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之驴教案

时间:2022-10-08 10:12:20 教案 我要投稿

黔之驴教案范文合集六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黔之驴教案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黔之驴教案范文合集六篇

黔之驴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这则寓言的寓意:认识事物本质,驾御并征服客观事物。

  2.启发学生认识努力掌握真本领、真才干的重要性。

  3.了解寓言特点,学习赏析寓言的方法。

  4.巩固文言文知识,积累文言文词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理解课文主旨。

  5.与相联系

  重点难点:

  重点:分析寓言中的形象,准确把握寓意。

  难点:文言词语的理解、领悟。

  教学设想:

  用“读——议——读”的方法掌握课文。

  用“启发——合作——讨论——启发”的方法深入分析课文。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由《黔之驴》这个故事导入新课

  同学们,《黔之驴》这个故事你们听过吗?下边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个故事(师生一起听录音)。这个故事的作者是谁,你们对他了解多少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挂上小黑板明确答案:

  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有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韩愈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上学期我们已经学过唐宋八大家了,你们能不能说出他们的姓名呢?

  学生回答完毕,教师挂上小黑板,亮出唐宋八大家的姓名

  唐宋八大家是韩愈、柳宗元、王安石、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柳宗元的《黔之驴》这一课。

  二、学生齐声朗读,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预习情况。

  三、学生将认为重要的或者是不会的字词写到黑板上,请另一些学生上去注音后,教师订正、补充。应掌握的生字:

  黔(qián)窥(kuī)慭(yìn)骇(hài)狎(xiá)

  踉(liáng)阚(hǎn)遁(dùn)

  四、学生朗读课文,注意每个字的读音。

  五、小组竞赛翻译课文,同组的同学可以起来补充,其他组的同学起来补充可以加分,学生一边翻译,教师一边订正、补充。

  1、应该注意并掌握的字的意思

  以为神:把……当作

  以为且噬己也:认为

  断其喉:指驴,代词

  乃去:才

  虎因喜:因此

  因跳踉大阚:于是

  憖憖然:……的样子

  然往来视之:然而

  2、译文如下:黔这个地方没有驴,有一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载运(驴)进黔。运到后没什么用处,便把驴放到了山脚下。老虎看见了驴,发现它是个巨大的动物,把它当作神,躲藏在树林中间偷偷地观察它。老虎渐渐走出树林,靠近驴,小心谨慎的,不了解驴是什么东西。

  其后的一天,驴叫了一声,老虎非常害怕,远远地逃走,认为驴将要咬自己,非常恐惧。然而来来往往地观察驴,觉得它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渐渐习惯了它的叫声,又靠近它前前后后地走动,但老虎始终不敢与它搏斗。渐渐老虎靠近它,态度更加随便,摇晃、依偎、冲击、顶撞(驴),驴忍不住怒气,用蹄子踢老虎。老虎因而大喜,考虑这件事,心想:“驴的本事只不过如此罢了!”于是跳跃起来大吼,咬断驴的喉咙,吃光驴的肉,才离开。

  六、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画出具体描写驴和老虎的句子。

  描写驴的句子:“庞然大物”、“驴一鸣”“驴不胜怒,蹄之。”

  描写虎的句子:“蔽林间窥之,慭慭然,莫相知。”“大骇,远遁……甚恐。”“往来视之。”“又进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进益狎,荡倚冲冒。”“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七、学生根据相对应的句子,分组讨论驴和老虎的形象,讨论后,每小组派出一个代表汇报讨论的结果。最后教师。

  1、虎的形象:对它自己不了解的事物,不盲目出击,有了初步了解后,再几经探索,逐渐摸清了对方底细,识破了驴的貌似强大,实则外强中干的本质,并最终战胜了对方。

  2、驴的形象:无能无用,盲目自大,得意忘形,最终没有逃脱灭亡的下场。

  八、学生分组讨论这则寓言的寓意。

  教师引导:虎和驴可以说是两个不同的典型形象,从它们的身上我们能得到什么样的启发呢?

