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结构,把握语言的具体内涵;
2、感悟作者透过文字所表现的思想情感和理想;
3、领会文章的美学特点和审美价值;
教学重难点:
领会文章的美学特点和审美价值
教学过程:
导入:桃花源访谈节目--“新闻会客厅”
通过朗诵大家是不是和老师一样对桃花源十分向往,今天我穿越时空的隧道把1600多年前桃花源的村民请到了我们的“新闻会客厅”的演播室,听他们讲述一下桃花源的故事。通过当事人之口,揭开桃花源的神秘面纱。
一、采访村民:
1、各位村民,我们想知道当初你们为什么要远离尘世,建造你们的桃花源村?什么原因促使你们做出这样的决定?
2、提及桃花源我们都想入非非,那到底什么样?你们能给我们介绍一下你们这个村子四周的自然环境如何?
3、桃花源内的自然人文环境又如何?
观众活动:想象“一片桃树林,花开争妍,微风拂过,片片桃花瓣簌簌飞落,一个静谧的山村依稀出现在树树掩映环抱中,仙境般美丽。齐读感受。
4、你们村里人日常生活怎样?
5、你们村中有什么风俗习惯吗?比如,来了客人你们怎么招待?24
总结:桃花源中风土人情是热情好客,善良淳朴。环境优美,人与人,人与自然处处体现一种和谐之美。4
二、采访渔人:b
1、说说你是怎么发现桃花源的?(讨论并归纳)P
2、那里的人见到你是什么表情?你觉得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情?r
3、你从哪里能看出他们与世隔绝很久呢?q
4、你在桃花源中的待遇如何?你感觉那里的人如何?(民风淳朴,热情好客)0
5、从桃花源回来后,这个地方给你的总体感受是什么?M
6、总结归纳感受(学生回答,教师归纳)3
(1)桃花源美在何处? K
景美:桃林美;土地美;屋舍美;田池美;桑竹美;阡陌美。M
人美:民风淳朴,热情好客3
(2)桃花源的幸福表现在何处?+
1. 老人孩子:黄发垂髻,怡然自乐(和平安定、丰衣足食)B
2. 男女:往来种作(没有战乱,安居乐业)2
3. 对待客人:设酒杀鸡作食,皆出酒食(民主平等,民风淳朴)F
(3)桃花源神秘在何处?d
桃林神秘: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q
入口神秘: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形状奇特。M
桃花源人神秘: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u
结局神秘:不复得路,探访未果。K
小结:(桃花源幸福在生活和平安定,丰衣足食,民主平等,民风淳朴。)2
三、采访观众:g
1、这样的地方美吗?你们想去吗?桃花源对外开放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呢?=
2、为什么桃花源中的人还要待在桃花源中?甚至还要封锁消息呢?=
3、他们怎么知道桃花源外的人一定会打扰他们的生活呢?从哪里可以看出?
小结:的确当时处于东晋末年,战乱频繁八王之乱、苏峻之乱,社会黑暗纷乱,正因为现实生活中找不到这样的社会,所以作者才要虚构这样一个环境来借此表达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既是作者的精神寄托,也是广大人民愿望的体现。
四、探究拓展
1、结合《桃花源诗》探究作者写《桃花源记》的意图,情感;
2、探究比较渔人和南阳刘子骥这两个人物形象,分别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文中共出现几次“外人”?这几处的含义都相同吗?小组讨论说说你的理由
五、板书设计
六、作业布置
小练笔:查阅相关书籍用富有文采的笔墨写一写你眼中的陶渊明。
6346561
6346561
《桃花源记》教后反思
文言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传授方法,我在教学过程中也在不断的探索。下面我把《桃花源记》的教学反思总结如下:
首先、学习文言文要激发学生兴趣。文言文是我国古人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这一点很重要。我在课前营造氛围将小组分为“渔人组”、“桃源村民组”、“观众组”积极引导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并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效果尚可。
第二、在归纳总结环节,我让学生自行进行梳理,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第三、加强文言文学习的语感,是文言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学生自己的朗读、学生的示范读这些环节我认为还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今天的这节课中思考、探究环节的增多,导致了读的还不够。
第四、在探究环节中,我结合学生对陶渊明的了解,通过补充展示其生平及经历来进一步探索其写作《桃花源记》的意图,领会文字中作者的思想情感和理想,在这一环节中,我充分利用小组学习的优势,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桃花源诗》及所学知识,加以点拨,希望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作者的曲笔写志的方法,以此活跃课堂的研讨气氛。但是可能学生的阅历及阅读量有限,效果没有我想象的那样好,学生活动还不够积极。
第五、在分析文中的渔人、刘子骥等人物形象时,我通过课前的铺垫以及让学生找出反应双方人物形象的文中语句来自己发言述说,取得的效果还不错,并且在解读过程中我引入了九年级练习中的《穴中人语》这篇文章来帮助学生认识和解读人物品质,起到了巩固的作用。
第六、在拓展迁移的环节我让学生比较了三个“外人”的意思,让他们进行思考,大胆地推翻了语文书上的结论,但由于讲课剩下的时间已经很短,只来得及让个别学生来发表看法,也里缺少过渡语,比较仓促。
第七、由于课堂时间后半节课比较紧张,思考的内容有比较多,复习巩固的环节丢掉了,这也是本节课的一些失误!
总之,本节课突出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但仍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如教师各环节的衔接语言、启发引导还不够到位等。"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把课堂的细节做好,在平时的教学中,调高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
谭义专
[《桃花源记》公开课教案 教学设计(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相关文章:
7.雨巷公开课教案
8.《雨巷》公开课教案
10.小班的公开课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