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时间:2022-09-28 20:23:55 教案 我要投稿

最新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新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最新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赖的变量。

  2.在具体情境中,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教材分析]:

  教材通过让学生观察表格、图像、关系式,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化,为后面学习正比例、反比例打下基础,同时体会函数思想。

  教材呈现了三个具体情境,鼓励学生在观察、思考、讨论和交流中,体会在生活情境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赖的变量:一个量变化,另一个量也会随着发生变化,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着关系。这三个情境分别用表格、图像和关系式呈现变量之间的关系,以使学生体会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多种形式。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是一所民办实验小学,学校的数学的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本,突显人文性,这样学生喜爱学习数学,敢于在课堂上表现自我,学生有较好的思维能力,探索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用手势表示出自己从出生到现在身高的变化。

  2、用手势表示出自己从出生到现在体重的变化。

  3、师:身高、体重都会变化,这些都是变化的量。(板书课题)

  二、观察表格,感知变量。

  1、出示小明的体重变化情况表。

  师:这是小明的体重变化情况表。

  (1)从表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2)上表中哪些量在发生变化?

  (3)师生共同画一画小明的体重变化情况折线统计图。

  (4)说一说小明10周岁前的体重是如何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的。

  2、说一说。

  (1)我发现( )随( )的增加而增加。

  (2)我发现( )随( )的减少而减少。

  3、师:通过你们举的例子,可以发现什么?

  三、通过读图,感受变量。

  1、师: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它的体温随时间的变化而发生较大的变化。

  2、出示骆驼体温随时间的变化统计图。

  3、读懂统计图。

  (1)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2)一天中,骆驼体温是多少?最低是多少?

  4、感受量的周期变化。

  (1)一天中,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上升?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下降?

  (2)第二天8时骆驼的体温与前一天8时的体温有什么关系?

  (3)第二天,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上升?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下降?第三天呢?第十天呢?

  (4)师:每天骆驼的体温总是怎样变化的?

  四、建立模型,感悟变量。

  1、出示叫的蟋蟀叫的次数与气温之间关系的情境。

  2、你能用式子表示这个近似关系吗?

  即气温h=t÷7+3。

  3、理解式子中量的变化。

  师:如果蟋蟀叫了7次,这时的气温大约是多少?

  如果蟋蟀叫了14次,这时的气温大约是多少?

  如果蟋蟀叫了28次呢?

  你能发现蟋蟀叫的次数与气温之间是怎样变化的?

  4、举出而变化的例子。

  5、通过举例我们可以发现一个量随另一个量变化而变化,这些量就是变化的量。

  五、课堂巩固,加深理解。

  1、连一连,把相互变化的量连起来。

  路程正方形周长

  边长购卖数量

  总价行驶时间

  2、说一说,一个量怎样随另一个量变化。

  (1)一种故事书每本3元,买书的总价与书的本数。

  (2)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长方形的长与宽。

  六、全课小结,谈谈收获。

最新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理解反比例的意义,并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地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反比例;

  2、通过小组间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参与意识,训练其观察能力及概括能力;

  3、利用多媒体动画的演示,让学生体验到反比例的变化规律。

  教学重点:

  感受反比例的变化,概括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反比例;

  教学准备:

  20支铅笔、一个笔筒;相关课件;学生分小组(每组一份观察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叫做“成正比例的量”?

  2、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键是什么?

  3、练习:课本表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为什么?

  二、小组协作概括“成反比例的量”的意义

  (一)活动一

  师:好,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的学具,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操作,按要求认真填写观察记录单。看哪个组完成的又快又好!

  1、学生汇报观察记录单的填写结果。

  2、引导观察:在填、拿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3、师:你能根据表格,写出这三个量的关系式吗?

  4、小结: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发现每次拿的支数变化,拿的次数也随着变化,但每次拿的支数和拿的次数的积即总支数总是一定的。

  5、揭示反比例的意义(阅读课本,明确反比例关系)

  6、如果用x、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积,反比例关系式怎样表示?

