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雪》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发布时间:2016-12-4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如“俄而、欣然、拟、未若”等。 

背诵两篇短文。 

能力目标: 

1、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2、发挥想象,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情境中感受机智、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引导学生敢于跳出书本,形成创造性阅读品质。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 

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教学方法] 

1、诵读法。这是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要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文本是叙事性的,但其中又包含着可议论的内容,这正是《世说新语》记事的特点。我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来处理这篇课文,利用它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多方讨论,交流看法,如《咏雪》中,你认为哪个比喻更好? 

3.延伸阅读法。本文用一课时教读,如时间略有富余,可从《世说新语》中再选一两个故事让学生阅读。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打印好的阅读材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要点] 

先由聪明少年导入文本,介绍《世说新语》,诵读《咏雪》品析佳句,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师:看到同学们一双双充满智慧的眼睛,我就不由地想起了冰心的一首诗:“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小孩子那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有着无穷的机智。”是啊,我国古代文献记录中就有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你知道哪些关于聪颖儿童的故事呢? 

学生讲述自己准备的故事。如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等。 

教师:同学们,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我希望同学们多读聪明人的故事,但不要局限于故事本身,因为有自己创见的人才更聪明。今天我们再跟随古人刘义庆去认识古代的一位少年才女,和她比比谁更有才吧! 

二、介绍刘义庆及《世说新语》 

学生齐读注解①对刘义庆的介绍,教师补充《世说新语》。 

多媒体显示: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的。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的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淡放诞的风气。被鲁迅先生称作“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全书有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 

三、诵读文本,复述故事。 

1、教师教读。由于学生文言文知识不够,诵读可能有一定困难,所以,教师要一句一句教读。教师教读时,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正音和句读,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 

介绍文言文: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特点是简洁,典雅。学习文言文是为了继承民族的文化遗产,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还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 。它与现代汉语一脉相承,只要有信心,并不难学。你了解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有哪些?学好文言文关键在于培养语感,而培养语感的第一个好方法就是诵读。“读”是我们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法之一,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下面跟老师读。 

例句:“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体会到:根据文意读准节奏。难句如:“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学生自由练习朗读。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要求:沉醉其中读出韵味。 

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 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过渡)在学生熟读课文 的基础上,要求复述,为疏 通课文打好基础。学生四人小组复述,也可以全班交流复述。 

要求:①要有时间、地点、人物。②讲清事情发生的缘由-经过-结果。 

四、疏通大意,品析佳句 

1、默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大意。 

默读贵在边读边思考,要求学生四、疏通大意,探究文本 

1、默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大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等,然后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教师要提示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加字法、换字法疏通文意。)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学生分组探究问题。 

( 1)各组提问。疏通文意后,请同学们深读课文,提出难以理解的问题。 

(2)教师归纳问题。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①谢家聚会吟诗,为什么不选择一个良辰佳日,却选择一个寒雪日?  

②“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最好? 

③把雪比作盐,比作柳絮,到底哪一个好?还有更好的形容雪的比喻吗? 

(3)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教师酌情指导。 

明确:①文章开头一句话“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短短十五字,涵盖了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主体事件等丰富的内容。正因为“寒雪日”“俄而雪骤”,才能引出“咏雪”的事件。 

古人看重的“四美”是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这里良辰、美景不可拘泥地理解为春和景明、绿草如茵,在雪花飞扬的寒冷天气中,外出不便,聚会咏雪不正是赏心乐事吗?文中“欣然”“大笑”“乐”等词可见其融洽、欢快、轻松的气氛。 

②对“公大笑乐”,有不同的解释:有人认为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有人认为“笑”前喻,“乐”后喻;有人认为谢太傅为“柳絮” 一喻而“笑乐”。 

文章虽然没有明确交代谢太傅的评价,但从文末补充谢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是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意在言外,确实耐人寻味。 

③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飞”,各有千秋。有人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 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有人认为“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 感觉,有深刻的意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雪莱)。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同学列举的喻体有“鹅毛”“蒲公英的孩子”等,教师在充分肯定的基础上,适当引申其他咏雪名句,如韩愈的《春雪》:“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 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用想象背诵法背诵课文。 

背诵有两个明显的功能:一、能帮助深入理解内容;二、能提高阅读翻译的效果。因此学习文言文最好熟读到背诵,这对文言文阅读翻译理解的益处颇大。背诵文言文不等于死读硬背,而应讲求方法,可收事半功倍之效。结合投影想象画面背诵文章。 

默写课文。 

五、课堂练习 

(一)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二)徐孺子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①之曰:“若令月中无物②,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tóng)子,无此必不明 。” 

【注释】①语:对……说。物②:指人和事物。神话传说月亮里有嫦娥、玉兔、桂树等。 

[练习]: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与儿女讲论文义(        )   撒盐空中差可拟(      )(      ) 

未若柳絮因风起(       )    若令月中无物(      ) 

短文(二)中也有一比喻句,写在下面分析其好处。 

比喻句:                                                        

好处:                                                          

六、阅读激趣: 

你知道今天的课堂上涌现了一批聪颖机智的同学。但是你知道七岁的王戎为什么在大家竞相摘吃李子时而他却不为所动吗?你知道十岁的孔文举面对别人“小时了了 ,大未 必佳”是如何机智应答的吗?请走进《世说新语》!走进古诗 文!  

七、布置作业: 

1、从文中选择自己喜欢的 一咏雪句并写出理由。 

2、整理你在本课上学到的文言文知识和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3、利用学到的方法预习《陈太丘与友期》,熟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提出自己不清楚的问题。

 

惜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