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情境激趣搭支架 结合学生对金融专业的热情,以“账本核算”的专业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文本的兴趣,引导学生快速深入课文并同步建构语文学习能力。“账本核算”是一个支架,一艘航船,我们借助这个支架为学生搭建起语文学习的大厦,我们借助这艘航船将学生送达语文学海的彼岸,让他们去欣赏体味语文的内涵和魅力。
2.“一”以贯之强技能 以“一毛钱”“一本帐”为线索,贯穿联通本节课各个教学环节,分析“一位母亲”的形象,自始至终强化的是学生的一项语文技能,即通过把握细节来分析人物形象,做到教学脉络清晰、教学环节层层深入。
教材学情
教材:
这篇课文编选在高教版中职语文教材基础模块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整体感知,感受文中的人物和事件。从编排顺序上看,四篇课文中的事件选择体现出由多到少、由粗到细的顺序,从老舍《我的母亲》全景式的纵向贯通到《卖白菜》的截取横断面,选择的事件越来越小,对人物的描写也越来越细。《卖白菜》这篇文章,从内容情节来说,没有复杂之处,但是作者通过具体生动的细节描写,刻画了一位真诚自尊的母亲形象,这个形象给儿子留下了永恒的记忆。
学情:
本节课授课对象是金融专业高一年级金融3班学生。通过课前对学生学习情况的问卷调查我发现:
(1)70%的学生对于课文习惯于粗略感受--关注情节、忽视细节,不愿深入品读,造成对文章的理解浮于表面,无法真正感受语言文字之美。
(2)但作为高一新生,76%的学生对刚接触的金融专业课程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新鲜感,这成为我《卖白菜》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突破口。我决定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借助他们对专业的兴趣和新鲜感,设置专业任务情境“账本核算”,以此为教学支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赏析细节描写,提高对文章细节的把握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账本核算”的形式,设置专业任务情境,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深入理解母亲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我的“账本”和母亲的“账本”核算之比较,体会母亲真诚自尊的品质及其对“我”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从细节描写中探寻作家隐秘的情感,读出不一样的“母亲”和“我”。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导入:
话说一毛钱
1、大屏幕展示“一毛钱”;
2、展示莫言的话:一毛钱成了他最后悔的一件事
1、思考一毛钱值什么;
2、产生疑问:怎样的一件事?
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导入课文。
二、找凭证:
1、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浏览细节,找出情节的关键点。
2、追问:该不该多算一毛钱?
1、阅读课文,浏览细节,根据对课文的理解,找出情节关键点。
迫于生活的无奈,母亲决定卖掉最后的三棵白菜,在集市面对挑剔的老太太,我多算了一毛钱,事后白菜被退回,母亲第一次留下了伤心的眼泪,我至今心中依然沉痛。
整体感知,浏览细节,为下面正式建立账本做好铺垫。
三、建账本
1、专业情景创设
展示“一毛钱的账本”
学生根据课文相关内容,核算卖白菜的成本和结果。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法,共同完成账本的填写。(见表一)
2、集中各小组讨论的结果,学生共同完成账本填写。学生分享本小组的账本内容时,必须说明文本依据。
1、阅读课文,寻找细节,小组讨论交流,共同完成账本内容的填写。(见表一)
2、以账本中的每一项为单位,不同小组举手发言,其他小组进行对比和补充,集中全班智慧逐步完成账本。在阐述账本内容时,说出内容在课文的文本依据,主动分析依据(也就是细节),初步感受母亲形象。(见表二)
创设“建账本”的专业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返回文本,寻找细节,在填充账本内容的同时关注细节,初步感受母亲形象。
表一:“一毛钱的账本”
白菜成本损耗 我的核算收入
母亲的核算种植的艰辛付出
①对小白菜的特殊情感
②赶集路上对小白菜的爱惜 老太太拽白菜根,戳白菜,撕白菜帮子 多算了一毛钱 白菜退回
冻伤 丢了脸,
第一次流泪
表二:核算成本和结果的同时初步感受母亲形象:
①对小白菜的特殊情感
②……撒种、间苗、除草、捉虫、施肥、浇水、晾晒……
后来,它尽管还是小,但卷得十分饱满,收获时母亲拍打着它感慨地对我说:“你看看它,你看看它……”在那一瞬间,母亲的脸上洋溢着珍贵的欣喜表情,仿佛拍打着一个历经磨难终于长大成人的孩子。
母亲的勤劳
②赶集路上对小白菜的爱惜 ③母亲在我的头上打了一巴掌,骂道:“穷种啊!”然后她就颠着小脚,乍着两只胳膊,小心翼翼但又十分匆忙地下到沟底,将那棵白菜抱了上来。 动作、语言描写,表达对小白菜的爱惜
四、对账本
1、提出疑问:面对同样的白菜成本和损耗,“我的核算”和“母亲的核算”竟然是完全不一样的,为什么会很出现这种情况呢?
