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女子职业高级中学 李欣
加上大学四年,一共学了十六年语文,然后又教了三年语文,渐渐地发现语文似乎有些名不副实了。
“语文是工具”①--这是叶圣陶先生对于语文教学的一个基本观念。叶老认为,所谓语文,“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②。也就是说,语文是个人思想和表达思想的工具,是人与人之间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学校里任何学科的学习、传授都必须要使用这个工具。这说明语文作为一门学科,不仅是一门基础学科,而且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因此,由于这个性质的制约,决定了“听、说、读、写”成为语文教学“独当其任的任”。
然,从小学到中学,上语文课,总是两周的读文章、分析文章才换来一节作文课、写一个作文。这也难怪,打开教科书,老教材是一个单元里三篇讲读课文、四、五篇课外自读课文后才是一个作文训练;新教材也是六个阅读单元,三个作文和口语训练单元。于是,语文课似乎成了“阅文课”?
自然,阅读是语和文的基础。没有阅读,语、文都只能是空中楼阁。但是阅读的根本目的究竟是什么?为什么要课内读、课外读?叶老这样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③可见,叶老的“凭借”说是从语文教学的目标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综合语文能力和习惯这个基本观点着眼的,他确认:语文教材“从青年现在或将来需要读的同类的书中举出来的例子;其意是说如果能够了解语文教本里的这些篇章,也就大概能阅读同类的书,不至于摸不着头脑。所以语文教本不是个终点;从语文教本入手,目的却在阅读种种的书。”④
也就是说,阅读文章是要学习、积累、借鉴。学习别人文章的精彩处以及为何精彩的原因、积累丰富的语言,把别人的经验化作自己的技能,“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使自己在语和文中都能通过借鉴进而语出、文出自己独特的东西。其实,这就和学画画、学写字一样,首先要临摹,学生作文、语言同样离不开模仿,正如文学巨匠茅盾所说:“ ‘模仿’可以说是创造的第一步”,“‘模仿’又是‘学习’的最初形式。”
阅读固然重要,但语文毕竟是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并且在当今的信息时代,写作在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口语交际训练不仅要让学生能说,更要让学生会说,才能适应充满激烈竞争的今天。这已成为社会发展和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了。
对文章的分析,讲究求甚解、求深解,对文章进行非常“科学”细致地“拆解”、深入地“鉴赏”、精心地“把玩”、反复地“历练”,不厌其深、不厌其细、不厌其透,一篇文章讲它三四课时轻而易举。但最后却只对读的能力大大进行了训练,而听、说、写的能力则如蜻蜓点水一般,并不能充分得到训练。如此看来,不知不觉语文教学中“语文”一词已名存实亡了。
以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教材为例,第一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学会揣摩语言,其中包括四篇阅读课文--《荷塘月色》、《拿来主义》、《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杜鹃枝上杜鹃啼》。按教学计划应该用九至十个课时完成课文讲解,然后才是二至三个课时的作文和口语的训练,这样教学的结果就成为阅读为主、说写为辅的实为“阅文”名为“语文”的教学了。
都说读书贵在精,学习更是如此。我认为可以减少一至两篇课内的讲读课文,而增加口语与作文的训练,同时听、说、读、写结合,将课时五五分成。例如用两、三节课分析课文,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对语言的深层含义、感情色彩等进行辨析、品味;一节课或依样划葫芦或展开来作文,加深对语言运用的理解;一节课围绕课文进行口头训练,可以说说阅读心得,也可以根据课文或拓开去进行朗诵、对话、演讲、答辩等,训练口头表达,不断增强语感;一节课作文评讲或自评和总结。五、六节课完成一篇课文,现炒现卖,举一反三,可以说听说读写都得到了平衡而全面地训练,这样既语又文,名实也可以其相符了。
参考资料索引:
①《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150页。
②《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138页。
③《大力研究语文教学 尽快改进语文教学》
④《谈语文教本》
附:联系地址:重庆市江北区教育委员会督导室李代金李 欣 400020
联系电话:13996198771
电子邮箱:muzixinr@yahoo.com.cn
作者邮箱: muzixinr@yahoo.com.cn
[语文教学中语文的名与实(网友来稿)]相关文章:
6.诚实的名言和格言
7.
8.关于诚实的名言和格言
10.关于为人诚实的名言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