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字词并学会运用。
2、初步了解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为题,解决问题。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1、在快速高效的默读中,筛选信息,初步领会文章的基本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了解议论文常用的道理论证、举例论证的方法;体会本文语言严谨平和的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用心做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人。
教学重点:
梳理议论思路,准确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引导学生用心做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人。
教学难点:
梳理议论思路,准确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学生怎样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
教学方法:激发鼓励,引导讨论交流,拓展阅读。
课型:新授课
教学用具:复印资料。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预习提示:请学生自荐表演小品《卖车》片段;读文查词典积累词语
思考梳理思路。
【小品《卖车》片段:赵本山出题:“1+1在什么情况下不等于2”?范伟答:
“1+1在任何情况下都等于2”。高秀敏纠正:“1+1在答错的情况下不等于2。” 赵本山问:“你们家养了一只小狗,为什么不生跳蚤?” 范伟答:“因为我们家小狗讲卫生。” 赵本山:“错。媳妇答。” 高秀敏答:“因为狗只能生狗。” 赵本山问:“一位80岁的老奶奶上了公共汽车,车上没一个人给他让座,为什么?” 范伟答:“因为车上的人不讲文明礼貌。” 高秀敏纠正:“因为车上有的是空座。”】 (资料复印后给学生)
二、导入新课
师:出题的是著名小品演员赵本山,答题的是他的老搭档范伟。大家边看边想:范伟答错了吗? 为什么范伟的答案跟赵本山的老是不一样呢?
(生可能会说1:因为他们两个人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 2:因为他们思维的方式也不一样。 3:因为范伟的思路太狭窄,想法也太老套了。 …)
师:看来,我们只要调整一下思维方式,换一个思考角度,跳出习惯的思维模式,就会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得到异乎寻常的答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篇文章
三、整体感知
1、师:在解读课文前请同学们先来完成一道题目:1+1=?(板书)
学生发言交流,并分析说明。师:同学们的答案可谓精彩纷呈!那么,从这个小练习中,你们有何启发?
讨论明确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个,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我们要善于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在生活中,事物的正确答案往往不止一个,只要我们调整思维角度,打破思维定势,就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答案,甚至可能有所发明创造。(板书:答案纷呈 多元思维)
2、无论对人类,还是对动物,创造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你知道哪些创造发明家,又了解哪些发明创造的故事呢?(学生踊跃回答。)
3、那你认为什么是创造呢?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总结:
创造就是想出新方法,建立新观念,做出新的成绩或东西。创造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可以这么说,没有创造,就没有人类的诞生,就没有社会的发展,就没有科技的进步,更谈不上生活水平的提高了。创造对于我们来说是如此的重要,那课文的题目“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与创造有什么关系呢?好,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思考这个问题。同时找一找自己不懂的地方。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勾画)教师巡回指导。
师:同学们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我们一起讨论讨论。
(学生相互质疑问难,相互解疑答难。学生问题有许多很有价值,例如:课文中说“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那“数学和插花”有什么关系?在我的启发下,学生陆续说出插花与几何图形的关系,与数字的关系等等。在讨论中,学生不但意识到了插花与数学的关系,而且认识到它与文学、艺术等都有关系,因而感受到了各门知识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
三、理清文章内容
1、对这篇课文,不知同学们是怎么预习的,能快速梳理出思路吗?(师根据情况引导)
师:课文的题目与创造有什么关系?( 生答:“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种思维方式是创造的前提。)
师:如何寻求第二种答案或解决问题的路径呢?(生答:寻求第二种答案有赖于创造性思维。)
师:创造性的思维由哪些要素构成的呢?请一个同学朗读第5、6自然段。(生答:创造性的思维有三个要素:知识的积累、活用知识、还有持之以恒的态度。)
师:在三个要素里,作者认为哪一个最关键?(生答:作者认为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是如何运用知识。)
师:作者是怎样证明自己的这一观点的?(生答:举了两个例子。还引用了别人的话。)(生概括例子)
师:这两个例子是怎样证明作者观点的?(生答:通过两个人的创造发明过程,说明了要创造就必须先有创造意识,而且必须有知识,特别是还要会活用知识。)
师:举事例来论证有什么好处?(生答:更有说服力。)
师:那引用了别人的话有什么作用呢?(生答:也是为了增强说服力。)
师: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是议论文常用的方法。大家看看,文中哪里还运用了这两种方法?证明了什么?(生答:列举了贝多芬、爱因斯坦和莎士比亚的例子。证明了他们的灵感的产生,往往是从留意细小想法开始。)
师:像这样运用一些论证方法,证明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的文章,就是议论文。大家看看,议论文有什么特点呢?(生答:有自己的观点。运用方法论证。)
师:文章用一个有趣的选择题引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论题,然后围绕这一论题,分析了构成创造性思维的要素,论证了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那同学们有没有创造力呢?(生答:有!)