  (二)活动二:(例3)

  1、课件出示例3,指名读题,学生独立完成

  2、总结归纳出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强化练习发展提高

  1判定两个量是否成反比例,主要看它们的( )是否一定。

  2全班人数一定,每组的人数和组数。

  ( )和( )是相关联的量。

  每组的人数×组数=全班人数(一定)

  所以( )和( )是成反比例的量。

  3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

  糖果的总数一定,每袋糖果的粒数和装的袋数。

  煤的总量一定,每天的烧煤量和能够烧的天数。

  生产电视机的总台数一定,每天生产的台数和所用的天数。

  长方形的面积一定,它的长和宽。

  4机动练习:

  想一想:铺地面积一定时,方砖边长与所需块数成不成反比例?为什么?

  四、全课总结

  1、你能不能结合日常生活举一些反比例的例子。

  2、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遗憾?

最新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目标,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存的变量。

  2.在具体情境中,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目标,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存的变量。

  教学难点:

  在具体情境中,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预习书18页内容,尝试回答书上的问题

  2、找一找其中的变量,想一想它们之间有没有关系?如果有,有怎样的关系?

  3、仔细看书,看看哪些关系能够用式子表示?

  二、课堂展示

  活动一:观察并回答。

  1、下表是小明的体重变化情况。

  观察表中所反映的内容,搞清楚表中所涉及的量是哪两个量?观察后请回答。

  2、上表中哪些量在发生变化?

  3、说一说小明10周岁前的体重是如何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的?

  小结:小明的体重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2—6岁和6---10岁是体重的增长高峰。说明这两个阶段是孩子成长的重要阶段。

  4、体重一直会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吗?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体重和年龄是一组相关联的量。体重的增长是随着人的生长规律而确定的。

  1、教育学生要合理饮食,适当控制自己的体重。

  活动二: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它的体温随时间的变化而发生较大的变化。

  观察书上统计图:

  1、图中所反映的两个变化的量是哪两个?

  2、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

  同桌两人观察并思考,得出结论后,记录在书上,然后再在全班汇报说明。

  3、一天中,骆驼的体温是多少?最低是多少?

  4、一天中,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上升?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下降?

  5、第二天8时骆驼的体温与前一天8时的体温有什么关系?

  6、骆驼的体温有什么变化变化的规律吗?

  活动三:某地的一位学生发现蟋蟀叫的次数与气温之间有如下的近似关系。

  1、蟋蟀1分叫的次数除以7再加3,所得的结果与当时的气温值差不多。

  2、如果用t表示蟋蟀每分叫的次数,你能用公式表示这个近似关系吗?请你写出这个关系式,全班展示,交流。

  3、你还发现生活中有哪两个量之间具有变化的关系?它们之间是怎样变化的?四人小组交流你收集到的信息,选派代表请举例说明

  4、你还发现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中有哪些量之间具有变化的关系?

  三、反馈与检测

  1、连一连,把相互变化的量连起来。

  路程正方形周长

  边长购卖数量

  总价行驶时间

  2、说一说,一个量怎样随另一个量变化。

  (1)一种故事书每本3元,买书的总价与书的本数。

  (2)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长方形的长与宽。

  3、小明到商店买练习簿,每本单价2元,购买的总数x(本)与总金额y(元)的关系式,可以表示为:

  四、全课小结:今天我们研究的两个量都是相关联的。它们之间在变化的时候都具有一定的关系。下一节课我们将深入研究具有相关联的两个量,在变化时有相同的变化特征,这样的知识在数学上的应用。

最新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

  教学目标:

  1、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2、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判断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

  利用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成正比例的量有什么特征?

  2、下表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为什么?

  二、自主探究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提出观察思考要求:

  从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这个表同复习的表相比,有什么不同?

