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部分:2017届高三语文总复习知识点归纳之写作素材(一)
核心话题:关注弱势群体/平等与尊重
经典事例及言论
1、从2003年起,杭州市图书馆实行对所有读者免费开放,包括拾荒者,图书馆对这些特殊读者的唯一要求,就是把手洗干净再阅读。10年的时间过去,杭州图书馆的全面开放从未停止。面对部分市民的不理解,杭州市图书馆馆长褚树青说出了下面这番话:“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但您有权选择离开。”
纵横点评:人人生而平等,阅读不分贵贱,遵守基本准则,谁都有权沐浴书香。图书馆的做法令人叫好,馆长的回应令人敬佩,但为什么体现平等的小事件却引发媒体的大关注,静心反思,开放平等的精神怎么成了稀缺资源?
2、半个世纪前,罗素亦道:“爱情与知识总引领我到天堂的境界,可对人类苦难的同情又会把我带回现实世界。那些痛苦的呼唤常在我内心深处引起回响!”半个世纪后,孤独、贫穷、痛苦依然存在。我们身边,还有饥饿的孩子,还有孤苦无依的老人,更有为省钱而情愿盖十几块钱黑心棉被的工人。我们心中善良而敏感的一隅又怎能封闭?这种善,是看见贫穷而情不自禁产生同情,是看见寒冷而愿意雪中送炭;这种爱,是博大之爱,是温暖善良的承担。倘若爱的需求或力量一旦死去,人,就成为一个活着的墓穴,苟延残喘的只是一副躯壳。而人类社会,正是因为有爱与善的紧密联系,绵延交织才得以繁衍至今,这种情感是时间无法磨灭、地域不可割裂,浩然塞乎人世之间。
3、应当说,不管慈善的动因如何,能够帮助到别人,就达到慈善的效果。但是,与其他项目又不同,慈善的对象是人,是因这样那样前提条件而陷入贫困的人,有些前提条件,贫困人群自己也无法选择和改变。这些人,在金钱上处于弱势,但在情感,尊严或人格方面并不一定是弱势。那些愿意举着200元钱与陈光标照相的贫困之人,未必不是体谅“首善之心”。高调不错,但暴力,可能会误伤受捐助者的情感。
背景事件:2011年3月16日中午,陈光标从日本飞昆明,连夜坐车赶到盈江,在拉勐村,他带着15万元现金向每名灾民发放200元现金。之后,他从一沓百元大钞中抽出两张并举起来,高声说:“请大家像我一样,将拿着钱的手举起来,我和大家合个影。”灾民们纷纷将手中的百元大钞举过头顶与他合影。
4、①长期以来,由于农民工受“农民”身份和自身素质的局限,在城市大多从事体力劳动,这就决定了他们不但要承受超负荷的劳动强度,更难以规避粉末与浮尘的沾染。但他们为城市建设作出的贡献却是有目共睹、不容磨灭的。用“一人苦换来千家乐,一人脏换来万人洁”形容并不为过。对于农民工,只要是稍具尊重事实、不带偏见、将心比心等社会良知的人们,都一定会对他们的付出给予尊重、理解和同情。“如果没有农民工,就不会有我们城市里的一切,你这么瞧不起他们,他们以后不来建设城市了怎么办?”一个出自10岁小学生之口的诘问,让时髦老太无言以对,更让社会陷入深思。
②这些年,大量农民离开家乡进城务工,建高楼大厦、修铁路桥梁,他们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为了城市的繁华美丽默默地劳作、耕耘。他们完全有理由和城市居民一样享受城市所拥有的物质条件以及各种公共服务。这方面,早在2006年1月下发的《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中就作出明确规定:对农民工公平对待,一视同仁。
但是,要真正实现这一目标并不容易。一方面,许多制度性障碍仍然存在。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在许多地方还只能选择打工子弟学校,更不要说在当地参加中考、高考了。农民工在老家参加的医疗保险,在打工的城市里往往很难使用。城市里的公租房、保障房,基本上不会惠及农民工。另一方面,城市对农民工还缺少发自内心的尊重。其实,任何一个公民,不论其富有还是贫寒,不论来自何方,只要踏踏实实地工作,遵纪守法,都应当受到尊重,尊重其劳动,也尊重其人格。很多农民工在城市默默工作时,往往也并不奢望额外的问候,要的只是基本的尊重。
③哲学家诗人康德曾说,世界上只有两件事能够震撼人们的心灵,一是我们头顶上璀璨的星云,二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其实,很大程度上,后者是远重于前者的。璀璨的星云就如同人们光鲜整洁的外表,可若是这张姣好的皮囊下包藏着一颗低俗晦暗的心灵,那么上述的种种歧视现象还会更加肆虐。我们便无法像西德蒙所说地那样,诗意的栖息。
④佛山市某街区驱逐流浪者的行为曾引起社会的广泛热议,街区领导们同样借口流浪者影响市容,进而剥夺了他们露宿的权利。归根究底,这同样是人们缺失素质引起的。缺失素质,让我们的心灵被物欲占据,让我们对社会底层人士做出不公正的对待。缺失素质,让富贫的差距越拉越大,让不同阶层的人们再无法热情相依……
