.课件出件第3题

  师:要说着急莫过于长颈鹿了,看,他带来了摆圈本领。(课件出示)谁来读一读题?

  生:看一看,填一填。

  师:题要求读明白了吗?好,大家看第一幅图,长颈鹿是怎么摆的?

  生1:1列摆5个圆圈,摆了这样的5列。

  师:表示几个几?(生:5个5)

  师:这是竖着观察的,我们还可以怎样观察?

  生2:1行摆了5个圆圈,摆了这样的5行。

  师:噢,你能说出这样摆法表示的意义吗?

  生:也表示5个5。

  师:怎样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请大家写在第3题上。

  生:5+5+5+5+5=25,5x5=25

  师提问:加法算式5+5+5+5+5=25,乘法算式5x5=25。

  师:这是长颈鹿的一个本领,它还有第二个本领,看第二幅图,它又是怎样摆的?

  生:3个连一起,像这样摆了8份

  师:表示什么意义?

  生:8个3是多少?

  师:请在纸卡第3题上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生:xxxxx

  师:看大屏,这是长颈鹿根据图意列出的算式,请大家对照一下,看你写的对不对,对的,请举手!看来同学们已经学会了长颈鹿的本领了。

  4.课件出示:第4题

  师:小狐狸看到它们的本领,记在了心里。谁来读一读题要求?(生:)

  师:这个本领可不简单,我们看第一题,这道加法算式表示几个几?怎样写出乘法算式?

  生:5个3;3x5=15或5×3=15

  师:看来你对小狐狸很了解吗。看这道题,可以写成乘法算式:……(以下4道题方法同上)

  5.出示课件:第5题

  师:(课件出示)读题,小老鼠为森林运动会衣服缝上了漂亮的钮扣,大家先来看左边这幅图,谁来说说它是怎么缝的?

  生:1件4个,缝了5件

  师:表示几个几?

  生:5个4

  师:怎样列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师:请用直尺在题卡上连出来。你来说说你是怎样连的?

  生:xxxxx

  师:由于参加人员的衣服很多,小老鼠邀请亲人来帮忙,看右边这幅图,谁来说说图意?

  生:1组5只,有4组,表示4个5

  师:怎样列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生:xxxxx

  师:这时,右图与哪些卡片可以用线连起来?在题卡上连一连。

  师:老师发现一个问题,5+4为什么没有连?

  生:因为5十4表示5加4合并在一起,而5x4表示4个5相加或5个4相加。

  师小结:可以看出两道算式表示的意义不同。以后我们做题可要认真,不能马虎。

  6.出示课件第6题

  师:小狗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21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08-22

小学数学教案08-24

小学数学教案06-12

小学数学教案08-27

小学的数学教案03-24

小学的趣味数学教案12-24

《左右》小学数学教案04-01

秋季小学数学教案10-10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案03-16

小学数学教案模版07-13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21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21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一、教学内容:

  《年、月、日》。

  二、教学目标 :

  1.使学生理解时间单位“年、月、日”的有关知识。

  2.通过观察讨论、自学课本、实践探索等活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3.结合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的重点是获得较长时间观念,即年、月、日的认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其中发现并掌握闰年的判断方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

  1、教法: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水平,我采取“引导--探索--发展”这一教学模式并利用计算机课件辅助本节课的教学。

  计算机课件以声音、动画、影像等多种形式强化对学生感观的刺激,这一点是粉笔和黑板所不能比拟的,采取这种形式,可以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大一堂课的信息容量,使教学目标 更完美地体现。另外,电脑软件具有良好的交互性,可以将教师的思路和策略以软件的形式来体现,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是电化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还处在发展中,同时我希望通过这堂课抛砖引玉,促进电化教学的发展。

  2、学法:

  在教学过程 中,教师创造疑问,学生想办法解决疑问,通过教师的启发点拨,学生以自己的努力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作为教学主体随时对所学知识产生有意注意,努力思索解决疑问的方式,这才使自己的能力通过教师的点拨得到发挥。体现了素质教育中学习能力的培养问题,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四、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景 (歌曲导入 )

  课件出示过生日的场景音乐动画(生日歌伴随Flash动画)。通过提问你知道自己的生日吗?引出课题并板书。

  二、自主探究:

  1、寻求年、月、日形成的原因。

  2、认识年历

  这是一张20xx年年历卡,这年历卡里有许多关于“年、月、日”的知识,请同学从年历中寻找思考题的答案。(出示问题,分组探究。)

  一年有几个月?每个月的天数都相同吗?有几种情况?

  一年中有哪几个月是31天?哪几个月是30天?二月份有多少天?

  说明:我们把有31天的那个月叫大月,有30天的那个月叫小月,二月是个特殊的月份。一年中有几个大月?几个小月?

  3、记住大月、小月

  哪个月是31天?哪个月是30天?怎样记住一年的大月、小月?

  (1)左拳记忆法

  课本上介绍一种好的方法,可以在左拳上数。怎样数呢?请同学们打开书45页,

  看下面的一段话:“可以像┄┄”(老师组织,指导学生边看书边数)。投影出示左拳图,指着左拳图,带着学生一起数。

  巩固提问:拳上凸起的地方表示每个月有多少天?凹下去的地方表示每个月有多少天?哪个月除外?

  (2)儿歌记忆法

  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带领学生读儿歌。

  6、师生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年月日, 提醒学生好好珍惜和利用时间,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7、出示练习题让生完成。

  8、出示课堂检测,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三、布置作业:课本46

  页第4题.

  板书设计 :

  年 月 日

  一年有12个月。

  大月31天: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 小月30天:4月、6月、9月、11月。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教材第10页例3以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乘法口诀的来源。

  2、熟记1的乘法口诀。

  3、会用1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

  教学难点:会用1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

  教学准备

  小棒

  一、复习引入

  1、对口令

  ①教师说算式,学生说口诀。

  ②教师说口诀,学生说算式。

  2、摆小棒,说算式,说口诀。

  每次摆2根,摆3次。

  每次摆2根,摆6次。……

  3、引入新课。

  二、学习例3

  1、摆小棒。一根一根地摆,边摆边说,1个1、2个1、……9个1

  2、根据摆的情况,说算式。1个1是1、2个1是2、……9个1是9

  板书:1×1=1

  1×2=2

  1×3=3

  ……

  1×9=9

  观察算式,你发现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

  3、编口诀。

  ①小组活动,你能编出这些乘法的口诀吗?组长记录。

  ②全班反馈。教师板书:一一得一

  一二得二

  ……

  一九得九

  4、全班交流讨论,说一说如:“一二”是表示什么?“得二”又表示什么?

  同桌交流。

  5、记口诀。①你怎样记住这些口诀?

  ②熟记口诀。

  三、课堂活动

  说算式,对口诀。

  1×3————一三得三

  ……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

  板书设计

  1的乘法口诀

  1×1=1一一得一

  1×2=2一二得二

  1×3=3一三得三

  …………

  1×9=9一九得九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能独立分析和解决用小数加减计算可以解决的简单问题,并能正确处理小数加减计算过程中需要进位或退位的问题。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体验估算,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教学重点

  小数的加减法(有进位后退位)。

  教学难点

  1、小数加减法(有进位后退位)。

  2、培养估算意识。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出示菜单:

  (1)买一份青菜和一份肉片,要多少元?

  (2)买一份青菜和一份炒蛋,要多少元?

  (3)一份肉片比一份炒蛋贵多少元?

  (4)买一份饭,一份青菜和一份肉片,共要多少元?

  (5)还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二、讲授新课

  1、教学例题。

  (1)出示课本情境图。

  (2)自己提出数学问题:

  (3)列出算式。

  (4)估一估,大约需要多少元邮资?

  (5)探索计算方法。

  1)让学生自己探索方法:

  第一种:把元化成角来计算。

  第二种:按不同单位分别相加。

  第三种:列竖式计算。

  2、拓展练习。

  (1)题:2包书的邮费相差多少元?

