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练习概括要点,逐步提高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2.了解物候知识的掌握和物候学的研究在农业上的重要意义,激发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学习重点]
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文的条理性,训练学生筛选信息,初步概况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3、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自主预习案]
1、走进作者
竺可桢( 1890年3月7日-1974年2月7日),
2、给加点的字注音。
翩然( ) 孕育( ) 农 谚( ) 簌 簌( )
萌发( ) 连翘( ) 风雪载途( ) 销声匿迹( )
3、词语解释。
【翩然】 【簌簌】
【载途】 【孕育】
【萌发】 【荣枯】
【周而复始】 【销声匿迹】
[课内探究案]
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
(一)找一找
初读课文,然后根据要求,快速准确地筛选信息,整体把握文意。
4、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
5、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6、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7、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二)想一想
8、 再读课文,理清全文思路,找出上面所选知识对应段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品一品
9、齐读第一自然段,学习品味本文生动优美的语言。
(1)本段主要描写了什么?是按什么顺序来说明的?标出有关的时间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一年四季的物候现象运用了哪些词语?仔细揣摩、品味。
(沉睡、苏醒,冰雪融化、草木萌发、次第开放,翩然,簌簌,渐渐变黄,北雁南飞、销声匿迹、衰草连天、风雪载途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快速阅读2-3自然段,说说每段写了什么内容,按什么顺序说明的?第2自然段以什么为例来说明何为大自然的语言?第三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悟一悟
11、 精读课文6~10段,思考并讨论: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否调整(或互换)?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思一思
12、 通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1)文章首先介绍 ___________,然后以具体事例说明______________,接着说明__________ ,最后说明_____________ 。
(2)说明文通常采用的说明顺序有三种,_________顺序、 ______________ 顺序、____________ 顺序。本文用的是什么说明顺序,____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既然大自然的语言就是物候现象,那文章题目为什么还要用这一比喻意义引出呢,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议一议
13、 本文运用最多的说明方法是举例子,仔细阅读课文,做好圈点勾画,说说它们的作用。
14、研究本文的语言特点:(准确、严谨、)找出相应的句子。
三、拓展延伸
15、你是生活的有心人吗?你知道多少谚语?说来听听.
16、除了农谚,古代的诗歌也有不少反应物候知识,课后习题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就是一例,联系课文的物候知识,谈谈对这首诗的理解。
17、考考你。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写的是几月的景象?你的根据是什么?
18、大自然的语言丰富多彩的,根据示例,选择恰当的事物,仿写一个句子。
示例:从冰雪的消融中,我们读出了春天的脚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外阅读训练
水的语言 郭治
水是会“说话”的。听听水的声音,可以判断水的状况。你不妨试一试:把满满的一瓶水倒出来,听!水在噗噗作响,它在告诉你:“我出来啦!”用墨水瓶、暖水瓶做这个实验,它们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
这个原理很简单,因为水流出来的时候,空气要从瓶口挤过去,那一个个气泡钻出水面时,会因为压力变小而猛一下子膨胀,发出冲击,水就这样“说话”了。
把水壶放在火炉上,当水壶发出叫声的时候,水还没有开。等水真正沸腾的时候,叫声不是那样响了。“开水不响,响水不开”,水壶里的声息为什么能报告壶里的情况呢?
坐在火炉上的水壶,壶底的水最先热起来,于是那里就产生了气泡。这些气泡很热,也很轻,便在浮力的作用下,升到了上边的冷水层。热气泡在冷水中放出了大量的热,它的温度降了下来,好像泄了气的皮球,抵挡不住水的压力,就被水给压破了。气泡破裂时发出响声,水壶便“鸣”叫了起来。水在沸腾的时候,气泡一个接一个地钻出水面冲到空气里,很少有在水里破裂的,这时水的声音就变成“哗啦”“哗啦”了。
人被烫着会喊叫,水挨烫时也要“尖叫”呢!把几滴冷水滴在火红的炉盖上,听!它咝咝地尖叫了。烧水做饭时,我们常常会听到这种声音。
水当然没有知觉,它挨烫时的“尖叫”是由于它在急速地变成汽。炉盖或红煤球的温度都很高,水滴到上面马上变成了水蒸气,一滴水要变为汽,体积大约要膨胀1500倍,这一涨,就像小炸弹爆炸,发出了声音。
你会判断壶里的水开不开吗?
提一壶冷水,向地面上倒一点,你听到的是清脆的噼啪声;提一壶开水,同样向地面上倒一点,听!它发出了低沉的波波声。为什么冷水和开水声调不同呢?这跟水的温度有关系,当水温在100℃左右时,水不断地变成汽,开水四周包围着这层汽,好像裹着一层线毯,落到地上声调也就低沉多了,冷水落到地面上,没有气垫的缓冲作用,声音也就变得清脆了。这正像掉在地面上的钢球发出清脆的声音,掉在棉被上的钢球只会发出一点儿声响一样。
水的奇言妙语可多啦,你能自己做些实验,研究一下吗?
1.这是一篇_______说明文,其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__顺序,语言______________。
2.为了生动地说明水有各式各样的语言,很多地方运用了____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
3.第2段画线句是为了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4.文章说明了水在三种情况下的语言: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
5.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怎样才能判断出壶里的水是否是开的?
罗毅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相关文章:
1.《谈中国诗》导学案
7.大自然的语言课件
8.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10.汉语拼音复习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