背景事件:2012年12月28日,在重庆市825路公交车上,一名“穿着时髦、年龄在60岁左右”的老太呵斥身旁风尘仆仆的农民工,指责其影响市容。当时车上的其他乘客无不对这名老太的话感到愤怒,“真正影响市容的是这名老太!”该事件被网友上传到新浪微博,引来众多网友关注。(12月30日《重庆商报》)
5、南京一家麦当劳门口,一个外国人买了两包薯条,分给乞讨的老奶奶一包,两人席地而坐,开心地吃着聊着。好温暖。这个外国人叫陆杰森,这不是他第一次和乞讨老人一起吃东西--他给乞讨的老大爷送过果汁,还陪其他乞讨者吃过饭。陆杰森觉得,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帮助和怜恤,这是人们能互相扶持着共同生存于世上的原因。“我是很幸运的人,每天有饭吃、有地方住、有好的工作机会和家庭。但不是所有人都这样。他们也许生来家庭条件就不好,也许长大后做错过事,但他们现在的生活艰难,没有理由我们不去给予帮助。”“每个人都是渺小的,我们不能在宏观的大问题上出力,至少能关注到身边的每一个人。” “乞丐也是人,他们值得旁人关注、或者陪着吃顿小吃。”
优秀作文欣赏
他们(2008年上海高考满分作文)
在城市尽头,没有繁华的街市,闪亮的霓虹;在城市的尽头,只有破旧的棚户区,有饱经生活风霜的生命;在城市的尽头,有他们这样一群人。
让我怎样称呼他们?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农民子弟?亦或是农民工二代?不,我不想用这些冰冷的名字称呼他们,我多想叫着他们带着泥土气的乳名,拉着他们的小手,走近他们的生活……
他们从小生长在故乡的青山绿水中,纯洁的灵魂在田野里抽穗拔节。在山野的风中,他们奔跑着,憧憬着。风从田野中吹过,吹进了城市,为了生计,为了未来,他们跟从父母来到了城市,在城市的尽头扎下了根。于是习惯了青山绿水的双眸第一次触碰到了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他们不知道怎样穿过六车道的马路,小小的手指怎么也数不清写字楼的层数。繁华的现代文明不曾给他们带来任何快乐,这一次,却在心上烙下了深深的痕迹。
他们背起书包,小心翼翼地融入城市的生活。可是却在“城市人”异样的眼光中,第一次明白了户口与暂住证的区别。他们都是父母心头的宝啊!却过早地承担了不属于这个年龄的负担。
放学回家,他们做好简单的晚饭,父母还在工地或菜场上劳作;午夜醒来,泪眼中城里的星空没有家乡的明亮;悄悄许愿,希望明天他们的打工子弟小学不会因交不出电费而被查封……
然而,在他们日益长高的身体上,我看到了他们的成长。记得一位记者问一个打工子弟学校的孩子,学成后是否会回到家乡时,小姑娘毫不犹豫地说:当然,一定回去!那一刻,我差点落下泪来,为他们的成长。
记得那年春晚他们稚气的宣言:“我们的学校很小,但我们的成绩不差”“我们不和城里的孩子比爸爸”“北京的2008,也是我们的2008!”他们逐渐成熟,告别昨天的羞怯,开始迎接新的一天。
虽然,他们还在为不多的学费而苦恼;虽然,学校还是交不上水电费;虽然,还有好多体制还不够完善……虽然有好多个“虽然”,但是,只有一个“但是”就足够了,已经有好多视线转向他们,他们正在茁壮地成长。
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照亮了城市的尽头,照亮了他们的生活。
他们,终将会成为我们。
尊重暖如春
当《人权宣言》宣告人人生而平等时,尊重使封建等级土崩瓦解;当残疾人当选为人大代表时,尊重使哂笑歧视冰雪消融;当杭图允许乞丐和拾荒者进入图书馆时,尊重使中华大地温暖如春尊重他人,平等地对待他人,尤其是要尊重弱势群体,我们的世界将会更加美好
我们要尊重身份低微的人。身份的低微不代表人格的渺小,无论别人的身份是什么,我们都应当尊重他。著名女作家三毛曾在西属撒哈拉偶遇一位哑奴。当这哑奴的主人以对牲畜的方式对待他时,三毛对他一家人的关怀让人们感受到了人性的伟大。奴隶、洗心革面后的罪犯等常受到歧视的人,他们虽然身份低微,但他们也有人格尊重。与自己身份不同的人,这个世界,会多一点阳光
我们要尊重有“缺陷”的人。身体上的残疾不代表心灵的灰暗,残疾人也能谱写生命的辉煌乐章。邰丽华的母亲坚持让女儿与正常孩子一起生活,虽然幼小的邰丽华常常遭到小朋友的议论与笑话,但她以坚韧的毅力拼搏奋斗,最终以《千手观音》的华丽舞姿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她身残志坚的品格值得任何一个健全人敬仰、学习。尊重有“缺陷”的人,发现他们的美,世界会多一点彩虹。
我们要尊重不同职业的人。各种职业都是平等的,无论是清洁工、拾荒者,还是送报人、农民工每个人的汗水都是无价的。杭图允许拾荒者进入图书馆,是因为在知识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你都有学习读书的权利。正如古代的放牛娃也可以在牛背上读书,北大的门卫也能上大学,知识不会因为职业不同而拒绝任何人。尊重不同职业的人,平等地对待他人,世界会多一点温暖。