  (1)列式:12.4—1.6=(元)

  (2)选择正确的计算方法。(列竖式)

  (3)交流计算方法、过程。

  1)处理退位问题。

  2)小数点对齐。反省自己在计算中是否注意到这些问题。

  3)课堂小结。

  由学生自己小结小数加减法计算(有进位或退位)的方法,及计算过程中注意的问题。

  三、课堂活动

  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要求他们在解答过程中,要自我提醒必须注意的问题。

  3、小黑板作业。

  四、巩固练习

  1、课内外作业。

  课本第9页“练一练”的第1题。(独立例竖式完成,提醒注意的问题。)

  2)选用作业。

  五、作业设计

  1、列竖式计算。

  2、可乐的单价是1.8元.

  果汁的单价是10.5元.

  (1)两种饮料各买一瓶,要多少元?

  (2)买一瓶果汁比买一听可乐贵多少元?

  (3)买2听可乐,一瓶果汁,15元够吗?

  六、板书设计

  寄书

  一共需要多少元?

  算式:1.6+12.4=(元)

  列竖式计算:

  教学后记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p4~P5例5~例6、P5“试一试”、“练一练”P6~P7练习一第6~8题

  教学目标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即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

  2.使学生掌握利用相应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

  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即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

  教学难点:

  使学生掌握利用相应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等式的性质

  1.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等式的性质,谁还记得?

  2.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那同学们猜想一下,如果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以一个数时0除外),所得结果还会是等式吗?

  3.生自由猜想,指名说说自己的理由。

  4.那么,下面我们就通过学习来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想。

  二、教学例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P4例5图,并看图填空。

  2.集体核对

  3.通过这些图和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X=202x=20×2

  3x3x÷3=60÷3

  4.接下来,请大家在练习本上任意写一个等式。请你将这个等式两边同时乘同一个数,计算并观察一下,还是等式吗?再将这个等式两边同时除以同一个数,还是等式吗?能同时除以0吗?

  5.通过刚才的活动,你又有什么发现?

  6.引导学生初步总结等式的性质(关于乘除的)乘或除以0行吗?

  7.等式性质二: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8.P5“试一试”

  ⑴指名读题

  ⑵你是根据什么来填写的?

  三、教学例

  1.出示P5例6教学挂图。

  指名读题,同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例6图

  2.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3.根据题意怎样列出方程?你是怎么想的?板书:40X=960

  4.在计算时,方程两边都要除以几?为什么?

  5.计算出X=24后,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个数是否正确?请大家口算检验一下。最后将例6填写完整。

  6.小结:在刚才计算例6的过程中,我们将方程的两边都同时除以40,这是为什么?为什么将等式两边都同时除以40,等式仍成立?

  7.P5练一练

  解方程:X÷0.2=0.8

  师巡视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练习后指名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解方程的?为什么可以这样做?

  四、巩固练习

  1.要使下面每个方程的左边只剩下x,方程两边应同时乘或除以几?

  0.6x=7.2方程两边应同时

  x÷1.5=0.6方程两边应同时

  2.化简下列各式

  8X÷850+X-40

  X÷9×9X-1.4+1

  3.P6第7题

  教师引导学生列方程

  4.p7第8题解方程带“★”写出检验过程

  X+0.7=14★0.9x=2.45★76+x=91

  x÷9=90★x-54=18★2.1x=0.84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到哪些知识?在解方程时,关键是什么?要注意什么?

  六、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

  X=202x=20×240X=960

  3x3x÷3=60÷3解:40X÷40=960÷40

  X=24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检验:把x=40代入原方程,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左边=40×24=960,右边=960

  X=40是原方程的解。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通过看和数了解画面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感受看和数是认识生活中的事物,是学习数学常用的方法。

  2、 引导学生一件一件地观察场景中的主要物体,并分别数出这些物体的个数,初步培养有条理地观察的习惯。

  3、 让学生在自己探索与合作交流中观察、学习。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掌握数数。帮助学生解决认知过程中的困难。

  教具:

  教学光盘或教学挂图、学具

  教时:

  一课时

  教学课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 讲述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一个热闹的地方——动物乐园,高兴吗?

  2、 出示挂图,进一步激发起数数的兴趣,初步探索。嗬!动物乐园到了,你们看,动物乐园里可热闹啦,让我们快快向前去,小朋友,睁大眼睛,你看看图上有些什么?

  二、 自己探索

  看图了解画图的内容,图上有些什么?分别在哪里? 结合画面下的10幅小图观察,这10幅小图都是从场景里提取的,让学生一件一件地观察场景中的主要物体,并分别数出这些物体的个数。 用圆点表示物体的个数。(圆点与物体有一一对应关系,渗透着对应的思想。) 第七、八、九、十幅小图中有圆点无物体,放手让学生根据圆点个数,到情景图

  中找相应的物体。

  三、 实物操作

  分4人小组,由任意一个小朋友说出物体的个数,让其他3个小朋友用圆点摆出表示的数。

  四、 拓展运用

  讲述:小朋友,已经学会了数一数,即1—10的物体的个数。你能用1-10这10个数字中的其中一个数来说句话吗?在小组内说说。

  如:我有10个手指,我们小组有4人,等等。

  五 小结

  小朋友爱动脑,又爱动手,真不错,说说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六、巩固深化

  1、 游戏:火车钻山洞

  讲述:刚才小朋友数数数得可真棒,现在我们一起去儿童乐园玩玩。

  游戏方法:我们分小组进行,两个小朋友手拉手抬起来,围成山洞,请小组后面的几位同学当司机,前面报几,后面接着往下报,如1、2、3,如果说对了,就发出呜呜声,说错了,就“咔嚓”暂停,说对了再通过。

  2、 数水果,摘水果

  讲述:秋天来了,树上的果子都熟了,有苹果、香蕉等。去数数吧,再把数出的结果告诉小朋友,说说你是怎么数的?说对了就摘个水果送给你的朋友尝一尝吧!

  七、总结评价

  我们既能去动物园,还能玩游戏,摘水果,开心吗?在这节课里,你学到了哪些本领?你是怎么想的?

  教后记:

  1 学生对看图数数很有兴趣,并能根据图说话,掌握了数数的技能。

  2 对于事物与图的对应(点的对应)不太清楚。

  3 学生还不太能按一定的顺序和方向数数。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一、教学设计学科名称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插入表格》

  二、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我所教学生为五年级学生,小学生年龄小,好动性、好奇性强。学生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已经逐步掌握了在word中输入文字及修改、修饰段落、插入图片和艺术字等基本的知识,看着自己亲手制作的作品,探究的兴趣愈来愈浓厚,课间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也很多,这位接下来的探究活动打下了很好的思想基础。但依然是个别学生的学习效果不明显,希望通过师生的交流,能帮这些同学找到失误的原因。

  三、教学内容分析

  在本节课中,学生将会学到:

  1.自动绘制表格;

  2.编辑表格;

  3.修饰表格。

  四、教学目标

  1.学会在Word中制作简单的表格,并输入文字。

  2.在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学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

  五、教学难点分析

  制作简单的表格,学生对表格的修饰有点难度,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讲解。

  六、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课前收集生活中的表格。如,电话缴费单、超市的电脑小票、课程表、送货单等等(让学生对表格有初步感知)

  七、教学课时

  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好!大家还记得在第一课中,老师给你们展示的漂亮的板报样板吗?其中的图片、文字等我们已经会做了,但是,样表中还有一张“学生信息表”,如果我们能把自己的信息表输入到电脑,美化并打印出精品来,那就太令人兴奋了!同学们愿不愿意把我们的信息表制作得漂亮美观呢?

