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始得说起--《始得西山宴游记》镜头点评 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一教案)

发布时间:2016-3-19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肖培东 《语文学习》2017.3

历代名家评论《始得西山宴游记》,多着意“始得”二字,可知它对文章的重要性。确实,这篇游记既然写游西山的经过,加之游西山的时候还饮酒取乐,那为什么不像一般作者那样,起一个叫《游西山记》或者《宴游西山记》这样的题目呢?“始得”,定有奥妙。柳宗元紧扣“始得”结构全文,老师们解读文本也基本是扣住这两字展开的。

柳宗元此文在情景交融上非同一般,是在于他笔下不仅仅客观再现了现实世界,更是提升了客体的审美意识。可以说,本文以自然山水之美与作者人格之美相互映照。而能够获得这样的转变就发自“始得”,老师解读此文是不能轻意放弃这个可挖掘矿藏的。梁磊老师把此具化为对“西山是否高峻挺拔”的讨论,从而去追溯柳氏文字背后的心灵体验,让学生明白了“物与我的融合与契合度不仅仅取决于山水本身”,更在于怎样把关于中发乎情诉于笔物化到自然景物上,去酣畅淋漓表达出来。而戴启江老师紧扣“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来解读“始得自我”在“于是”,也是取得了和梁磊老师异曲同工之妙的。戴老师对存在于局部的具有特殊审美的词语的挖掘极到位,如镜头锁定的“于是”,师生合作解读出了相对于西山的“从此地”之意,相对于苍然暮色的“从此时”之意,更有相对于心凝形释的“从此心”之意。由此,柳氏上下求索、四方突围,去安顿自己日濒崩溃的灵魂之旅,和师生细研深究、小处突破,去捕捉文本孕集情感深刻厚重的发现之旅,又比较巧妙地契合起来,实现了课堂和文本的圆融。

而我觉得,“始得”的文本价值,还不仅仅在于此。“西山”,在永州之西,西山和永州之间隔了一条湘江。它从朝阳岩起到王茂岭止,绵延数里之长。课堂教学缘“始得”而进山登高,我们还可以读出柳宗元更为深刻复杂的情感。穷西山之高而获得了精神和审美上的满足,从而显得轻松愉悦之时,柳宗元的相对和谐的感受,应该也仅是暂时的。我欣喜地看到毛华玲老师向这方面的主动探求。她设置了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可以将文章标题改为“喜得西山宴游记”吗?学生探究西山的景物的优美,如“萦青缭白,外与天际”;探究句式节奏的明快,如“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探究人物心情的悠然,如“悠悠乎与颢气俱”“洋洋乎与造物者游”。最后得出主旨是“西山宴游之喜”。主问题教学,最重要的是让你的主问题既包住文章又深入文章。它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它首先是文本的,又是个性的。一番蓄势张本后,毛老师却转向探讨文本结构艺术之妙。文章紧扣“始得”,前后照应,气脉贯通,由此途径切入,也可谓匠心独具。只是,西山,只是作者精神的慰藉,只是他人文世界的一种等待和期盼,却不是永远的归宿。毛老师没有在审美阅读中继续追问下去,甚为可惜。

实际上,这所谓的心旷神怡也是如梁磊老师所言“暂得一时欢”,它染上了柳氏压抑、忧伤的悲剧味儿。“大家能否设想一下,从西山归来的柳宗元会如何呢?”梁老师的这一问很是拓深了文本的深意,原来,所谓“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只是暂且解脱,被贬永州后“惴栗”才是“恒”生之情。西山美景地处荒僻而未被众人欣赏,柳宗元一方面固然着力表现景美,另一方面对自然美的被弃置遭埋没又深感痛惜。而文字背后的这一层“发现”在高培圣老师和张卫老师的课堂上也被发现了。对“意有所及,梦亦同趣”的“梦”字理解,学生提出那“有可能是一个噩梦”,高老师一下敏锐抓住这个有价值的问题,通过对柳氏现实和梦境的交织呈现,窥察柳“梦”,从而得出柳氏“悠其表、忧其里”的心灵世界。“喜”不是真正的解脱,是更深沉的迷惘与苦闷。张老师更是单刀直入,指向学生认为节奏明快、情绪欢快的“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句。柳宗元明确的游览目的、急切的动作,体现出“穷山之高”的坚定与执着。西山如此“怪特”而无人欣赏,表明柳对西山不幸遭遇是同情珍重的,更是愤懑不平的。那么,这样的课堂之“得”应该更能激荡起学生之思的!

我又想,学生对文章的“始得”又从什么时候、从什么环节开始的呢?如果文言文教学是文言并举、双线推进的话,学生之“始得”必定是在“文经”“言纬”双线交叉之点上实现的。钱梦龙先生几十年前曾说:目前文言文教学的最大弊病是有“言”无“文”。而我们现在很多课例似乎又走向反面,变成有“文”无“言”。学生在基本的文言字词句式还不是透彻了解的基础上,就被老师“强扭”着去品咂文本的人文精神、思想文化。这恐怕是另一种无源之水,无根之木的教学,也必将使学生丧失对文章之美自觉鉴赏的能力。从这个角度来考虑的话,我倒觉得,我们还是要老老实实来教文言文,立足在“言”的基础上,通过对文言字词等的把握逐步推进到对文章内容的发掘。我觉得张卫老师的课例是在作这方面的实践:从“始”和“其”的词义辨析中突破语言文字的“外壳”,努力发现和把握细微的差异,思考真正的“意思”。从句式修辞的同类比较中搜索文本的信息连接,发现“言”中承载的灵魂,获得柳宗元赋予文本的生命密码。

当然,对于文本中一望而知、或者通过工具书很快能解决的文言知识,老师是没必要去重复重复再重复,而招致学生厌烦的。细读上述镜头,我还想说明,教师要用智慧去架构课堂,除了站得高看得远进得深外,更要从诵读、识记等基础入手,使学生培养语感,自觉体悟,逐步缩小古今距离,形成文言文的思想方式。这应该也是教学的驱暗追明、拨云见日吧!

文言文的教学既是扎扎实实的,又是灵动新颖的。都在奔一个方向的时候,我们不妨回头看看,也别有风景。

[从始得说起--《始得西山宴游记》镜头点评 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一教案)]相关文章:

1.高一必修一英语教案

2.人教版高一必修《故都的秋》教案

3.高一数学必修2教案

4.高一必修五数学教案

5.高一数学必修四1.5教案

6.高一必修四数学教案

7.高一《道士塔》教案

8.高一地理必修一《山地的形成》教案

9.人教版高一英语必修一教案

10.北师大高一英语必修一relaxing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