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先生制度促教学相长

发布时间:2016-2-5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     2003-01-08     记者 彭冰 

 

  吴三桂为什么先投李自成,转而又改投清军?堂堂边关大将,为何选择卖主求荣?吴三桂到底是怎样的人?好长一段时间,长春一汽集团公司一中的王放同学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因为,他必须给同学们一个清晰准确的交待。 

  王放所在的学校推行“小先生制度”:哪个学生想讲课,可随时提出申请,老师便会酌情让出一定课时,让他在讲台上尽情发挥,做同学们的“小先生”。这不,酷爱历史的王放,忍不住自动请缨,要求讲讲“明末农民战争与清军入关”。 

  琢磨教材、查阅史书、看资料片,为了亮亮水平,王放没少下苦功。心中有备,台上不慌。王放讲课正讲得酣畅淋漓,一个爱看《鹿鼎记》的同学却对他的现场讲述提出了不满意之处,王放郑重承诺:下节课一定给大家一个满意的答复。 

  事后,王放读了很多关于明末农民起义的书,又翻阅了清史,还上网查阅了很多资料。最后,他得出结论:当时,大明王室腐败不堪,倾覆已成定局,从国家民族利益出发,吴三桂选择了李自成。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管理,此时的起义军已问题丛生,加之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被义军掳走,吴三桂感觉很没面子,才转而投了清军。实际上,吴三桂自有政治野心,他盘算着借清军之力,平息义军后再将清兵逐出关外,建立自己的吴家王朝。不过,此后的局势已非他所能控制,于是便形成了如今人们看到的那一段历史。 

  对此回答,同学们满意了,王放自我感觉也不错。他说,为讲好一节课,他多学了10倍的东西都不止。尤其是,在准备答案的过程中,他学会了运用多种史料、多角度地去论证一个问题,学会了如何尽量公正客观地评价一个人和审视一段历史。王放认为,掌握这样一种思维方式,比什么都重要。 

  “‘先生’难当。不过,当起来就上瘾!有好东西,总想讲出来,与同学们一起分享。”王放告诉记者,到目前为止,他已记不清自己讲过多少次课了。“每节课讲完,我都会征询同学们的意见,弥补自己的不足。我发现,同学们反应还不错。大家的认可,让我特别自信,那种成就感,激励着我以后一定要做得更好。” 

  一汽一中的“小先生制度”始创于两年前。那时,敢于尝试的学生还不多。现在,“小先生”已经渐渐风靡校园。据该校老师介绍,主动要求讲课的“小先生”太多,几乎大部分学生都曾尝试过,那些讲得比较好的,还一而再、再而三地要求上台讲课。 

  由“小先生”来上课,学生们能愿意吗?采访中,同学们一致表示:不会影响正常学习。“这样的课一般选在副科,课时有一定限制,老师还会针对某些不足予以必要的补充。我们觉得,这种方式能促进大家自主学习,锻炼多方面的能力,激发同学间的竞争意识。”也有同学说,虽然“小先生”讲课不一定比专业老师好,但他们有自己的优势:“他们知道我们喜欢什么、关心什么,在心理上与我们贴得更近,课堂气氛也更轻松。台上、台下,我们彼此间完全平等地沟通与交流,大家一起探讨,共同进步。而且,‘小先生’们没有丝毫束缚,没有定式与套路,敢于创造,常常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 

  一些“小先生”的出色表现,的确让“老先生”们深受触动。在一汽一中,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学生站在讲台上卖劲儿讲课,老师坐在同学们中间听得津津有味,还不时地低头记笔记。老师们感叹:“‘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从他们身上,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 

  初三(1)班班主任为“小先生”的“出手不凡”大为震惊:有的同学讲课,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自己将要讲的内容制作成网页,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向同学们展示;有的同学讲“三国”,事先将《三国演义》通读四五遍,然后自己写剧本,把整节课分为几个经典场面,像桃园结义、三顾茅庐、赤壁之战、七擒孟获等,再找同学配合,让他们在课前分组排练。上课时,“小先生”就像一个导演、一个剪接者或一段画外音,而同学们则在表演与观赏中很愉快地学完了这一课。 

  教数学的魏文艳老师对学生们的“敢说敢想”深表佩服。自打实行“小先生制度”后,受到鼓励的学生,常常会在课堂上主动站起来,要求在老师讲解的方法之外,为同学们演示同一道方程式的其他解法。魏老师说:“有时候,学生自己的解法,我们确实没想到,真的非常棒!遇到这种情况,我就会把他的方法记下来,一点也不觉得学生扫了老师的面子。相反,我们做老师的,非常高兴看到学生这样积极主动地学习,我们也非常乐于向学生们学习。” 

  “小先生制度”让家长们同样收获了意外的欣喜:孩子们的学习自主性有所增强,表达能力大大提高,而且开始带着问题去学习。一位家长告诉记者,儿子上台前,在家里试讲了好几遍,“最后一遍试讲,效果相当好,儿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显示出了一定的思维深度与广度,我们当父母的都特别吃惊”。 

  “问题性学习”正是一汽一中所推崇的教学理念的一个载体。该校校长张彤表示,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永远带着问题走进教室、走出课堂,才能促进学生们去思考、去发展。“小先生制度”给了学生们一个更大、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不对孩子们的思考方向做任何硬性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们的创新意识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小先生制度促教学相长]相关文章:

1.胆小先生优秀教案

2.中班胆小先生教案

3.大班语言《胆小先生》课件

4.中班语言胆小先生教案

5.电商大促口号

6.人生总是仓促

7.春节促销口号集锦

8.oppo促销工作总结

9.双十一促销主题口号

10.关于活动促销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