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放大镜下的晶体》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六年级科学《放大镜下的晶体》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六年级科学《放大镜下的晶体》教案1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
过程与方法:
1、用放大镜观察常见固体物质的晶体。
2、用图记录观察结果。
3、自制食盐等晶体。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了解和探索晶体世界秘密的兴趣。
2、在欣赏各种晶体的过程中,感受自然的美。
【教学重点】观察放大镜下的晶体。
【教学难点】制作晶体。
【教学准备】
分组观察器材:放大镜、食盐、味精、烧杯、滴管、玻璃片、矿物晶体……
教师演示器材:各种晶体及晶体用途的图片或多媒体,制作好的大晶体及器材
【教学过程】
观察美丽的晶体
画一画我们记忆中的白糖、盐、味精的小颗粒
上节课我们用放大镜观察了小小的昆虫,今天我们要运用放大镜来看一些物质。糖、盐、味精是大家所熟悉的物质,首先请你在科学记录本上画一画这三种物质的小颗粒。
六年级科学《放大镜下的晶体》教案2
课时
3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科学概念: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
过程与方法:
1、用放大镜观察常见固体物质的晶体。
2、用图记录观察结果。
3、自制食盐等晶体。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了解和探索晶体世界秘密的兴趣。
2、在欣赏各种晶体的过程中,感受自然的美。
学习重点
1、观察放大镜下的晶体。
2、制作晶体。
教学准备
分组观察器材:放大镜、食盐、味精、烧杯、滴管、玻璃片、矿物晶体……
教师演示器材:各种晶体及晶体用途的图片或多媒体课件,制作好的大晶体及器材
教学活动过程
教师活动:
一、观察美丽的晶体
1、画一画
2、上节课我们用放大镜观察了小小的昆虫,今天我们要运用放大镜来看一些物质。糖、盐、味精是大家所熟悉的物质,首先请你在科学记录本上画一画这三种物质的小颗粒。
3、放大镜下的白糖、盐、味精的小颗粒
借助放大镜观察糖、盐、味精这三种物质的小颗粒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将放大镜下的颗粒形状画在科学记录本上。(也可画在书上第7页方框中)
4、关于晶体
交流借助放大镜观察到的食盐、白糖、味精的颗粒形状。
二、制作晶体
1、晶体的形成
师:同学们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晶体是怎么形成的?像糖、盐、味精这些日常用品,是不是工厂用机器将它们切碎成了这样的形状?不是的,自然界中有的晶体从溶液中诞生,如海水蒸发得到盐的'结晶。有的晶体是在一定的压强和温度下形成的,如火山喷发岩浆冷却后形成矿物的晶体。我们可以尝试着用蒸发水分的方法来制作盐的晶体。
2、制作我们的晶体
师:(出示其他班级已经制作的晶体)瞧,这便是用蒸发的方法得到的盐的晶体,让我们也来试一试好吗?
师提供一些浓食盐溶液,让学生用滴管滴在玻璃片上,然后用酒精灯慢慢烘干。待水分蒸发后用放大镜观察它们在玻璃片上留下的痕迹。(注意,玻璃片需远离火焰用火焰上方的热量烘,老师自己要先试验一下,用这样的方法能否得到理想的晶体。)
3、拓展活动
师:我们得到的晶体很小,你们看老师这里却有一个很大的盐晶体,你知道是怎么制成的吗?
