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托尔斯泰》导学案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发布时间:2016-6-6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学习目标:

1.识记重点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对列夫托尔斯泰的独到细致的刻画,体会课文采用欲扬先抑的艺术手法;

2.品味作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肖像描写的作用;

3.了解托尔斯泰丰富而深厚的精神世界和人生追求。

学习重点:感知课文对列夫托尔斯泰的独到细致的刻画。

学习难点:感知人物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基础达标

1.作者作品介绍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______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传记、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作品有《月光小巷》、《看不见的珍藏》、《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等。我们初中学过他的《____________》。

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世匠,作为中学生应当有所了解,请利用图书馆或网络,自主查找资料,完成下列填空。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 ______作家,出身于______的家庭,读过大学,办过学校,当过军官,他______农民,______土地私有制,1881年前后完成了世界观的转变,坚决站在______的立场上来,但 ______暴力革命,宣传基督教 的博爱和自我修身,要从宗教、伦理中寻求解决社会矛盾的道路。列夫﹒托尔斯在文坛驰骋60多年,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其中有《         》、《             》、《       》三部长篇小说代表了他艺术高峰。

2.文体、背景介绍

他家是名门贵族,自幼接受典型的贵族家庭教育。但他的思想极其矛盾。一方面,他同情农民,厌恶农奴制;另一方面,他又反对以革命方法消灭农奴制,妄想寻找自己的道路。为此,他厌弃自己及周围的贵族生活,不时从事体力劳动,自己耕地,为农民盖房子,摒绝奢侈。托尔斯泰到晚年实现了他世界观的转变,坚决站到农民的立场上来,对富裕有教养的阶级的生活及其基础--土地私有制表示强烈否定,对国家和教会进行猛烈的抨击。然而,他反对暴力革命,宣扬基督教的博爱和自我修身,要从宗教、伦理中寻求解决社会矛盾的道路。但晚年的他决然放弃财产,意志和家人产生矛盾,最后毅然离家出走,而孤独的客死于途中。

3.字音、字形、词语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胡髭 (     )     长髯(    )    鬈(    )发    黝(   )黑    滞(   )留     愚钝(    )    禁锢(     )     轩(   )昂      犀(   )利     侏儒(    ) (   )      酒肆(    )      

尴尬(    ) (    )   锃(    )亮    甲胄(     )    粲(     )然     盎(      )然 

(2).改正错别字。 

粗制烂造  鹤立鸡群  正经危坐  诚皇诚恐  无可置凝   郁郁寡欢    引人注目    藏污纳沟 

(3).解释下列词语。 

黝黑: 

滞留:

愚钝: 

器宇: 

禁锢: 

犀利: 

侏儒:。 

酒肆:。 

尴尬:

粗制滥造: 

藏污纳垢: 

郁郁寡欢: 

鹤立鸡群:

诚惶诚恐: 

广袤无垠:

颔首低眉:

无可置疑:

黯然失色:

(二)初读感知

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下列问题:

全文在结构上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各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合作探究

(一)研读赏析

学习课文第一部分,思考下列问题:

1、课文的第一部分具体从哪些方面刻画了托尔斯泰怎样的外貌特征?

2.刻画这些特征时,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说说其作用。(此处可从课文中找出运用夸张和比喻手法描写托尔斯泰的眉毛、须发、皮肤、鼻子的语句,仔细体会其表达效果)

学习课文第二部分,思考:

1、课文第二部分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的?

2、文章为什么重点写他的眼睛?

3、在写法上,与写外貌时是否相同?为什么?(研讨与练习一)

揣摩品味语言

1、托尔斯泰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2、……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3、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展示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选代表展示合作探究问题,师生共同探究,明确答案。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通过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和欲扬先抑的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通过品析语言理解人物深邃的精神世界。

三、拓展延伸

智慧之光

通常,人老了,意味着成熟。作家老了,尤其应该如此。我特别钦佩文学长者笔下,那种对于命运的领悟,人生的豁达,世情的谙悉,社会的了解,所言所行,常常于不期然中所闪烁出的智慧之光,促使我们这些后辈于迷蒙中清晰,混沌中了然,而获益匪浅。因此,我总感觉到这些老者的人品、风范、学问,乃至于炉火纯青的文章,由于经过了长时间的历练磨砺,虽岁月迁移,世道变幻,已无碍于那光辉的存在。于是在我脑海里,对这些敬仰的前辈,遂凝固成一个如玉之润,如石之坚,如水之静,如海之深的永恒印象。

不知道这是否可称之为在历史中的永恒,读者心目中的不朽?

有一年的冬天,我去积雪覆盖着的托尔斯泰的庄园参观。那庄园叫亚斯纳亚,位于离莫斯科不很远的图拉附近。也怪,那天也不知为什么?偌大的庄园,银装素裹,一望皆白,竟再无其他来参观的人,显得十分地落寞。当时,我心中涌上来很冷清也很凄凉的感慨。因为看不到太多脚印的雪地,是冷落的最好见证。

托尔斯泰就这样不起眼地埋葬在他的庄园里一条平平常常的土路旁边。

他的坟墓只是稍稍隆出地面的一个小丘,除了周围的参天高树外,别无任何明显的标志。那些照例有的,也应该有的碑石啊,祭坛啊,十字架啊的装饰,在这里是看不到的,真是平凡得无法再平凡了。要不是插在不远处的一个小小的木板上,写着两行字,我们就会走过去了。

这两行字,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大意是这样的:请你把脚步放轻些,不要惊扰正在长眠的托尔斯泰!

多好!一片洁白,万籁无声,连时间也仿佛凝固了。这一块普通的木板上的两行字,倒体会出这位大文豪朴素中的伟大磊落,淡泊中的高风亮节。我忘了查考这出自谁的手笔,但使我豁然贯通,眼下这份寂寥空廓,不正是这位文学巨人,最后走出亚斯纳亚,在风雪中追寻不知所终的辽阔苍茫的境界么? 虽然陪伴着这位文学巨人的,是那晶莹的雪和那冷冽的空气,但他的智慧之光,却会永远点亮世人的心灵。

1、托尔斯泰墓最主要的特征是----它给人的感觉是----(从上文找出几个词语回答)

2、文中的智慧之光是指?

3、文r>

2、文中的智慧之光是指?

3、文中文学长者的伟大与它的墓地的平凡形成鲜明的( ),突出表现了?

4、篇末为什么说“他的智慧之光,却会永远点亮世人的心灵”?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四、布置作业

1、积累词语,选用其中10个以上词语写一个片段。

2、请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写一个有关人物描写的片段,350字左右。

五、板书设计

列夫托尔斯泰

茨威格

粗鄙丑陋                      目光犀利

外貌              ------ 眼睛    极富感情

平凡普通                      有威力

韩三其

[《列夫托尔斯泰》导学案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相关文章:

1.《谈中国诗》导学案

2.新目标八年级英语上册教学导学案课件

3.历史教学导学案论文

4.镶边与剪纸的导学案

5.木兰诗导学案及答案

6.语文版木兰诗导学案

7.汉语拼音复习导学案

8.赵普文言文导学案答案

9.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大雁归来》教案设计

10.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