  讨论后,每小组派出一个代表汇报讨论的结果。教师归纳。

  老师点拨:理解寓意可从多角度来分析。如从虎的角度来理解,可以认为寓意为那些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胜它。而对生活中的挫折、困苦,既要有勇气,也要有战胜这些挫折、困苦的方法和谋略。要熟悉对手,吃透对手,并最终战胜对手。如从驴的角度来理解,可以认为寓意为讽刺了生活中那些无才无德,盲目自大,仗“势”欺人,外强中干的无耻之徒,只要言之有理,有读后一得,就都应该得到肯定和赞扬。

  九、学生说出与课文有关的三个成语并解释,学生回答后,教师订正。

  1、黔驴技穷: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已经使完了。

  2、黔驴之技: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

  3、庞然大物:形容表面上强大而实际上脆弱的东西。

  十、与话题相联系,请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言之有理即可。如:做任何事都要小心谨慎;要勇于战胜困难;真才干的重要性;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正确估计对手。

  十一、全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十二、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掌握寓言的寓意。

  2、《每课一练》第21课。

  3、预习下一课。

  附:板书设计

  《《黔之驴》教案8》全文共1923字

黔之驴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能流利地朗读文章,结合注释,能口译全文。

  2.学习细致逼真的心理、动作描写。

  3.理解放事的深刻寓意。

  教学步骤:

  一、从成语入手,导人新课。

  同学们在学习的时候会经常遇到一些成语,它们中有不少来源于我国古代寓言故事。成语“黔驴技穷”就是其中一例,它来源于我国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短篇寓言《黔之驴》。而要正确理解这个成语的意思,我们就必须先来一起学习这篇寓言,看它讲的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故事。

  二、范读课文(或听课文朗读录音)后正音。

  要求:听准字音;基本了解故事大意。

  三、串译全文,师生共同解答疑难文言词语的含义。

  要求:能结合课文注释翻译全文;合上书本后能准确、生动地讲述故事。

  强调以下内容:

  1.课后练习三所列的词语要—一落实,让学生熟悉古今词义的变化。

  2.归纳几个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①以为

  以为且噬己也认为

  以为神把(它)当作

  ②之

  黔之驴的,结构助词。

  放之山下

  虎见之

  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

  它,代词,代驴。

  ③然

  庞然大物也

  愁愁然

  都是形容词词尾,解释为“……的样子”。

  3.提醒学生注意两个句子的.翻译。

  ①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船,这里是用船的意思。名词充当状语。现代汉语中除时间名词外,名词一般不能充当状语。)

  ②驴不胜怒,蹄之。(蹄,踢。这里作动词用。)

  四、学生朗读基本成诵后重点讨论下边问题。

  方法:先独立思考,再互相讨论。教师可巡回指导。理解每个问题,均应结合课文相关语句。

  1.课文写虎从畏驴到食驴的过程可分为几个层次?各层次中表现虎的心理的词语分别有哪些?它们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结合课后练习一)

  明确:可分为六个层次。各层次中表现虎的心理的语句分别是“以为神”、“觉无异能者”、“莫相知”、“终不敢搏”、“以为且噬己也”、“技止此耳”等。这些语句生动逼真地描绘了虎对驴的认识的全过程,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且使其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2.课文描写虎的动作用了哪些词语?分别刻画了虎的什么心态?

  明确:虎初见驴时,“蔽”“窥”勾画出虎既好奇,急于摸底,又害怕的心情。“驴一鸣,虎大骇,远遁”,“骇”“遁”进一步刻画了虎的恐惧心理。接下来“稍出近之”、“往来视之”、“近出前后”直至“荡倚冲冒”而激怒驴,写虎一再试探,处处可见虎的生性大胆和工于心计。最后“跳踉大闭”、“断其喉”、“尽其肉”、“乃去”等语句,句式短促,节奏鲜明,写出虎干脆利落,志得意满的情态。

  3.黔驴之技有哪些?

  明确:-“鸣”一“蹄”。这两个词生动传神地写出驴在“庞然”的形体掩盖下的平庸技艺。

  4.师生共同讨论,概括驴、虎两个寓言形象的特点。

  黔驴:庞然大物,善于怪叫,蹄踢,装腔作势,借以骇人,是一个虚有其表、实际无能的动物。

  老虎:在没有弄清对方底细之前,存有恐惧心理;它反应迅速,行动灵活,谨慎小心,善于观察,反复试探,在摸清驴子的底细以后,大胆果断地攻击对方要害,立即致敌于死命,是一个机智、勇敢的形象。

  5.故事的寓意在哪里?