  生:愿意。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

  (以“板报样表”来引出制作表格,自然而又简明,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认识表格

  师:拿出自己收集的表格,观察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生:有横线、竖线、文字。

  师:大家观察得很仔细。(多媒体课件演示)横线我们叫行线、竖线叫列线,它们组成的小方格叫单元格。横向的单元格叫行,竖向的单元格叫列。

  (通过学生观察以及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使学生认识行、列、单元格,为下面制作出正确的表格打下扎实基础)

  (三)、制作表格

  师:在Word中,专门给制作表格功能分了一个菜单,这个“表格”菜单中包含各种关于表格操作的命令,我们可以集中在这个菜单中去完成表格的制作,大家可以打开Word,进入表格菜单中浏览一下,了解关于制表的一些命令。

  (学生打开Word,进入表格菜单浏览。)

  师:我们先插入空白表格,步骤如下:(课件出示步骤)

  1.单击要创建表格的位置。

  2.单击工具栏中的“插入表格”按钮,弹出表格创建模板。

  3.在方格中按住鼠标左键,拖动选择4行4列的方格,被选中区域则变成蓝色。

  4.松开鼠标左键,就绘制出一个4行4列的表格。

  5.如果要改变表格的宽度和高度,则把鼠标移到表格的竖线和横线上,当鼠标变成“‖”和“=”时,按住鼠标左键,拖动鼠标,即可拖动宽度和高度。

  6.在表格中输入学生信息。

  师:下面我们在表格中输入文字,提示输入方法:(课件出示)

  (1)在要输入文字的单元格中单击,然后输入文字。

  (2)按下键盘上的←、→、↑、↓键,可以移动光标到另一个单元格。我想让大家自己先来试按步骤制作这个表格,看大家能不能完成,不懂的可以边做边看教材,同学间也可以互相交流,还可以向老师求教。

  九、课堂练习

  学生按步骤操作。

  教师巡视指导。随机选取代表性错误作讲解。

  (让学生自主探究,并学会遇到问题采用不同的途径来解决)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作简单的演示操作。

  (学生有不同的方法来制作表格,通过演示,不仅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也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发展)

  (四)、编辑表格

  1.选择表格

  2.增加删除行

  3.删除一行表格。

  教师课件出示,让学生仔细观察,随后让学生自己操作,教师进行辅导。

  (五)、修饰表格

  师:我们制作了一张最普通的表格,我们要把它变成一张漂亮、有个性的表格,你们想吗?

  生:想!

  师:我们先来修饰文字。选择要修饰的文字,给它设置字体、字号、颜色和对齐方式等。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遇到问题随机讲解。师:我们还可以来设置表格的边框和底纹。课件出示步骤:

  1.选择整个表格。

  2.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菜单中选择“单元格对齐方式”,并在其中选择一种。

  3.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菜单中选择“边框和底纹”。

  4.在边框选项卡上的“设置”中选择一种表格线和边框的样式。

  5.选择线型。

  6.点击“颜色”的下拉按钮,在颜色列表中选择表格线颜色。做完上述步骤,一个令人满意的表格就出现在“板报”文档中了。学生按步骤进行操作。

  师:我们来展示一下我们的作品,好吗?

  学生的表现欲望很强,让他们有了一个自我展示的空间。

  (六)、保存文件

  师:我们把制作好的表格保存在自己的文件夹里面。学生保存。

  (七)、设计活动,深化学习

  师:我们知道,在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用到了表格,你能仿照自己收集的某张表格用电脑制作出来吗?

  生:(充满信心)能!

  (把生活中的实际运用纳入课堂,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及时鼓励学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师:保存自己的作品,下课!

  十、作业安排

  仔细观察日常生活中你能见到的所有表格,并挑选出你认为最复杂的一个,把它在word20xx中做出来,并在班级内进行评比。评比的标准可考虑表格的复杂程度与原表格的相似程度。

  十一、教学资料及资源教学资料:小学信息技术第二册

  资源:多媒体课件,word20xx,各种电脑小票,电话缴费单、课程表、送货单等等

  十二、教学反思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以信息社会的不断改革创新为基础,通过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建立创新意识。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必须在充分了解学生现有认知水平、认知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拓展和延伸。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实践作用,则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插入表格》就是在上述思想指导下设计教学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是开发智力的催化剂,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好动性、好奇性强,往往坐不住,而对于单调的练习感到厌烦,经过充分考虑、分析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我就适当地采用一些与单调的练习完全不同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配合教材内容,我制作了精美的课件,来激发学生制作表格的兴趣,引起他们修饰表格、美化表格的欲望。同学们在一步步的教学过程中,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不会因为太多的困难而中途放弃。步步引导,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忘我的学习过程中不知不觉就学会了制作表格。

  在整节课教学中,我采用自学式、探究式、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学生的实际,培养了学生的自学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通过评价反馈,发展了学生精品

  的个性和创造精神。整节课在一种轻松、和谐、民主的气氛中进行,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学生的掌握情况良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多位数减法连续退位的算理,能熟练使用此算理正确计算被减数中间有0或末尾两位都是0的多位数减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发现被减数中间位置有0的多位数减法运算的算理的过程,感受由猜想到验证的数学探究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收获通过合作与探究自主解决数学问题的成就感,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被减数中间有0或末尾两位都是0的多位数减法的算理

  难点:被减数中间有0或末尾两位都是0的多位数减法的算理、多位数减法的验证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同学们昨天晚上都看浙江卫视的《跑男》了么?大家最喜欢哪位明星呢?

  老师昨天在网上看到了喜欢他们的观众人数。其中,喜欢邓超的有413人,喜欢Baby的有379人,喜欢李晨的有158人。你们能快速帮老师算出来喜欢Baby的人比喜欢李晨的人多多少个么?喜欢邓超的人又比喜欢李晨的人多多少呢?

  师生互动:同学们可能较快算出379-158=221,413-158=225的结果,在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多位数减法中的不退位减及退位减。

  提问1:哪位同学能站起来说一下221是如何得出的么?

  提问2:哪位同学能说一下225又是怎么算的呢?

  2、提出原理

  这一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一下几种特别的多位数减法(板书多位数减法)

  老师还看到,喜欢陈赫的人有403人,大家能用同样的办法告诉老师喜欢陈赫的人比喜欢李晨的人多多少呢?同学们前后四人结为一组一起来讨论一下,3分钟过后老师请小组代表上台发言。

  提问1:老师看到有的小组在讨论时按照原来的方法,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不够减向前退一当十时遇到了困难。3不够减向前退1时,发现十位是0,没法退了,那怎么办呢?

  师生互动:引导学生讨论得出十位是0没法退1当10时,再继续向前一位退1当10,此时十位变成了10,拿去1给个位,个位变成了13,13减8余5,十位剩9,减5余4,百位退1后剩3,减1余2,所以403-158=245。

  追问1:哪位同学能说一下403-158在计算时和我们前面学习到的多位数减法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呢?

  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得出,在被减数中间有0时,个位不够减应该连续向前退1进行两次。

  追问2:同学们能否用学习过的方法来检验一下我们的结果是否正确呢?

  预设一:158+245=403

  预设二:403-245=158

  3、讲解原理

  提问:同学们思考一下,在什么情况下才需要连续退位呢?

  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得出在被减数中间有0时需要连续退位。

  4、应用原理

  提问:现在老师还知道喜欢祖蓝的人最多了,总共有500人,大家能快速算出喜欢祖蓝的人比喜欢李晨的人多多少么?

  追问:哪位同学能说一下他发现了什么呢?

  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得出被减数末尾两位都为0时,也是需要连续退位的。

  5、小结作业

  提问:同学们通过本节课都学到了哪些有用的知识呢?

  作业:同学们课下自己编一道中间有0的被减数的减法题目,回家考考我们的爸爸妈妈,看看他们是否和我们一样聪明呢?