  (1)表中的两种量是每小时加工的数量和所需的加工时间。

  教师板书:每小时加工数和加工时间

  (2)每小时加工的数量扩大,所需的加工时间反而缩小;每小时加工的数量缩小,所需的加工时间反而扩大。

  教师追问:这是两种相关联的量吗?为什么?

  (3)每两个相对应的数的乘积都是600.

  2.这个600实际上就是什么?每小时加工数、加工时间和零件总数,怎样用式子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师板书:零件总数

  每小时加工数×加工时间=零件总数

  3.小结

  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知道,每小时加工数和加工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每小时加工数变化,加工时间也随着变化,每小时加工数乘以加工时间等于零件总数,这里的零件总数是一定的。

  (二)教学例2

  1.出示例2,根据题意,学生口述填表。

  2.教师提问:

  (1)表中有哪两种量?是相关联的量吗?

  教师板书:每本张数和装订本数

  (2)装订的本数是怎样随着每本的张数变化的?

  (3)表中的两种量有什么变化规律?

  (三)比较例1和例2,概括反比例的意义。

  1.请你比较例1和例2,它们有什么相同点?

  (1)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

  (2)都是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3)都是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

  2.教师小结

  像这样的两种量,我们就把它们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3.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积一定,反比例关系可以用一个什么样的式子表示?

  教师板书:xy =k(一定)

  三、课堂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成反比例的量,知道了什么样的两种量是成反比例的量,也学会了怎样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在判断时,同学们要按照反比例的意义,认真分析,做出正确的判断。

  2、通过今天的学习,正比例关系和反比例关系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四、课堂练习

  完成教材43页做一做

  五、课后作业

  练习七6、7、8、9题。

  六、板书设计

  成反比例的量xy=k(一定)

  每小时加工数×加工时间=零件总数(一定)

  每本页数×装订本数=纸的总页数(一定)

《最新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编辑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最新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7-27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9-28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8-30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7-20

六年级数学教案上册08-23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7-20

人教版最新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9-28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6-14

六年级人教版上册数学教案08-28

文章代写服务

网站编辑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最新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新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最新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赖的变量。

  2.在具体情境中,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教材分析]:

  教材通过让学生观察表格、图像、关系式,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化,为后面学习正比例、反比例打下基础,同时体会函数思想。

  教材呈现了三个具体情境,鼓励学生在观察、思考、讨论和交流中,体会在生活情境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赖的变量:一个量变化,另一个量也会随着发生变化,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着关系。这三个情境分别用表格、图像和关系式呈现变量之间的关系,以使学生体会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多种形式。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是一所民办实验小学,学校的数学的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本,突显人文性,这样学生喜爱学习数学,敢于在课堂上表现自我,学生有较好的思维能力,探索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用手势表示出自己从出生到现在身高的变化。

  2、用手势表示出自己从出生到现在体重的变化。

  3、师:身高、体重都会变化,这些都是变化的量。(板书课题)

  二、观察表格,感知变量。

  1、出示小明的体重变化情况表。

  师:这是小明的体重变化情况表。

  (1)从表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2)上表中哪些量在发生变化?

  (3)师生共同画一画小明的体重变化情况折线统计图。

  (4)说一说小明10周岁前的体重是如何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的。

  2、说一说。

  (1)我发现( )随( )的增加而增加。

  (2)我发现( )随( )的减少而减少。

  3、师:通过你们举的例子,可以发现什么?

  三、通过读图,感受变量。

  1、师: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它的体温随时间的变化而发生较大的变化。

  2、出示骆驼体温随时间的变化统计图。

  3、读懂统计图。

  (1)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2)一天中,骆驼体温是多少?最低是多少?

  4、感受量的周期变化。

  (1)一天中,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上升?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下降?

  (2)第二天8时骆驼的体温与前一天8时的体温有什么关系?

  (3)第二天,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上升?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下降?第三天呢?第十天呢?

