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的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伙伴的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伙伴的教学反思1
本课讲了小水滴齐心协力帮助木船和干枯的禾苗的问题。我又给孩子们讲了一个一根筷子和一把筷子的故事。孩子们明白了团结就是力量,只有齐心协力才能办大事的道理。我于是把“齐心协力”写在了黑板上,问他们,你觉得我们在生活中应该如何做呢。有的学生说,马上我们班的课本剧和诵经就要参加表演了,我们应该齐心协力,认真排练争取演出成功。
有的学生说,如果有人排练的时候不听话或者捣乱,我们就会练不好,就会影响演出了。孩子们表示同意,他们说了很多,通过课文里的故事学会了其中的道理,并且能联系生活经验总结出做事的办法,我觉得孩子们是真的读懂了课文。学习语文不仅仅是学会知识,语文给予孩子们更多感悟生活的方法,相信语文课中学习会让他们成长的更快更好。
小伙伴的教学反思2
《三个小伙伴》是一年级下的一篇童话,讲的是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一起上山栽树的故事。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学生在读中感悟,让孩子们在品读中悟出应团结协作的道理。
在读课文时,我问孩子们“你最喜欢三个小伙伴中的哪一个?你觉得它哪些地方让你最喜欢?”这个问题,让学生自主选择。学生边自由品读课文时,我边引导学生想象小野猪撅起小嘴,用力左右“拱”的样子;小袋鼠挺起肚子,吃力地运肥料的样子;小象一会儿“吸水”,一会儿“喷水”的样子。把朗读和想象有机地结合,学生很自然地把自己就当作了小野猪、小袋鼠和小象,再朗读就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他们喜欢新奇、有趣的事物。对他们来说走进童话世界,和小动物们交朋友是他们最感兴趣的事情。课堂上我尽量给足学生读书的时间。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反复的品读中,读出疑问,读出画面,读出情趣,读出情感,读出自我,我还及时地对学生的朗读作出评价,激发学生读书的乐趣,给学生提供阅读表达的空间和自由。让学生自己去读,自己去悟;小组结合去表演,让学生先把感悟到的读出来,说出来,演出来。
本课教学下来,比较流畅,各环节的衔接也比较自如,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在最后的表演环节中,很多学生关注了表演,而忽略了背诵,学生之间的配合不怎么默契,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也没有完全放开,还有写字的时间显得略微少了些,得专门再来一节课让学生写字。
小伙伴的教学反思3
《小伙伴》这篇课文以春游为题材,写了春游时玛莎丢失背包以后,几个小伙伴对待这件事的不同态度。旨在告诉学生,要用实际行动给予别人最需要的帮助。
在这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环节是小组讨论:你最喜欢文中的谁?为什么?许多学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但是他们并非把票都投给了安东。有的投给了第一个发现玛莎丢了背包的维加,说:他最关心玛莎,因为他最早发现了玛莎的情况。要不是他,别人都还不知道呢!有的最喜欢安娜,说:她对玛莎的告诫,像给她上了一课,这样玛莎就能改掉粗心的毛病了。这些回答,让我有些“意外”。但是我并没有给他们否定的评价。相反,他们对事物持有自己的见解,且有理有据、表达完整,这对于七八岁的孩子来说是值得鼓励和赞赏的。当然,我在引导总结时,告诉他们,丢了背包的玛莎,十分沮丧悲伤,饥饿难忍,当时她最需要的莫过于一点食物了。安东的大半块儿面包,以及关心的话语,一定让玛莎感觉到无比的温暖。这才是在伙伴遇到困难时,最应该做的。
在后续的思考题中:当你的小伙伴在美术课时,忘拿彩笔了,你会怎么做?可能是受到这一环节的影响与启发,好多孩子在回答时,说:“会把彩笔借给他,然后再给他上一课,告诉他以后不要这么粗心。”也就是在朋友遇到困难的时候,既做安东,也做安娜。给他最需要的帮助的同时,再对他劝诫教育,帮他养成好的习惯。孩子们本真的回答,比预想的答案发散、延伸了一些,我认为是值得肯定的。
这个教学中的小插曲,使我感受到:学生在课堂上的独特见解,是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能够拓展教师的教学思路。在教学中,我也总是期待他们独立思考,敢于表达,智慧之光不断闪烁。
小伙伴的教学反思4
尤惠娟老师《三个小伙伴》第二课时的教学能以学生的兴趣为前提,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体现。我认为本课的成功之处较多,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设计新颖。
