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5第2单元第4课《归去来兮辞》学案3 (人教版八年级必修五)

发布时间:2016-5-25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编写人:            审核人:         审批人: 

【学习目标】

1.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精神,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2.掌握“胡、奚、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归纳“行、引、乘、策”等四个词的一词多义,了解“以、而、之、兮、来”等文言虚词的用法。

3.把握全文的结构领略辞中表现的遗世独立,心胸旷达的乐观精神。

4.结合本文看辞的写作手法。

5.背诵全文。

【学习重点】

1.理解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鄙弃官场生活而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态度,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2.掌握“胡、奚、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归纳“行、引、乘、策”等四个实词的一词多义。

【学习难点】

提高把握词类活用现象的能力。

【学法指导】

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书下注解和相关工具书来翻译课文。

2、小组协作,采用讨论、交流、探究的方式来解决一些难点问题

第 一 课 时

一、简介作家作品: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死后他的朋友私谥他为靖节,所以后代也称他为靖节先生。东晋末年浔阳柴桑(在江西省九江县西南)人。我国著名的诗人。家境贫寒,为了谋生,作过祭酒、参军之类的小官。由于对黑暗的社会不满,不肯同流合污,决心从事耕作,过隐居生活。他的诗喜欢写田园生活和自然景色,意境淡远,语言质朴,有独特的风格。

陶渊明因不能适应官场的世俗约束,决心去职归隐。他长于诗文辞赋。他的作品有两类题材,一类是描绘田园美景,寄寓对官场的厌倦,表露出洁身自好的高洁志趣;另一类如《咏荆轲》《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等诗,寄寓抱负,多悲愤慷慨之音。散文以《桃花源记》最有名,辞赋以《归去来兮辞》著称文史。

二、写作背景   

东晋义熙元年(405),陶渊明做彭泽令八十多天,因看不惯当时政治的黑暗和官场的丑恶,决心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躬耕田园。为此,写出了这首著名的《归去来辞》。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个归宿,许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以后,或厌倦了官场的时候,往往回归到陶渊明,从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安慰自己。白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等莫不如此。于是,不为五斗米折腰也就成了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用以保护自己出处选择的自由。而平淡自然也就成了他们心目中高尚的艺术境地。

三、解题: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一篇好文章,它的题目更是值得探究。本文的题目是《归去来兮辞并序》。标题为我们提供了大量信息。 

①辞:是一种文体,它介于散文和诗歌之间,是战国时期屈原创造的,形式自由,整散结合,多用“兮”字,到了汉代时常把辞和赋并称。它们注重文采,讲究铺排,善于用典。 赋偏重说理咏物,辞注重言情,一般要押韵,并多用四个字或六个字的对偶句。 

②兮是语气词。 

③归去来:文学界有两种看法:A、“归去来”是“归去”和“归来”的并列形式,相对官场而言,作者是归去,相对田园而言,他是归来。B、“去来”实际上是偏义复词,意思重在“去”。 

④归去来----回去吧,回去吧。似乎是一种召唤。 

四、放录音或教师范读,读出情感、气势:

五、学生朗读课文:注意朗读形式   结合预习纲要

六、学习小序

1、学生默读一遍,利用注释帮助阅读,强调重点文言知识 

(1)词类活用:“生生”(维持生活,第一个生是动词,第二个生是名词) 

(2)重点虚词:“求之靡有、四方之事”中的“之” 

(3)古今异义 

①风波:指战乱。今常用来比喻乱子。   

②人事:治人之事。今常用义,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或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 调配、奖惩等工作。 

③寻:不久,今常用义为“寻找”“追寻”等。 

④幼稚:古义:小孩。 今义:年纪小或缺乏经验。 

⑤慷慨:古义:感慨。今义:指大方的行为。 

(4)特殊句式    

①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状语后置 

②遂见用于小邑   (见,被)被动句 

2、找出陶渊明辞官归隐的原因 

一是“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二是“饥冻虽切,违己交病”;三是“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四是“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 

小结:序文交代了本文的写作时间和背景,叙述了作者就职的经过和辞官的原因。

七、齐读第一段,分析此段内容并背诵:

1、学生结合注释阅读第一段,勾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2、教师释疑,强调重点文言知识。 

(1) 特殊句式 

既自以心为形役    被动句,句中“为”表被动 

(2)古今异义 

①问征夫以前路  征夫:古义,行人;今义,出征的士兵。 

②恨晨光之熹微  恨:古义,遗憾;今义,指一种情感,多为“仇恨”之意。 

3、内容分析 

(1)在封建社会里,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大济苍生”,实现人生价值,往往是和仕途紧紧联系起来的,而陶潜不愿为官,难道是当官不好吗? 陶潜辞官归田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田园将芜”“心为形役”“已往不谏,来者可追”“迷途未远,今是昨非”。  

(2)从陶潜辞官归田的原因中可看出他当时的心境如何?  

