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瑞文网!

开学第一课挫折教育

时间:2018-02-12 19:10:31 开学第一课 我要投稿

开学第一课挫折教育

  挫折——开学第一课

开学第一课挫折教育

  现在的孩子大都是在顺境中成长的,从小就被父母呵护着,没怎么吃过苦,受过挫。这种顺境中培养出来的孩子往往不具备抗挫折的能力,一旦在未来中遭遇挫折,沮丧、失望等各种不良情绪接踵而来,有的甚至选择轻生。

  9月1日是中小学开学的日子,然而就在8月31日上午7时50许,一名上海市进才中学北校的初中女生在张杨路一所公寓坠楼身亡。近几年,开学前和开学之初,也曾出现过学生因学业压力引发的极端事件。这无疑提醒我们的学校,应该将挫折教育尽早地纳入教育体系中。

  青少年自杀,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的事实。青少年自杀事件是在近几年逐渐出现的,并且开始成为我国青少年的三大死因之一。自杀的学生中,尤以独生子女最多。独生子女由于从小就生活在“蜜糖”中,衣食无忧,不要说是挫折了,就连委屈也没有受到过,因此当长大以后,一旦遇到挫折,就会难以承受,甚至走上了极端。近年来,发生在我们周边的一些青少年自杀事件,其原因有时仅仅是在学校受到了一次批评,或者考试成绩不理想。

  实际上,挫折教育在我国一直都是比较缺乏的。尤其是独生子女的出现,挫折教育就更不受重视了。独生子女是父母的宝,在爱护和被捧的环境中长大,缺少约束与管教,不仅没有受挫折的心理准备,而且以我为中心的习惯心理还会导致盲目地自高自大,具体表现就是什么事都是自己做得对,遇到困难便抱怨他人,也抱怨所处的环境和条件。

  对家长来说,有必要认清这么一个现实,孩子总有一天是要走入社会的,他们不可能在父母的荫蔽下过一辈子。父母对孩子可以喜爱,但不应该溺爱,因为溺爱看似对孩子很好,但从孩子的长远发展来看,是有害的,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孩子的教育,除了家长外,学校也肩负着重大的责任。为了孩子未来的成长,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刻不容缓的。因此,在开学第一课就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并贯穿于他们成长的过程中,应该成为学校的共识。

  国母宋庆龄的挫折教育

  宋庆龄小时候就被送去了美国,在美国接受了“欧洲式的教育”,受到民主主义的洗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专制统治,使她对祖国的独立、自由、民主和富强满怀憧憬。宋庆龄学成归国后,建设祖国的抱负无由施展。她径直到流亡的革命党人集中的东京,不久即担任了孙中山的助手,开始了她长达70年的革 命生涯。1915年10月25日,宋庆龄不顾父母的反对,毅然决定与流亡中的孙中山结婚,以坚定的步伐毫不犹豫地跟随孙中山踏上扞卫共和制度的艰苦斗争历程。

  成长故事

  她创办了华美印书馆,协办了中国基督教青年会,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她就是宋耀如先生与倪桂珍女士的孩子之一——宋庆龄。他们养育了六个孩子,他们便是名闻中外的宋霭龄、宋庆龄、宋美龄三姐妹和宋子文 、宋子良、宋子安三兄弟。

  宋霭龄和宋美龄天资聪颖,大胆泼辣,在她们只有5岁时,宋耀如就送她们到寄宿学校中的 女塾读书。宋庆龄与姐姐和妹妹一样聪明,却不像姐妹那样大胆泼辣,锋芒毕露。7岁时 ,父亲也送她到中西女塾读书。宋霭龄13岁时,宋耀如夫妇把她孤身一人送到美国求学, 使宋霭龄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最早赴美国接受高等教育的女子之一。

  1908年,宋氏夫妇又把二女儿宋庆龄一同送到美国接受教育。当时宋美龄年仅11岁。由 于年龄小,在威斯里安女子学校注册为特别生。宋耀如使这三姐妹在早期教育上占了先,在 接受西方教育上占了先,在女子接受高等教育上占了先。

  宋先生很重视培养孩子的意志力和坚强的品质,宋家的孩子还在爬行和学步阶段,宋耀如就 鼓励他们:“一步二步三步,好!跌倒了别哭,自己爬起来再走,好!一二一,一二一…… ”孩子们果然不哭,跌倒了爬起来再走。朋友们说他是“开孩子们玩笑”,宋耀如却回答 :“ 老兄错了,这不是开玩笑,这是人生之路的第一步,将来在社会上闯世界,全靠这第一步呀 !”