教师先出示第一幅图(三个小伙伴去植树),提问:这三个小伙伴是谁?他们要去干什么?你们怎么知道的?引出第一自然段的学习。再出示第二幅图(三个小伙伴植好树手拉着手,围着小树又跳又笑),让学生看图说图意,引出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学习。再次出示第一幅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上只有小象扛着树苗,其他的动物有没有带工具?从中发现小象、小野猪、小袋鼠都没有带植树的工具。这时,教师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答案的欲望:他们没有植树的工具,那么是怎么种好树的呢?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
我认为这样设计效果比较好,先了解故事的开头和结尾,使学生急于了解植树的过程,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疑是探求新知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的动力,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促进思维的发展。因此,我认为这样设计比按照课文的次序来教学效果要好得多。
二、教学方法得当。
教师是指导者、引导者、辅导者,陶行知先生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于学的法子。
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教师依次提了三个问题:“他们遇到了什么困难?谁来解决的?怎么解决的?”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教师在黑板上指导学生:用“。。。”画出碰到的困难;用“
”画出是谁来解决的;用“~~~”画出怎么解决的。教师画一个标记,学生照样子在书上画。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教师要求学生按照刚才的做法边自由读边在书上画出,随后交流。
我认为这个环节,教师从教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倡导探究的自主性,教师变“告诉”为“引导”,学生变“接受”为发现,立足于学生对课文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突显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使阅读学习过程成为个性化的自主探究的过程。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等待教师传授知识的习惯,消除学习上的依赖心理,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探索者。布鲁诺曾说过:学习者通过自己练习的探索、发现、所获得的知识才真正有效。
三、感悟形象。
本文是童话故事,让学生表演出课文中描写的小野猪拱树坑的动作、表情。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演活了小野猪。
小学生是借助形象来认识世界的,教师努力通过语言的描绘、情景的再现和想象的激发,将静态语言文字转化为动态的生活画面,引导学生入境感悟。
小伙伴的教学反思5
《三个小伙伴》是一篇童话,讲的是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一起上山栽树的故事。全文共六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三个小伙伴一同上山栽树。第二至第五自然段写三个小伙伴在栽树过程中,各自发挥长处,密切合作。第六自然段写小树栽好后,三个小伙伴非常高兴。课文的几幅插图形象地展示了故事的内容。本课训练的重点是读背课文和识字写字。
在教学《三个小伙伴》时,由于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孩子,年龄相对较小,生活阅历简单,所以在板书时利用图片代替文字的方式,这样表现的更直观、更能吸引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实施效果反应这样的方法很有效,孩子们不但明白了种树需要用到的工具,而且对所需工具有了视觉上的了解,进一步了解了生活。
新课改指出:读书在教学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为了适应现代教学,在本课之中我采取了以读代讲的方法。比如:个人读、小组读、集体读、男女生比赛读等多种方法,让孩子们在读书中感悟,在读书中受到启迪。另外孩子们通过朗读不仅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课文,而且有的孩子在朗读练习中也达到了背诵的要求。另外,我鼓励学生通过自己阅读,自己解决“没有锄头挖树坑怎么办?”等三个问题,然后看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是怎么做的。这样,让学生在探究中亲自去实践,学生不断提高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在今后的一生中都能不断地探究,不断地学习。
整节课走下来,感觉比较流畅!但仍有许多不足的地方:
1、在指导孩子朗读这块做得不够透彻,孩子们本可以读得更好,由于自己引导得不够,使孩子们的朗读停于表面;
2、过高估计了孩子们的能力,以至于讲故事的环节完成得不够好!
3、一些细节还考虑得不够周到,如:板书的设计、幻灯片的制作等!