  明确:本文寓意深刻,具有鲜明的针对性、现实性。本文意在讽刺那些无能而又肆意逞能的人;联系作者的政治遭遇,又可知本文所讽刺的是当时统治集团中官高位显、仗势欺人而又无才无德、外强中干的上层人物。但我们也可以不从驴被虎吃掉的角度,而从虎吃掉驴这一相反的角度,来理解本文寓意: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而胜之。

  五、齐读、齐诵课文。

  六、布置课外作业。

  1.一场驴虎之争以驴死虎口而宣告结束,真是几家欢喜、几家忧,虎家族正在为它们的英雄召开庆功会,驴家族却在沉痛哀悼他们的不幸同伴,请你代表虎家族写一份贺词,代表驴家族写一份悼词。

  2.柳宗元在这则寓言中塑造了一个不光彩的“蠢驴”形象,其实驴也很无辜,请你改编《黔之驴》,为驴平反,重塑驴的形象。

黔之驴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理解语言的深广含义

  2、通过标注对老虎的动作和心理的描写、对驴的形象分析,从而得出一定的寓意。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对黔之驴进行了翻译,这节课,我们一起走入驴和虎,去了解一下他们的形象。

  二、复习检测

  1、你还记得吗?(解释字词)

  船:名词作状语,用船。 则:却。 以为神:把它当作神,把…当作

  稍出近之:渐渐出来接近它? 慭慭然:小心谨慎的样子。

  以为且噬己也:认为

  句子:

  (1)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老虎看见它,(原来)是个巨大的动物,把它当作神。

  (2)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老虎)渐渐又靠近(驴子),态度更加亲近而不庄重,碰撞它,靠近它,冲击它,冒犯它。

  (3)驴不胜怒,蹄之。

  驴子禁不住发起怒来,用蹄子踢老虎。

  (4)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于是老虎一下跳跃过去,大声怒吼,咬断了驴子的喉咙,吃光它的肉,才离开。

  三、研读课文

  1、 讲故事:

  师:你能在翻译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理解,把它当做故事讲出来么?

  2、 形象分析:

  (1)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画出描写驴的句子。

  庞然大物(外形)、驴一鸣(叫声)、蹄之(动作)

  师:那么,如此一个庞然大物,最终的结果是什么?

  生:断其喉,尽其肉

  师:那我们来思考一下,外表如此强大的驴为什么还会有这样的下场?

  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没有老虎的本领大;无异能

  师:这篇寓言中的驴代表了哪一类形象?

  生:徒有外表实则虚弱无能,外强中干

  师:从驴的角度来看,本文揭示了一个怎样的寓意?

  生:徒有其表,无真本领是行不通的。

  (2) 我们再来找一找文中描写虎的动作、心理的句子,画出来。

  动作: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远遁;往来视之;又近出前后,荡倚冲冒;断其喉,尽其肉

  心理:慭慭然,莫相知;虎大骇,以为且噬己也;觉无异能;虎因喜

  师:那么虎对驴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惧驴——识驴——吃驴

  师:老虎为什么可以把驴吃掉?

  生:认识了驴不过是外表强悍,实则内里虚弱。

  师:这里虎代表了哪一类形象?

  生:本身本领强大;善于观察;有勇有谋,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师:我们从老虎取得胜利中可以得出一个怎样的启示?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老虎的行为:刚开始“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非常小心谨慎,又近出前后,荡倚冲冒,终于了解了驴子,最后吃了驴子。

  从害怕驴,到一步步认识驴,最后把驴吃掉,可以得出哪些启示?

  生1:不要貌似强大的东西所吓到,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定能获得胜利。

  生2:想要取得胜利还必须善于观察,充分了解敌人。

  生3:要做一个有勇有谋的人

  四、作业

  五、小结

  师:通过《黔之驴》的故事,我们明白了想要取得一定的成功就必须有勇有谋,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也能做一个有智慧的人。这节就课就学到这里,同学们,下课。

  六、教学反思

  1、“讲故事”这一环节设置,没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只从表面讲故事,而不能挖掘寓言的内涵。

黔之驴教案 篇4

  一、考纲要求:

  考查要点可细化为5个考点:

  (1)朗读节奏的划分

  划分朗读节奏的方法:首先要理解句义,再按意义划分。一般主语谓语要分开,较长的修饰限制语要划开。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主语+谓语+宾语),又如今齐地/方千里等。

  (2)解释实词的含义,区别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以课下注释中的单个词为主,多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

  如果有本义和句中义的,尽量答全,尤其不能丢掉句中意思,即这里指的内容。

  区别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以选择题形式出现。

  (3)文言句子的翻译

  从内容上看,易考关键语句的翻译;

  从古汉语角度看,易考特殊句式的翻译;

  从来源看,大多来源于课下注释。

  一般要用直译法。直译译不通时再辅以意译法。翻译时注意运用留、补、删、换、调的方法。考试时按语言点给分,所以翻译句子时要字字落实。

  (4)文章内容要点的归纳、文章中心的概括、人物思想性格的概括。这些题一般不是自由发挥题,尽量按照新教参,加以整理。

  牢牢记住每段的段意,每课的中心,注意每课的课后题。

  (5 )文章内容、语言、人物、写法等方面的欣赏与评价

  要求考生对文章的某一点谈看法,写出自己的观点。

  就文中的人物、事件、观点等某一方面发表自己的看法。

  从能力角度上说,是考鉴赏评价和发散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

  二、点击中考

  1、20xx湖北省随州市。阅读《黔之驴》,完成8~11题。(10分)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异:

  (2)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去:

  9.下列句子中加点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虎见之,庞然大物也 B.驴不胜怒,蹄之

  C.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D.蔽林间窥之

  10.翻译下列句子。(2分)

  技止此耳!译文:

  11.请用一个成语概括这篇寓言的内容,并谈谈你从这篇寓言中得到的启示。(4分)

  成语:

  启示:

  (一)8.(1)异,特殊、特别。只要是特殊的近义词即可,1分。(2)去,离开。 1分。 9. C,2 分。 10.本领不过这样罢了。意思接近即可,2分。11.成语:黔驴技穷或黔驴之技,2分。 启示:示例①: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胜它。示例②:没有真才实学,就难以在社会上立足。 评分标准:只要符合寓言内容,言之成理即可,2分。

  2、(20xx年福建省宁德市)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9-12题。(17分)

  【甲】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乙】明万历年间,宫中有鼠,大与猫等,为害甚剧。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辄被啖食。适异国来贡狮猫,毛白如雪。抱投鼠屋,阖①其扉,潜窥之。猫蹲良久,鼠逡巡②自穴中出,见猫,怒奔欲食之。猫避登几上,鼠亦登,猫跃下。如此往复,不啻百次。众咸谓猫怯,以为无能为者也。既而鼠跳掷渐迟,硕腹似喘,蹲地上少休。猫即疾下,爪掬顶毛,口齕首领,辗转争持,猫声呜呜,鼠声啾啾。启扉急视,见鼠首已嚼碎矣。然后知猫向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

  【注释】①阖:关闭。②逡巡:因顾忌而行动迟缓的样子。

  9.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4分)

  (1)虎大骇,远遁 遁: (2)驴不胜怒,蹄之 蹄:

  (3)适异国来贡狮猫 适: (4)启扉急视 启:

  10.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译文:

  (2)然后知猫向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

  译文:

  11.填空。(6分)

  (1)【甲】文中老虎对驴的认识经历了这样的一个过程:从 到觉无异能者,最后认为 。【乙】文中 , 这句话可见鼠害之重。(用文段中的原句填空,4分)

  (2)甲乙两文都没写了动物斗争的过程,但描写的方法不尽相同:【甲】文侧重对虎的 描写;【乙】文侧重对猫的 描写。

  12.从驴或猫的身上你得到了说明启示?(3分)

  (一)9.(1)逃跑(2)用蹄子踢(3)恰好、恰巧(4)打开10.(1)有人喜欢多事的人用船将驴却到黔这个地方。(2)这样以后,才明白猫躲避老鼠不是因为害怕,而是在等待老鼠疲惫。11.(1)甲文:以为神 技止此耳乙文:大与猫等,为害甚剧。(2)心理 动作

  12.从驴的身上我得到了:示例1:生活中我们不要轻易暴露自己的弱点。示例2:人有真才实学,才不至于使自己陷入困境。从猫的身上我得到了:示例1: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示例2:面对强敌,我们应该要讲究策略,智取对手。

