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二年级教学教学计划三篇
指缝很宽,时间太瘦,悄悄从指缝间溜走,又将迎来新的工作,新的挑战,做好教学计划,让自己成为更有竞争力的人吧。为了让您不再为做教学计划头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二年级教学教学计划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二年级教学教学计划 篇1
一、本学期阅读主题:走进成语世界
阅读方法:用简单的符号做读书笔记
年级负责人:杨慧
课时:二年级 7课时
第一课时:必读书目推荐会,引出必读书目。 负责人:杨慧
第二课时:学生带必读书进教室,安静地阅读。 负责人:各班语文教师
第三课时:学习使用简单的符号做读书笔记。 负责人: 戴娜
第四课时:“大手拉小手”,阅读联谊活动。(四年级牵手二年级)负责人:宁梦乡
第五课时:班级诗歌朗诵比赛。学生自由报名参加,在比赛中评选出一、二等奖。朗诵形式可多样。 负责人:各班语文教师 负责人:戴娜
第六课时:亲子活动:“成语家庭大pk”。每班派2个家庭参赛,通过“成语接龙” ,“讲成语故事”,“成语竞猜”等形式评选“优秀成语学习家庭”。负责人:杨慧、戴娜
第七课时:学期课外阅读能力检测:学生把本学期读过的课外书带到班级进行展示,教师和其他学生可根据展示的书籍进行提问检测。教师检测相关背诵篇目,并进行记载。
小学二年级阅读课教学工作计划2
阅读是识字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提高识字质量;能够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提高听话、说话能力;能够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发展思维,提高认识,受到思想教育和美的熏陶。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让课外书为孩子们打开一扇扇窗,开启一道道门,让他们看到一个魅力无穷的大千世界。丰富他们的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活跃他们的思维,陶冶他们的情操,使他们体验:读书,是快乐的!我们班级将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读书伴我成长”活动,有序地组织学生开展读书活动,让书成为学生的共同的好朋友,努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底蕴。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孩子们喜爱读书,让书成为他们的朋友。
2、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通过活动,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提高欣赏能力。
4、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读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三、活动构想
1、营造一个书香班级
⑴ 以身作则,从老师自身做起,每天做到和同学们一起读书。 ⑵记住班级读书口号“我读书,我快乐!”要求每个同学每日晨读暮诵半小时,每天中午集体读书20分钟。
2、利用每节课的一两分钟时间,让学生背诵古诗,背诵一段优美的段落。利用阅读课,举办以“好书推荐”、“名人名言”、 “我最喜欢的”“诗歌朗诵”等向同学介绍自己看过的好书、新书,交流彼此在读书活动中的体会,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
3、每天的晨读朗读文章、背诵经典读物,也可以背一首新学的古诗或诗歌。
4、建立“班级图书角”。
学生每人至少带两本图书。由两个同学当图书管理员,并制定借阅制度。
5、语文课可以结合语文课外阅读,开展读书活动,鼓励学生多读好书。
6、指导做好《我的采蜜本》,每天记5个好词,记一句好句。每周积累一页纸,每周五教师进行检查、小结。
7、鼓励同学之间有好书要互相交换看,好书共分享,换一本好书交一个朋友。不仅交换了好书,还加深了同学间的友谊。不过要提醒学生,借阅别人的书,一定要好好爱护。
8、 评比“书香学生”
⑴ 能完成老师布置的读书或背书任务。
小学二年级阅读课教学工作计划
⑵ 自己在家读的书完成5本以上(需有家长的签字)。
(3)结合积累采蜜本,看谁读书多,积累多,每期评选“书香学生”。
四、达到目标
与一年级相近,由拼音、图画阅读逐步向文字阅读过渡,让学生体验到阅读的快乐。
五、阅读教学的方法及进行措施:
以每周阅读课为主要阅读时间,在阅读过程中,不放任自流,有计划地开展,先以教师的讲故事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慢慢告诉他们,这些都是书上有的,引导他们有兴趣去寻找并阅读。
二年级教学教学计划 篇2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为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教育必须从他们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同时,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一、学生现状分析
二年级这些学生活泼好动,上进心和求知欲都很强。这就要求利用《品德与生活》课做好思想教育工作,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会做人,树立班集体荣誉心,用科学的方法指导每个人去学习。
二、教材特征
1.生活性。
第一,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也就是遵循儿童生活的规律;
第二,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主要源泉,这些生活主要是孩子们熟悉的学校生活、无可选择的家庭生活和他们身边的生活,这些都是亲切的内容。其表现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发生在儿童身边的真实的生活。在课程与教学中,这种活动主要表现为向儿童提供真实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组织儿童实施,如观察小动物、家政劳动、自理个人生活等;二是模拟儿童身边的真实生活。在课程与教学中,这种活动主要表现为向儿童提供可以供模拟的真实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组织儿童实施;
第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这些活动主要包括游戏、讨论、交流、动手实践、调查研究等形式。活动要合童心、有童趣,更提倡教师从儿童生活实际捕捉主题,也提倡儿童自己从生活实际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
