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的教学设计

时间:2021-03-29 15:03:13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晏子使楚》的教学设计范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晏子使楚》的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晏子使楚》的教学设计范文

  《晏子使楚》的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解晏子如何以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挫败楚王的侮辱,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2、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3、学习晏子的聪明才智和维护齐国的尊严的凛然气节。

  教学重点:抓住晏子三斗楚王时据理力争的言行,理解晏子出使楚国时表现的聪明才智,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凛然气节。

  教学难点: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 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昨天我们已初步学习了《晏子使楚》一文,知道了故事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齐国派大夫晏子出使楚国,那么楚国是如何接待晏子的?晏子有辱自己的使命吗?出使的结果又是如何?这些都是这节课我们所要关注的。下面请大家打开课本,把文章速读一遍,用“-----”划出晏子出使结果的那句话。

  2、交流,引导:

  齐读这句话: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二、抓中心句,理解脉络:

  (2)交流后板书:侮辱

  (3)指名男女同学分读这两句话,为何变侮辱为尊重?(板书:打?)谁能简单来说一说:

  你能连起来说一说吗?

  自由说------指名说

  1、同学们可真认真,把长长的一篇课文就读短了。但要想真正理解课文,咱们还得好好研究。今天,咱们就抓住“侮辱”一词展开研究,去看看,在这之前,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

  2、请同学们继续读课文,划出三次楚王侮辱晏子的句子,并讲讲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三、学生交流:

  1、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边开了个5尺来高的洞……让晏子从这个洞里钻进去。

  这句话有点复杂,再读一遍,相信第二遍会更好!你能用自己的话讲得更简单一点吗?

  (楚王要晏子钻狗洞,想以此侮辱晏子达到侮辱齐国的目的。)

  板书:钻狗洞——

  2、楚王对他瞅了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人了吗?”

  指导朗读这句话,特别指出:瞅、冷笑

  读重音,真聪明,一下子就学会了,跟着他的样子,一齐读这句话,这句话楚王是轻视晏子没才干,想以此侮辱齐国没人才的目的。

  板书:没人才——

  第三次机会让给平时班上不太回答的同学来说。

  3、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情?”楚王借此讥笑齐国人没出息,齐国社会风气不好。

  板书:没出息——

  是啊楚王对晏子的侮辱真可谓是居心(叵测),处心(积虑),用心(不良),同学们积累的词汇还真多!

  面对楚王一次又一次的侮辱,晏子又是如何反击的呢?

  板书:反击

  四、学习晏子反击:

  1、咱们先去看看,晏子第一次回击楚王的语句,(学生交流)。找是找到了,但我感觉读得太平淡了,谁能体会晏子当时的心情和当时的场面,给他加一个修饰词语,来读一读。投影出示:

  好的,同学们都答得很出色,反复地读了以后,同学们思考一下,然后完成练习:访问正常的国家开城门,访问狗国钻狗洞,楚国让我钻狗洞。

  所以楚国是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是狗国

  2、晏子给予有力的回击以后,结果如何?

  3、楚王这城门打得是无可奈何啊,要不然就承认国家是狗国了,自己是狗王了。

  4、小结,学法:

  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反复朗读——仔细思考——结合自己的理解,都学懂了晏子第一次反击,而好戏还在后头。我们将继续利用这种方法学懂后二次反击,变换一下学习方法,四人为一组,读二、三次反击的话,讨论下面的习题;

  1、上等人访问上等国,等人访问下等国。

  2、我是最下等人,访问楚国。

  3、所以楚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淮南自然条件好,产柑桔。淮北自然条件差,产枳桔。

  2、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在楚国当强盗。

  3、所以楚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我们读一读三处表示结果的话。细心的同学会发现,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只好),谁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此时的楚王。

  这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自作自受

  ……

  五、如果晏子回到齐国,齐王大喜,给他开了个庆功宴,你也去参加这个会,你讲一讲晏子为什么能取得胜利

  六、分角色朗读课文。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晏子使楚》一文,懂得了晏子以智慧击退楚王侮辱。同学们,只有今天学好知识,才能像晏子一样,不辱使命,维护尊严。

  七、板书: 晏子使楚

  (侮辱)—————(反击)————结果

  钻狗洞 是狗国 只好打开城门

  没人才 下等国 只好陪着笑

  没出息 强盗国 只好赔不是

  反思:

  晏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当过齐国宰相。课文记叙了晏子出使楚国时,智斗楚王、维护齐国尊严的三个小故事。

  晏子出使楚国,受到楚王三次侮辱,但他运用自己智慧,进行了超凡脱俗的争辩,不但维护了自己和祖国的尊严,反而将了楚王一军,得到了楚王的尊重。

  在教学中,晏子的争辩不应用嘴巴或书本传授给学生,而应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思考,去争论。让学生尝试着像晏子那样思考,像晏子那样去回答难题,然后再读课文,这样就大大刺激了学生读课文的兴趣,在读课文的过程中为自己的观点寻找论据,进行逻辑思考。

  本文记叙语言简洁生动,通过对话展开情节,刻画人物,双方辩词的锋芒,都表现得准确而生动,恰当地体现了人物的身份特征。我在教学中,对于晏子的语言分析得较为细致,对楚王的语言和神态却没怎么顾及到,这是做得不足的地方。文中楚王的话不多,多为设问口气,从“楚王见到了晏子,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能体会到楚王的目空一切、傲慢无礼。“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其中“打发”一词,可以看出楚王对晏子的不尊重。后来,他又借故侮辱齐国,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情?再一次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目空一切、傲慢无礼的楚王形象。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细细品味。

  课前对备学生不够充分,没想到学生对于晏子的逻辑性的语言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学生们能够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真正作到了一吐为快,导致学完课文之后,没有时间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演课本剧,体验课文内容,使更多的学生获得展示自己的机会。

  《晏子使楚》的教学设计2

  设计理念:

  通过对本文的阅读教学,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语言的艺术魅力,从而爱上语言,在今后的生活中学会主动地积累语言,学会主动地去表达,特别是能够利用课外时间,有意识地多看课外读物,多朗读;让学生通过本文的学习,学会作者运用人物对话来塑造人物的表达方法,恰当地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知道,本文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叙述。明白叙事性文体主要的板块包括:事情的起因,事情的经过,和事情的结果,而事情的经过是文章的最为重要的部分,使学生明白,在自己的习作中也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得具体。

  总的来说:我设计本文的理念就是让学生学会表达,一是口头表达,学会说话;二是学会书面表达,学以致用,学会书面表达,学会习作。

  教学目标:

  1、会写“侮、辱”等十四个字,会认“敝、柑”等八个字;能正确读写“侮辱、安居乐业”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格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从晏子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理清文章写作脉络,知道作者表达的顺序,习得一些写记叙文的方法。

  3、反复诵读晏子的语言领悟其语言的巧妙。

  教学难点:

  1、体会晏子的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从晏子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

  2、理解晏子语言的妙处,习得一些语言表达的艺术。

  学法和教法:

  学会快速浏览来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用边读边想读书法在书上批注;学会用简洁精练的语言表达;学会提出有创见的问题;学会从文章主要内容中体会作者的感情,和作者要表达的主题,并从中领悟主题与内容之间的关系;从例文中习得表达技巧,学以致用,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通过感情读来领悟作者的感情,并与之产生共鸣,从而获得读书的乐趣。

  引导学生边读边悟,从中领悟作者在表达的感情;注意每个知识点的过渡,尽量让学生把所学知识系统化和理清文章写作思路和文章主要内容,从而领悟到一些作文表达技巧和学会谋篇布局。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会写十四个生字,会认八个生字;初读课文,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在老师的帮助下理清文章脉络;知道当时的历史背景,事情的起因,和楚王几次侮辱晏子;具体学习一到三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会说的说得人笑,不会说的说得人跳”。语言是一门艺术,会用这门艺术的人,立于别国的庙堂之上,口吐莲花,妙语连珠,用三寸不烂之舌,不费一兵一卒,不用一枪一弹,打得敌人节节败退,让敌人不敢不尊重他。大家都预习了这一课,知道我要说的是——晏子。对,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十一课《晏子使楚》,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历史名人,去了解他、学习他。好吗?

  二、板书课题、释题、师范读。

  三、学生自读,自行解决以下问题。

  1、过渡:同学们,你们在课外对本课已进入了认真的预习,刚才又听了老师的范读,下面看投影上面的问题然后,自己默看课文,回答以上的问题,老师相信你们都能很好地完成任务。

  问题是:课文的时代背景?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写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请你找出事情的起因是什么?结果是什么?写事情经过的时候,写了楚王和晏子的几次较量?