小伙伴的教学反思6
《三个小伙伴》写了三个小动物一起栽树,它们相互配合,各显神通:小野猪用硬硬的嘴巴拱树坑;小袋鼠用皮口袋运肥料;小象用长长的鼻子浇水,在共同的努力下,最终圆满完成了栽树任务。
本课语言简洁生动,文本的结构大致相同,在教学中,如果一成不变采用相同的教学方法学生估计会学得索然无味。采用由扶到放,将学习的方法灌输到课堂上,那么学生自身的习得一定会更多。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学习小野猪拱树坑的段落。紧紧围绕“三个小伙伴遇到的第一个困难是什么?”“谁解决的?”“它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学生在边读课文中同时理清了思路,逐步掌握了学习方法。小袋鼠运肥料部分则采取半扶半放的教学方法,而最后一部分小象浇水则放手让学生自己学。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有事可做,能主动去参与学习了。一年级孩子活泼好动,喜欢表演,善于表演。在教学完这三部分内容后,我试着让学生分别来扮演“小野猪”“小袋鼠”“小象”,通过自身地表演、朗读地感悟来体会三个小伙伴互相合作一起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问题种好了小树。让孩子们在充分读悟的基础上,将积累的语文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再现出来,推动教学的进程,应该是一种很好的语言习得,课堂中值得我们多去探索。
小伙伴的教学反思7
本节课,我以“交流、体验”为主线,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探究学习更好的饲养方法,从而增强了对小动物的喜爱,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本节课的重点是“乐于跟同学交流,丰富关于动物的认识”,重点是“激发孩子对动物的感情和对生命的热爱”。
对小动物,小孩子有着天生的喜爱之情。小,在孩子眼里,就是可爱。所以本节课活动主题是“我的动物小伙伴”,从生活中体验饲养小动物出发,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开课的前3分钟,就是一个《动物世界》的片头,稍稍有些激昂的音乐中,不断变化闪过各种动物的形象。学生一边专注地看,一边抢着叫出动物的名称。兴趣被激发了,课堂气氛马上热烈起来。我趁机提出本节课的要求:跟大家分享你与小动物在一起的快乐。
本节课我最满意之处是注意到了资源的生成,并且能够加以利用。在活动二交流饲养经验中的“动物诊所”一环节,我原本预设是蚕宝宝不吃桑叶也不动了,是不是生病了,可是,在小组交流中,学生突然发现余瑜同学的金鱼死了一条,在汇报时就说了出来。我趁机就提出问题:“小金鱼为什么会死呢?”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受惊吓”“饿死”“撑死”“生病”……反正就他们自己的知识、生活经验范围内的答案都出来了。可是到底怎么回事,大家都不确定。这时,我忽然记起刚才在汇报时,关恒杰家的金鱼养得最好。刚好关恒杰的妈妈爸爸都来参加这次的开放日活动。我就邀请了他的妈妈上台讲怎样才能更好地喂养金鱼。家长讲得很出彩,她讲话的时候,全班学生安安静静地听,出乎我意料之外。其实,因为这是孩子们最关心的问题,因为他们喜爱小金鱼,因为他们感到惋惜。这一环节,让大家的情感产生了共鸣。这就是关注学生吧。
我感到最遗憾之处是有一位学生从来就没有饲养过小动物,他在课堂上一直很着急、担心、不安。同桌跟同组的成员还责怪他取笑他,可以想象得到他在课堂上是没有融入这个交流的氛围的。可是,我却没有很有效地消除他的这种担心不安,只是简单问他喜欢谁样的小动物,就去哪个小组里一起交流。然后我就忙着走动与各个小组之间。可以说,我并没有真正关注全体学生。
品德课堂跟语文课堂不同,轻知识传授重情感体验。今后,我要在品德课堂上注意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于探究,要关注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小伙伴的教学反思8
《小伙伴》是以好孩子好品质为主题的一篇课文。课文内容以春游为题材,写了几个小伙伴去春游,而其中一个叫玛莎的丢了背包后;同伴们都采用了自己的关心方式。从中,展现了儿童的情感世界是如此天真、可爱。
一年级教学应该注重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更应该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取知识。一堂课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觉得情趣的导入极为重要,小孩子天生喜欢看动画,用适合课文相联系的动画,可以激发小孩子对课文内容有极大的兴趣。