板书设计:
放大镜下的晶体
晶体:像食盐、白糖、味精的颗粒那样
规则几何外形
固体
学生活动:
一、观察美丽的晶体
1、画一画我们记忆中的白糖、盐、味精的小颗粒
2、在科学记录本上画一画这三种物质的小颗粒。
3、放大镜下的白糖、盐、味精的小颗粒
4 、关于晶体
(食盐和白糖都是立方体状的颗粒,味精是柱状的颗粒。)像食盐、白糖、味精那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阅读第8页关于晶体的内容,欣赏第8页各种晶体的图片。老师也可搜索一些漂亮的晶体图片让学生欣赏,让学生感受来自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二、制作晶体
1、晶体的形成
2、制作我们的晶体
学生用滴管滴在玻璃片上,然后用酒精灯慢慢烘干。待水分蒸发后用放大镜观察它们在玻璃片上留下的痕迹。
3、拓展活动
六年级科学《放大镜下的晶体》教案3
【教材分析】
《放大镜下的晶体》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微小世界”单元的第4课内容。本单元是按照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顺序编排的,从放大镜到显微镜,引领学生进入昆虫世界、晶体世界和生命世界的一系列探究活动,由浅入深逐步展开。本课将带领学生进人另一个新的观察领域一晶体世界。晶体指组成物质内部的微粒按一定空间次序排列形成的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比如食盐是氯化钠的晶体,味精是谷氨酸钠的晶体,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和天上飘下的雪花,是水的晶体。
【学情分析】
1、本课教学对象是六年级学生,经过3年半的科学学习,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他们活泼好动,喜欢质疑,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动手能力,师生关系融洽。
2、但在语言表达上有点欠强,需要在教学中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
过程与方法:
1、用放大镜观察常见固体物质的晶体。
2、用图记录观察结果。
3、自制食盐等晶体。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了解和探索晶体世界秘密的兴趣。
2、在欣赏各种晶体的过程中,感受自然的美。
【教学重点】观察放大镜下的晶体。
【教学难点】制作晶体。
【教学准备】
分组观察器材:放大镜、食盐、味精、烧杯、滴管、玻璃片、矿物晶体等。
教师演示器材:各种晶体及晶体用途的图片或多媒体课件,制作好的大晶体及器材
【教学过程】
一、观察美丽的晶体
1、画一画我们记忆中的白糖、盐、味精的小颗粒
上节课我们用放大镜观察了小小的昆虫,今天我们要运用放大镜来看一些物质。糖、盐、味精是大家所熟悉的物质,首先请你在科学记录本上画一画这三种物质的小颗粒。
生分别观察糖、味精、盐、在肉眼下和在放大镜下发生了那些变化?
2、放大镜下的`白糖、盐、味精的小颗粒
借助放大镜观察糖、盐、味精这三种物质的小颗粒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将放大镜下的颗粒形状画在科学记录本上。(也可画在书上第7页方框中)
3、关于晶体
交流借助放大镜观察到的食盐、白糖、味精的颗粒形状。(食盐和白糖都是立方体状的颗粒,味精是柱状的颗粒。)像食盐、白糖、味精那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阅读第8页关于晶体的内容,欣赏第8页各种晶体的图片。老师也可搜索一些漂亮的晶体图片让学生欣赏,让学生感受来自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二、制作晶体
1、晶体的形成
师:同学们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晶体是怎么形成的?像糖、盐、味精这些日常用品,是不是工厂用机器将它们切碎成了这样的形状?不是的,自然界中有的晶体从溶液中诞生,如海水蒸发得到盐的结晶。有的晶体是在一定的压强和温度下形成的,如火山喷发岩浆冷却后形成矿物的晶体。我们可以尝试着用蒸发水分的方法来制作盐的晶体。
2、制作我们的晶体
师:(出示其他班级已经制作的晶体)瞧,这便是用蒸发的方法得到的盐的晶体,让我们也来试一试好吗?
师提供一些浓食盐溶液,让学生用滴管滴在玻璃片上,然后用酒精灯慢慢烘干。待水分蒸发后用放大镜观察它们在玻璃片上留下的痕迹。(注意,玻璃片需远离火焰用火焰上方的热量烘,老师自己要先试验一下,用这样的方法能否得到理想的晶体。)
3、拓展活动
师:我们得到的晶体很小,你们看老师这里却有一个很大的盐晶体,你知道是怎么制成的吗?参考第7页的方法,课外尝试制作一个更大的晶体。
【板书设计】
放大镜下的晶体
晶体:像食盐、白糖、味精的颗粒那样
规则几何外形固体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科学课程目标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能力发展,所以评价时,我更多的关注学生参与的程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这一评价理念,本课我采用了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小组的评价与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等,在“初识晶体,引入课题”和 “自制晶体”这两个环节中我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在记录表展示和谈体会中我采取了口头表扬、自评、组评、展示等评价方式。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
【六年级科学《放大镜下的晶体》教案】相关文章:
放大镜下的晶体的教案06-29
放大镜下的晶体教案08-15
《放大镜下的晶体》科学教学反思03-14
放大镜下的晶体六年级科学教案02-10
六年级科学下册《放大镜下的晶体》教案07-22
《放大镜下的晶体》教学反思09-22
科学放大镜教案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