  2、指几名同学来回答,老师相机纠正,总结。

  四、学习课文一到三自然段。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基础差的学生回答:第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检查刚才的学习所得。

  (2)师引导:正是因为楚国和齐国都是大国,才为下文的故事发展作了铺垫,如果楚国不是大国,他就不敢那样狂妄,也就不会有下文故事的发生和发展。请同学们继续看第二自然段。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师过渡:上文作者告诉了当时的历史背景,接下来开始讲述故事,大家一起说:作者首先告诉了我们——事情的起因。对,同学们说得很好。大家一起把这一段话读一下。在学生读的同时,师相机板书:起因:仗着国势强盛,侮辱晏子,显威风。

  (2)师引导:同学们叙事性文章,一般来说作者要先告诉我们事情的起因,但是,注意起因,是详细描写还是一笔带过?对!事情的起因,也就是事情的缘由,要简单的描写,而重点应在事情的经过。下面进入文章的重点部分,我们一起来来学习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学生用概括的语言说说楚王如何出招?晏子又是如何应对?(投影出示问题)

  ——国王让关上城门,让晏子从城门边的一个五尺来高的洞进去。

  ——晏子说,如果楚国是狗国,他就进狗洞。

  (2)画出晏子的语言,多读几遍,体会妙在什么地方?(投影出示问题)

  指几名同学回答,学生的概括可能不是很好,师要做适当的总结,(见下)

  妙在:将计就计,让楚王没有选择地打开城门。

  (3)学生读晏子的语言注意读出不卑不亢的语气。师相机板书:经过 国王 出招:关城门开狗洞;晏子应对:是狗国进狗洞 结果:只得打开城门

  4、解决生字词

  过渡:同学们刚才,楚王和晏子的较量,第一回合以晏子胜,楚王惨败而告结束。更精彩的两局我们留待下一节课继续学习。下面我们来解决课文的生字词。请同学们把生字的拼音标注出来,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把你认为难写的字多写几遍,给你们三分钟的时间来解决这个问题,OK?好!现在开始。

  师巡视全班,关注那些平时好写错字的同学。之后,指几名基础最差的学生板演。

  5、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的收获不少:我们知道了本篇课文写作的背景;知道了故事发生的起因;知道了晏子和楚王第一次过招,以晏子胜,而楚王败而告结束;而且在不到三分钟的时间大家都学会了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词。老师为你们认真学习的态度感到高兴,这节课老师很轻松,很开心,感谢同学们。

  6、作业:抄写生字一个字写三个,并组词。读晏子的话体会其奥妙。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晏子和楚王的第二次第三次过妙,体会其语言的妙处。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理清文章脉络,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写好叙事性习作的谋篇布局。进一步学习晏子的能言善辩,感受语言艺术的魅力所在。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过渡:上一节课,同学们对课文有了大致的了解,特别是对晏子在第一回合中的精彩登场拍手称快。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晏子更加精彩的语言艺术会令我们深深折服。那么,他跟楚王的第二次回合,在课文的第几自然段,大家一起说。对!第四自然段。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好吗?

  1、学生默看第四段,一边读一边想。并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国王如何出招?晏子又是如何应对?(投影出示问题)

  2、指名说一说。

  3、师引导学生用简洁概括的语言来表达。

  ——楚王:侮辱齐国没有人才;

  ——晏子:最无能的我只配访问最下等的国家;

  4、晏子的话妙在什么地方?(投影显示问题)

  这样的问题学生很难回答,需要老师引导说出:将计就计,有力地贬低了楚国,让楚王有苦说不出。

  5、第二次回合的结果找到原文中的句子来回答

  ——只好陪笑。

  6、晏子的笑,跟楚王的笑有什么不同?