尊重暖如春。不论身份高低、是否残疾、职业如何,每一个人都应当得到别人的尊重。唯有尊重,世界才能温暖如春;唯有尊重,世界才能鸟语花香;唯有尊重,世界才能和谐美好。尊重他人吧,让生活更美好。
[分享]
2016年十大流行语出炉,大家觉得哪句话最深得你心?据悉,此次的评选依旧由有着“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杂志主办。今年入围十大流行语的词语几乎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工匠精神洪荒之力蓝瘦香菇赫然在榜!葛优躺,套路,小目标等也都是网红词汇。
随着年末的到来,互联网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年终盘点。而近日,备受期待的“2016年十大流行语”也正式出炉。和往年一样,此次的评选依旧由有着“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杂志主办。今年入围十大流行语的词语几乎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比如“小目标”、“洪荒之力”和“吃瓜群众”等,一起来看看具体都有哪些吧。
一:供给侧。2015年11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此后,“供给侧”成为高频词。
二: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本指手艺工人对产品精雕细琢、追求极致的理念。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一词迅速流行开来,任何行业、任何人“精益求精,力求完美”的精神,都可称“工匠精神”。
三:小目标。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在接受电视专访时表示:“想做世界首富,这个奋斗的方向是对的,但是最好先定一个能达到的小目标,比如我先挣它1个亿。”“小目标”这个词语的走红,指的是普通人难以达到的“大目标”,甚至是一辈子无法企及的目标,满含网民的娱乐、自嘲精神。
四:洪荒之力。2016年8月,中国选手傅园慧在里约奥运会女子100米仰泳半决赛中“杀出重围”、晋级决赛。赛后接受媒体采访时,她以一句“我已经用尽洪荒之力啦”红遍神州。如今,“洪荒之力”被频频使用,多用来形容超乎想象的巨大能量。
五:吃瓜群众。现实生活中,人们常一边嗑着瓜子,一边听人闲聊。2016年,有好事之徒将“不发言只围观”的普通网民称为“吃瓜群众”。人们频频以“吃瓜群众”自嘲或互嘲,用来表示一种不关己事、不发表意见仅围观的状态。
六: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2016年3月,一个叫“喃东尼”的画师在其微博上贴出了一组名为《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的漫画:两个生动可爱的小企鹅是对好朋友,坐在同一条小船上,因为一个小原因(如一方变瘦),小船立马弄翻。这组漫画很快受到追捧,网民纷纷配上新的文字,掀起了一场“翻船体”造句大赛。
七:葛优躺。2016年7月,一组“葛优躺”表情包开始出现在网络上。其图片源自曾热播的大型家庭情景剧《我爱我家》,葛优饰演的“二混子”像一摊烂泥瘫坐在沙发上,神态“妙趣横生”。随着表情包走红,网民们便把极其懒散的瘫坐姿势称作“葛优躺”。
八:套路。汉语中本有“套路”一词,2016年网络流行语中的“套路”翻出新意,泛指经过精心编制的、用来迷惑人的说法或做法,甚至诡计、陷阱。
九:一言不合就xx。“一言不合”本义为一句话说得不投机。这一流行语更多地表示“任性”、“动不动”的意思。
十:蓝瘦,香菇。2016年一度风行的“蓝瘦,香菇”,其实是“难受,想哭”的谐音。2016年10月,广西南宁一小哥失恋后录了一视频:“难受,想哭,本来今天高高兴兴,你为什么要说这种话?难受,想哭……”一口浓郁的广西话听上去像“蓝瘦,香菇”。
2017届高三语文总复习知识点归纳之写作素材(二)
核心话题:里约奥运会
风采多面的冠军更有范儿
【光明时评】 作者:江鹏
里约奥运会赛场上,我国运动健儿用竞技水平展现着体育运动的魅力,同时也张扬着乐观、积极、勇于挑战的风采。“我已经用了洪荒之力啦!”在赛后接受采访时,游泳运动员傅园慧率真的回答和夸张的表情,一时间收获赞誉无数。为充分展现奥运健儿更多个性风采,国内媒体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浙江卫视专门打造了一档名为《中国冠军范》的节目,为奥运健儿提供了一个赛场之外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