  孩子们渐渐长大。有一天,宋耀如特地选择了一个风雨交加的日子,带着霭龄、庆龄、子文 等人去龙华。他不让孩子们参观龙华古刹,却让他们丢开手中的雨伞,站在古塔下淋雨。宋 耀如指着高高耸立的龙华塔对孩子们说:“你们看这座塔,千余年来不怕风雨,为什么?因 为它基础牢固,骨架紧密。你们将来投身革命,就要从小打基础,练骨架。现在让我们一起 开始比赛,围绕宝塔跑六圈,六六大顺!”宋耀如带头跑了起来,孩子们紧紧跟着父亲,有的孩子不小心在泥泞中跌倒了,却迅速地爬起来再跑,无一肯落后。

  正是这种严格的挫折教育造就了历史上著名的宋氏三姐妹,她们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被誉为上个世纪世界上最杰出的女性。

  孩子6岁之前,慎用挫折教育

  都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对于孩子来说,经历适当的挫折可以在未来有更好的成长。所以现在也有不少家长信奉挫折教育,希望通过经历更多的挫折让孩子增强抵抗挫折的能力。但6岁以前还是应当慎用挫折教育,因为6岁以前,尤其是3岁以前的孩子们,都处于安全感建立和完善的时期,如果这个时期给予太多挫折反而会让孩子失去对外界的信任、对世界的好奇与兴趣,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另外,挫折太多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使他本应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和精力都浪费在恼怒上了。

  面对遭遇挫折的宝宝该怎么应对

  核心目标是让孩子建立一种正确的认知:

  挫折感谁都有,挫折感并不可怕,很快会过去;

  做不好是因为我练习还不够;

  坚持多试几次,就会越做越好;

  我有自己做的比别人好的优点。

  3岁以前,孩子的自我评价主要来自于家人和老师。所以,家长们要多给予一些语言上的肯定和评价。

  培养宝宝抵抗挫折的能力,最关键的是在2~4岁宝宝开始遭遇挫折的最初阶段,正确处理他们的情绪、引导与正确解释挫折;同时,父母还应该在平时的教养中注重培养孩子独立性、自信心,注重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让孩子觉得自己是一个有能力、勇敢坚持的人,长大后更能抵抗挫折。

  培养受挫能力5个关键要牢记

  关键一正确评价孩子

  不要随便夸孩子“聪明”、“漂亮”这类孩子自己也无法掌控的词语。告诉孩子,什么是勇敢,并用勇敢肯定他努力的行为。勇敢是个非常好的词语,为孩子正确解读什么是勇敢:你敢吃妈妈给你的漂亮蛋糕,那不叫勇敢,因为你本来就喜欢做这件事;勇敢是害怕失败、不敢做还能去做。

  平时孩子有细小的克服都要及时肯定他是个勇敢的人。也可以评价孩子坚持、努力等孩子自己可以掌控的词语。如果夸聪明,孩子一旦遭遇失败,就不知道怎么让自己聪明了。

  关键二不轻易代劳

  当孩子做一件事没有成功的时候,家长们不能轻易代劳。例如,一个2岁的孩子捡不到正在滚动的球,有些家长看到宝宝不高兴了,就会上前一把抓起小球,递给他。但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个两三岁的孩子会把你给的东西扔掉,因为他要的是自己能捡起来。其实你捡起来给他并不能让他马上转变情绪,反而让他受挫。如果此时你还辩解说:宝宝捡不到,妈妈帮宝宝捡。那么时间久了,他就失去了在困难面前坚持的能力,下次他遇到问题就会习惯性地说,宝宝不会,妈妈帮宝宝做。

  关键三不要因为他闹情绪而训斥,把关注点放在事情上

  当孩子做不好一件事在那里哭闹,有的家长因为爱子心切,错误地急忙上前动手帮忙;也有的家长看到孩子为一点小事做不好哭闹就很恼火,觉得孩子胡闹,甚至觉得孩子没出息。这时候一般家长就会大声训斥:你看看你,就这么点事,有什么好哭的!家长总是针对情绪进行指责,没有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久而久之,负面评价进入孩子的自我评价里,遇到问题就会认定自己没能力处理,总是想办法回避。