在课文朗读方面,我设计了分角色朗读。通过角色朗读让其他同学对扮演角色的同学进行朗读评价,并把自己的想法以及朗读的处理说出来。并根据自己的想法读给同学们听,通过这一环节小孩子们特感兴趣,积极参与评价;大胆地说出自己的处理方法,从而达到预想的效果。
不足之处很多:
1、课堂教学时间的把握不够。
2、学生对课文的体验和感受是存在差异的。因此,在学生朗读时,应该允许学生用不同的语气,语调来读。
3、教学环节的衔接不够流畅。
小伙伴的教学反思9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大家要密切合作,团结力量大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团结力量大的道理。
三、教学过程:
1、范读课文。提问:课文中的三个小伙伴是谁呢?根据回答(作板书):小野猪、小袋鼠、小象
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这三个小伙伴是怎么上山栽树的。指导看图:三个小伙伴一同上山栽树了,它们是怎样的心情?(高兴
开心)
谁来读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它们的心情来。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并评价。
2、它们手里带了栽树的工具吗?它们怎么栽树呢?遇到什么困难了?自读课文,找出遇到的困难,划下来,多读几遍,并体会它们的心情。(指名朗读,引导体会)板书:挖树坑
运肥料
运水浇树
3、有好办法解决吗?自读课文,找出解决的办法。(指导朗读)
什么叫“吸足了水”?小伙伴在山上栽树,小象从山上跑到河边,一定很远,还要把长长一鼻子的水运到山上,多不容易呀!指导读第五自然段,
4、小树终于栽好啦!齐读,想想你读懂了什么。指导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引导学生讨论:谁的功劳大?(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
5、得出结论:只有大家团结起来,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成功。团结力量大。
6、齐读课文。
课后反思:
本课教学中,基本完成了初定的教学任务。学生能体会角色的心情,较为流畅地有感情朗读课文,并且通过讨论,逐步明白了成功不是某一个人的功劳,而是要团结起来,共同出力的道理。
但是,我却感觉到,在指导朗读上,还不够深入,有些浮于表面。每一部的指导,都好像在往前“赶”。学生还没有读到位,就又赶到下一环节去了,所以在最后的齐读课文时,朗读总觉得差那么点。我想,如果能在教学中让孩子再去演一演,让他们真正能够融进课文中,体会到从一开始高高兴兴上山栽树,到遇到困难的着急难受,再通过想办法、同出力解决困难,最后得到栽树成功的喜悦,这样才能达到自我感悟,自我教育的目的,学起来才更津津有味。
小伙伴的教学反思10
《小伙伴》这一篇课文是在第二十八课,课文所讲的一件事是小朋友非常熟悉的。春游的时候,小伙伴之间发生的事。课文的内容学生容易理解,要想真正体会丢包的人玛莎的心情,学生还是有一定的困难。首先我请学生换位思考:如果你就是玛莎,你的包丢了,你是什么样的心情?学生这时候自己就是玛莎了,他们会说出各种的心情:我很难过。我很郁闷。我很伤心。我很着急。我又着急又难过。换位思考的结果让学生比较好地理解了课文。换位思考是语文教学中的一种好方法。
采用多种形式的读也是学生理解课文体会人物的一种好方法。这篇课文里有好几个人物,可以让学生扮演其中的某一位,分角色来读,这种形式学生很喜欢。因此读起来特别起劲。我还采取了老师引读,学生表演读。学生在读的时候,老师应该对学生提出要求,体会好玛莎的心情,体会好伙伴们七嘴八舌在说玛莎时的快嘴模样,读出感情来。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留下了一个小缺憾:找找自己班上的安东。同学们想来想去,在班上竟然找不到一个安东这样的人。这说明了本班的孩子普遍缺乏爱心。以后一定要加强这一方面教育。
小伙伴的教学反思11
平时孩子们比较在乎的是被别人“夸”,而主动去“夸”别人的比较少。我从学生感兴趣的夸入手,首先,让其感受到被夸赞的喜悦,才能认识到“夸”的重要性。这种情感上的“预热”是创设良好的口语交际课堂的心理气氛的关键。 教学活动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交际时的礼貌用语,以及学生叙述事情的完整性。要让别人清楚你为什么夸。这次活动重在引导学生夸的时候要注意:态度要真诚,语言要恰当。
教育即生活,生活及教育。口语交际课如果离开生活的大舞台,就等于缺少了源头活水,只能上演“独角戏”。只有把课堂所学的知识、技巧运用在生活实践中,才能让学生真正的得到锻炼,才能使学生获得真正的口语交际的能力。)
小伙伴的教学反思12