  ——晏子的笑是一种自信的笑,以牙还牙之后,带着快意的成功的笑。而楚王的笑是惨败之后,无可奈何的笑,是一种难过的苦笑。

  7、学生读第二次晏子应对的语言,注意感情。师相机板书:

  ——只好陪笑。

  二、学习课文的第五自然段。

  过渡:

  楚王前面两次侮辱晏子,都是想通过攻击他本人,来达到攻击齐国的目的,结果,楚王不但没有讨到半点便宜,反而落得惨败。我们知道楚王不会善罢甘休,接下来他会想去什么坏点子呢?我们同学课外做了很好的准备,已经知道,现在楚王开始把进攻晏子的矛头直指齐国,他抓来一个人,说是齐国的一个小偷。这在课文的第几自然段讲到,对第五自然段,下面我们进行第五自然段的学习。OK?同学们都喜欢动脑思考,经常能提出很好的问题,下面老师把这段时间交给你们,让你们把提问。

  (让学生质疑提问:学生提出如下问题,学生先自答,学生答不上来的,老师相机引导答疑。)

  1、楚王出了什么招?晏子如何应对?

  国王:随便抓一个人诬蔑齐国人没出息;宴子:齐国人在本国安居乐业,在楚国为盗,是因为两国的风气不同。

  2、晏子的话妙在什么地方?

  过渡:前两次较量,晏子都是将计就计,这一次,他用了什么方法来维护国家的尊严?

  ——比喻,也就是打比方。对,晏子用一个生动形象的`比方,不但,指出齐人为盗的原因,而且,批评了楚王治国无方,致使民风很坏,让好人到了楚国也变成了坏人。有力地打击了楚王。他的话妙哉?对!太神妙了!

  3、较量结果,楚王惨败,找到原文的句子来说明?

  ——楚王只好赔不是。

  4、学生认真读晏子的语言,边读边体会其妙。师板书:楚王只好赔不是。

  三、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师过渡:

  楚王三次想要侮辱晏子,三次都以晏子胜而楚王败而告终,而且,楚王一次比一次得到的打击要重。从此以后,想要侮辱齐国,显显威风的楚王,怎么样?对!不敢不尊重晏子。请同学们看到课文最后一段。

  1、全班齐读。

  2、把这个双重否定句改为陈述句。

  ——从此以后,楚王只得尊重晏子。

  四、回顾全文,借助板书,理清文章的脉络。

  过渡:

  同学们,每一篇文章都有它行文的路径,也就是有一定线路。我们学习完每一篇文章一定要了解作者写作的思路脉络,这对我们的习作是有帮助的。下面我们借助板书,回顾一下文章的脉络。

  1、指几名同学说。

  2、师引导总结。

  先写事情的起因,简单的一句话。然后,写事情的经过,经过写得很详细,写了三件事,也就是晏子和楚王较量的三个回合。最后写事情的结果,也只短短的一句话。我们在写叙事的文章,一定要注意按一定的顺序,而且,要注意详略的安排,这样,才显得我们的思路清楚。

  五、总结:

  1、学生说一说学习本文的收获。

  2、老师总结。略

  六、作业:

  1、课外找一些有关语言艺术方面的文章,进一步感受语言的魅力。

  2、小练笔。写一篇记事的文章,注意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特别注意经过部分要详写。

  板书设计:

  11晏子使楚

  起因:侮辱晏子,显显威风

  经过:三个回合 只好开城门——只好陪笑——只好赔不是

  结果:不敢不尊重晏子

  教学后记:

  本文教学成功点在于:抓住重点,比如:楚王和晏子的三次较量作为重点来讲。这个重点又是文章最精彩的地方,也是最能抓住学生注意力的地方,所以,学生参与很积极。另外,注意让学生体悟,晏子语言的艺术性和魅力所在,学生,虽然不能表达不出来,但是,他们从内心明白,巧妙机智的语言对于一个人来说极为重要。然后,对于晏子的几次应对的语言,主要引导学生多读,尽可能让他们把设身处地来读,读出晏子的语气,感受语言文字的美,从而爱上语言,爱上语文。注意文章的脉络思路,让学生清楚地理解全文内容,学生,都能很好地说出本文的行文路线,重点放在什么地方。并且知道叙事的文章,有因有果,而重点在事情的经过。本文教学还有一些不足的地方,比如,内容安排略多,给学生读的时间相对少了一些。对学生的要求过高一些,比如,让学生用准确的语言说出晏子每次回应的语言各妙在什么地方,这个问题对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太难了,在这个问题上纠缠太多的时间,让学生少了一些读的时间,同时,也影响到教学原来的热烈气氛。

