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评价________
【学习目标】
1.积累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诵读课文,了解管仲的功绩及其原因;
3.使学生体会管鲍之交的真诚可贵;
4.理解司马迁对管仲的看法及创作本传的意图。
【重点难点】
1.积累重要文言知识;
2.了解管仲的功绩及其原因;体会管鲍之交的真诚可贵;理解司马迁对管仲的看法及创作本传的意图。
【课时安排】3
第一课时
一、自学质疑
(一)知人论世
管仲,齐国颍上人。名夷吾,字仲,史称管子。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经鲍叔牙力荐,成为齐国上卿(丞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霸主,被称为“春秋第一相”。
春秋时期,社会激烈动荡。周室衰微,诸侯壮大,周王室以血缘宗法维系的系统出现了崩溃的趋势。在严酷的争霸过程中,各诸侯国国君为了在乱世中求得生存纷纷招揽贤士,因此,一些在政治、外交、军事、经济方面有才能的人,不论其身份地位的贵贱都得以重用。管仲就是这样的幸运者。在鲍叔牙的举荐下,齐桓公抛弃前嫌,任他为齐相,从此他有了用武之地,其政治才能也得以充分展现。在他的辅佐下,齐桓公终于成就了霸业,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二)辨清字音。
颍(yǐng )上 鲍(bào )叔牙
一匡(kuāng )天下 仓廪(lǐn )
召(shào )忽 齐桓(huán )公
少姬(jī ) 好(hào )恶(wù )
尝与鲍叔贾(gǔ ) 匡救其恶(è )
鲍叔不以我为不肖(xiào )
(三)古今异义
(1)鲍叔不以我为不肖
(不肖 古义:没有才能 今义:不像)
(2)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穷困 古义:处境艰难 今义:经济困难)
(3)吾尝三战三走
(走 古义:逃跑 今义:向前移动)
(四)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语:
(1)少时常与鲍叔牙游 ( 交往 )
(2)鲍叔终善遇之 ( 对待 )
(3)一匡天下 ( 纠正 )
(4)鲍叔不以我为不肖 ( 没有才能 )
(5)上服度则六亲固 ( 遵循 )
(6)常欺鲍叔 ( 欺负 )
(7)因而去之 ( 舍弃、废除 )
(8)鲍叔遂进管仲 ( 推荐、荐举 )
(五)一词多义
(1)与
①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 给予,动词 )
②吾始困时,常与鲍叔贾( 同,跟,介词)
(2)之
①岂管仲之谓乎( 宾语前置的标志 )
②俗之所欲 ( 主谓间取独 )
③下令如流水之原( 动词,到 )
(六)解释下列活用词语
1、齐桓公以霸 ( 名作动,称霸 )
2、召忽死之 ( 为动,为之而死 )
3、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
(意动用法,以……为羞;以……为耻)
4、富国强兵(使动用法,使……富;使……强)
5、贵轻重 (形容词作动词,重视 )
6、南袭蔡 ( 名作状语,向南 )
7、管仲因而信之(使动用法,使……守信用 )
8、然孔子小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小,看不起 )
9、管仲既任政相齐 ( 名作动,做宰相 )
(七)特殊句式
(1)、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者……也,判断句)
(2)、不以为言(不以之为外人言,省略句)
(3)、管仲囚焉 ( 被动句 )
(4)、岂管仲之谓乎 ( “之” 宾语前置标志 )
(5)管仲既用 ( 被动句 )
(6)、任政于齐 ( 状语后置 )
(7)、分财利多自与 ( 宾语前置 )
(8)、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见……于……被动句,状语后置)
(八)句子翻译
1、管仲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其为不肖,知其不遭时也。
我曾经多次从政却总是被国君贬斥,他不认为我没有才能,知道我没有遭到机遇。
2、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鲍叔牙不认为我无耻,知道我是不在意小节而忧虑功名不能在天下显赫。
3、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我曾经替鲍叔牙出谋划策却使他处境更加艰难。
4、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
人家家中财物充足了就会讲究礼仪道德,丰衣足食后就会关注荣辱的取舍,执政者按法度办事就能使六亲团结起来。
第二课时
二、互动研讨、合作探究
1、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管仲的成就。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2、管仲从政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1、主观因素:“上下相亲”“顺民心”的施政指导思想;有“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的施政才能。
2、客观因素:朋友知己之情;君臣知遇之恩。
3.课文最后一段是作者对管仲的直接评述。它包含了哪两层意思?作者自己的观点是什么?是怎样表达的?