  (4)师:每天骆驼的体温总是怎样变化的?

  四、建立模型,感悟变量。

  1、出示叫的蟋蟀叫的次数与气温之间关系的情境。

  2、你能用式子表示这个近似关系吗?

  即气温h=t÷7+3。

  3、理解式子中量的变化。

  师:如果蟋蟀叫了7次,这时的气温大约是多少?

  如果蟋蟀叫了14次,这时的气温大约是多少?

  如果蟋蟀叫了28次呢?

  你能发现蟋蟀叫的次数与气温之间是怎样变化的?

  4、举出而变化的例子。

  5、通过举例我们可以发现一个量随另一个量变化而变化,这些量就是变化的量。

  五、课堂巩固,加深理解。

  1、连一连,把相互变化的量连起来。

  路程正方形周长

  边长购卖数量

  总价行驶时间

  2、说一说,一个量怎样随另一个量变化。

  (1)一种故事书每本3元,买书的总价与书的本数。

  (2)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长方形的长与宽。

  六、全课小结,谈谈收获。

最新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理解反比例的意义,并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地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反比例;

  2、通过小组间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参与意识,训练其观察能力及概括能力;

  3、利用多媒体动画的演示,让学生体验到反比例的变化规律。

  教学重点:

  感受反比例的变化,概括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反比例;

  教学准备:

  20支铅笔、一个笔筒;相关课件;学生分小组(每组一份观察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叫做“成正比例的量”?

  2、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键是什么?

  3、练习:课本表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为什么?

  二、小组协作概括“成反比例的量”的意义

  (一)活动一

  师:好,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的学具,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操作,按要求认真填写观察记录单。看哪个组完成的又快又好!

  1、学生汇报观察记录单的填写结果。

  2、引导观察:在填、拿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3、师:你能根据表格,写出这三个量的关系式吗?

  4、小结: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发现每次拿的支数变化,拿的次数也随着变化,但每次拿的支数和拿的次数的积即总支数总是一定的。

  5、揭示反比例的意义(阅读课本,明确反比例关系)

  6、如果用x、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积,反比例关系式怎样表示?

  (二)活动二:(例3)

  1、课件出示例3,指名读题,学生独立完成

  2、总结归纳出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强化练习发展提高

  1判定两个量是否成反比例,主要看它们的( )是否一定。

  2全班人数一定,每组的人数和组数。

  ( )和( )是相关联的量。

  每组的人数×组数=全班人数(一定)

  所以( )和( )是成反比例的量。

  3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

  糖果的总数一定,每袋糖果的粒数和装的袋数。

  煤的总量一定,每天的烧煤量和能够烧的天数。

  生产电视机的总台数一定,每天生产的台数和所用的天数。

  长方形的面积一定,它的长和宽。

  4机动练习:

  想一想:铺地面积一定时,方砖边长与所需块数成不成反比例?为什么?

  四、全课总结

  1、你能不能结合日常生活举一些反比例的例子。

  2、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遗憾?

最新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目标,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存的变量。

  2.在具体情境中,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目标,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存的变量。

  教学难点:

  在具体情境中,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预习书18页内容,尝试回答书上的问题

  2、找一找其中的变量,想一想它们之间有没有关系?如果有,有怎样的关系?

  3、仔细看书,看看哪些关系能够用式子表示?

  二、课堂展示

  活动一:观察并回答。

  1、下表是小明的体重变化情况。

  观察表中所反映的内容,搞清楚表中所涉及的量是哪两个量?观察后请回答。

  2、上表中哪些量在发生变化?

  3、说一说小明10周岁前的体重是如何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的?

  小结:小明的体重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2—6岁和6---10岁是体重的增长高峰。说明这两个阶段是孩子成长的重要阶段。

  4、体重一直会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吗?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体重和年龄是一组相关联的量。体重的增长是随着人的生长规律而确定的。

  1、教育学生要合理饮食,适当控制自己的体重。

  活动二: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它的体温随时间的变化而发生较大的变化。

  观察书上统计图:

  1、图中所反映的两个变化的量是哪两个?