2、为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中儿子为什么“多算了一毛钱”,引入一则课外材料--“莫言吃煤”的故事。(见下面材料)
3、进一步设疑:“我们认为儿子“多算一毛钱”从情感上来说也是可以理解的,那母亲觉得丢了脸并第一次流下伤心的眼泪这样的表现是不是过于激动了呢?她的表现是不是令我们感到意外?”
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根据文本找出母亲流泪这个行为的依据。
1、学生深入文本,对比探究“我的核算”和“母亲的核算”结果为何不同的原因。
2、学生阅读材料
在情感上理解了饥荒年代一顿白菜馅饺子对文中的“我”来说是怎样的一种渴望,也更能理解“我”在面对撕白菜的买菜老人时不由自主地“多算了一毛钱”的行为。
3、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再次进入文本。
最终,他们通过认真挖掘母亲神态、动作、语言等细节,探究出母亲流泪行为背后的性格支撑,即正因为母亲的坚强、慈爱、善良,才有了母亲的“怒”,母亲的“忧伤”和母亲的“眼泪”。(见表三) “对账本”这一教学环节将整堂课推向高潮,在学生对比账本的过程汇总,积极主动挖掘细节,深入理解了母亲形象和文章内涵。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一毛钱的账本已经演化成人生的账本,我的算账是对白菜本身的核算,而母亲的账本则是对人生价值的核算。母亲的流泪不仅是因为自己的自尊受损害,更是为孩子小小年纪就失去真诚这个做人底线感到痛心遗憾。
阅读材料:莫言吃煤
《青岛早报》2012年10月14日《一个饿得吃煤的少年的发财梦》(节选)
童年时期的莫言究竟饿到了什么地步以至于让作家刻骨铭心呢?除了众所周知的“饺子”,还有一个带有荒诞色彩的现实故事,那就是饥不择食的少年莫言为了填饱肚子甚至啃过煤块。1961年的春天,村里的小学拉了一车亮晶晶的煤,没有见过世面的孩子不知眼前黑乎乎的东西为何物,其中一个聪明的孩子拿起一块放在嘴里咯嘣咯嘣地啃起来,看到他嚼得香甜的样子,莫言和其他小伙伴一拥而上,每人抢一块也吃起来,还感觉“味道好极了。”一旁的大人见状,也扑了上来,校长见状出面阻拦,谁知更是造成哄抢。多年后,莫言回忆这个不可思议的故事,说“至于煤块吃到肚子里的感觉,我已经忘记了,但是吃煤时口腔里的感觉和煤的味道,至今还牢记在心。”
表三:深入挖掘母亲形象
五、补账本
学生补写母亲在面对老太太退白菜时的情景。课堂上检查并讲评。重点关注学生补写情景的描写重点。
根据自己对刚学知识的理解,课堂上完成情景补写。
帮助学生巩固强化通过细节把握人物形象的能力。
六、课后作业(比较阅读-拓展提升)
布置作业:比较阅读。胡适《我的母亲》、老舍《我的母亲》和《卖白菜》
课后重新阅读,比较三篇文章中母亲形象及其塑造方法的共同点,通过班级QQ群交流作业情况。引导学生将学过的内容融会贯通,拓展提升。
板学过的内容融会贯通,拓展提升?br>
板书设计
精心种植 家境贫寒
把握细节赏析人物
真诚自尊 一毛钱的账本
特殊情感 多算了一毛钱 (深入挖掘)
我的核算 母亲的核算
[莫言《卖白菜》情境教学设计(创新型教案)]相关文章:
1.关于卖白菜教案
2.莫言卖白菜读后感
3.情境随笔作文教学设计
5.小猴卖圈语言教案
10.动物过冬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