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有关知识,识记并理解文中的生字词。
2.整体感知课文,明确论题,归纳文章的中心论点。
【学习重点】
明确本文的中心论点
【学习难点】
理清文章整体结构
【课前积累】
1.《最苦与最乐》的作者是__________,字 __________,号__________,
别号__________ , __________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曾参与过“戊
戌变法”。本文选自__________ 。
2.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契约( ) 揽( ) 悲天悯人( )卸却( )
3.解释下列词语
失意:
如释重负:
无入而不自得:
悲天悯人:
达观:
契约:
任重道远:
死而后已:
仁人志士:
心安理得:
【课上突破】
(一)师生讨论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第一步:先由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然后填写以下空格,填写后 互相交流订正。
是人生最大的痛苦。__________ 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人生当 __________ ,而不能 __________ 。
第二步:根答案再次讨论,理清课文结构,从而明确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一、(1、2自然段)论述 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3自然段)论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4、5自然段)论述 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合作探究:分四人小组讨论以下 问题。
1.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么?
2.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什么?
3.作者是如何提出人生最苦的事是责任未了的?
4.到底什么叫责任?它的范围有多大?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阐述的?
5.作者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的?结论是什么?
【课后提高】
1.下列字形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如释重负 悲天悯人 缆绳 契约
B.卸却 失意 良心 纠缠
C.任重道远 监督 圣贤 豪杰
D.自头苦海 逃避 解除 赔礼
2.在括号中写出相应的 词语。
(1)分内应做的事。( )
(2)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 )
(3)对社会和人类的灾祸苦难等表示忧虑和同情。( )
【课后反思】
第11课 最苦与最乐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本文论证严密的写作特色和道理论证的运用
2.体悟作者伟大的智慧及苦乐观,树立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的责任感。
【学习重点】
1.理解本文论证严密的写作特色和道理论证的运用
【学习难点】
2.体悟作者伟大的智慧及苦乐观,树立对社 会、对他人、对自己的责任感。
【课前积累】提问并听写文章常识内容
【课上突破】
(一)研读课文。
讨论第一部分:(1-2自然段)
第1自然段:
1.作者使用设问,“人生什么事最苦呢”,提到了哪些事?它们是最苦吗?
2.接着作者顺势提出自己的见解,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请用原文回答。
3.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
第2自然段:
1. 一篇好的议论文,为了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必须适时适度地举例,请找出有关事例。
2.学生讨论在文中找出有关种种责任的句子。
3.找出“不尽责任最苦”的原因。
小结:明确第1、2自然段是什么关系?
讨论第二部分:(3自然段)
1.什么事最快乐呢?
2.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俗语,由学生找出,并讲讲它们的含义。
3.找出论说的句子,总结这一段的内容。
讨 论第三部分 :(4-5自然段)
1.找出作者引用的名言佳句,并想一想这些话要说明什么?
2.为什么说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是乐而不是苦呢?
3.最后一段说明了什么内容呢?为什么这样说?找出文中句子加以说明。
4.文章的题目叫做《最苦与最乐》,学生讨论后回答,最后一段哪些句子分别呼应了“最
苦”和“最乐”?
小结:学生讨论填写,从而明确苦乐与责任的关系
本文的论题:
本文的中心论点:
【课后提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答应人做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家的钱没有还,受了人家的恩惠没 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在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困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来。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更重的了。
1.文中加点的“凡属”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2.说说画横线的句子对你有什么启示。
【课后反思】
第11课 最苦与最乐
(第3课时)
【学习目标】
1.把握文中的语言特色。
2.积累谚语、俗语。
【学习重点】
1.把握文中的语言特色。
【学习难点】
2.学习仿写句子。
【课前积累】
提问并听写文 学常识内容
【课上突破】
1.了解语言特色,锻炼思维能力
第一步:小组分析讨论本文的语言,看看文中运用了哪些不同的句式、哪些论证方法?
有什么好处?
第二步:找找本文有哪些修辞手法,看看它们对本文的语言由那些帮助?