  明确:自责(“田园将芜”),自悔(“已往不谏,来者可追”),自觉、自醒(“迷途未远,今是昨非”)。  

  这里的“心为形役”中的“心”和“役”,显然不能单纯理解为“心意”和“形体”,应该深入理解为“心”是“志趣人格”,“形”是作者“出仕为官”的这种行为。 

4、小结:“辞”的开端以“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的喟叹唤起全篇,平地拔起,直抒胸臆,以突兀峻峭的笔势表达了自己归田之志的坚决。回顾当初为了谋生而出仕,感到痛苦悲哀,所幸虽已“迷途”,但“迷途其未远”,回头还不迟。寥寥数句,既有沉痛的自白,又有愤怒的抗议;既是觉醒的宣言,又是对官场污浊的揭露,矛头直指封建官僚制度。在沉痛和愤怒之余,又不乏因决意归隐而欣然自得的意味。在这种感情的抒发中,“归去来兮”的原因也就蕴涵其中了。“舟遥遥”四句,将作者摆脱“樊笼”、复返自然的舒畅心情和归心似箭的感觉含蓄地表达出来了。 

作业:背诵第一段;练习册

第二课时

一、检查第一段背诵情况导入新课 

二、学习第二段 

1、教师强调重点文言知识。 

(1)通假字 

乃瞻衡宇     衡,通“横”; 

景翳翳以将入   景,日光。 

(2)古今异义 

策扶老以流憩   扶老:古义,拐杖;今义,扶持老人。 

(3)词类活用 

策扶老以流憩   策,名词用作动词,拄着。 

园日涉以成趣   日,名词用作状语,每日。 

(4)固定句式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载……载……,一边……一边……。 

2、指定几名学生翻译第二段。 

3、内容分析:  

(1)本段是按什么顺序写作的? 

初进家门--居室之乐--庭园之乐--户外之乐。  

(2)从此段中又可以看出陶潜又有什么样的隐士情怀?  

  明确:从“室中之乐”到“园中之乐”,创造了一个安乐闲适、自由自在的意境,也抒发了作者洁身自好、孤芳自赏的情怀。 

小结:本段描写初回到家时的情景。 

三.学习第三段 

1、学生质疑,教师释疑,强调重点文言知识。 

(1)古今异义 

悦亲戚之情话   ①亲戚:古义,内外亲戚,包括父母和兄弟;今义:常用于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的成员。②情话:古指知心话,今指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 

将有事于西畴   ③有事:古义,指耕种之事。今义,指发生某事。 

既窈窕以寻壑  ④窈窕:古义,幽深、曲折的样子,今指女子文静而美好。 

(2)词类活用 

或棹孤舟棹,名词用作动词,用桨划。 

(3)特殊句式 

①复驾言兮焉求(疑问句宾语前置。“焉求”即“求焉”,追求什么) 

②将有事于西畴(状语后置,“于西畴有事“) 

③农人告余以春及(状语后置,“以春及告余”) 

2、内容分析: 

(1)本段中,陶潜隐居乡村的生活乐趣,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  

明确:①促膝而谈的家庭之乐--悦亲戚之情话; 

②弹琴消忧的本色生活--乐琴书以消忧; 

③与乡邻交往之乐--告余春及,有事西畴; 

④巾车孤舟出游之乐--窈窕寻壑,崎岖经丘。 

  中国士大夫写劳动,都是倡导别人去劳动,自己是旁观者,而陶潜是中国士大夫中第一个劳动实践者,此乃其躬耕田园,诗酒琴书的隐士情怀。 

(2)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见教参39页第二题答案

小结:此段在描写和叙述中饱含感情。虽然有低沉的感叹,也有及时行乐之意,但基调仍是乐观、旷达的。此段寓情于景、于物、于事之中,最后两句触景生情,自然引出末段的抒情议论。 

四、学习第四段 

1、指定学生朗读第四段。 

2、指定几名学生翻译第四段。 

3、学生质疑,教师释疑,强调重点文言知识。 

特殊句式 

①胡为乎遑遑欲何之(疑问句宾语前置。“何之”即“之何”,到哪里去) 

②乐夫天命复奚疑(宾语前置,“疑奚”) 

4、内容分析 

(1)开头两句的感慨有何深意?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这是作者抒发感慨,也是以另一种形式对丑恶现实的谴责和抗议。 

(2)讨论:如何正确理解结尾处两句话“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明确:陶潜顺应自然,乐夫天命超生死,有别于“立德”“立功”留名于世的儒学家,也有别于炼丹学道求长生的道学家,这里边有他遗世独立、超脱生死的旷达乐观精神。作者以此二句作为结语,点出全篇主旨。他的处世态度和人生哲学在此段得以充分的体现。 

作业:背诵2------4段

第三课时

三、归纳总结文言知识

1. 本文出现了五个疑问代词,请找出来,分析它们的词义。

明确:田园将芜胡不归(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呢?)

