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市吕合镇初级中学学本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设计
学期:2015秋季学期 科目:语文 教师:董先萍 授课周次:16
课题 26 小圣施威降大圣
教学目标 1.积累生字新词。
2.了解孙悟空大战二郎神的经过,了解神话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的特点。
3.感受孙悟空人物形象,激发同学们对孙悟空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了解神话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的特点,感受孙悟空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了解神话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的特点,感受孙悟空人物形象
教学流程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创设情境 一. 导入:
二. 知识准备,检查预习。
1.文学常识了解【多媒体显示】: 《西游记》又名《西游释厄传》,是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由明代小说家吴承恩编撰而成。此书描写的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以及白龙马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传奇故事。故事跌宕起伏、惊心动魄,作者以虚构的人物描述了那个年代的人心险恶、腥风血雨,与唐僧师徒四人所走过的困难重重的取经之路。
吴承恩,明代小说家,字汝忠,别号射阳山人,淮安山阳(今江苏淮安)人。他生于一个由学官沦落为商人的家族,家境清贫。吴承恩自幼聪明过人,《淮安府志》载他“性敏而多慧,博及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但他科举不利,至中年才补上“岁贡生”,后流寓南京,长期靠卖文补贴家用。晚年出任长兴县丞,由于看不惯官场的黑暗,不久愤以辞官,贫老以终。
2.课文背景【多媒体显示】:本文选自《西游记》第六回,原标题为“观音赴会问原因,小圣施威降大圣”。前五回的故事梗概是:花果山仙石孕育一石猴,石猴觅得水帘洞被群猴拥戴为王。数年后,石猴拜菩提老祖为师,获名孙悟空,学得长生之道、七十二般变化及筋斗云,又向龙王讨得金箍棒,后大闹天宫。玉帝令托塔李天王率天兵天将去捉拿孙悟空,孙悟空两度打败众天神。于是,观音推荐小圣杨二郎擒拿孙悟空。本课故事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3.读音训练。(1)让学生把课后“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齐读两遍。
(2)给下列字词注音【多媒体显示】:
掣 鹚 淬 鹞 鹭鸶 鹳 鳜 鲂 撺 鸨
樗 蓼汀 躘锺 棂 愕 擎 哪吒 幌
自主学习 1.你从课文标题“小圣施威降大圣”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2.课文标题中“小圣”和“大圣”各指的是谁?关于“小圣”,你还知道他的哪些故事?
3.请用简练的语言复述孙悟空与二郎神打斗的过程。
合作探究 1.想一想,课文中的哪些情节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经典句子赏析:
(1)“大圣慌了手脚,就把金箍棒捏做绣花针,藏在耳内,摇身一变,变做个麻雀儿,飞在树梢头钉住。”这一句中哪些动词用得好?为什么?
(2)那六兄弟,慌慌张张,前后寻觅不见,一齐吆喝”这句话中“六兄弟慌慌张张”对刻画孙悟空有何作用?
(3)“却说那大圣已至灌江口,摇身一变,变作二郎爷爷的模样,按下云头,径入庙里。鬼判不能相认,一个个磕头迎接。他坐中间,点查香火:见李虎拜还来三牲,张龙许下了保福,赵甲求子的文书,钱丙告病的良愿。”这几句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大圣形象?请同学们自己在文中找例句,自己赏析。
展示点拨 学生交流探究后,教师明确:
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如果写孙悟空直接变成一个最厉害的,就会使文章平铺直叙,味同嚼蜡,无法吸引读者,且文章的曲折性就没有了。在《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作者写鲁提辖打死镇关西的过程的写法与本文相似。作者没有写鲁提辖一拳打死镇关西,而是详细地写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的过程。
同学们自由讨论,教师明确。
预设答案【多媒体显示大圣和真君的头像】:
喜欢大圣:神通广大,敢于反抗,机敏,坚毅,勇敢,无畏。
喜欢真君:本领高强(总能识破大圣的各种变化),神通广大。
巩固达标 孙悟空的每一次变化,二郎神都能马上找到制伏他的方法。作者为什么不写孙悟空直接变成一个最厉害的?在别的作品中,你有没有看过类似的写法?
教学反思
教务处审核:
楚雄市吕合镇初级中学学本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设计
学期:2015秋季学期 科目:语文 教师:董先萍 授课周次:16
课题 27皇帝的新装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积累生字新词。
2.以朗读为载体,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体会文章艺术特色,理解文章主题。
教学重点 体会文章艺术特色,理解文章主题,通过人物形象的分析,学习表现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艺术特色,理解文章主题,通过人物形象的分析,学习表现人物的方法。
教学流程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创设情境 一、导入:
本来是大家能一眼就能看穿穿的骗局,但是骗子却竟然畅通无阻最终演绎出一场闹剧。为何骗子能成功?下面我们阅读课文看看骗子为什么能骗成功。
二、走进作者、了解作品。
作者:安徒生(1805-1875),19世纪丹麦文学巨匠,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他的160余篇童话在近150年中被翻译成140多种文字,。安徒生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穷苦,早期写有诗歌、剧本和长篇小说等,1835年开始写童话,著名的童话有《丑小鸭》、《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夜莺》、《皇帝的新装》等。
童话: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它往往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它又往往采用拟人的手法来写。
自主学习 1、自读课文,回答问题:
A、自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读准下边字词。
滑稽jī 陛下bì 头衔xián 骇人听闻hài 钦差qīn 更衣gēng 自称chēng相称chēn 圈定quān,,
B、课文以什么为线索?(学生自己思考,然后讨论完成)
2、引导学生理清故事情节(合作完成):
合作探究 1. 分角色朗读相关的文段,体会夸张和想象。(通过分角色朗读,学生进一步体会安徒生童话的语言通俗、流畅,保持着口语化的特色。即像叙说家常一样。)
2. 在根本上不存在的“新衣”面前,从皇帝到老百姓都不敢说自己根本看不见新衣,这是为什么?
