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正确翻译一些重要文言词汇。
2、正确背诵课文,翻译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懂得为人处事应信守诺言,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重点:
1、正确翻译本文的一些重要文言词汇。
2、正确背诵课文,并翻译。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懂得为人处事应信守诺言,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全班背诵课文。
二、完成《为学》练习
一、加点字解释
1、为:为学 ( ) 此不为( )孰为汝多知乎( )
2、其:其一贫 ( ) 问其故( )
3、学:为学 ( ) 学之( )
4、以:以告富者 ( )吾以日始出时( )以鸡卵汁作碑( )
5、顾:顾不如蜀鄙之僧( )入门不顾( )三顾 茅庐( )
6、去:西蜀之去南海( )相委而去( )
7、足:吾一瓶一钵足矣( )不足为外人道 也( )
8、之:为之( ) 吾欲之南海( )蜀之鄙( )
人之立志 ( )西蜀之去南海( )
9、蜀之鄙 ( ) 10、贫者语于富者曰 ( )( )
11、子何恃而往( )( )12、越明年 ( )
13、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 ) ( )
二、句子翻译:
1、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2、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3、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4、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5、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6、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三、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 》,作者是 朝代的 (人名)。
2、本文运用 的手法,告诉我们的 道理是:
三、作业布置 订正练习并且复习
-----------------
《为学》复习课教案2
课题: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第_一课时)
备课日期: _2015 年_1_月_1 _日星期_ 四_ 授课时间:第__周 星期 __
教学目标:
1、掌握“之”“为”“鄙”“去”“顾”等文言词汇和基本文言句型,了解用故事类比阐明文章主旨的方法。
2、通过反复朗读和分析课文,理解蜀鄙二僧故事的内涵和用意,认识“学贵立志”、“事在人为”的道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通过反复朗读和分析课文,理解蜀鄙二僧故事的内涵和用意,认识“学贵立志”、 “事在人为”的道理。
教学难点:学习文章层层递进的写作方法,体会文中排比句的表达作用。
教学过程:
一、背景以及作者介绍
本文节选自《白鹤堂集》,原题《为学一首示子侄》,是彭端淑为勉励他的子侄辈努力学习而写的。为学,即求学、做学问的意思。
二、齐读课文
注意字音:鄙bǐ 恃shì 钵bō 为wéi 语yù
三、复习词语解释和句子翻译:
(一)字词解释:
1、为学 ( ) 2、蜀之鄙 ( )
3、其一贫 ( ) 4、贫者语于富者曰 ( )
5、子何恃而往( )( )
6、吾一瓶一钵足矣( ) 7、越明年 ( )
8、以告富者 ( ) 9、西蜀之去南海( )
10、贫者至焉 ( ) 11 、 顾不如蜀鄙之僧( )
12、之:为之( ) 吾欲之南海( )
蜀之鄙( ) 人之立志 ( )西蜀之去南海( )
(二)句子翻译:
1、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2、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3、吾数年 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 而往!
4、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5、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6、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四、课文内容理解:
1、二僧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请联系具体语句加以分析。
2、交流:
相同:(1)目标相同:都想去南海。
(2)实现目标(客观条件)都很困难:南海离四川很远,路途险阻
(语句: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不同:(1)一个贫穷,一个富裕(穷和尚实现目标更困难)
(语句: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2)一个坦诚谦恭,努力实践,有勇气有自信;一个傲慢无礼,只说不做,目中无人。
(语句1:“吾一瓶一钵足矣。” / 越明年,贫 者自南海还。面对困难知难而进大胆实践)
(语句2:富者曰:“子何恃而往?”/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面对困难缺乏勇气只说不做,傲慢无礼)
(3)结果不同:一个达到,一个没到。
(语句: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主旨分析:
1、“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的原因是什么?作者引用二僧的故事想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
面对困难,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关键在于“立志”,更在于具有“立志去为”的毅力。这是战胜一切困难的根本思想:知难而进,勇于实践。
五、评讲点击练习:
六、 练习链接:
9、以下人物和彭端淑不在同一朝代的是(2分)
A.郑燮 B.姚鼐 C.周敦颐 D.袁枚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注意加点词语的含义。(3分)
吾欲之南海,何如?
11.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选文第⑴段指出“为学”的难易可以转化,关键在于“为”。
B.故事中贫僧的所为证明了“不为,则易者亦难矣”的观点。
C.选文⑶-⑹段富僧的心理由最初的轻蔑变成了最终的敬佩。
D. 选文第⑺段由“蜀鄙二僧”的故 事引出主旨:为学贵在立志。
七、 订正练习、背默写纸。
[《为学》复习课教案]相关文章:
1.为学优秀课件
3.组织行为学课件
4.为学文言文及翻译
5.为学文言文翻译
6.为学阅读问题设计
10.日月水火课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