第三步: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大声地把它读出来。
第四步:句型练习--仿写:学生可以根据示例仿写,也可以仿写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例: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 若能 ,
虽 。
例: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人生 ,莫若 。
【课后提高】
1.请学生说出日常生活中与“苦、乐”相关的词语、俗语、谚语。
【课后反思】
《最苦与最乐》第1课时
【课前积累】1-3题略
【课上突破】
一、(1、2自然段)论述“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二、(3自然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三、(4、5自然段)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第三步合作探究:分四人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第1题:最大的痛苦是应尽的责任未尽。
第2题:最大的快乐是完成了责任。
第3题:作者通过与贫穷、失意、意志、死亡进行对比,说明这些痛苦都有办法排除,
而独有责任未了的苦是像千斤重担压在肩头,无处可逃,从而说明了人生最
大的痛苦是责任未了。
第4题:显而易见,欠钱没还,受恩没报,得罪人没赔礼,这都是我没责任的表现。
由此推之,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乃至于对自己,都是有责任的。接下
去,作者用了三个“凡属”,概括了所有的责任。
第5题:作者认为:人因有责任而苦,尽大责则大快乐,尽小责得小快乐。你想解脱
痛苦,就要尽责,想谢却责任将永远痛苦,快乐之权操在你手,苦中有乐,
苦乐循环,人间趣味。结论:要在尽责中寻找快乐。)
《最苦与最乐》第2课时
【课上突破】
(一)
讨论第一部分:
第1自然段:
1.点拨:贫→知足;失意→安分;老┧馈达观。作者认为它们可以从心态上、观念
上去排解。
2.明确: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3.点拨:(正)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
(反)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 在肩头。
从而推论出最苦的原因: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
第2自然段:
1.举例:个人对他人的责任(承诺未完、欠人钱、受人恩惠、得罪人等)
延伸:对家庭、社会、国家,乃至于对自己。
2.对人的责任: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对事的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对自己的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 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
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3.点拨:关键 词句--“ 良心”的监督、时时刻刻,至死不已、这种“苦”,无法排解,
也不能逃躲。
明确:1、2自然段的关系是主论与辅论的关系。第1段提出观点,第2段进一步指出
有关的种种情况和状态。
讨论第二部分:
1.明确:责任完了,算 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2.有关句子有:古语--如释重负;俗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孔子--无入而不
自得。
3.有关句子: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
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
小结:快乐之权,操之在己
讨论第三部分 :
1.名言: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曾子--任重而道远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学生小组讨论后总结:要说明“人生当勇于负责”。
2.点拨:从文中找出“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日日尽责任,便日日得苦中真乐。”
小结:苦中真乐,是乐,不是苦。
3.明确:说明了“人生不应当逃避责任”。
文中句子: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
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
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 远不能解除。
4.点拨: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最乐
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最苦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 快乐。--最乐
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最苦
小结:学生讨论填写,从而明确苦乐与责任的关系
本文的论题:最苦与最乐
本文的中心论点: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课后提高】
1.解析:“凡属”是“凡是属于”的意思,把一切人、事都包括在里面了。作者用了三个
“凡属”表示强调。
参考答案:说明无所不包,表示强调。
解析:这是一道主观性试题。答案不必强求一致,只要合理就行。可以围绕“今日事今日毕”“做人的本分就应该是尽责”“人生最大的痛苦是未了的责任”这些内容展开来谈。
答案:略
《课最苦与最乐》第3课时
【课上突破】
1.第一步:
点拨:句式--陈述句、设问句、反问句、感叹句;肯定句、否定句;主动句、被动
句等。
论证方法--引证、例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具体
句子。
好处: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句式、论证方法的变化,使得文章的语言
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
第二步:
点拨:修辞手法--排比、设问、反问等。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具体句子。
好处:文中的排比俯拾皆是,这造成了文章流畅气势,设问、反问等不再与上题重复。
【课后提高】
1.知足常乐、苦尽甘来、苦中作乐、先苦后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侯晓旭
[《最苦与最乐》 导学案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相关文章:
3.《谈中国诗》导学案
9.乐高活动设计教案
10.汉语拼音教学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