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结构

发布时间:2016-3-7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章志德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第二节第一句话是这样写的:“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是总写马克思一生的重大贡献,是先实践,后理论;后面五节内容详细交代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贡献,是先理论,后实践。

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呢?

总说不难理解,因为恩格斯认为马克思一生的贡献最主要的是在于他的一系列的革命实践活动,“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

为什么分说时又采取了先理论后实践的顺序呢?教参没有说。

那么是否可提出这样的疑问:详写部分说明理论是为实践服务的,那么总写时不需要体现这种道理吗?这显然是不对的。那么是不是恩格斯安排有误呢?我认为不但不是,而且这种安排还体现了恩格斯很深的用意。

就文章主体部分来看,如果还是先写实践方面,后写理论方面,那么就会给人造成一种错觉:马克思在实践方面的贡献和理论方面的建树似乎没有多大关系,而且读者也弄不清马克思为什么能在实践方面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前面已经说过,突出马克思实践方面的巨大贡献是作者评价马克思一生成就的着眼点。基于这一点,作者就必须向人们交代清楚马克思为什么会在实践方面取得如此大的成就。这个原因就是马克思在理论上的非凡的建树。这样一来,不仅原因交代清楚了,也顺势交代清楚了马克思在理论上的建树和实践方面的贡献的关系,从而达到真正全面地评价马克思一生贡献的目的。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结构]相关文章:

1.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读后感

2.在马克思墓前讲话教案

3.爱的结构(随笔)

4.述职报告的结构

5.生物根的结构免费课件

6.韵母的结构分类

7.古籍的结构是什么

8.演讲稿的结构技巧

9.初中生物教案:茎的结构

10.介绍信的结构和写法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