对于体育比赛尤其是国际性赛事,公众始终保有特别的期待。曾经被嘲讽为“东亚病夫”的屈辱历史,让国人一度对体育竞技中的胜利有着特别的期待。也正因如此,长久以来,赛场上的运动员们总是显得沉默而单调,毕竟在绝大多数人的心中,争取金牌才是最重要的。而镜头聚焦他们的,也常常只是赛场上、领奖台上那短短的几分钟。人们能记住很多奥运名将的名字,但对赛场之外他们更为丰富的个人形象却知之甚少。
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风采,在赛场上勇夺第一的运动员们也不例外。今天,体育健将们不仅能在赛场上一展竞技风采,在赛场之外也有了更多自我展示的空间和条件。例如,体操冠军刘璇参与过徐静蕾导演的电影《我的美丽乡愁》;篮球明星巴特尔也参演过多部影视剧。运动员适当参与影视、综艺活动,不仅为自己赢得了关注,更让人们通过他们热情洋溢的表现,感受到健康运动带来的快乐。
冠军的光环虽然主要是在竞技场上获得的,但冠军的风采却不局限于此。在国外,体育明星们的跨界由来已久,乔丹、贝克汉姆等体育明星在退出赛场后,都有着很好的跨界表现。这些表现不仅没有使他们原来的体育粉丝减少,反而让他们在广泛的领域里赢得更多人的青睐。由此可以看到,冠军范儿的展示既可以是赛场上的拼搏,也可以是赛场外的鲜活;既可以是扬我国威的豪情,也可以是展示自我风采的率真。
以往,媒体大多热衷于体育赛事的报道以及赛后对选手们比赛感受的采访,这种报道思路和方式使得运动员们在观众心目中的形象单薄又单调。当前,电视节目在丰富观众娱乐观感的同时,也需要为一些值得关注的群体创造一个展示的平台,让大众有机会看到不一样的体育名将,感受他们更为充盈的气质和内心。
四年一度的奥运盛会,最能激发全民体育的热情和激情,也最能传递奥运精神所带来的感动与快乐。郎平、许海峰等奥运名将曾经激励过一代人的成长,而新一代的体育名将也将用他们积极勇敢的拼搏精神,以及展现自我、快乐体育的态度,树立起新一代的大众偶像。我们乐见更多运动员展现鲜活的中国冠军范儿,也乐见全民健身不断走向新高潮。
奥运会除了金牌,我们还能关注什么?
光明网资深评论员王传涛
奥运会当然是一个大秀场。在这个秀场上,过去,我们只关注金牌,每一块金牌的取得都令我们热血沸腾,每一次在金牌面前的马失前蹄都令我们沮丧不已,我们的情绪跟着金牌而高涨,也跟着金牌的花落别家而失落。而这些,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金牌情结。
然而我们知道,今天已经不再是一个需要用金牌来证明中国不弱的时代了,或者说,我国近些年的发展壮大已经不需要再用体育成绩来证明什么了。而在本届奥运会上,许多国人就已经开始改变“只关注金牌”的思维习惯了。相当一部分的国人开始慢慢抛弃了金牌主义。那么,除了金牌,我们还能关注什么呢?
我觉得,第一,我们要关注奥运会的趣味。比如我国运动员傅园慧的表情包。为什么要关注她呢,我觉得在这位年轻小姑娘的表情包里,我们能够看到体育本身的包容,这里面你完全看不到举国体制的压抑,看不到成绩对于运动员精神层面的桎梏,相反我们能够看到乐观、向上与积极努力的并行不悖。我觉得,这种举重若轻、谈笑自若的神情,能够更好地诠释奥运精神,比泪水带来的煽情也更有魅力。
第二,我们要关注奥运会赛场上的亮点。比如,中国女足在对阵南非女足时的惊天吊射,在看到那记吊射之后,可以预言的是,这将会是本届奥运会足球赛中的最佳进球,甚至也有可能角逐今年世界足坛的前N佳进球。这样的记忆,足以让人记住这届奥运会;这种进球,足以让运动员荣耀一生,开句玩笑话就是,可以吹牛一辈子。
第三,我们要关注奥运会上所有的失败者。比如,一个球未进的巴西男子足球队,许多人对内马尔领衔的足球队失望不已。再比如,女网中世界头号种子大小威组合、男网排名第一的德约科维奇,都在首轮被淘汰。更比如,我国多位名将在射击、游泳比赛中也没有闯入决赛圈。而这就是体育,胜败就是兵家常事,失败者也有失败者的故事,且故事有可能比成功者更精彩。
在英语中,奥运会是GAME,GAME这个单词,有两层意思,一个是“比赛”,另一个是“游戏”。奥运会里不只有金牌榜和奖牌榜。能够反映奥运精神、体育精神的,也不仅仅是单调的成绩单,因此,我们更要关注它背后的有趣性和娱乐性。
此外,体育本身是人文主义、人本主义的一部分,关注体育更要关注参与其中的每一个人,既包括每一名成功者,也包括一些失利者。我们要关注取得名次、夺得奖牌时的高兴,也要读懂失利之后的坦然与豁达。我想,这样才能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体育的内涵。
无论结果怎样,她都赢了
里约奥运会,奶奶级选手丘索维金娜又登场了。
41岁。七次参加奥运会。这在20岁就被称为“老将”的体操界,真心是个绝无仅有的神话。
丘索维金娜第一次在奥运会上拿金牌时,她如今的对手大部分都还没出生。
而她为儿子而战的故事,更是感动过全世界。
很多中国的年轻人,都是在作文素材里认识她的。
他们背诵过她的传奇经历,甚至在中考或高考作文里写过她。
所以,当她鲜活地出现在今天的奥运赛场上,奔跑、腾空、旋转,无数网友都震惊了:天呐,她居然还在!
