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理解细节描写的特点和作用,品味平实而有韵味的语言。
2.学会运用细节来表现人物的个性。
3.了解金岳霖先生的性格特点,并通过本文了解当时西南联大的校风、学风。
教学重点
鉴赏本文的细节之美,并通过细节感受人物美。
教学难点
品析本文平实而自然却饱含感染力的文字。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一篇文章《金岳霖先生》,共同走进汪曾祺的文学世界,去品味他用冲淡隽永的语言、幽默滑稽的笔法描绘传神细节,感悟金岳霖先生情趣丰富的性情人生。
二、了解作家及本文主人公金岳霖先生。
(说明:这一教学环节,可以设计为学生自由交流课前预习查找的相关资料,或者教师直接向学生介绍。)
三、阅读指导。
1.第一遍阅读:默读(把握文章大意)。
2.第二遍阅读:范读(扫除词句障碍)。
四、整体感知。
1.请找出本文的核心句及文眼。
2.作者选用了与金岳霖先生有关的哪些细节?写出了他怎样的个性?
五、品析细节。
1.作者选了许多与金岳霖先生有关的生活细节,请你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选择你认为最为传神的一两个小细节来评点人物的性情魅力。
示例如下:
“怪”:
(1)穿戴“怪”。
①他常年戴着一顶呢帽,进教室也不脱下。
②一副眼镜一只镜片是白的,一只是黑的。
③经常穿一件烟草黄色的麂皮夹克,教授里穿夹克的只有金先生一人。
(2)语言“怪”。
①每一学年开始,给新的一班学生上课,他的第一句话总是:“我的眼睛有毛病,不能摘帽子,并不是对你们不尊重,请原谅。”
②他有时一上课就宣布:“今天,穿红毛衣的女同学回答问题。”听完回答说:“Yes!请坐。”
③逻辑学是一门艰深的学问,金先生的回答是:“我觉得它很好玩。”
④讲课中间,喜欢停下来,总喜欢问一问成绩最突出的同学:“王浩,你以为如何?”
⑤搞文学讲座,题目是《小说和哲学》,讲了半天,结论却是:小说和哲学没有关系,“红楼梦里的哲学不是哲学”。
(3)动作行为“怪”。
①走路奇怪。微仰着脑袋,深一脚浅一脚地在联大新校舍的一条土路上走着。
②提问回答的方式很奇怪。一是提问穿红毛衣的女同学,一是用奇怪问题回答奇怪问题,还有讲课中间询问成绩突出的同学之见解。
③所教人数也奇怪。“符号逻辑”这门课选修的人很少,教室只几个人,有时是他和王浩二人的对话。
④一些细节很奇怪。搞讲座的时候,当着学生的面,把右手伸进后脖颈,捉出一个跳蚤,捏在手指里看看,甚为得意。
⑤爱好奇怪。和斗鸡在一个桌子吃饭;和教授的孩子进行比赛,输了奖励孩子大梨、大石榴。
⑥毛主席让他多接触社会,八十多岁的他,和三轮车夫约好,每天拉着他到王府井一带转一大圈。
“重情”:
(1)给逝去的林徽因过生日--重于情,深于情。
其情也特别深、特别纯、特别真挚、特别伟大。课文中说金先生是个单身汉,这缘于他对林徽因的真挚深沉的感情!
(2)林国达之死--珍惜师生情。
其情弥深,整堂课都没有笑容。
写完这么多的细节,作者想要表达什么呢?
教师小结:一句话,收住了全文。“王府井人挤人,熙熙攘攘,谁也不会知道这位东张西望的老人是一位一肚子学问,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大哲学家。”字里行间表现了对老师的崇敬,对联大生活的怀念。站在这几则或曰趣事或曰逸闻的彩笔勾勒出的金先生的肖像前,我们可以感受到金先生的性情魅力,他的质朴、率性、自由、纯真、有爱心、有学问、重情义、爱生活……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分析文中的“闲笔”。
学生还可能提出如下细节,教师灵活掌握,进而分析文中的“闲笔”。
(1)文章第2自然段描写金岳霖的穿着之后,却写到闻一多和朱自清的穿着,更进一步联想到闻一多大骂蒋介石的情景。这是不是离题万里啊?
生1:作家在此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用联大其他教授的率真与正气来衬托金先生的品性。
生2:我认为汪曾祺写《金岳霖先生》,并不是只为传主作传。文章开头就说:“西南联大有许多很有趣的教授,金岳霖先生是其中的一位。”这句话说得很清楚,“有趣”是西南联大许多教授的共同特征,金岳霖先生只是西南联大教授那一特殊群体中的一位。
生3:是的,我也同意此说。文章的结尾再次提及:“联大的许多教授都应该有人好好地写一写。”可见,金先生是群像中的一位代表,金先生身上,折射出作为“精神圣地”的西南联大诸多知识分子共同的、迷人的精神魅力,因此都应该写一写。这句话与开头遥相呼应,看似随意之笔,实际上是作者匠心所在。
(2)文章由金岳霖的得意门生--王浩,展开联想,写到王浩“现在成了洋人”,又进一步详细交代了与作者的来往。此处细节是不是应该删去?