  《晏子使楚》的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晏子使楚》是一篇历史故事,离现在已有2500多年了,但文章中的思辩之美仍能给我们以亲切自然的感觉。本文主要写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婴出使楚国,楚王为了显示楚国威风,三次企图侮辱、取笑晏子,而晏子以自己的聪明机智,巧妙地使楚王陷于被动、尴尬的境地。从此,楚王再也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晏子的语言有着严密的逻辑关系,幽默而尖锐,值得细细品味。课文的重点是楚王怎样侮辱晏子,晏子又是如何对待的。难点是理解晏子反驳的话。

  [学生分析]

  《晏子使楚》的故事发生在春秋末年,距现在两千多年,离学生较远。让学生课前搜集春秋战国时期的形势、故事的时代背景、有关晏子的简介以及关于“出使”、古人称谓等方面的资料,有助于学生走进文本。另一方面,晏子的语言极富逻辑性,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

  [设计理念]

  本设计以“晏子是怎样的一个人”为主线,从“晏子的言行”和“楚王的态度”两条线来体会,用抓重点语句谈理解、分角色朗读和课本剧表演等多种交流形式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目的。教师从教材的要求和学生的需要出发,充分估计学情,随时调整设计,体现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资料的搜集与运用,既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又拓展和延伸文本,达到立体感悟的目的。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距现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群雄争霸的春秋战国时代。其中齐国和楚国都是大国,而齐国的强大离不开一个人,他就是晏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介绍晏子故事的文章。(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共同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

  zǐ fa ju bú shi

  订正字音:晏 子 打 发 规 矩 赔 不 是

  2、在预习生字、新词时,你有什么提醒大家的?

  撒谎(别多写一点) 规矩(最后一笔是┖)

  3、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春秋战国时期的形势、故事的时代背景、有关晏子的简介以及关于出使和古人称谓等方面的资料。)

  三、再读课文,初步感知: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记录: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2、充分自读后小组内交流。(简单的问题互相帮助,共同解决,不懂的问题存下来。)

  3、集体交流:

  (1)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2)提出不懂的问题:

  估计学生可能提出如下问题:

  ①为什么“楚王只好吩咐打开城门”? 为什么“楚王只好陪着笑”?为什么“楚王只好赔不是”?

  ②晏子为什么要“装着很为难的样子”?

  ③两个“水土不同”的意思相同吗?

  ④楚王为什么再也“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

  四、师生共议明确学习方向,拟定学习方案。

  1、尝试拟定学习方案。(结合课文的重点,围绕你要研究或想解决的问题,拟定学习方案。)

  2、师生共同修改、整理:

  学习提示:

  楚王仗着自己的国势强盛,三次企图侮辱晏子,结果却是不敢不尊重晏子。晏子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请你根据下面的提示,选择其中的一种或几种方法自学:

  1、抓住晏子的语言、动作、神态来体会;

  2、抓住楚王的态度变化及其原因来思考;

  3、任选课文中的一个小故事展开想像,还可以合作排演课本剧。

  五、按照所选或自拟的学习提示自学。(时间根据学生需要灵活掌握)

  六、作业:

  必做:

  1、抄写词语、生字,难写的多写几遍。

  2、练习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选做:阅读林汉达主编的中国历史故事丛书中的《春秋故事》。

  《晏子使楚》的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重点理解“最不中用”、“水土不同”的含义。

  2、技能目标:

  精读晏子与楚王针锋相对的话,感悟晏子成功反驳楚王的辩论技巧和思维方式。

  3、情感目标:

  体会晏子维护国家尊严的思想品质,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精读晏子与楚王针锋相对的话,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

  【教学关键】

  读出晏子反驳楚王的几句话,理解句子间严密的逻辑关系,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

  【教学过程】

  一、导人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三段,知道了齐、楚两国都是大国,晏子出使楚国,楚王想仗着自己国势强盛,趁机侮辱晏子,结果楚王不敢不尊晏子。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自学要求:用你喜欢的方法研读课文第二段,你认为重点的句子划一划,想一想晏子与楚王的几次交锋?)

  师:晏子与楚王的几次交锋?

  生:晏子与楚王的三次交锋?