是的。她还在。而且依然强大。
丘索维金娜出生于乌兹别克斯坦。7岁开始体操训练,16岁就在世锦赛获得了第一个世界冠军。17岁,她在巴塞罗那奥运会上,夺得了女子体操团体比赛的金牌。
乌兹别克斯坦训练条件比较滞后,几乎是体操的荒漠,大部分时间里,都是丘索维金娜一个人在支撑乌兹别克斯坦的体操门面。
虽然几乎是一个人在战斗,但丘索维金娜从1993年到2006年,为乌兹别克斯坦赢得了70块奖牌。
当年见过她的记者至今仍记得,她当年“很漂亮,很可爱。”“身材矮小,但有力,跳马尤其出色,像个弹簧一样。”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后,21岁的丘索维金娜曾经功成身退,结婚生子。
她老公是乌兹别克斯坦一名优秀的摔跤运动员,也参加过奥运会。
做了几年幸福小女人后,丘索维金娜的平静生活戛然而止:她三岁的儿子患上了白血病。
噩梦开始。
作为一个妈妈,她当然要竭尽全力去救儿子的命。
可之前做运动员的那点积蓄,完全不足以支撑十几万美元的治疗费用。
她选择复出。因为她能赚钱的手段,只有体操。
她老公则放弃了热爱的摔跤运动,在家照顾儿子。
26岁,丘索维金娜朝重回赛场,并朝着全能型发展,艰苦训练,到处比赛。
有时候,她会在一场巡回赛中参加全部女子项目的比赛,而不是专注于一两项,她说,“一枚世锦赛金牌等于3000欧元的奖金,这是我唯一的办法”。
她参加所有比赛的理由,都是为了钱。对于这一点,她从不回避。
她不敢生病、不敢受伤、不敢休息、不敢懈怠,不停地比赛。
赢得奖金,为孩子治病,是她生活的全部。
因为儿子的病,在乌兹别克斯坦得不到很好的治疗,丘索维金娜辗转带他去了德国医院。
这回治疗费用更高。夫妻俩卖掉了小公寓和汽车,四处筹钱,依然付不起。
为了拿到更多奖金,丘索维金娜加入了德国国籍,为德国征战。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上,丘索维金娜为德国斩获了一枚宝贵的跳马银牌。就在那一次,很多中国人认识了她。
而三个月后,她在又一次国际比赛中,不幸跟腱断裂。这对于体操运动员来说,是致命的伤害。
当时所有人都推测,这名33岁的老将一定是要退役了。
让人意外的是,2011年,她再次出征。并在两场国际比赛中,都获得跳马银牌。
面对世人的惊叹,她平静地说:“只要儿子还没病愈,我就要一直坚持下去。他就是我的动力。”
这句“你未痊愈,我不敢老”,曾让无数人瞬间泪目。
幸运的是,在这位英雄妈妈的全力以赴下,孩子的病大为好转,如今已经不必接受治疗,只需要每年去医院做个检查就好。
不必再为儿子奔命,但丘索维金娜依然没有离开体操赛场。
她重新回到了乌兹别克斯坦,继续着她热爱的体操事业。
她状态依然很好。
现在,她终于可以纯粹为自己而战了。
41岁的丘索维金娜站在赛场上,身边的对手,都是跟她儿子同龄的小姑娘。
她显得有点另类。
她不漂亮了。皮肤松弛,皱纹显露,腰肢略粗。
但是,这又怎样?
她说,“我不觉得我老,我总感觉自己还是十八岁。”“年轻的对手不会给我压力,她们有压力才对,因为我有经验。”
她应该是本届奥运会上,最值得敬佩的选手。
她的人生,是个大写的赞。我们给她多少掌声和敬意都不为过。
从李宁到孙杨,我不想我的孩子再经历“金牌”绑架
里约奥运会正在进行中,由于目前没有获得金牌,很多网民的评论也还是不太理智,我们的运动员也很失落崩溃,其实没多少人发现,他们已经用尽努力取得了最好的成绩,我们素来就有“金牌”绑架,就像小时候考试拿了个第二,面对父母失望的眼神,都会觉得自己很失败,生活中这种环境的国人,心里有太多不痛快,可人生是自己的,无论多少金牌银牌,最终的归宿不过都是橱柜里的一个角落。最终留在心里的,是我们流过的汗,淌过的泪,和永不放弃自己的精神。
庞伟没有拿到金牌,孙杨也没有。于是举国又陷入了一片沉痛,所谓“出师不利”。不得不说,这些年民智开启的结果不错,微博下边多了不少理性的声音,但是“废物”“垃圾”之声仍不绝于耳。
面对这些人,这一次,我是真的想说句“你行你上啊”。虽然我并不喜欢孙杨,可是我知道这块银牌对于一个顶着骨折伤痛用单腿咬牙坚持训练的运动员的意义。
我爱看奥运会,但是每次看到中国队惜败的时候都是一种精神折磨,旁边拿铜牌的老外喜不自胜,可是再看看拿了银牌的中国运动员,一定正在痛哭流涕,把头埋得低低,回国后,贵宾接待高额奖励都泡汤了,没准还得受罚。我至今仍记得当年汉城奥运会李宁意外从吊环上摔下来,回国时只能走一条偏僻通道的黯然落寞。