生1:此处仍是衬托,先看看王浩是个怎样的人。王浩的一个好朋友是“我”的同事,大家时常一起玩,于是就和“我”一直联系,可见王浩是个率真、随和、易于结交的人。他不仅在学术上师承金先生,在某些品行上,甚至是性格上都受其影响。
生2:王浩的光头造型,“我”的创意大作,都是师承金先生。其实汪曾祺本人也是金先生的高徒,他的漫画多有个性,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生3:作者不惜笔墨给我们刻画金岳霖先生的高徒的形象,也是侧面展示了金先生成功的教育,若没有不凡的人格魅力,怎能影响学生?
(3)文章中还有些看似赘余的语言,如“沈先生当面和背后都称他为‘老金’”。为何分言“当面”和“背后”?
生1:称其为“老金”,由此可知此人既可亲又可敬。当面尊称可以理解;背后也称老金,那种尊敬和亲密的感情就是发自肺腑的了。
生2:背后不用称呼全名,大家都知道所讲的是谁,可见他的知名度和认可度。若是无名小卒,恐怕连名带姓地介绍,别人也弄不清是谁。这也说明金先生为人随和,人缘又好,同事朋友相处十分融洽。这一点在后文记录的许多小事中也有所体现。
(4)因为金先生有眼疾,常年戴帽,帽檐压得比较低,所以“脑袋总是微微地仰着”,后来眼疾好了,但是作者还是强调金先生那种微微仰着脑袋的姿势一直保留着。文章为何不厌其烦地强调这一点?
生1:体现了金先生敬业、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哪怕是有眼疾,哪怕需要如此费力的姿势,他也不放弃对学生的关注,以至于这个姿势成了习惯,眼睛好了也改不了了。
生2:这样的一个姿势,深深映入学生的脑海,这是最动人心扉的细节。多年后,如汪曾祺这样的学生们,回忆起恩师的姿势,也许都会心头一热。
教师小结:大家之作,细微处往往独具匠心。叶圣陶先生主张研读课文时“字字不宜忽,语语悟其神”,我们在这些细节中,真切地体会到金岳霖先生的人品及性情。正是这些全文不起眼的“闲笔”,却蕴藏着独特的艺术创造,让我们看到了这样的一位先生:
哲学逻辑,俯身钻研现严谨;
呢帽麂皮,仰首前行显从容。
3.试着给“细节”一词下定义,并谈谈细节的魅力何在。
提示:细节是文艺作品中细腻地描绘人物性格、事件发展和自然景物等的最小组成单位,细节描写要具有真实性,要服从艺术形象的塑造、故事情节的展开和主题思想表达的需要。只要学生能抓住“细微”“真实”等关键词即可。
六、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秋 思
张 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分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全诗只剪取家书就要发出时的一个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诗人在写家信时深感思乡情切,由于“意万重”而觉得无从下笔,由于时间“匆匆”,担心有些话说不清楚,交代不周全,又因托“行人”之便捎信而无暇细加考虑,似乎有点“书被催成墨未浓”的意味。书成封之际,似乎已经言尽,但当捎信的人就要上路的时候,却又忽然感到刚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内容,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复看。“开封”的动作,表现了诗人对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千言万语,唯恐遗漏了一句。正是“临发又开封”这一耐人咀嚼的动作,使得这句诗具有穿透千古的力量。这一细节写得非常细腻,非常典型,看似平淡,却韵味尤浓。
七、教师总结。
读过此文我们觉得主人公真纯可爱,质朴可亲,佩服他阅历时世浮沉、洞察万物的从容淡定,继之就是深深的怜惋与喟叹了。而这些都是通过作者细腻传神的细节(肖像、动作、行为举止等)凸显的,我们能否也拿起笔,把那些明媚的或灰白的心灵感悟写在岁月的河岸上?期待同学们课下进一步尝试。
八、布置作业。
运用从这篇课文中学到的“细节”描写,以小细节见大人物的方法,写几个人物片段,或者也可以将写人的旧作拿出来进行修改加工。
王云
[金岳霖先生 教案教学设计(长春版八年级下册)]相关文章:
1.金岳霖先生的课堂教案
4.金岳霖先生读后感
6.藤野先生教案
7.《藤野先生》教案
8.灰灰先生教案
9.长春版颐和园课件
10.仁爱版八年级下册英语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