四、体验创造的过程
师:我们来作个测试。这里有两个三角形、两个圆形和两条直线,看哪位同学能用这些图形组合出即新颖又有创意图案来。
示例:有画人的、画鱼的、画树的、画高山的、画大海的等等。
(师可激励学生争先恐后上黑板演示自己的创意。)
五、小结与作业
课文用事例、我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人人都有创造力,但有的人却成为科学家,很多人一生都没有创造过什么,这是什么原因呢?请大家读课文思考并与同学讨论一下。
板书: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答案纷呈 多元思维
↓前提
创造性思维 (积累知识 活用知识 持之以恒)←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探究拥有创造力的原因。
师:(接上节课思考题)课文用事例,我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人人都有创造力。但有的人却成为科学家,很多人一生都没有创造过什么,这是什么原因呢?请大家读文思考并与同学讨论一下。
(生答:有自信才能拥有创造力。)(生答:心理学专家小组调查得出结论:“富有创造力的人,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缺乏创造力的人,不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生答:要成为发明家还需要勇气。)
师:只要我们拥有自信,丰富我们的积累,并持之以恒地探究下去,我们就有可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让我们齐读第13段。
2、明确作者观点,寻找梳理思路的技巧。
师:其实,作者说了那么多,归结到一个中心话题,就是作者自己的一个主张,一个观点,是什么呢,在课文的哪儿呢?(最后一段,找语句阅读。)
师:现在,我们可回读,对于这篇文章,我们怎样快速梳理出思路找到作者的观点呢?再浏览课文说说你的技巧办法。
师根据学生回答点拨:提示词,过渡句、段,总结句等可帮助我们快速梳理思路找到作者观点。
二、拓展延伸,思维训练:
师:有人说过:“想像是人的一种重要的创造力”。同学们,你们的想像力如何呢?让我们来完成一道思维训练题。我想请大家来锻练自己,完成两道或选择一道。 (板书:○ △)
1)以《“1+1=1”的联想》说话,请同学们尽量打开思路,看谁想得越快、越合理。大家先讨论,互相发言,然后写下来,准备发言。
2)先看图形“○”“△”,再展开联想写一小段话。(板书:○ △)
学生交流 板书:放飞想像 勇于创新
1) 题示例:一个家长+一个老师=一张天罗地网;
一场考试+一个分数=一根绷紧的心弦;
一点冲动+一点不成熟=一个不小的错误;
一点牺牲精神+一点主任翁态度=一个民族的腾飞;
三、小结:
师:感谢各位同学的积极参与,同学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像能力,给出了最精彩纷呈的答案,这就能证明一点,大家都拥有创造力。 同学们,生活中事物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解决问题方法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处在一个激情似火的时代,我们身在一个日新月异的国度,时代呼唤我们的创新精神,祖国需要我们的创新精神。创新是人类文明最美丽的花朵,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是知识经济的不尽资源与动力,创新也是个人成功的最佳途径,创新是从观念到行动的革命,创新需要有境界、有气魄、有胆量。我真诚祝愿同学们今后的日子里,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更要学会创造,早日成为祖国栋梁之才。
“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人人是创造之人。”我把陶行知先生的这句名言,送给在座的每一位,也请同学们,课后选择一句你所喜爱的关于创新的名人名言,送给你的同学或师长。
四、作业布置
“研讨与练习”第四题
板书设计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罗迦費因格
不满足一个答案
寻求第二种答案 道理论证
思路
创造性思维要素 举例论证
任何人都会拥有创造力
封志莉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精品教案]相关文章:
2.前方精品教案设计
7.乌鸦喝水精品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