  关键四不要拿自己孩子跟别人比

  孩子天生会对自己感觉良好,不会拿别人的优秀给自己压力,挫折感主要来自于想把事情做成的愿望实现不了的过程,一旦最后做成了,孩子会马上开心起来。而当孩子的无意行为经过家长的有意比较,结果孩子都学会了关注结果。被夸的孩子会觉得自己应该比别人强,遇到别人比自己做得好的时候就接受不了。而孩子做得不如别人好,就会觉得自己做这件事不如别人,从而丧失了做事本身的乐趣。要教会孩子跟自己过去比,告诉孩子现在好不代表以后好,因为每个人学习的时间长短不同,爱好不同。

  关键五鼓励孩子做事有始有终

  无论我们如何尊重孩子的感受,仍然会有数不清的时候不得不阻止孩子做他想做的事,或让他去做不愿意做的事。对于必要的强迫事件,也是培养孩子责任心的好时机。例如画画,孩子可以不喜欢画画、不学习画画,但是当孩子开始画了,那么就应该把一幅画画完。如果孩子画了一半觉得没兴趣继续了,家长要告诉孩子,需要画完它。这里的强迫不是硬生生地把孩子拉回来让他画,而是需要我们给孩子引导,例如告诉孩子,没画完的画就像没吃饱的孩子会哭泣,调动孩子的责任心去坚持。有责任心的孩子更懂得坚持。

  如何在巨大压力下做决定?

  在紧张的压力下我的大脑会有不着边际的想法出现。我能肯定,这个声音就像一个普遍存在的感觉,但是多少次我们在筋疲力尽压力爆棚的的时候做出了一个不好的决定。尽管我们本来不应该做这件事,但是我们却做了。庆幸的是,我们可以使用一些小测了来确保我们以后不会一直这样做。或者说,做起码,不会经常这样。

  压力破坏了你做明智选择的能力

  众所周知,在大学教育中大学生经常做心理测试,常常会做错误的决定。1987年,吉欧拉·基能,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的一个研究人员召集了101个学生并让他们做了一系列选择。每组都有一个突出的优胜者,彻底的失败者,学生足够的时间按照他们想要的选择一个答案。

  你生活的质量和你做自己想要做的有意义的事情的能力会完全的依赖于你做的决定。这里有有一整套小方法来保证你的选择是最正确的。你会问,“哪里出错了呢?”许多学生最后以做出了自己后悔的不好的选择而告终。这是因为在这个实验里有另一个不可控因素:压力。

  一些学生在平和、安静的环境中。而另一些则要面对不同等级的压力。许多压力源超过了学生的.控制能力,它就那样突然发生了,但是有人有能力控制他们的压力。

  就像你已经猜到的,那些有出众心理调节能力的学生做出了合理的决定——即他们做出了对的选择。你肯定会猜到,那些在巨大的不可控的压力之下的学生做的很差。他们无法做出明智的决定来挽救自己。

  而有趣的恰恰就是这里。对于那些在一些小压力之下的学生也发生了同样的事情,即使这些压力在他们的控制之下。他们在决定任务中一次又一次的失败。

  这个实验的结果是直接了然的。你在什么样或多大的压力下并不重要。如果你感觉到它,当它出现时你会忽略它而做出明智的决定。

  因此当你的压力水平爆棚时而你要做出重要决定时,你该怎么办?你需要一个策略。

  当压力很大时,怎样振作自己赢得胜利

  压力并不是件糟糕的事。事实上,许多压力是有利的。如果你很有野心,你会时常感到有压力。但是科学告诉我们,即使你从容的面对生活中的压力,它也会是你变得糟糕,无法做出聪明的决定。

  这就是为什么你需要一个策略来管理压力做出有效决定。大多数情况下,这个参略是很简单。在你压力爆棚烦躁抓狂的时候不要做重大的决定。取而代之的是,坚持一些重要的原则,并且不要违背它们。

  不要让压力激起你做某种决定。不要在21英里的时候放弃马拉松。当你工作时感到压力最大或进行一个大项目期间,你也会有很大的冲动去做出一个不好的决定。你可以牢记这些时刻,但是不要沉迷于那些时刻。

  每天用30分钟来减压。当你处在日常的压力下时,结果会变得孤注一掷——就像你无法做出理性合理的决定一样。但是你其实并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去改变它。如果你每天用30分钟的时间来做一些轻松地事情——如运动,阅读,甚至看电视(做可以令你振奋的事情),你会使自己保持一个轻松地状态从而做出明智的决定。

  让冷静的人参与你的决定 当你在压力下做决定时有第二种建议也是很好的。但你处于压力之下,你不能看到或评估方方面面,所以让一个冷静的信任的朋友参与你的决定可以很快的揭露你没有考虑到的盲点。