后来小孩子最先说出了真话,紧接着老百姓也都说真话,而皇帝和他的内大臣们仍装模作样地把戏演下去,作者这样写,你是怎样理解的?
展示点拨 1.课文以什么为线索?(学生自己思考,然后讨论完成)
明确:(以“新衣”为线索:爱新装--做新装--看新装--穿新装--展新装--笑新装)
2、引导学生理清故事情节(合作完成):
提示:这篇课文的情节围绕一个“骗”字展开,请同学们说说文中各种人物是怎样围绕这个“骗”字进行活动的。
明确:--皇帝受骗→骗子行骗→大臣助骗→百姓传骗→小孩揭骗
点拨:请围绕“新装”这一线索梳理本文结构层次,并以小标题的形式加以概括。
故事情节一般可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开头有引子,结尾有尾声
回答后明确:(并摘要板书)
引子:皇帝爱新装 (受骗缘由)开端:骗子织新装 (骗子行骗)
发展:君臣看新装 (大臣助骗)高潮:皇帝穿新装 (百姓传骗)
结局:小孩揭新装 (小孩揭骗)
巩固达标 1.抄写生字词.
2.完成同步解析自主学习1-3题.
教学反思
教务处审核:
楚雄市吕合镇初级中学学本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设计
学期:2015秋季学期 科目:语文 教师:董先萍 授课周次:16
课题 28 女娲造人
教学目标 1.积累生字新词。
2.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复述故事,理解文中联想和想象运用
3.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感受文中对于人类诞生所表现的喜悦之情。
教学重点 体会文中大胆而新奇的想像 , 感悟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大胆而新奇的想像 , 感悟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教学流程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创设情境 激情导入:
从古到今,对于“人是从哪里来的?”这个有趣话题,人们展开了丰富想像与严密推测,猜想着人类诞生。同学们你们能不能先谈谈你们了解了几种人类诞生说法?(同学们可以用简短的语句将自己收集到的资料阐述给大家,如:伊甸园说、外星人说……) 今天,我们来看看我国远古时代的人们对人类诞生的看法《女娲造人》(板书课题)。
自主学习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熟悉情节。
2、让学生仔细品味课后练习一中《风俗通》里两则短文,然后请一学生复述课文故事情节,其他学生边听边在课文中划出短文中所没有的内容。
3、请学生评定复述者优缺点,补充遗漏处。
合作探究 1、 看看课文中丰富了哪几个情节?
2、 同学们刚才找出的几个情节,特别是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是真的吗?你怎样理解这种写法? [提示]此题目的让学生明白这些情节是想像而得的。让学生通过讨论了解到神话是在科学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人们因无法对人类诞生做出解释时,但又想探求自身起源,所以只好借助想像来解决,这也正是神话故事的亮点。
3、默读这几个情节,同学们看看哪里最见出作者的想像力,能否谈谈你的看法?
展示点拨 1、 看看课文中丰富了哪几个情节? [提示]①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 ②人造出来之后欢喜场面;③女娲像人一样具有心理活动和喜怒哀乐等情绪④作者的评述
2、默读这几个情节,同学们看看哪里最见出作者的想像力,能否谈谈你的看法? [提示]如:女娲造出小人之后欢欣鼓舞的场面以及对女娲的人性化描写最见作者的想像力,女娲作为“神”,她也有人的喜怒之情,她会哭、会假装生气,甚至会灵机一动创造出人类,她得到了母亲的天伦之乐。她哪里是神,分明就是人,她有人的情感、人的心态、人的智慧、人的生活体验。从中我们看到了神话情节里想像的,但又是真实的,是合乎现实生活情理的。然后针对“喜”字启发学生从多角度来感受人类诞生意义:如有了人类,大自然才有了生机;有了人类,女娲不再孤独;有了人类,世间才有温情……。从而让学生明白生命的可贵,要珍爱生命等。
巩固达标 1.抄写读一读写一写
2.出示简短《精卫填海》故事,要求学生展开丰富的想像和联想,扩写这则故事。
教学反思
教务处审核:
董先萍
[小圣施威降大圣 皇帝的新装(第一课时)女娲造人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3.女娲造人的课件
4.女娲造人课文课件
5.女娲造人优秀课件
10.《升国旗》第一课时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