  小学数学教案 篇8

  教学内容:

  教材p73--75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生活中万以内数的调查、收集、整理,让学生初步感受多位数,培养学生的实际分析能力。

  2.使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读法,会正确地读出万以内的数。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和能力。

  5.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

  教学过程:

  一.课前收集资料,感知四五位数

  学生课前收集资料,写在卡纸上,并贴在黑板上。

  昨天同学们都收集了电脑的价格,现在请同学将它们贴到黑板上来,让大家来看看你的成果。

  二.分类

  师:黑板上有这么多数,请你先轻轻的试着读一读,然后观察这些数的特点,并给这些数分分类。

  生:这两类数一类中有零,另一类没有零。

  三.读法

  1.没有零的数的读法。

  师:你觉得哪一类数读起来比较容易?谁能来读一读?

  读这些数有什么好方法?

  出示板书:

  从高位起,按照数位顺序读;

  万位上是几就读几万,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是几就读几百……

  2.有零的数的读法。

  师:这些有零的数你会读那一个?你能找出和他同一类的数吗?

  学生小组讨论。

  师:每个人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中交流。

  师将黑板上的数移位。

  师:读这些数有什么好方法?

  板书出示: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

  师:你还会读哪一个数?(末尾有0的数)找出末尾有0的数,

  师:读这些数,又有什么好办法?

  板书出示: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师:刚才我们已经找到了有零的四、五位数的读写的方法。你能写一个中间和末尾都有零的数,让大家来读一读吗?

  师:你为什么这样读?

  现在请同桌互相出题,考考对方。

  四.写法

  师:刚才还有一些小朋友收集的价格还没有展示出来,现在我就请这些同学来报一报,看你们能不能记下来。

  学生订正。

  师:你是怎么写下来的。

  出示板书:几万就万位上写几,几千就千位上写几,几百就百位上写几……

  师:谁还能来报一报。(有0的数)

  学生试写。

  学生订正。

  师:你是怎么写下来的。同桌两人交流一下。

  学生汇报。

  出示板书: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五.练习与巩固

  1、p75“做一做”1、2

  2、p76“做一做”1、2

  小结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想到了什么?

  小学数学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或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能正确判断简单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初步建立图形的位置关系及其变化的表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运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

  能判断方格纸上图形平移的方向和格数。

  教学难点:

  学生在方格纸上正确画出平移后的简单图形。

  教学准备:

  微视频、微练习。

  课前准备:

  1、将《平移与旋转》微视屏发布到班级QQ群,请家长督促孩子观看学习。

  2、根据微视频内容进行学习,并完成微视频练习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根据微练习1、2、3小题的讲评复习图形的运动—平移。

  2、导入语:图形的运动除了前面学的平移,还有一种图形的运动—旋转

  3、出示课题:旋转

  二、新课学习

  1、在观看微视频,观察图中的物体运动。

  2、小组探究:和昨天的知识对比,物体的运动有什么不同

  3、小组讨论。

  三、提升训练

  1、寻找身边的平移和旋转。

  孩子们,我们的身边还有那些物体的运动方式是平移?生说。哪些物体的运动方式是旋转?

  2、孩子们找到的可真多呀,老师也找到了一些,你能准确地判断出下列物体的运动方式是平移还是旋转吗?(课件展示)

  3、孩子们判断得可真准确,现在想请一个孩子到黑板上来平移小汽车的卡片。老师先贴在黑板上,听老师的口令,平移这张卡片,如果上面的孩子平移正确了,请你送给他掌声,明白吗?指任1名同学发口令,1名同学平移卡片。小结:细心的学生仔细观察,我们每次平移后,物体的什么有变化吗?什么没变?想一想旋转时呢?

  4、课间小活动。

  让学生当小小设计师。拿出准备的学具,线和纽扣。小组合作,设计纽扣的运动方式。

  四、课堂作业

  通过学习,谈谈收获。

  五、课后作业

  寻找身边的平移与旋转事例,讲给同学们听。

  板书设计:

  平移与旋转

  平移:物体或图形沿着直线方向运动,而本身的方向不发生改变时,这种运动现象就是平移。

  旋转:物体或图形绕着同一个点(或同一条直线)转动,这种运动现象是旋转。

  小学数学教案 篇10

  教学内容:

  年、月、日

  目的要求:

  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归纳概括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认识年、月、日的知识

  难点: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

  教具: 年历卡,投影,电脑

  教学过程:

  出示日历册、挂历、年历卡、

  师:问他们是用来干什么的?

  谁来告诉大家自己的生日?

  谁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哪年哪月哪日诞生的?

  年、月、日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年、月、日也是时间单位,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电脑出示课题 年、月、日

  一、认识年、月、日

  1、结合实际认识一年、一月、一日的时间长短

  师:问你知道多长时间是一年?多长时间是一月?多长时间是一日?

  (让学生尽量说出自己所了解的)

  师:为了看着方便,人们把日历册制成挂历和年历卡。

  2、请同学们拿出1900年、1993年、1996年的年历卡,认真观察一下,看一年有几个月,每个月有多少天?

  师:结合学生回答板书:

  一年有12个月。

  大月:31天:一、三、五、七、八、十、十二;

  小月:30天:四、六、九、十一;

  二月:平年28天,闰年29天。

  师:习惯上人们把有31天的月份叫大月,把有30天的月叫小月。

  你知道为什么这样规定每月的天数吗?

  电脑讲述故事。

  3、计算全年天数

  生计算后汇报。

  师板演:31×7+30×4+28=365,平年二月:28天,全年365天;

  31×7+30×4+29=366,闰年二月:29天,全年366天。

  二、判断平年、闰年

  问:有的年份的二月是28天,有的却有29天,是不固定的,你知道它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吗?

  请你观察下表:

  电脑出示1981--2004年二月份天数表。

  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当二月份是29天的这一年年份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后得出每4年出现一次29天 ,二月份是29天的这一年的年份是4的倍数。

  师:算一算1900年是4的倍数吗?但1900年的二月却是28天,这是因为公历年份是整百年时,必须是400的倍数,这年的二月才是29天。

  师:你知道为什么4年才会出现一次二月份是29天,也就是闰年。

  学生说出自己了解的情况。

  师:用电脑介绍形成闰年的原因(地球绕太阳旋转,加解释)。

  1、练习:

  判断:下面哪一年是闰年?请你说一说是怎样判断的。

  1990、1908、2000、1998、2100

  生说出想法后,师介绍可以用年份的末两位数字除以4能整除就是闰年,否则是平年。师告诉学生大家喜爱的奥运会一般在闰年举办。

  2、记忆每月天数

  你有什么好的方法记忆每月的天数吗?

  让知道的同学回答,师结合学生回答介绍下面的方法:

  (1)拳记法:师边示范边讲解。

  (2)歌诀法: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三十整。平年二月二十八,闰年二月再把一加。

  三、巩固练习

  1、口答:

  (1)一年有几个月?

  (2)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

  (3)平年二月是多少天?闰年二月有多少天?

  (4)闰年全年有多少天?

  (5)小强满12岁的时候,只过了3个生日,猜一猜他是哪一天出生的?

  2、判断:

  (1)一年中大月有7个,小月有4个。( )

  (2)每年都有365天。( )

  (3)凡是4的倍数的年份都是闰年。( )

  3、游戏

  大月过生日的举起你的生日卡。

  4、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1)你今年几岁?算一算你是哪一年出生的,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2)老师今年38岁,算一算是哪一年出生的?

  (3)今年二月你家的电费花了多少元钱,算一算平均每天花多少元钱?

  (4)今年1--3月共花电费多少元钱?平均每天花多少元钱?

  (5)4月份有几个星期零几天?

  板书设计:

  一年 12个月(7个大月、4个小月、1个平月) 365天 (366天)

  大月 31天

  一月 小月 30天

  平月 29(28)天

  小学数学教案 篇11

  【教学内容】

  教材第2页例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学生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对分数连加算式的研究,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这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导学过程】

  【情景导入】

  (一)探索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1.教学例1(课件出示情景图)

  师:想一想,你还能找出不一样的方法验证你的计算结果吗?