  你生活的质量和你做自己想要做的有意义的事情的能力会完全的依赖于你做的决定。这里有有一整套小方法来保证你的选择是最正确的。

  让孩子明白:离婚,其实也是生命的小插曲

  既然选择了离婚,就要友好的分手,为了孩子也是为了自己将来的生活,这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孩子和对方负责。如果夫妻双方貌合心离,婚姻名存实亡,还依然因为孩子而“凑合”在一起,这种婚姻将会是一种痛苦,这种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有百害而无一利”,反而会给孩子身心带来极大的伤害。离婚之前慎重考虑,既然选择就要和平分手。

  婚姻出现变故是成人之间的事情,彼此之间都要把因婚变而对孩子造成的伤害减少到最小化,毕竟孩子是无辜的。那么,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和方式对待离婚中的孩子呢?

  对孩子要实事求是,不要隐瞒。

  在我接触过的案例中就有这么一位妈妈,带着13岁的儿子生活。孩子读初中,但是学习成绩差,经常打架,并且有一次和妈妈发生冲突,把妈妈关在门外一夜没有开门,这位妈妈伤心极了。她不是因为儿子不让进屋伤心,而是因为儿子的一句话悔恨不已。“你和爸爸早就离婚了,你却说他到外地工作去了,你骗我。”在孩子5岁的时候,夫妻两人就离婚了,妈妈认为编造一个善意的谎言,就能让孩子度过这个坎,谁知道也正是这个善意的谎言,让孩子经常的对他大吼大叫。

  彼此要心平气和的面对离婚的事实,一同对孩子说清楚,不要认为孩子小什么都不知道,离婚的事情越早告诉孩子,对孩子所造成的伤害就越小。隐瞒其实就是一种欺骗,就是一种错误,当孩子懂事以后反而会因欺骗而怨恨父母。

  孩子面前要相互尊重,不要诋毁。

  处于离婚中的夫妻往往会把孩子当做“筹码”以此来要挟对方,有的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还会拉拢孩子,当着孩子的面指责对方,历数对方种种的不对,甚至会夸大其词的污蔑对方,以此来博得孩子的同情,更严重的会当着孩子的面破口大骂、大打出手。这种以暴力和软暴力的方式针锋相对,只能让事情更糟糕,让孩子更加恐惧和不安。

  有一位单亲妈妈带着11岁的儿子找我咨询,她是因为儿子太内向找到我的,但是,整个过程她就好比是“祥林嫂”,对以前的婚姻怨声载道,并且把所有的责任都归结到对方身上,说她的前夫在外面如何的花天酒地,夜不归家,怎么样的不管孩子,并且泪流满面。孩子在一旁始终低头不语,好像已经习惯了妈妈的抱怨。

  不管双方多么的有情绪,在孩子面前一定要保持冷静,克制自己的情绪,尊重对方的选择,不要让孩子因为暴力的场面再次受到伤害。

  教养孩子是父母责任,不要推诿。

  教养孩子是每一位父母的义务,把孩子培养成长更是父母义不容辞的责任。可是,有些夫妻当婚姻走到了尽头的时候,却把孩子推到了“风口浪尖”,为了自己的私利,对孩子无暇顾及,不管不问,以至于孩子过早的离开学校,混入社会,成了问题孩子。

  曾有一位山西的妈妈电话里说了一件让自己困惑的事情,自己带着孩子,但是,却因为自己的工作繁忙,把孩子放在了封闭式的贵族学校,并且要求孩子的爸爸多操心,其父根本没管过孩子。孩子认识了社会上的同龄伙伴,出入网吧,通宵达旦,抽烟喝酒,养成了不良的习惯。一次妈妈在网吧找到了儿子,让其回家,孩子竟然和她在大街上打了起来。

  离婚之后很容出现把孩子“放空”的局面,各自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组建了新的家庭,就想把孩子推给对方,因此,相互之间扯皮、推诿,这种做法只能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孤立无援”的。

  离婚不离孩子的心,不要把负面情绪直接或间接地传递给孩子。如果孩子年龄小,一定要找机会把事实告诉孩子,如果孩子的年龄大了,就要听取一下孩子的建议,这种做法本身就是对孩子的尊重,父母的尊重会减少因离婚对孩子的伤害。