  2、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

  同桌两人观察并思考,得出结论后,记录在书上,然后再在全班汇报说明。

  3、一天中,骆驼的体温是多少?最低是多少?

  4、一天中,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上升?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下降?

  5、第二天8时骆驼的体温与前一天8时的体温有什么关系?

  6、骆驼的体温有什么变化变化的规律吗?

  活动三:某地的一位学生发现蟋蟀叫的次数与气温之间有如下的近似关系。

  1、蟋蟀1分叫的次数除以7再加3,所得的结果与当时的气温值差不多。

  2、如果用t表示蟋蟀每分叫的次数,你能用公式表示这个近似关系吗?请你写出这个关系式,全班展示,交流。

  3、你还发现生活中有哪两个量之间具有变化的关系?它们之间是怎样变化的?四人小组交流你收集到的信息,选派代表请举例说明

  4、你还发现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中有哪些量之间具有变化的关系?

  三、反馈与检测

  1、连一连,把相互变化的量连起来。

  路程正方形周长

  边长购卖数量

  总价行驶时间

  2、说一说,一个量怎样随另一个量变化。

  (1)一种故事书每本3元,买书的总价与书的本数。

  (2)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长方形的长与宽。

  3、小明到商店买练习簿,每本单价2元,购买的总数x(本)与总金额y(元)的关系式,可以表示为:

  四、全课小结:今天我们研究的两个量都是相关联的。它们之间在变化的时候都具有一定的关系。下一节课我们将深入研究具有相关联的两个量,在变化时有相同的变化特征,这样的知识在数学上的应用。

最新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

  教学目标:

  1、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2、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判断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

  利用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成正比例的量有什么特征?

  2、下表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为什么?

  二、自主探究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提出观察思考要求:

  从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这个表同复习的表相比,有什么不同?

  (1)表中的两种量是每小时加工的数量和所需的加工时间。

  教师板书:每小时加工数和加工时间

  (2)每小时加工的数量扩大,所需的加工时间反而缩小;每小时加工的数量缩小,所需的加工时间反而扩大。

  教师追问:这是两种相关联的量吗?为什么?

  (3)每两个相对应的数的乘积都是600.

  2.这个600实际上就是什么?每小时加工数、加工时间和零件总数,怎样用式子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师板书:零件总数

  每小时加工数×加工时间=零件总数

  3.小结

  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知道,每小时加工数和加工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每小时加工数变化,加工时间也随着变化,每小时加工数乘以加工时间等于零件总数,这里的零件总数是一定的。

  (二)教学例2

  1.出示例2,根据题意,学生口述填表。

  2.教师提问:

  (1)表中有哪两种量?是相关联的量吗?

  教师板书:每本张数和装订本数

  (2)装订的本数是怎样随着每本的张数变化的?

  (3)表中的两种量有什么变化规律?

  (三)比较例1和例2,概括反比例的意义。

  1.请你比较例1和例2,它们有什么相同点?

  (1)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

  (2)都是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3)都是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

  2.教师小结

  像这样的两种量,我们就把它们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3.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积一定,反比例关系可以用一个什么样的式子表示?

  教师板书:xy =k(一定)

  三、课堂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成反比例的量,知道了什么样的两种量是成反比例的量,也学会了怎样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在判断时,同学们要按照反比例的意义,认真分析,做出正确的判断。

  2、通过今天的学习,正比例关系和反比例关系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四、课堂练习

  完成教材43页做一做

  五、课后作业

  练习七6、7、8、9题。

  六、板书设计

  成反比例的量xy=k(一定)

  每小时加工数×加工时间=零件总数(一定)

  每本页数×装订本数=纸的总页数(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