  2.小组交流,汇报结果

  3.比较分析

  师:我们先来比较第(1)和第(2)两种方法,请分别说说你是怎么想的?预设:

  预设: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计算,只是这里的相同加数是一个分数。

  引导说出: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板书)

  师:我们再来比较第(2)和第(3)两种方法,这样算可以吗?为什么?

  师:再来看这里的第(4)种方法,你能理解它表示的意思吗?结合图形把你的想法跟同桌进行交流。

  4.归纳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三个算式解决的是同一个问题。并且知道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它们的计算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设计意图:呈现生活情景,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一共吃了多少个?”,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以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经历独立思考、自主计算并验证、小组交流等环节,鼓励学生大胆地呈现个性化的方法,兼顾了不同层次的学习状态。采用因势利导的方式,通过比较分析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得出结论,加深了对分数乘整数意义的理解。】

  (二)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1.不同方法呈现和比较

  师:刚才的第(4)种方法用语言描述得出计算结果的过程,结合自己的解题方法回顾一下,的计算过程用式子该如何表示?预设:生1:按照加法计算=(个)。生2:(个)。师:比较一这两种方法计算结果相同吗?它们的相同点在哪里?(分母都是9)不同之处又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分别打上方框)这里的2+2+2和2×3都是在求什么?预设:有多少个。

  2.归纳算法

  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更简单?那么这种方法是怎样计算的呢?

  引导说出:用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板书)

  3.先约分再计算的教学

  师:刚才我看到有一位同学是这样计算的。与这里的第二种算法又有什么不同呢?

  师:比较一下,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更简单?为什么?

  小结:“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使参与计算的数字比原来小,便于计算。但是要注意格式,约得的数与原数上下对齐。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明确了自主探索的方向,使得对算法的感知上升到理解。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什么分母不变,只用分子与整数相乘”这是教学的难点,通过多次追问,适度引导转化,促进学生的理解。对于“先约分再计算”这种方法的教学,充分利用课堂生成资源,引导学生经历观察与思考的过程,从而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二、巩固练习,强化新知

  1.例1“做一做”第1题

  师:说出你的思考过程。

  2.例1“做一做”第2题

  师: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强化算法,突出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小学数学教案 篇1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圆的认识(一)》,在课本的2——5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并认识到“同一个圆中半径都相等、直径都相等”,体会圆的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

  过程与方法: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认识圆及圆的一些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教学重点:

  在观察和操作中体会圆的特征,知道直径和半径的概念。

  教学难点:

  用圆规画圆。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感知圆

  师:我本想让大家做一个套圈游戏,但对于大家站在什么位置参与游戏更公平,老师一直没有想好,请大家帮我参谋一下。(课件出示三种游戏方式,触控笔画出同学与小旗标志之间的距离。)

  导入:为什么圆会有这么大的优点呢?让我们一起来探寻圆的奥秘吧!

  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学生对于三种游戏方式进行评价,并说原因。

  二、互动探究认识圆

  1。欣赏图形。

  (课件出示生活中的圆,同时用触控笔“抽”出圆形)

  师:圆和以前学过的图形有什么不同呢?(出示以前学过的图形)

  (出示一个椭圆和一个凹凸不平的圆)问:这是圆吗?为什么?

  2。尝试画圆。

  (1)(实物投影仪出示学生画出的失败作品和成功作品)师:猜一猜,为什么有些圆会“咧着嘴”呢?

  (2)(实物投影仪)老师示范画圆。

  3。认识圆各部分的名称。

  老师在白板上用圆规、直尺等工具演示画圆、圆心、半径、直径及用字母表示的方式。

  4。探究圆的特征。

  (1)画:在刚才自己画的较成功的一个圆中继续画3条半径、3条直径。

  想:a。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 b。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直径呢?怎么发现的?

  (2)画:a。以点A为圆心画两个大小不同的圆;b。在另外一个地方画两个半径都是2厘米的圆。

  想:圆的位置与什么有关系?圆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5。首尾呼应

  师:在刚上课的套圈游戏中,小旗标志在圆的什么位置?每个同学站在圆的什么位置?小旗标志与同学之间的距离是什么?能解释为什么设计成圆形的队形比较公平吗?

  三、巩固练习拓展圆:(闯关练习)

  (第一关用白板遮盖的方式逐一呈现练习题,在学生回答出结果时,用触控笔及时给出结果。第二关演示圆形、正方形、椭圆滚动过程及中心点留下的痕迹。)

  四、史料再现升华圆

  (调用电子白板上的“科技素材”)

  五、全总结理知识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感受圆的历史。

  六、课后思考;

  如果要在操场上画一个很大的圆,你有什么方法吗?

  谈收获。

  板书设计:

  圆心O 位置

  半径r 圆的大小

  直径d

  小学数学教案 篇13

  一、教学目的要求:

  1、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会画直角。

  2、通过看一看,比一比、画一画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实践能力。

  3、使学生知道直角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教育学生学会寻找生活中的数学。

  二、教材分析:

  教材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手帕、练习本、黑板上的角,说明这些角是直角。再借助三角板来说明什么角是直角。然后让学生通过折纸作直角,加深对直角的认识。最后让学生学会用三角板画角。

  三、教学方法:

  练习法、实践法、引导法

  四、教学过程

  (一)预习:看书21-22页。

  (二)引入:

  1、投影出示画有角的图片,这些图形叫什么?请指出这些角的顶点和边。

  2、说一说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有角?有哪些角的形状和复习题中第一个图的形状相同?(去掉投影图中的锐角和钝角,保留直角 )

  象这样的角叫直角。(板书课题)

  (三)讲授:

  (1) 观察物体表面的直角。

  请同学们拿出教科书、练习本,他们的封面各有几个角?看看这些角的形状是不是相同?观察桌面上的四个角,他们的形状是不是也相同?

  把教科书封面上的一个角和课桌面上的角比一比,大小相等吗?

  这些角都叫什么角?

  我们周围还有哪些物体的表面有直角?

  (2)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三角板,找一找三角板中的哪一个角是直角。

  用三角板中的直角,可以检验一个角是不是直角。

  做“做一做”的第一题。

  (3) 学画直角

  教师边示范边讲解:从一点起用三角板画一条边,将三角板中直角的顶点和这条边的端点合在一起,使三角板的一条边和这条边合在一起,再从顶点起沿三角板的另一边画出角的另一边,就画出了一个直角。要画上直角符号。

  学生边画边说。同桌相互评一下。

  学生按操作画,教师巡视。

  (4)分组进行比赛,每组拿一个正方形盒子,数一数所有的面一共有多少个直角,评选出数的最快的小组。

  (四)课堂练习:

  1、做练习的第二题,数出图中的直角,想一想怎样数才能数的又对又快。

  2、练习第三题,在右边的四边形里加一条线段,把它分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三角形。

  (五)课堂小结:

  说一说,这堂课你认识了什么图形?学会了什么本领?

  (六)板书设计:

  直角

  (七)课后作业:

  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用三角板画)

  (八)后记及反馈:

  本节课由于找三角板中的直角出现困难,所以课堂节奏有些慢,没有完成预期的任务。直角与生活有密切的联系,人们周围许多的物体表面都有直角,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认识直角,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效果不错。

  小学数学教案 篇14

  教学内容:

  教材108页---111页,例1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和学习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及重要作用,体会教学来源于生活。

  2、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通过看统计图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得到提高。

  3、培养学生对现实生活的调查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整理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根据折线统计图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观察主题图:同学们都参加过许多课外活动,今天教师带你们去科学宫参观科技展,去的同学很多,为了更清楚地了解参观人数情况,我们根据收信到的人数制作一个统计图。

  二、合作学习

  1、根据老师提供的数据,独立完成参观科技展人数的条形统计图,

  2、根据这个(教材108页图)条形统计图能发现哪些信息?提出

  问题:①哪两年参观人数相同?(答:xx年相同)

  ②哪一年参观人数最多?(答:xx年)③哪一年参观人数最少?(答:1998年)

  3、引导学生说出完成统计图注意事项,老师再补充:

  ① 必须有标题名称,名称中要简要明了地说出内容和地点,标题下要注明统计内容的时间。

  ② 横轴、纵轴表示什么要标清楚。

  4、除了会完成条形统计图,还有其它画统计图的方法。

  三、今天来学习一种新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1、观察109页折线统计图

  2、启以引导:看看这幅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同桌交流。学生说:折线统计图有格子;有点,还有一段一段的线。

  3、边讲解折线统计图画法。

  ①让学生明白折线统计图是通过描点连线的方法画

  ②相同点:都能看出数据多少

  不同点:表示数据方法不同,可以看到每一部分变

  化趋势,能看到整体变化趋势。

  ③通过学习知道:什么是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特点;哪种统计图更好。

  强调告诉学生:

  1、象今天这样用曲折的线段表示数量增减变化的统计图是折线统计图。

  2、折线统计图不仅能表示出数量,还能通过数量反映某一种事物变化的趋势。

  3、两种统计图各有各的优点,生活中根据我们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巩固练习:

  1、 完成110页例2及做一做。

  2、 让学生去调查家庭上半年用水情况并制作出统计图。

  小结:

  在学习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学习了折线统计图,学会折线统计图画法和特点,懂得它在生活中有很大作用。

  小学数学教案 篇15

  活动目标:

  1.能按照物体的规律进行推理,并能有规律的进行排序。

  2.能主动观察,主动探索,感知规律美

  活动准备:

  1.情境导入

  今天小猫过生日,邀请了小狗小兔和小猴来做客,它们各走一条路,请小朋友来看一看它们走了哪三条不同的路。

  活动过程:

  (1)观察三条路的排列,让幼儿感知物体排列的次序规律。学习按颜色.形状.大小间隔排列的方法。

  (2)请幼儿观察每个小动物食物的排列规律,请个别幼儿进行回答,横线上应该填什么特征的食物。

  (3)教师示范,请幼儿认真观察。

  (4)幼儿自己运用一定的规律串小鱼

  (5)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小鱼是排列的。

  活动延伸:

  在区域投放不同特征的珠子请幼儿有规律的进行串连并与幼儿分享。

  小学数学教案 篇16

  教学内容:

  练习二 Px。

  教学要求:

  巩固6、7、8、9的加减法。

  教学准备:

  算式卡、小圆片。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口算

  学生独立完成,请一学生到黑板上练习。

  二、画一画,填一填

  先让学生画一画,再根据画好的进行填空,注意画图要与填算式相对应。

  三、看图做题

  1、第3题:生独立看图,完成题目,集体交流,答案不唯一。

  2、第4题:先指导看清图意,体会大括号、问号的含义;再由生独立完成题目。

  3、第4题的拓展训练。如果船上的总数是人呢?

  如果捉迷藏的小朋友是4人呢

  四、连一连

  指导学生算出每个算式的得数,再把得数相同的用线连起来。指名两名学生板演。

  五、小动物回家

  先在黑板上贴出6、7、8、9四座小房子的图。再组织学生做贴卡片的游戏,帮助它们找回自己的家。找对的同学给予适当的奖励。

  六、数学游戏

  先讲评游戏的玩法,再请学生同桌组成一个组玩一玩、填一填。

  小学数学教案 篇17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学习百分数的意义,明确了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联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百分数的计算通常是化成分数、小数来进行,而求百分率,又要把计算的结果化成百分数,所以学好这部分内容就为后面学习百分数的计算和应用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由于百分数、小数、分数这三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学生对百分数与小数之间的互化不难掌握,学生可以利用自己原有的知识思考怎样互化,再归纳出互化的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会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能正确地较熟练地进行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学、讨论与交流等学习活动,理解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积极参与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学习活动,体验互化方法的多样性,并获得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百分数与小数互化方法。

  教学难点:

  在学生掌握百分数与小数基本转化规律的基础上,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概括,掌握它们互化的简便方法。

  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法。

  教学流程:

  一、复习引入

  1、师:上节课我们研究了分数的意义和写法,你能说几个百分数吗?谁能联系生活实际说几个百分数?

  2、把下面各数改写成百分数。

  3、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小数,小数化成分数。

  0.45=1.2=0.6=

  二、导入新课

  根据分数与小数化成互化关系,请同学们猜测一下,百分数与小数也能互化吗?是的,百分数与小数也能互化。在生产生活中,为了简便,经常需要把小数或分数化成百分数,或者把百分数化成小数或分数。这节课我们就探究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方法,并能正确熟练的进行互化。(板书课题: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探索新知。

  1、认真阅读课本80。

  例1:小数化百分数认真看书观察每一步转化的过程,重点看1.4和0.123每一步的过程。然后学生交流改写结果。注意让学生说说方法,如:是怎样把一位小数1.4改写成百分数的?1.4是一位小数,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时,小数的位数不够你是怎么处理的?改写的依据是什么?

  2、总结方法。

  师:除了把小数转化为分数再转化为百分数的方法外,你还有更快捷的方法吗?学生组内交流,明确结论:把小数改写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小数点向右移2位,添上%(同时板书:小数百分数)

  3、填空:小数化百分数,先把小数转化成()数,再把分数转化成分。

  4、把小数化成百分数、0.45=0.60.125=2.5=指名学生板演,并说说化的方法。重点弄清每一步为什么要这样做。让学生进一步观察算式看从小数到百分数的转化小数点是如何变化的?为什么?练习:书上第80

  5、认真看课本80页自学。

  例2:百分数化为小数。

  6、如果反过来把百分数直接改写成小数,又是怎样的呢?你还能说说吗?小组合作交流得出:把百分数改写成小数,只要去掉百分号,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7、出示例2:把27%、135%化成小数。

  师:请学生从右往左观察例1中三个例子,想一想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应该怎样做?请同学们试一试。(学生板演)让学生用一般的方法转化后汇报。

  师:观察百分数数和化成的小数,想一想怎样能很快地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并让学生说说怎样移动小数点?教师进行评价,引导验证规律。去掉%,小数点向左移2(同时板书百分数小数)

  8、把百分数化成小数12%180%=指名学生板演,并说说化的方法。重点弄清每一步为什么要这样做。让学生进一步观察算式看从百分数到小数的转化小数点是如何变化的?为什么?练习:书上80

  三、课时小结

  向大家介绍一下今天你掌握了什么新知识?学得轻松吗?是用什么方法学的?

  四、作业

  完成相应的练习册。

  小学数学教案 篇18

  【教学目标】

  1.根据天平平衡的原理,理解等式。能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理解方程的意义,渗透符号意识,发展数感。

  2.使学生在观察、思考、分析、抽象、概括的过程中,经历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表示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形成模型思想。

  3.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对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激发保护珍稀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等式和方程的意义,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相等”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同学们,我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有许多的珍稀动物,你知道有哪些?

  预设:熊猫、白鳍豚、东北虎??

  课件出示:(金丝猴、短尾猴、白鳍豚、东北虎、熊猫)

  谈话:这些都是我国的珍稀动物。

  谈话:老师非常喜欢憨态可掬的熊猫吗?瞧,它们在做游戏呢。

  2.提供素材、感知“相等”

  出示课件:

  谈话: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

  1.跷跷板平衡,追问:说明了什么?

  2.熊猫一样重,追问:你怎么看出来的?

  谈话:熊猫的质量是50千克,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吗?

  预设:50=50

  谈话:观察这个式子,和我们以前学习的式子有什么不同?

  预设:以前的式子中有运算符号,这个式子中没有。

  追问:没有运算符号,为什么也能用“=”连接呢?

  预设:两边的重量是相等的。

  小结:原来相等的关系就可以用“=”表示出来。

  谈话:想一想,生活中,你学习的知识中,也有相等的关系吗?

  2.预设:这辆车的速度和那辆车的速度一样ab=ba

  二、分析素材、理解“相等”

  1.借助跷跷板,理解相等与不相等。

  出示课件:

  谈话:能用式子表示现在的关系吗?