当竞技运动和体制牢牢绑在一起,运动的唯一意义就变成了获得金牌,获得金牌,获得金牌。
比起伤痛,更难让一个中国运动员承受的,是精神上的压力。
媒体对于孙杨的赛前状态是这样描述的:
即将到来的里约奥运会,孙杨的400米自由泳比赛是游泳比赛中率先出金牌的项目,也是中国游泳队最为看重的一块金牌,孙杨身上的压力可想而知,这份无处安放的安全感伴随着他的这次澳洲之行。只是那一刻,他不知道未来的半年他将经历怎样的大起大落,也未曾想到,他的这块400米金牌将是中国奥运代表团里约奥运首金。
孙杨曾讲过,伦敦奥运会400米决赛前,走进场的他看到看台上的父母,当时的他只有一个想法,就算是死在水里,也得把这块金牌拿下来。(援引媒体报道)
在中国运动员的心中,原本快乐的体育是一件“向死而生”的事情,夹杂其中的全是苦痛挣扎。
看看媒体用的关键词,统统都是“失利”,没有报道写他“喜获”银牌,标题一水儿的“痛失金牌”。我就不明白银牌怎么了?很丢人吗?拿到亚军的孙杨泣不成声,连自己都不能认可自己。究竟什么时候,我们才能从“冠军”的枷锁里走出来,有一颗平和的面对比赛的心态。
从小,我们就被大人们灌输凡事都要争第一的执念,别说差一分,差半分都是第二,而第二,就是一种耻辱。我特别清楚地记得初一的一次考试下来,我算完成绩比当时的第一就差了一分,怕回家被骂,死求活求跟我关系要好的老师帮我加两分,哪怕1.5分也好。
她没同意,幸好没同意,第一是暂时的,羞耻的记忆却是永恒的,就像被查出兴奋剂的运动员们,这辈子都摘不掉作弊的帽子。
如今,我们这群被冠军意识深深洗脑的孩子走向了社会的舞台,又变成了新一批用小皮鞭抽着孩子往前的爸爸妈妈们。
经常在各个群里看到妈妈们给自己的宝宝拉什么萌娃大赛书画大赛的选票,简直都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不要看,记住直接选2号!”“2号是我的孩子,给她投上一票”“请帮我的孩子拿第一”……我很想问他们,参加的意义就只是为了一个虚无缥缈的第一?
有一次我被一个家长搞得烦不胜烦,就点开看了她所谓的儿童画画比赛,她女儿的名次果然高居榜首,我认认真真看完了所有的作品,然后在那个画得真得很漂亮却只有寥寥几票的孩子头像上投上了一票。
经常有人头头是道的分析德国体育的衰败,是的,举国体制下的东德体育也曾鼎盛一时,甚至比肩美苏。无数人意淫东西德的合并将意味着一个顶级体育大国的到来,可是并没有,德国这些年的奥运表现一直不尽如人意。其实不是真正的衰败,不过是少拿了几块金牌。柏林墙拆了,拆掉的还有套在东德人身上的冠军枷锁。
回顾里约奥运会的开幕式,获得最多掌声的不是金牌最多的美国队,也不是最爱金牌的中国队,而是难民代表团。没有人在乎他们能够获得几金几银,深处苦难,克服艰难,不远千里万里而来,只为享受体育带来的快乐,这才是真正的奥运精神,这才是我们深爱奥运的原因。
无论多少金牌银牌,最终的归宿不过都是橱柜里的一个角落。最终留在心里的,是我们流过的汗,淌过的泪,和永不放弃自己的精神。
别再让我们的下一代活在金牌绑架里,请告诉他,宝贝,不要去管别人考了多少分,拿了多少名,全力以赴的人,就是最棒的人。
2017届高三语文总复习知识点归纳之写作素材(三)
核心话题:里约奥运会二
李宗伟战胜林丹谢幕:最好的时候遇到你,是我的运气
一开始,他们彼此钳制。到最后,他们彼此成全。
李宗伟赢了。又一次以2分的毫厘之差,赢在决胜局。虽然无关冠军,但林丹和李宗伟的第37次对决,或许是两人奥运会的谢幕表演。
此前的四分之一决赛,林丹面对印度选手斯里坎特,涉险过关。据说,媒体采访时问,一度难解难分的比赛,最终为何能赢下来。林丹答得干脆:“我不能输,因为我和那个男人之间有个约定。”
独孤求败的天皇巨星固然叫人热血贲张,更难得的却是恍若双生的一世之敌。没有C罗,梅西的传奇会逊色几分。缺少纳达尔,费德勒的光环也会黯淡不少。魔术师离不开大鸟伯德,乔丹皮蓬要有马龙斯托克顿。无敌是多么寂寞,因为你,我才是更好的我。
在男子羽毛球运动中,林丹的宿命叫李宗伟。
2004年的汤姆斯杯,是林丹和李宗伟的初次见面。当时已贵为“超级丹”的王牌林丹,赢下了初露锋芒的李宗伟。那一刻,看好李宗伟挑战林丹霸主地位的人,并不多见。