  挫折教育:给孩子设置一些困难

  小亮是个十分讨人喜欢的孩子,对人有礼貌,学习成绩也很好,而且他的绘画作品多次作为对外交流的儿童画出国展览,因此,小亮经常受到老师、父母和邻居的夸奖。

  但是,小亮的父母意识到,在这种环境下,孩子容易形成自傲心理。为了让孩子能够健康地成长,小亮的父母经常设置一些障碍,增加孩子受挫的机会。

  一天,妈妈特意带小亮去同事家里玩。因为妈妈知道,这位同事的儿子斌斌比小亮更优秀,她希望小亮知道人外有人,不要太骄傲。

  两上孩子见面后,玩得很投缘。但不一会儿,小亮就有些不高兴了。原来,小亮和斌斌玩智力游戏的时候,总是输。尽管斌斌热情邀请小亮再玩,但是,小亮却坚决要求妈妈带他回家了。

  在回家的路上,妈妈对小亮说:“亮亮,妈妈知道你不高兴,是不是因为玩游戏总是输?”

  亮亮瞥了妈妈一眼,没吭声。

  “你知道吗?斌斌也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他比你小一岁,但是,已经跳级了。”妈妈说。

  小亮觉得有点好奇:“是吗?挺厉害的。”

  “是呀,斌斌是个优秀的孩子,但他从来不炫耀这些,总是努力地学习。”妈妈微笑着对小亮说,“你也是个优秀的孩子,但学无止境,不要骄傲哦!”

  小亮领会地点了点头。

  为了使孩子能够健康成长,能有良好的个性,小亮的妈妈可谓是用心良苦。这种巧设障碍的方法对孩子是非常有好处的。

  每个人都会经常遇到困难与挫折,成长中的孩子,也难免会遇到坎坷和阻碍。如果孩子走惯了平坦路,听惯了顺耳话,做惯了顺心事,那么,一旦他们遇到困难,就会不习惯,甚至会束手无策,这样往往容易导致失败。所以,父母不妨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有意识地设置一些困难和障碍,以此来培养孩子的耐挫能力。

  比如,在外出游玩时,父母与幼小的孩子一起去爬山,山路高低不平,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非常难走。但是,父母不要帮助孩子,要让孩子自己跌跌撞撞地往前走。看到孩子踩到小石子或踩到小坑里摔倒在地,也不要马上把他扶起来,而是要鼓励他说:“摔倒了,勇敢的孩子要自己站起来哦!”

  在设置障碍时,父母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组织障碍性活动。因为设置障碍会产生正反两方面的效应,如果运用得不好,反而会刺伤孩子,抑制孩子的积极行为。父母在为孩子设置障碍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 设置障碍的对象是经常受到表扬的孩子

  设置障碍的对象主要是那些经常受到表扬的孩子,这些孩子在生活中总是一帆风顺,所以要给他们增加一些挫折。而对那些受挫较多、性格内向而又脆弱的孩子,不适宜采用这种方法。

  2 设置障碍要适度

  由于孩子受挫经验少,辨别是非能力差,因此在设置障碍时,对于年龄越小的孩子,设置障碍应该越少,障碍发生的频率应该越抵。对于受挫较多的孩子,设置障碍应少,甚至可以不设障碍。

  3 设置障碍要循序渐进

  障碍的设置应该具有渐进性。障碍应该由小到大,由少逐渐增多,切不可一开始就给孩子一个下马威,这会一下子把孩子的自信心摧垮。

  4 设置障碍要与鼓励、表扬相结合

  设置的障碍应与鼓励、表扬相结合。当孩子排除了障碍、战胜了挫折时,父母要给予及时的帮助与鼓励,强化孩子积极的行为,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战胜困难的勇气。

  5 不要太在意孩子的情绪反应

  孩子在遇到困难与障碍时,感到委屈是难免的,产生一些不良的情绪反应也是很正常的事情,父母应该有这种心理准备。在孩子受挫后,对一般的情绪反应,父母可以不加理会,让孩子自己去体验,然后振作起来;如果孩子情绪反应过度,父母要给予温情的鼓励以及必要的心理上的支持,让孩子及时摆脱失望、伤心等不良情绪反应,及时地树立信心。

  父母不要轻易满足孩子的任何需求,有时候,父母不妨延迟、拒绝,让孩子尝尝挫折感。比如,孩子要吃饭时,故意晚点开饭;孩子想要玩具时,不妨可以拒绝他。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多经历一些困难与挫折,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利的。

【开学第一课挫折教育】相关文章:

1.开学第一课教案教育

2.开学第一课教育教案

3.开学第一课教育总结

4.开学第一课教育方案

5.挫折教育作文

6.开学第一课安全教育

7.小学开学第一课教育教案

8.开学第一课感恩教育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