  预设:40100,100span=

  谈话:同学们看,又来了一只熊猫,你猜会发生什么情况?

  预设:1.左边重、右边轻或左边轻、右边重

  2.平衡,一样重

  谈话:你能说说它们的关系吗?

  预设:1.两只小熊猫的重量〉一只大熊猫的重量

  或两只小熊猫的重量span=一只大熊猫的重量

  2.两只小熊猫的重量=一只大熊猫的重量

  2.认识含有未知数的式子。

  谈话:小熊猫跳上去后,跷跷板是这样的。你能说说这三只熊猫的质量有怎样的关系呢?

  预设:1.小熊猫的重量+40=100

  谈话:你是怎样想的?

  预设:一只熊猫的质量加40千克熊猫的质量等于100千克熊猫的

  质量

  追问:你能用谁和谁是相等的再来说一说吗?

  谈话:同学们找得到了跷跷板中相等的关系,能用更简洁的式子

  来表示吗?

  预设;a+40=100

  2.x+40=100

  谈话:真了不起,会用字母表示未知数。不知道的数量,我们通常用字母表示。一般情况下,像这样的未知数用字母x表示。

  出示课件

  谈话:现在两边的熊猫交换了位置,你还能用式子来表示吗?

  预设;100=x+40

  小结:看来“=”不仅可以表示运算的结果,还可以表示相等的关系。

  三、借助素材,理解等量关系

  1.理解图示中的等量关系。

  (1)课件出示:

  谈话:谁会用含有未知数的式子来表示?

  预设:3x=200+200,x+x+x=200+200小结: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谈话:说说你这个式子的意思?(引导学生说说谁和谁是相等的)

  谈话:天平平衡,说明两边相等,你能说几个这样相等的式子吗?

  预设:10+20=30

  x+300=1000

  (2)课件出示(出示动物的名字)

  谈话:这幅图中,既没有跷跷板、天平,你还能找到相等的关系吗?预设:两只金丝猴的质量和一只短尾猴的质量是100千克

  教师引导,也就是这些猴子的质量和与100千克时相等的

  小结:像这样相等的关系数学上称为等量关系。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常常需要先找到这样的关系。

  2.理解信息中的等量关系。

  谈话:看图找等量关系同学们都学会了,有些等量关系还藏在文字信息中,试试看,你能不能找到他们。

  (1)课件出示:白鳍豚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濒临灭绝。1980年约有

  400只,比2004年多300只。

  谈话:信息中提供了哪几个量?

  预设:1980年只数2004年只数300只

  谈话:这三个量之间有怎样的等量关系呢?

  预设:1980年只数-2004年只数=300只

  1980年只数-300只=2004年只数

  2004年只数+300只=1980年只数

  谈话:你怎样找到等量关系的?

  预设:根据1980年约有400只,比2004年多300只。

  谈话:你太棒了,抓住了关键的信息,你很会读题和思考。

  谈话:1980年的只数和2004年的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预设:1980年的只数比2004年的只数多300只

  谈话:根据这个关系,你能用未知数x表示出它的等量关系吗?

  预设:x+300=400

  (2)课件出示:2004年,我国野生大熊猫约有1600只,是人工养殖大熊猫数量的10倍。

  谈话:为了保护珍稀动物,我国采用了人工繁殖的技术来增加珍稀动物的数量。

  谈话:自己默读题,你能找到哪几个相等的数量关系?

  小学数学教案 篇19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以实现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2、知识目标:掌握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为用方程解应用题等量关系做准备。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3、能力目标:注重给学生提供机会,让学生去经历对“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探索过程。

  教学重点:

  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2)当a=5时,2a=(x),a的平方=(x)

  2、同学们在操场上做操,五年级站了x列,平均每列20人,六年级有a人。说出下面各式所表示的意义:

  (1)30x(2)30x+a(3)a—30x

  3、小结;用含有字母的式子不仅可以表示数量关系,也可以表示数量。

  二、综合练习:

  1、独立解答p51第7题师巡视指导个别学困生。

  投影展示,集体评议,注意评讲求值的书写格式。

  2、讨论口答p51第8题注意指导学生理解(3)小题,3x表示投中3分球得的总分数。

  3、分小组完成p51第9题请几个小组派代表说说式子表示的含义。

  4、独立完成p52第10-12题师注意巡视指导学困生。

  三、全课总结:通过练习,你还有什么疑困?你觉得你掌握得比较好的知识是什么?有困难需要帮助的地方是什么?

  四、发展练习:

  1、讨论p52第13题请学生先独立思考,再集体讨论。

  2、在下面算式中,a、b、c、s各代表什么数?

  小学数学教案 篇20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体会知识的价值,并在此过程中获得积极地情感体验。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知识目标:通过活动在现实情境中理解并学会用字母表示数,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

  3、能力目标:经历把实际问题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进行表达的抽象过程,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简单明了、抽象概括的特点和优势。

  教学重点:

  会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数

  教学难点:

  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用字母表示数,有哪些好处?但要注意什么?

  2、用字母a、b、c表示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分配律等。请学生结合字母表示的运算定律说说其含义。

  3、用s表示面积,c表示周长,a表示边长,b表示宽,写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公式。

  4、下面各式中,哪些运算符号可以省略?能省略的就省略写出来。

  二、新授。

  (1)引导学生看书提问:从图、表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a、爸爸比小红大30岁。

  b、当小红1岁时,爸爸()岁,??

  师:这些式子,每个只能表示某一年爸爸的年龄。

  (2)启发学生: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出任何一年爸爸的年龄吗?(可让同桌的两个同学小声讨论)

  结合讨论情况师适时板书:

  法1:小红的年龄+30岁=爸爸的年龄

  法2:a+30

  提问:比一比,你比较喜欢哪一种表示方法,为什么?让学生发表各自意见。在式子a+30中,a表示什么?30表示什么?a+30表示什么?

  (a表示小红的年龄,30表示爸爸比小红大的年龄,a+30即表示爸爸的年龄)

  想一想:a可以是哪些数?a能是200吗?为什么?

  (3)结合关系式解答:当a=11时,爸爸的年龄是多少?学生把算式和结果填在书上。

  2、小结:用含有字母的式子不仅可以表示运算定律、公式,也可以表示数量。

  引导学生看书讨论:(可分成四人小组进行讨论)

  (1)从图、表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2)你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人在月球上能举起的质量吗?

  (3)式子中的字母可以表示哪些数?

  (4)图中小朋友在月球上能举起的质量是多少?

  请小组派代表回答以上问题。

  3、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三、巩固练习:

  1、独立完成p48做一做集体评议。

  2、请学生结合自己的身高、体重情况,算算自己的标准体重,并讨论:比标准体重轻说明什么?如果比标准体重重,又说明什么?