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让品德与生活课的课堂充满笑声,活动贯穿始终。后来发现并不是每一种课的类型都适合让学生在动态中学习,或者说教学活动的体现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让学生全身活动起来,如果能通过某种形式在让更多人参与活动的同时更好地促进学生处于一种积极思考的状态那才是有效的教学方式。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在教学《我和小伙伴》一课中,我从整体上对本课进行设计,思路清晰,环节紧凑,学生能够从各个活动中感受与伙伴交往的快乐,知道与伙伴交往的原则与方法。我认为其中几个环节的设计是本课的亮点:
1、介绍小伙伴:教师能够以范例的形式向学生介绍自己的好朋友,给学生做示范,启发学生有条理地介绍自己的小伙伴。在这种争先恐后的气氛中,教师再鼓励学生讲一讲自己和伙伴间发生的有趣、难忘的经历,回忆体验与小伙伴交往的快乐就显得很自然,孩子们有话可说,这对于培养一年级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是很必要的。
2、儿歌补充:形式新颖,通过具体情景的创设,请学生们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把儿歌补充完整,再一次强调伙伴间应该互相帮助。这一教学活动的设计不仅发展学生扩散性思维,同时在游戏中具体指导了学生的日常行为,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
3、故事明理:恰当的选择生动有趣的故事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明白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要主动帮助,应该学会包容别人的缺点,懂得这样的同学才能结交更多小伙伴的道理。
4.游戏创设:教师有意制造矛盾冲突,创设生活情境,在共同解决“如何选择游戏”这一问题时,巧妙的激发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明白在与伙伴交往过程中当遇到意见不一致,产生矛盾冲突时应该商量着解决,并遵循少数服从多数、遵守游戏规则、互相谦让等原则和方法。
5、交流卡制作:通过互赠交流卡活动,让学生学会通过合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祝福、感谢、歉意和愿望。学生能够发自内心的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写出感受,并表现出与伙伴交往的强烈愿望。
同时我也一直在思考:如果才能引起学生发自内心去体会、感悟,真正有所得?所以,在本课中我改变了以往的教学形式,在与学生的初步交流后,调动起学生的参与热情,通过设疑问供学生做选择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判断:当和小伙伴意见不一致时应如何处理?学习怎样才能与伙伴交往的快乐?并将“听故事”作为奖励讲给学生听,孩子们在没有任何影响的情况下静静体会故事人物中的喜、怒、哀、乐,能够投入其中去感受,这样再请学生去交流,去领悟时他们便有话可说,更说出了自己的心理话。虽然遇到了分歧,但孩子们会用自己的语言思维去辨析,这才达到了真正的教育目的。让学生用他们自己的语言去影响身边的伙伴要比老师单纯地讲,效果好得多。每一个故事都有它自身想要表达的内容,孩子们会根据自己看待问题角度的不同,从不同侧面进行分析,在快乐中主动学习、思考与伙伴交往的正确方式。当孩子们从内心中真正理解了其中的道理后再在进行故事续编活动,就更有意义,故事内容也更活泼,更生动了。这才更好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体现了品德与生活课程的特点。
小伙伴的教学反思13
《我和我的小伙伴》一课是一篇语句优美、意韵悠长的小散文。课堂上我始终运用交互式学习方式,围绕“你最喜欢文中的哪句话?”这个话题展开,谈感受、找依据、说理由。在教学时,我感到比较满意的是:
1、紧紧依靠文本设计交互情境。
于永正老师曾经说:“我备课没什么诀窍,就是那么翻来覆去地诵读、默想,当读出自己的理解、情感,当读出了文章的妙处,当读出了自己的惊喜,我便敢走进课堂。”没有与文本的亲密接触,教学就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我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深入文本,努力寻找交流的“空间”,以便准确把握和理解教材,使交流的水平更高、更有效。并因此设计了一个“折小棒、寻找大力士”的游戏作为课文学习的导入,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游戏中创设的宽松、和谐的`情景,既引导学生从中发现问题——“为什么一根小棒就能折断,一捆小棒就折不断了?”,在思索与交流中进入交互学习,又为学习课文内容做了铺垫。
2、重视学生与生活的交互。
生活,永远都是语文课程的一篇沃土,语文也无时无处不与实际生活相联相通。学生与生活对话,就是将语文学习由课内向课外迁移,由课堂向生活延伸,从生活中捕捉、筛选、获得活的知识信息,并内化为自己的语文素养。