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还愁苦则独自悲伤呢?)

复驾言兮焉求(我还乘车出去干什么呢?)

曷不委心任去留(何不随心任意地生活呢?)

胡为乎遑欲何之(为什么那样遑遑终日,想到哪里去呢?)

2.“以、而、之、兮、来”五个文言虚词用法归纳。

学生在文中找出例句,分析。

资料显示(投影或多媒体)

①之

词性 例句 释义

代 词 纵江东父老伶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他们,代江东父老

君将哀而生之乎 我

之子于归 这、此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这样的人,这类人

结 构 助 词 悦亲戚之情话 定语中心词之间,的

感吾生之行休 主谓间取消独立性

何陋之有 宾语提前标志

古之人观于天地山川……有得,以其求思之深 中心词与补语间,得

马之千里者 定语后置标志

音节助词 怅恨久之 无实义

② 以

词性 例句 释义

介词 既自以心为形役 让

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用

王语暴以好乐 把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因为

余船以次俱进 按照

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 带着

连词 舟遥遥以轻飏 ,风飘飘而吹衣 同 “而” ,表修饰

木欣欣以向荣 同 “而” ,表并列

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 表目的,来

中丞匿溷潘以免 才

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因为

③兮

语气词,多用于诗赋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啊”或“呀”,如“归去来兮”“大风起兮云飞扬”

④而

词性 例句 释义

代词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通“尔”,你的

连 词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表假设,如果

门虽设而常关 表转析

觉今是而昨非 表并列

时矫首而遐观 表修饰

鸟倦飞而知还 表承接

⑤来

虚词,可当助词讲。无义,如“归去来兮”。有时为句尾语气词,相当于“咧”. 如《孟子.离娄上》“盍归乎来!”.

3.本文活用的词语有哪些? 请找出来加以解释.

明确: 眄庭柯以怡颜(使面容现出愉快的神色)

乐琴书以消忧(名词动用,弹琴,读书)

或棹孤舟(船桨,这里用作动词,划)

4.判断下面三句话的句式特征:

A. 寓形宇内复几时?

B. 将有事于西畴.

C. 复驾言兮焉求?

明确:A 省略句, “形”与“宇”之间省略介词“于”; B介宾结构后置;C宾语前置句.反问句代词作宾语前置, “还出去干什么呢?”

5.课后思考练习第三题有4个实词,归纳其一词多义,力求在动态的语境中辨析词义.

学生逐一明确   教师归纳总结

资料显示(投影或多媒体)

①行  例句 出处 释义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 行走

赵王畏秦,欲毋行 《廉颇蔺相如列传》 走、离开、前往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出师表》 实行,做

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故何如哉《五人墓碑记》 行为,品行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归去来兮辞》 将要

琵琶行 古诗一种体裁

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出师表》 (háng)行列

② 引   例句 出处 释义

引而不发 成语 开弓、拉弓

引壶殇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归去来兮辞》 端起

乃引匕首提秦王 《荆轲刺秦王》 举

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 《赤壁之战》 率领、导引

乃一路奇景,不觉引余独往 《游黄山记》 吸引

乃设九宾于廷,引赵使者相如 《廉颇蔺相如列传》 召引、召请

令查出引入上谕中 《谭嗣同》 引用、援引

李凭箜篌引 诗题 乐府诗体名

3 乘  例句 出处 释义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左传》 驾、乘车

乘虚而入 成语 利用、凭借

聊乘化以归尽 《归去来兮辞》 顺着

乘鄂渚而反顾兮,秋科之绪风 《涉江》 登上、升

自京师乘风雪 《登泰山记》 冒着、顶着

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 《信陵君窃符救赵》 (shèng)辆,量词

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 《左传》 (shèng)数词,四

4 策   例句 出处 释义

振长策而御宇内 《过秦论》 竹制的马鞭

策扶老以游憩 《归去来兮辞》 拄着

退而论书策 《权书》 写字用的竹简

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 《过秦论》 计策、策略

四、布置作业  背诵全文 

 

孙宇

[人教版必修5第2单元第4课《归去来兮辞》学案3 (人教版八年级必修五)]相关文章:

1.人教版英语必修五第五单元课件

2.人教版必修五英语课件

3.必修2英语第二单元课件

4.大学英语3第5单元课件

5.人教版必修三《劝学》教案

6.人教版高一必修《故都的秋》教案

7.人教版必修四数学课件

8.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三unit2 Healthyeating课件

9.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教案

10.英语必修2第一单元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