  3、独立解答p49第4题做完后在投影仪上展示评议。(问问字母、式子表示的含义)

  四、作业:

  1、独立完成p50第5题

  2、独立完成p50第6题

  解答第6题时可提问:u =t =让学生掌握三种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注意巡视指导求式子值的书写格式。

  板书:

  a=30=11+30=45

  课后反思:

  一、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现状

  传统的数学教学主要是在课堂上完成的。现实生活中,学生遇到的许多问题都需要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但是学生却不能学以致用,缺乏实践应用的能力。我国现有的数学教材与实际生活相脱离,应结合实际生活所需的数学知识,来改造数学教材。

  二、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意义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变得越来越重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生活中数学知识,能够极大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小学生学习主动性,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实际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目的。同时,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用数学的思维去看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一)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有着非常大的优势,然而这种创新精神也是需要培养的。教师不再按教材内容去讲解,而是着创造性地选择使用教材。改变原有的数学教学方式,放手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身边的数学问题,更开发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也就很难给学生提供发挥创造能力的环境,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够更好地将数学教学和生活实际相结合,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探索机会,加深学生对于数学的理解,挖掘学生的创造力。

  (二)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够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数学知识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够极大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在生活中找到许多与数学相关的问题,收集起来和同学们讨论,活跃课堂气氛,并教会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数学问题,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三)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方式能够极大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而且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将生活时间与数学教学紧密结合,能够让学生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提高成就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充满热情地去学习数学知识。

  三、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措施研究

  (一)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整合,将数学中的理性知识转变成生活中具体的问题,让广大小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所在,并通过学习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完善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思维的转变的过程,也能够使广大学生认识到数学对于生活的重要性,激发其学习数学的欲望。

  (二)生活化的数学教学过程

  1、在课程进行之前,要培养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储备学习能力

  数学教师要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筛选信息的能力,珍惜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这是实现学生新旧知识融会贯通的重要环节。

  2、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要对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密切的关注,并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小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生长点和起步点。并在此基础之上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展开数学教学工作。这不仅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3、做好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反馈工作

  在数学教学生活化实施过程中,要重视教学反馈和评价。生活化的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学与生活并非要达到严格意义上一致。它的开展是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实现学生由经验的感性认识到理性的思维能力的转变,最终再回到具体的生活实践中去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具体的问题,使数学理论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三)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1、在具体的数学教学中使用平实的生活语言

  数学学科讲授的基本都是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不利于小学生理解和学习。数学教师应使用平实的生活语言进行知识的传授,这样才能保证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充分理解。

  2、在数学教学中融入游戏与活动

  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生活经验的成长过程,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生活经验的积累。在生活中,积累经验的最有效途径是游戏和活动。游戏和活动可以极大地丰富数学教学内容,增加教学趣味性,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其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

  3、生活化的数学教学评价体系研究

  数学教学评价要特别重视数学评价体系的发展性功能,同时也要逐步淡化评价体系的选拔性功能,将评价工作作为改善教学工作的重要举措,评价工作的开展既要密切关注学生数学实践能力的发展,也要重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要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评价,真正做到全面评价,既重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要重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发展,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的综合评价。

  四、结语

  数学教学的生活化,不仅能使数学教学具有趣味性,有效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对于数学教学工作的更有效开展具有重要作用。如何协调好生活与教学之间的关系,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实现教学与生活的紧密结合,这些都是目前我们生活化数学教学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在新课程背景下,要确保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更好实施与发展。

  小学数学教案 篇21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练习二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体会加法与乘法之间的联系。

  2.熟练掌握用乘法来表示加法的简便过程,能够灵活运用于

  3.增强用所学的乘法的意义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体会加法与乘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体会加法与乘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师:森林王国里生活着一群可爱的小动物,他们天天练本领,打算在五月份召开的森林运动会上一显身手。你们想知道都有谁参加了吗?

  生:想

  师:(课件出示)看,他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来了。都来了谁?

  生:小青蛙、小猴子、长颈鹿、小狐狸、小老鼠、小狗、小免。

  师:嗯,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些小动物们都在练习什么本领吗?

  生:想

  二、自主探究

  1.课件出示第1题

  师:我们先去看看小青蛙在练习什么本领?(点击课件,出示第1题)

  生:跳远

  师:谁来读一读题要求?

  生:xxxx

  师:你们发现小青蛙是怎么跳的吗?

  生:从刻度0跳到刻度3。

  师:真是好眼力,我们算它跳1步。

  师:小青蛙要想跳2步应该怎么跳?

  生:接着在第1步后面跳,从3跳到6。

  师:谁能画出来?

  生:xxxxxxx

  师小结:我们可以用带箭头的曲线,从刻度3出发画到刻度6。

  师:这时小青蛙一共跳了几个3?

  生:2个3

  师:所以,小青蛙2步跳了几格呢?

  生:6格

  师:接下来,小青蛙3步跳几格?6步跳几格呢?你们能画出来吗?

  生:能

  师:下面请同学们在题卡纸上动手画出来。

  生:动手画(教师巡视)

  师:(选1名同学的作品展示并评价)这是1名同学画的作品,我们请他来说一说他是怎么画的?

  生:xxxxx

  师小结:xx同学的口才可真了不得,小青蛙可把它的本领变成了小儿歌,(课件出示)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准备好了吗?小青蛙1步跳3格,2步跳6格,3步跳9格,6步跳18格。

  2.课件出示第2题

  师:看到了小青蛙的本领,可把小猴着急坏了,这不,小猴拿着小棒走来了。谁来读题?

  生:xxxxxx

  师:谁来说说小猴是怎样摆小棒的?

  生:一堆摆4根,像这样摆了五推。

  师:用虚线把这样的五堆小棒圈起来,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生:一共有多少根小棒?

  师:怎样列出加法算式呢?

  生:4+4+4+4+4=20

  师:这时,我们发现有几个几相加呢?

  生:5个4相加

  师: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

  生:乘法

  师:下面老师,请一名同学到前面来填空,其他同学在第2张题卡纸上把题补充完整。

  生:xxxxx

  师:写完的同学就做好,我们来看这位同学填的对不对?(请答题的同学来说给大家听)

  生:对

  师:老师有个疑问,大家看,这幅图可以用乘法算式5×4表示,还可以用哪个乘法算式表示呢?

  生:xxxxx

  师:谢谢你哟,这回我没有问题了。通过做这道题,你看出了小猴子具有什么样的本领啊?

  生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算式来表示。

  师:大家同意他总结的吗?(生:同意)恭喜你们,已经学会了小猴子的本领了。

  3.课件出件第3题

  师:要说着急莫过于长颈鹿了,看,他带来了摆圈本领。(课件出示)谁来读一读题?

  生:看一看,填一填。

  师:题要求读明白了吗?好,大家看第一幅图,长颈鹿是怎么摆的?

  生1:1列摆5个圆圈,摆了这样的5列。

  师:表示几个几?(生:5个5)

  师:这是竖着观察的,我们还可以怎样观察?

  生2:1行摆了5个圆圈,摆了这样的5行。

  师:噢,你能说出这样摆法表示的意义吗?

  生:也表示5个5。

  师:怎样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请大家写在第3题上。

  生:5+5+5+5+5=25,5x5=25

  师提问:加法算式5+5+5+5+5=25,乘法算式5x5=25。

  师:这是长颈鹿的一个本领,它还有第二个本领,看第二幅图,它又是怎样摆的?

  生:3个连一起,像这样摆了8份

  师:表示什么意义?

  生:8个3是多少?

  师:请在纸卡第3题上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生:xxxxx

  师:看大屏,这是长颈鹿根据图意列出的算式,请大家对照一下,看你写的对不对,对的,请举手!看来同学们已经学会了长颈鹿的本领了。

  4.课件出示:第4题

  师:小狐狸看到它们的本领,记在了心里。谁来读一读题要求?(生:)

  师:这个本领可不简单,我们看第一题,这道加法算式表示几个几?怎样写出乘法算式?

  生:5个3;3x5=15或5×3=15

  师:看来你对小狐狸很了解吗。看这道题,可以写成乘法算式:……(以下4道题方法同上)

  5.出示课件:第5题

  师:(课件出示)读题,小老鼠为森林运动会衣服缝上了漂亮的钮扣,大家先来看左边这幅图,谁来说说它是怎么缝的?

  生:1件4个,缝了5件

  师:表示几个几?

  生:5个4

  师:怎样列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师:请用直尺在题卡上连出来。你来说说你是怎样连的?

  生:xxxxx

  师:由于参加人员的衣服很多,小老鼠邀请亲人来帮忙,看右边这幅图,谁来说说图意?

  生:1组5只,有4组,表示4个5

  师:怎样列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生:xxxxx

  师:这时,右图与哪些卡片可以用线连起来?在题卡上连一连。

  师:老师发现一个问题,5+4为什么没有连?

  生:因为5十4表示5加4合并在一起,而5x4表示4个5相加或5个4相加。

  师小结:可以看出两道算式表示的意义不同。以后我们做题可要认真,不能马虎。

  6.出示课件第6题

  师:小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