一层写自己对孔子小视管仲之意的揣摩,
另一层是写自己对管仲取得成功原因的推断。
作者对管仲执政水平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这是他自己观点的体现。
但是司马迁不是直接评价,而是委婉道出,其表达方式十分讲究。《论语》中多次提到管仲,其中虽有批评,但总的来说,孔子对管仲的评价是很高的,但司马迁认为以管仲的才能,应该有更大的作为才是,因而巧借孔子的评论而加以推测,实际是对管仲治国才干的高度肯定。
4、管仲治国期间遵循了怎样的治国思想?
1.发展经济。”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强调发展经济的重要作用,说明管仲充分认识到经济是政治教化的基础。
2.法治思想。“上服度而六亲固”重点强调统治者守法是国家安定团结的关键。
3、道德教化。“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强调思想道德教化对巩固统治的作用。
4、民本思想。“下令如流水之源,令顺民心”强调国家法令政策要顺应民心,表现了管仲的民本思想。
整体而言,本文体现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制约的辩证思想,民本思想是上层统治者应率先遵法的思想。
5、司马迁借《管仲列传》表达怎样的情怀?
第三课时
三、检测反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忆鲍叔事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桓公实北征山伐,而管仲因而令修召公之政。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故日:“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坫,人不以为侈。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候。后百余年而有晏子焉。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鲍叔终善遇之 善:很好地
B.鲍叔遂进管仲 进:举荐
C.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知:了解
D.管仲因而令修召公之政。 修:修建
2.选出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B )
A.鲍叔知其贤 / 其为政也
B.管仲富拟于公室 / 乃设九宾礼于庭
C.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 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D.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C )
A.不以为言
B.少时常与鲍叔牙游
C.鲍叔不以我为无耻
D.通货积财,富国强兵
4.以下句子编成四组,全都表现鲍叔“能知人”的一组是( A )
①鲍叔知其贤 ②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 ③鲍叔遂进管仲 ④管仲既用,任政于齐 ⑤故论卑而易行 ⑥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③④⑥ D.①③⑤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C )
A.管仲后来家业非常富足,有“三归”、“反坫”,可齐人并不认为他奢侈。管仲的子孙在齐国享受世禄,十几代有封邑。
B.管仲早年和鲍叔经商,老是赔本,做了齐国的相之后,才慢慢展露了他的才华,他利用地处海滨的便利,发展经济,使齐国强大起来。
C.齐桓公做公子时与公子纠是对手,但他即位后却能重用公子纠的亲信管仲,可见其心胸开阔,难怪他最后能成就一代霸业。
D.鲍叔牙这个人不太优秀,但他善于识别人才,以至于在管仲被重用后,天下人并不怎么看重管仲,而是赞美鲍叔牙能知人。
知识链接
(1)知音之交--伯牙子期
(2)刎颈之交--廉颇相如
(3)胶膝之交--陈重雷义
(4)鸡黍之交--元伯巨卿
(5)舍命之交--角哀伯桃
(6)生死之交--刘备、张飞和关羽 (7)管鲍之交--管仲和鲍叔牙
(8)忘年之交--孔融和祢衡 (范云和何逊)
倪效思
[《管仲列传》导学案 (苏教版高二选修)]相关文章:
1.管仲列传教案
2.《谈中国诗》导学案
9.
10.管仲隰朋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