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培东
“老师,你就上十分钟,不不,五分钟也可以。”我在电话里慢慢地磨着。
每次见到钱老师,听他深深浅浅地说着语文事儿,我都会在心底涌起这个想法。如果可以,他能再次站在讲台上,融进课堂,慈眉善目地望着那些可爱的学生,和他们一起读着语文课本,于我们,这会是多么幸福的事情,而且学的是《愚公移山》!
老师的《愚公移山》教学实录,我读了不知多少回,个中细节熟烂于心,但我一直遗憾没有在现场目睹老师“移山”。这里程碑式的经典课例,把文与道、文与言交融得如此自然熨帖,改变了老师的教育人生,也深刻地影响着语文路上的后来者。三十多年过去,老师“年且九十”,“语公”已到“愚公”之年。时光老去了容颜,因语文而生的儒雅睿智却随岁月更为浓郁。有缘再看老师“移山”,感受“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理念,是我,也是很多语文老师尤其是年轻一代语文人的一大梦想。甚至,愿望简单到只想看到老师再次走进学生中间,一个眼神,一句对白,都会带我们走进那遥远又熟悉的经典,语文路上很多绚烂的镜头就会重温。那种幸福,绝不仅仅是视觉存储,一定是会深植到我们的内心深处。
“镜里朱颜无计驻,为伊心上留春住!”这个浮躁的年代,我们需要温习真诚,我们需要寻找意义。
终于有一天,我大着胆儿说了出来。2016年12月,我的故乡浙江永嘉,楠溪语文论坛,纯公益的语文教学活动,老师,你能再上讲台吗?
“培东,我怕是反应跟不上了。”这一听,我就觉得老师还惦记着他的课堂。
“你就上十分钟,后面的三十分钟我来续着。这会是我们最美好的记忆。”我担心的只是他的身体。
几天后,我收到了老师发来的微信:“我试试。”我知道,我们的《愚公移山》有戏了。再过几天,我又电话老师确定这事,老师说:“我已经想好了怎么上,到时候看你怎么接下去!”我不敢笑,但心里乐极了,真爱语文的人,永怀赤子之心。我开始神往我们一起教学此课的情景,反反复复地回放,交接时的仪式感尤其让我觉得神圣、庄严又紧张。黄厚江老师听说了,也很真诚地说:“培东,要是来得及备课,我也上十分钟!”我暗喜,却没回答,我觉得,秋日的楠溪江,一定会有更特别的风景。
那天上午,阳光很好,千人的报告厅座无虚席。
《愚公移山》课排在上午第三节,第一节是永嘉中学周康平老师的课,他的课一结束,钱老师就站了起来,脱下黑色的大衣,做好上讲台的准备。我告诉他,你的课是第三节,还没呢,别急。老师这才恍过来,调侃地说,我还以为接下来就是我上课了呢。我感动地问老师:“老师,你激动吗?”钱老的肩明显地抖动了一下:“我很期待,好多年没有讲课了。”他没回头看我,只是盯着台上。讲台的背景,是永嘉山水风光,左上角是石桅岩奇崛的山,右下角是楠溪江秀美的水,恍如仙境的山水间,一只孤舟穿梭其中,披着蓑衣的渔翁支起了竹篙。老师不再挺拔的身影融进这样的背景,突然间,我觉得,我做对了一件事。“当年敢有愚公志,衹觉移山兴味长。”(钱梦龙诗句)仿佛高枝上迎向阳光的翅膀,他自有高远和幽深。这样的人,只愿在语文的缝隙里逐渐清晰。这样的生命,只享受语文课堂里外的挣扎、蜕变与升华。那些光灿辉煌,再耀眼,也抵不了学生清澈的眼眸和纯真的笑容。
终于,老师站上了讲台,苍老的声音写满温暖:“同学们,你们猜猜我今年大概多大年纪,提醒一下,我跟《愚公移山》中的老愚公年纪差不多。”这一问,台下响起很多惊叹声!真好,自然,亲切,对话式的开场很自然地吸引学生走向“年且九十”的老愚公的故事。教学的智慧是不会逃逸的,爱语文大的人,岁月是关闭不住他的课感的。“且,就是将近的意思。我也年且九十了,今年我是88岁。所以今天你们是跟一个和老愚公同龄的老教师来学习老愚公的故事,这种概率在全中国都不太有。那么,我先请你们把课文看一看。我做个调查,已经看过的、而且理解的同学请举手。”依旧是不急不慢的流淌,让学生主动地学习,让教学真实地发生,让语文实实在在地存在。心中有学生,眼中有未来,我瞬间想起心理学家朱智贤先生主编的《心理学大词典》里对钱老的“语文导读法”的解释:“一种引导学生真正学得主动、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从而锻炼自读能力的新型教学法。”充分肯定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注意发挥学生本身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唤醒他们的自我意识,激活他们的主体精神,距离杭州“西湖笔会”三十多年后的今天,在浙南小城镇,耄耋之年的钱老师再一次告诉我们,语文就是老老实实地教会学生读书。
我目不转睛地盯着老师,生怕漏过一个细节。会场上所有的人,都沉浸在老师沧桑的声音里。这堂课,震撼我们的,甚至不是语文本身,是语文坚守者的“语公”精神。尤其,我们在现场。偶一回首,很多人,眼含泪光。
“那么我这个老头要讲的故事接下来就交给小愚公,请肖培东老师来继续来跟你们学习这个故事。”老师说完,面带微笑,巍巍站立,像极了翩然于楠溪山水间撑篙行舟的渔翁。我整整衣衫,恭敬地走上台,面对老师,微微一鞠,然后就是一个轻轻的拥抱。后来,很多老师说起这个镜头,还是禁不止地感动。
这个拥抱,是代表所有语文老师。而我和我们要走的路,还很远很长。
等到黄厚江老师突然被我请上台续上《愚公移山》的时候,窗外的阳光越发灿烂了。语文的讲台真辽阔。
特别喜欢黄厚江老师上这课的结束语:“我们三个人一起带着大家学习《愚公移山》,就是希望我们的母语教学能够‘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当然,仅仅有我们三个人还不够,希望有更多的人热爱语文课堂,继承我们的事业。”三人同台共教一课,绝非追新逐奇,而是希望用一种站立和行走的姿态,告诉语文,我们永远真诚在路上。
这是一堂精神意义的语文课!
没有永恒的传奇,只有永不停歇的前行,我们和我们的语文!
[衹觉移山兴味长--与钱梦龙先生、黄厚江先生共上《愚公移山》(教师随笔)]相关文章:
1.《愚公移山》课件
2.《好先生》语录
3.愚公移山教案
4.藤野先生课件
5.藤野先生教案
6.《藤野先生》课件
7.《藤野先生》教案
8.灰灰先生教案
9.中班胆小先生教案
10.马先生波杰克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