  师:你懂了哪一句,请说一说:

  一次交锋:

  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5尺来高的洞。晏子来到楚国,楚王叫人把城门关了,让晏子从这个洞钻进去。

  (理解:“古代5尺来高”相当现在的的4尺不到(准备一根4尺长的绳子,让学生加深了解长度。)

  师: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

  生:身材矮小。

  师:晏子怎么回答的?

  生:“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我要是访问‘狗国’,当然得钻狗洞。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出示课件)

  访问正常的国家开城门,访问狗国钻狗洞,楚国让我钻狗洞。

  推理:所以楚国是(狗国)。

  师:楚王是不是不侮辱晏子了呢?

  生:不!又继续侮辱晏子。

  师:请找一找有关句子。

  二次交锋:

  生:楚王对他瞅了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

  理解:“瞅了一眼”、“冷笑一声”。

  生:从神态看,楚王对冷笑一声十分轻蔑。

  生:“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都把袖子举起来。就连成一片云;大伙儿都甩一把汗,就像下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擦肩,脚碰脚。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师:谁能在第二句中概括三个成语:

  生1:举(袖)成(云)

  生2:挥(汗)如(雨)

  生3:摩(肩)接(踵)

  生4:这些句子都说明人多。

  “既然有那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

  “访问上等的国家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就派到这儿来了。”

  上等人访问上等国家,下等人访问下等国家,我是最下等人,访问楚国。

  推理:所以楚国是(下等国家)。

  师:到这里,楚王认输了没有?

  生:没有。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

  三次交锋:

  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情?”

  师:“笑嘻嘻”是真的发誓内心的笑吗?

  生:不是的。

  生:“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这种柑橘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一到楚国,就做起强盗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板书:类比推理:

  生于淮南──橘生长于齐──安居乐业

  橘水土不同人(不盗)

  生于淮北──枳一到楚国──强盗

  (生活环境不同,导致本质的改变)

  图(讲的内容同上)

  齐:淮南自然条件好,产柑桔。淮北自然条件差,产枳桔,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在楚国当强盗,推理:所以楚国是(环境不好,社会风气差。)

  二、分角色读第二段

  男:扮演楚王;女:扮演晏子;师:扮演武士。

  连环画复述这三次交锋。

  转换角度: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应该懂得: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讲三个事故事说明智慧。

  故事一:

  一天,德国大诗人歌德在公园散步,在一条狭窄的小路上遇到了一位反对他的批评家,这位傲慢的批评家说:“你知道吗?我这个人从来不给傻瓜让路。”歌德却说:“而我恰恰相反。”说完闪身让批评家过去。

  故事二:

  德国大诗人海涅是犹太人,常常遭到无端攻击。有一次晚会上,一个旅行家对他说:“我发现了一个小岛,这个岛上竟然没有犹太人和驴子!”

  海涅不动声色地说:“看来,只有你我一起去那个岛上,才会弥补这个缺陷!”

  故事三:

  俄国著名寓言作家克雷洛夫长得很胖,又爱穿黑衣服。一次,一位贵族看到他在散步,便冲着他大叫:“你看,来了一朵乌云!”

  “怪不得蛤蟆开始叫了!”克雷洛夫看着雍肿的贵族答道。

  三、深入探讨

  1、晏子对楚王回击的目的是什么?

  2、晏子是怎样一个人?

  3、你觉得晏子的辩论有无漏洞?如果是你,会怎样应对楚王?

  四、小结

  这则历史故事深刻的讽刺了楚王的自作聪明,说明了侮辱别人的人到头来必然受辱与人,自讨没趣。

  五、展示

  师:齐王。

  生:无晏婴政不清。

  师:孔子。

  生:古今少有贤人。

  史学家司马迁:“不辱使命,雄辩四方”(外交活动)

  假如晏婴还在世的话,我即使替他手拿鞭子做个仆人,也是我高兴和向往啊!

  六、结束语

  师:让我们一起记住这个充满智慧的名字──(生:)晏子!

【《晏子使楚》的教学设计范文】相关文章:

《晏子使楚》课件教学设计03-02

《晏子使楚》课件设计05-10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18篇12-25

《晏子使楚》课件设计内容05-09

晏子使楚教学资料下载01-15

晏子使楚优秀教学课件11-16

《晏子使楚》教案02-16

《晏子使楚》阅读的答案04-26

晏子使楚的教材课件05-14

《晏子使楚》教案范文7篇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