《我和我的小伙伴》一课要求会认的生字有12个,我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学生字词,学生在自我回忆——参与同学回忆——自我积累——最后有新的发现这一过程中尝到了发现的喜悦与识字的快乐。为了扩大学生识字量,我又将识字教学引向生活——“这些方法真不错,再找找看,你曾经在哪儿见过这个字?身边有没有?”一语激起千层浪,学生在冥思苦想中发现很多汉字在生活中都能找到,都来源于生活。这个发现不仅有利于学生很快的识记生字,而且能使学生在实际观察和思考中认识生活,扩大视野,拓宽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
3、尊重个性阅读中的情感交流。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交流的过程,教学时我给学生大量读的机会和时间:初读课文——认读生字;再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精读课文——抓住重点读出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这时的读应当是高一层次的“读出感情、读出体会”。学生在自由读、分角色读、读喜欢的句子等多种形式的朗读中与小水滴、木船、禾苗对话,并结合自己的感受、认识、情感等精神的东西细心感悟小水滴和它的朋友们无私的帮助小木船、禾苗,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可贵精神。学生在交流时先读,然后我引导学生说自己的感受。有的学生在读完“我们流到木船下,肩并着肩,手挽着手,齐心协力托起了木船”一句后说:“小水滴们多团结呀!”我追问到:“团结在一起的小水滴会是什么样?”学生说:“小水滴们会合在一起成了一条有很多水的小河,这样才能把木船托起来。”我接着引导:“小水滴真团结,力量真大,你能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吗?”学生读课文,使感从文中来,还回到文中去,这样在朗读中感悟,伴着这感悟,书也读得越来越有味,越来越有情趣。
我让学生想象:“搁浅的木船在小水滴们的帮助下,又能航行了,大家想想它会去干什么?”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想到的不仅是去运输货物,还有“木船受到小水滴们的帮助才能航行了,它一定也会像小水滴们一样去帮助别人。”……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知识水平、领悟能力、审美情趣、看问题的角度等各不相同,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对文本和言语的感知、理解都会有所不同,一个人发表了看法,其他人便是一种吸收,“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局面将随着学生个体间充分的交流而消失。这样不同的思维、情感相互碰撞激发出更多的灵感和智慧的火花,学生的感悟才会越来越深,学习才会有滋有味。
不太满意的地方是:
在师生交流过程中,自己倾听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这一方面做的还不够。语言显得苍白、不能及时捕捉学生回答问题时想说但没有表达出来的点,自己提升性的语言不够到位,造成师生交流不能很流畅、深入的进行下去。比如:在处理第四自然段时,学生从“我们流到木船下,肩并着肩,手挽着手,齐心协力托起了木船。”这句话中体会到了小水滴们真团结,帮助了小木船。其实学生此时并没有真正明白“齐心协力”的含义,我却对此进行了总结,说出了“团结起来力量大”。如果在教学时,我能够追问一句:“你能和你的小伙伴们一起表演出这句话中的情景吗?”学生就会从相互配合中更好的理解“齐心协力”,明白团结与力量的关系。然后我在小结:“是呀,人心齐,泰山移,只要我们团结在一起,什么困难都不怕,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再读一读这句话吧!”就会使小水滴们的行为和形象更加立体化了。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内心的真实渴望往往就像流星一般稍纵即逝,没能及时捕捉到是非常遗憾的,也为这节课留下了遗憾。
一节课下来,我深切的感受到:教师只有把教材真正打开,丰蕴自己的素材,备学生备教材,倾听学生的回答,才能使课堂教学在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交流丝丝入扣,层层深入,进入理想中的交互状态,这也是我在今后的语文教学工作中的不断的追求。
小伙伴的教学反思14
作文教学比较难上,一节课下来,感觉还是有一些收获的:在整个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一、营造和的写作氛围,激发学生说话的积极性。
谜语是学生所喜见闻乐见的,在教学导入时,我以同学们为
迷底创作谜语一下子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学生有话可说,有例可仿。