第四,本课程内容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顺其自然而又不听之任之。教师要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2.开放性。
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
第一,整体视野的开放,过去只关注本学科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而现在是面对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这是全新观念,凡是儿童生活的事都与课程有关;
第二,课程内容的开放,解决了教材的滞后性,希望能把新的信息和儿童的实际问题纳入课程内容,加强了针对性;
第三,授课的空间是开放的;
第四,授课的时间弹性延展,以学的需要和实效为出发点。
3.活动性。
第一,课程形态以主体参与性活动为呈现方式,强调做中学。强调儿童直接参与,强调全员参与;
第二,课程目标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
第三,儿童本身实地参与活动,老师指导活动,把教材内容转化主题活动。
三、课程基本理念:
1、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
2、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
3、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
4、在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中建构课程的意义。
四、课程总目标与分类目标
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分目标:
1、情感与态度:
(1)教育学生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2)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3)自信、诚实、求上进。
2、行为与习惯:
(1)初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
(2)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
(3)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3、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初步了解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
(2)掌握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4、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五、单元各主题重点难点
本册共5个主题单元分别是《我和大师交朋友》、《可爱的班级》、《家在自然中》、《我们生活的地方》、《长大,真好!》。
第一单元《我和大师交朋友》共3课,定位在“与大师交朋友”,试图让大师成为儿童成长历程中亲切的朋友。通过寻访大师的童年,了解大师成才的故事,找找身旁的大师等一系列围绕大师的探究性学习活动,把在人们心目中被神化的大师形象,变成有血有肉的、可以探究、可以学习的与儿童零距离的学习目标,引导儿童把好奇、好问、好动脑的自然天性向有理想、有目标的'积极探究、有创意地生活方面发展,并最终将关注点放在儿童现阶段的成长和发展中来。
第二单元《可爱的班级》是对一年级下学期《我在班级中》教学主题的延伸,通过美化教室,组织参加学校的运动会,评选班级的小明星,制作班级的黑板报等各种日常班级活动,感受班集体的可爱,进一步培养儿童的集体意识,让儿童“知道自己是集体的一员,认真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爱护班级荣誉,关心和爱护同伴”。
第三单元《家在自然中》教学主题是生命和环境教育,引导儿童在原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调查、探究、评判、游戏、诵读欣赏、讨论、实践操作等各种学习方式,在与自然的充分互动中感受自然的美好与神奇、生命的美妙与神圣,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密关系和生活在自然中的乐趣;从而使“爱护动植物、保护自然环境、使我们生活的家园更加美好”内化为儿童自我的行为准则。
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则是从儿童的视角看自己生活的社区、家乡,从社区的设施、社区人,家乡的食物、美景,家乡的变化出发,帮助儿童了解家乡,懂得邻里相处的道理,激发儿童热爱家乡的情感,并初步培养和发展儿童热爱生活、参与生活的意识和能力。最后一课《长大,真好》是二年级下学期的最后一个单元,也是《品德与生活》课的最后一个单元。这个短单元由2课组成,指导儿童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到自身的成长,在行将告别小学低年级生活的时候,觉察到自身各方面的发展,收藏童年的记忆,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体验成长的快乐,从而为步入新的成长和发展阶段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这是本课程的宗旨和价值导向。分目标的四个方面“情感与态度”、“行为与习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技能学习,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偏重追求结果,忽略过程与方法等倾向,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2.转变教师角色。
在本课程中,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其主要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培养儿童的品德与习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儿童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教师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该导不导,该点不点,不符合课程改革要求,也会影响教育效果。
3.加强教学活动的指导。
本课程的活动以落实课程目标为目的,以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中的某一内容或几个内容的融合为主题,以儿童的年龄特征、经验背景和学习兴趣等为设计基础,将知识、技能教育的要求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融为一体。因此教师在指导教学活动时应注意以下四点:
(1)教师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应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活动设计,帮助儿童展开活动。活动设计和活动指导应具有计划性和灵活性。
(2)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要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3)教学活动应源于儿童的生活又高于生活,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的生活。教师要善于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4)本课程的教科书主要不是作为知识的载体来供教师讲授的,它是教师引发儿童活动的工具,是儿童开展活动时可利用的资源。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4.活动形式应灵活多样。
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教学活动在内容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鼓励教师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或与儿童合作选择内容,或利用儿童自己的选择来组织活动;教学活动在形式上不拘一格,形式服从内容,可根据具体目标、内容、条件、资源的不同,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选择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类型。教学活动形式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几种形式结合使用;教学活动时间的安排比较灵活机动,根据主题、内容,可在一课时内完成,也可持续几课时或一段时间。可在课堂上完成,也可安排必要的课前准备活动或课后延伸活动来配合。
5.注意与其他学科、教育活动的结合。
本课程教学活动应注意利用其他学科或教育活动的成果,与其他学科和教育活动,如少先队、班会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相结合,相互促进,资源共享,实现综合教育效益。
七、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第1课——寻访大师的童年——2课时
第2课——大师成才的故事——1课时
第3课——大师在我身边——2课时
第二单元第1课——班级风景线——2课时
第2课——一次运动会——2课时
第3课——班级小明星——2课时
第4课——我们的班级报——2课时
第三单元第1课——美丽的大自然——2课时
第2课——动物、植物和我们——3课时
第3课——美好的家园——2课时
第四单元第1课——我们的社区——2课时
第2课——社区的文明——2课时
第3课——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2课时
第五单元第1课——我长大了——2课时
第2课——成长档案——2课时
二年级教学教学计划 篇3
一、指导思想
1、重视学生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
二、班级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已经有了一定的掌握,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教学中要多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测量、 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除法(一),角的认识,方向和位置,统计,时分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四、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
1、结合具体情境了解乘除法的意义,掌握2~6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认识时、分、秒;掌握100以内加减和加减混合运算技能。
2、经历直观认识简单平面图形的过程,认识角,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能初步描述物体的位置;认识厘米、米,知道分米,获得初步的测量(包括估测)技能。
3、对用不同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有所体验,能选择适当的方式对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会用复式统计表表示一些数据。
(二)数学思考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在对方向与位置、角和直角的认识中,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3、学会选择合适的方法对有关信息进行整理,学会简单的归纳。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三)解决问题
1、能在教师知道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四)情感与态度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现象,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五、教学措施
1、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3、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要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4、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5、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6、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六、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推荐】二年级教学教学计划三篇】相关文章:
二年级美术教学计划06-03
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05-08
二年级美术教学计划06-03
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05-08
小学教学计划二年级04-25
二年级体育教学计划05-08
【推荐】二年级班主任教学计划3篇04-11
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05-18
二年级语文教学计划05-13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