可1年之后,李宗伟就成功地复仇林丹。好胜的林丹立誓说,这是最后一次输给李宗伟。但事实是,2006年,李宗伟又赢了。自那一刻起,林丹和李宗伟就开始交替占据各项大赛的冠军宝座。两人的每一次相遇,都是举世瞩目的战斗。
和一些死敌角力咬牙切齿互飙垃圾话不同,林丹和李宗伟在持续的拉锯之中,培养出奇妙的情感。李宗伟在受访时说,如果没有林丹,“我也没有这么刻苦地去训练”。而林丹也表达过,因为李宗伟,“我的冠军才有更高的含金量”。
之后的动人瞬间,定格在2008年和2012的奥运会决赛中。很多人记得林丹放肆的呼啸和奔跑,也忘不了李宗伟蹲在地上的黯然神伤。
转眼又是4年,林丹和李宗伟又一次站上奥运会半决赛的舞台。
这一次,林丹33岁,李宗伟34岁,里约可能是两人共同的奥运谢幕演出了。
普通人其实很难切身地理解,竞技体育的训练有多枯燥,比赛有多残酷。而日复一日的枯燥和偶然高压的残酷,对人性的考验又有多艰巨。田径场上的0.01秒,0.01米,球类赛场的每一分,背后都是突破人类极限的不懈努力。
体育之美,在于凝结了人性的光芒。而人性的修炼,最忌讳踽踽独行。如果没有李宗伟的拼搏,就凸显不了林丹的坚持。而林丹的奋斗,也是李宗伟沿途的标尺。
一开始,他们彼此钳制。到最后,他们彼此成全。在只有一个冠军的前提下,唯有你追我赶,才能缔造交相辉映的黄金时代。在这个意义上,林丹和李宗伟的惺惺相惜,值得每个球迷由衷感念。
《一代宗师》里,宫二向叶问辞别。一贯克制隐忍的心性,最后说的是,“我在最好的时候遇到你,是我的运气。”
李宗盛写《和自己赛跑的人》,在追述年少的糗事和“一卡车的难题”之后,感慨“我们都是和自己赛跑的人,为了更好的明天拼命努力。前方没有终点,奋斗永不停息。”如果不是碰上刚刚好的对手,拼命该有多无趣,努力又有多可惜。
善忘的年代,失焦的岁月,能记住的很少,会铭刻的更是所剩无几。但十年二十年过去,当今天的孩子长大成熟,或许,他们会接触已成历史的影像资料,重温当日的风云际会。
到那时候,身为亲历者,我们可以会心地说:“这个体力趋弱,爆发力退化,早已不复当年神勇的羽毛球选手,就是‘超级丹’。而他之所以超级,是因为一个同样伟大的对手,叫李宗伟。”
致敬女排精神,也要致敬“努力过程”
里约奥运已经尾声,精彩继续上演。8月21日,中国女排姑娘为中国金牌榜贡献一枚金牌,引来全民狂欢,准确来说,从开场哨声响起之时,无数国人的关注便集中在这场赛事上。当冠军尘埃落定,“女排精神”成为最密集的致敬。
刷爆朋友圈的“女排精神”,并非生硬的高蹈抒情,这场球赛着实是赢得气势恢宏--在小组首战连续失利后,女排姑娘并未被所有人看好,但旋即她们用“击败卫冕冠军巴西、淘汰荷兰、力压塞尔维亚”,证明了她们的“漂亮”;用打不死、冲不垮、压不倒的气势,重现了恢弘多年的女排精神,唤醒许多国人久违的热望。
女排精神曾是一个时代的标签,承载一个时代的风云和民族的记忆。当这种跨越时代的精神气质,穿过冷漠的屏幕,淌进家国情怀时,赛场上的每一个胜利拥抱,都写满了国人的炽热与昂扬。
不过,颇为有趣的是,当“女排精神”以铺天盖地之势,为中国女排加冕时,中国女排核心人物郎平却在女排晋级四强时说了这样一番话:不要因为我们赢了一场就谈女排精神,也要看到我们努力的过程,女排精神一直在。
不妨对此做一番解读,在郎平看来,女排精神是中国女排的集体基因,动辄搬出精神,反而可能是一种精神的不自信,而与精神相比,“努力的过程”也非常重要。
奖牌是光鲜亮丽的,而背后努力的过程,却常常不为人所知,更为现实的状况是,我们通常乐意为奖牌喝彩,却忽视了努力过程的价值。每一个站在赛场的运动员,无论最终是否得到奖牌,都曾在赛道上洒下了泪和血。奖牌可以彰显他们拼搏的价值,而背后的努力,才是让“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得以传承的唯一方式,也是女排精神能够一直在的本源。
一如女排所曾经历的低沉与落寞,每一个历经努力过程的人们,都不可能一帆风顺,甚至永远都抵达不了领奖台。那些先苦后甜的人,是幸运的,是值得致敬的;那些始终在努力过程中,不曾放弃的人们,同样值得尊重,甚至是更值得。
有人曾提问郎平,什么才是女排精神,郎平说,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夺冠后的郎平,她说心情很放松,或许让郎平放松的,不仅仅是收获了一枚久违的金牌,而是女排姑娘们所展示出的努力过程,让她对女排精神的传承,有了绝对的信心。