二、诱发情感,奠定学生思想基础。
我选择从谈话开始,以介绍伙伴的方式巧妙地将学生带到习作的要求中,不动声色,不留痕迹。把黑板交给学生,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为老师融入学生,点拨学生制造和谐的氛围,赢得宝贵的时间。
三、联系生活,奠定学生思维基础。
作文教学说是写的基础,一节习作指导课不是要完整地展示学生习作的过程,但要充分地体现教师指导的过程,在练习说话的过程,就是构思的过程。
教学中,要求学生“用一两句话写出你最熟悉的伙伴的特点”学生在说的基础上,构思恰当、新颖的开头,不仅能使笔下生花,而且能增加文采。而这样的要求是在完成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提出来的,落实了课标对于文章修改的要求,虽然只是对开头的修改,却也体现了“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思想。
四、出示范文,奠定写作方法基础。
在教学中,我选择与学生习作要求相似的范文,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一些具体的写作技巧,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更重要的是范文中新的题材,新的构思,新的写法会给写生一些启示,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而范文安排在学生选定了事例后,这样就避免学生的思维受到范文的局限
但是细思量,还是留下很多遗憾:一是由于虽然自己精心设计了过渡语,对教案也再三进行了修改,但对教案不是很熟,教学时时间不够紧凑。二是应该指导学生在说的基础上,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创作,完成习作,和大家分享自己的习作,来展现课堂的效果,这样会更好。以后的教学中能注意这一点,多指导,多练笔,相信学生一定会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有得有失,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这是最常见的。只要我们看到自己的不足,并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相信我们的课堂教学将演绎更多的精彩!
小伙伴的教学反思15
在教学《小伙伴》一文时,感觉有以下两点成功之处,特加以记录:
一、利用同桌,促进学生读准生字词
识字教学仍是一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由于学生的识字量参差不齐,而一年级下半学期的学生又已经能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识记字形。因此,我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圈出自己不认识的或认为比较难读的词语和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然后把自己圈出来的词语和生字读给同桌听,请同桌帮助正音。最后用老师考考小朋友的方法,来集体交流,巩固字音。这个环节的设计考虑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知识水平上去自主学习,达到识字的目的。
二、教给朗读方法,激励自读自悟
本课教学我把朗读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强调“以读为本、自悟自读”。为了避免老师讲得多,提问多,引导得多,我运用学习小伙伴的口吻,用浅显的语言把练习朗读的方法教给学生。
“我抓住了能帮我读出感情的词语和标点符号。”“当我知道了,玛莎和维加在想些什么时,我就把句子读好了。”然后让学生运用这些方法自读自悟、边读边思,同桌交流,使学生在朗读中去理解词语,去体会感情,去培养语感,去接受潜移默化地语言熏陶。
在上课过程中,正是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让我体会到了令我激动的气息:学生自由阅读,灵活运用方法,自主合作讨论,各抒己见。如读到“你怎么不吃呀?”这句话时,有的学生抓住问号,迁移以往学过的知识,体会它所表达的语气,然后进行朗读练习;有的学生入情入境,体会维加当时的想法,读出他非常奇怪的语气。尽管大家练习朗读的方法不同,但都或近或远地理解了文章的内容,经过点拨,孩子们都感悟到了人物当时的心情,绘声绘色地读出了人物说话的语气。
【小伙伴的教学反思15篇】相关文章:
bpmf的教学反思01-06
北京的教学反思12-25
箫的教学反思12-23
我的教学反思11-26
bPmf的教学反思01-06
数学的教学反思12-27
地理的教学反思10-22
北京的教学反思06-16
乡愁的教学反思11-17
《观潮》的教学反思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