黔之驴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掌握本文有关文言字词的用法,能口译全文。

  2、分析驴、虎两个寓言形象的特点,学习细致逼真的心理、动作描写。

  3、引导学生理解本文的寓意。

  教学重难点:

  掌握本文有关文言字词的用法,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老虎的心理、动作描写来分析老虎认识驴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同学们在学习的时候,常会遇到一些成语,他们中有不少就来源于我国古代寓言故事。成语“黔律计穷”就是一例,他来源于我国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短篇寓言《黔之驴》,提到寓言,我们应该比较熟悉了,请一位同学介绍一下寓言的特点?(语言是一种文学体材,它往往用一个饶有趣味的故事来阐明深刻的道理。)

  二、 介绍作家作品

  三、 整体感知课文

  1、点名学生试读

  2、正音

  黔(qián) 好事者(hào) 窥(kuī) 慭慭然(yìn) 骇(hài) 遁(dùn) 噬(shì) 搏(bó) 狎(xiá) 跳踉(liáng) 口阚(hǎn)

  3、全班齐读

  四、 疏通字词

  1、置疑

  2、字词训练

  五、 朗读课文并复述大意

  六、 课文分析

  1、课文对驴进行了那些描写?

  2、是分析驴的形象特点?

  3、课文对虎进行了那些描写?

  4、由这些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可看出老虎认识驴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表现了老虎怎样的性格?食驴的动作有表现了老虎怎样的性格?

  5、 理解本文的寓意

黔之驴教案 篇6

  教学目的

  1、懂得无所畏惧、敢于而且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胜貌似强大的东西的深刻道理。

  2、翻译文言文;学习本文心理和动作的细致描写;理解本文的内容和寓意。

  3、积累一些文言词汇,掌握“庞然大物”“黔驴技穷”等成语。

  教学重点:积累一些文言词汇,掌握“庞然大物”“黔驴技穷”等成语。

  教学难点:学习细致逼真的心理、动作描写,理解故事的深刻寓意。

  教学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讨论来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初备统复备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学习的时候大家一定会经常遇到一些成语,成语中有不少来源于我国古代寓言故事,“黔驴技穷”就是其中一例,它来源于我国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短篇寓言《黔之驴》。而要正确理解这个成语的意思,我们就必须先来一起接触这篇寓言。

  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是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所谓“寓”就是寄托的意思。通过故事借此喻彼,借小喻大,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所以,我们阅读本文时,要看它讲的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故事,并理解这个故事含有什么深刻的道理。

  本文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773一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予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世称柳河东。与韩愈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因积极参加王叔文为首的革新派被贬官永州、柳州。在十几年的贬逐生活中,他有机会深入了解人民的疾苦,也游览了一些山水名胜,写下了不少著名的诗文。这阶段虽在政治上失意,但文学上却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二、范读课文

  听课文朗读录音后正音。要求:听准字音;基本了解故事大意。

  给加点字注音,然后齐读三遍。

  黔好事者窥骇遁噬狎不胜跳踉

  三、串译全文

  师生共同解答疑难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求:能结合课文注释翻译全文;合上书本后能准确、生动地讲述故事。)

  1.请学生翻译课文。补充课文注释。

  “船载以人”:“以”,连词,相当于“而”。“庞然大物也”:判断句,“也”,表判断语气。“他日”:有一天。“甚恐”:“甚”,很。

  “益司其声”:“益”:更加。“终不敢搏”:“终”:始终。

  “稍近”:渐渐靠近。“以为”:①把(它)当作,“以为神。”

  ②认为。“以为且噬己也。”“因”:①因而,“虎因喜。”

  ②于是。“因跳踉大阚。”“之”:①的,结构助词。“黔之驴。”

  ②它,代词,代驴。“放之山下。”“虎见之。”“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

  “然”:“……的样子”,形容词词尾。“庞然大物也。”“

【黔之驴教案】相关文章:

《黔之驴》教案07-29

《黔之驴》教案04-11

黔之驴教案01-21

黔之驴的优秀教案03-07

黔之驴教案范文03-07

柳宗元《黔之驴》教案10-25

《黔之驴》译文05-16

黔之驴说课稿06-14

黔之驴说课稿06-25

《黔之驴》说课稿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