里约奥运终将要落幕,无论最终的奖牌榜将会有什么样的变化,走上领奖台领受鲜花和掌声的运动员,终究是所有付出“努力过程”的一部分,当然,终究只能代表已经过去的荣耀。无论是谁,更重要的主题是,生活终将继续。女排精神的熠熠生辉,让我们在致敬荣誉的同时,更应让我们看到,唯有坚持努力的过程,生活定不会有所辜负。
里约用创意和热情赢得世界
随着第31届夏季奥运会的圣火台被点燃,之前笼罩在里约热内卢上空的种种批评和指责,也被惊叹和掌声取代。受到经费等因素制约,里约奥运开幕式的呈现效果并不富丽堂皇。但经费的不足,可以用热情“补齐”,在巴西人民喷薄的热情中,一切都不再是问题。 随着美丽的烟火在马拉卡纳体育场上空绽放,巴西人民用他们的热情点燃本届奥运会(据8月7日《北京青年报》)。
就在前几天,甚至各国奥运军团已经入住“奥运村”之后,因为寨卡病毒、安保等问题还受到诸多媒体质疑,国内经济状况的持续低迷再加上严峻的安保问题,很多媒体给人们传递出的信息,里约奥运开幕式十有八九会“搞砸”。但也有不多媒体认为,不到开幕式圣火点燃的那一刻,外界永远不会知道真正里约奥运开幕式会是什么样,很可能还会曝出大大的惊喜。果然被“一语成谶”,里约奥运开幕式不仅给世人曝出了“大大的惊喜”,以最少的投入融入最多的创意再加上贯穿整个开幕式热情桑巴,里约奥运开幕式给整个世界带来的简直可以算是大大的惊叹。
将低碳、绿色环保融入奥运开幕式理念,对于最近几届奥运会而言并不让人感到意外,但里约这种理念融入的形式,却不能不让人感到震撼的同时,更赢得了世界观众发自内心的共识。在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世界各国陆地逐渐“缩小”的背景画面下,一个小男孩走过荒漠的沙滩,在一棵小树苗前坐下陷入思考,而随后的运动员出场仪式,不但同样有一位小男孩手捧幼苗伴着旗手前行,每位运动员也获赠了一粒种子,并且在前行的过程中,放在本国一处方柱型四周缀满开口的小收纳中。正当人们怀疑这一程序有点“啰嗦”时,随着奥运五环展示的来临,这些由演员护卫可移动的方柱体,在场地中央随着热情的桑巴音乐美轮美奂的移动过程中,最终成为人们所熟悉的五环标识并立刻“生长”的郁郁葱葱,把绿色奥运理念完美的呈现在观众面前。
如果这还不能算是完美创意的话,将历届奥运会引领运动员出场的举牌小姐,一下子全部换成人力三轮车,装扮成“流动小贩”,着实在颠覆人们想象的同时,更让人觉得亲切,这种将奥运“平民化”的创意实施,无疑给今后的奥运又融入了新的理念。颇有趣的是在所有“三轮车”引领的队伍中,某个国家独一无二的是小姐托牌扭腰前行,“白氏”解说是“三轮车掉链子了”,也有网友调侃可能是被“城管没收了”,小小的意外也能让国人热议不断,谁又能说这不是又一项“创意”。
实际上,在里约奥运开幕式整个过程中,新的甚至颠覆性的创意无处不在,让人透过这些创意既感受到勤俭奥运、绿色奥运、平民奥运和创新奥运的同时,贯穿整个开幕式的桑巴音乐和舞蹈,更把巴西的热情友好和丰富的民族特色文化最充分的展示在世界面前,无论同任何一届“奢侈”奥运相比,里约奥运开幕式非但毫不逊色,更有诸多独到甚至引领性的借鉴。据公开报道显示,里约奥运开幕式原计划投入预算是1.139亿美元,实际花费只有5590万美元,较之预算缩水的将近一半。而这个实际费用在近几届其他国家举办奥运开幕式中也是最少的。
少花钱办大事,融入更多的创新创意把大事办的更好,是众多媒体给里约奥运开幕式的共同评价。我们更应该从里约这种“办事理念”中得到启发,很多重大活动或重大项目,并非一定是砸钱越多办的越好,融入更多智慧创意创新,更能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里约奥运会的主火炬很小,但独特的创意和丰富的理念内涵,不但让这束火炬更加光芒万丈,把奥运精神传达的更广,留给世界的印象根深,更让里约赢得了世界的尊重与欢呼。
2017届高三语文总复习知识点归纳之写作素材(四)
核心话题:社会责任感
(一)
我的孩子们:
终于停课了。
这是一次不得已的停课。短暂的欢呼后,更多人感到了悲凉。
明珠说:“可能要很多很多年以后,大众才能意识到我们正在经历的是一场怎样的灾难而非值得雀跃的假期,我真的心疼北京。”
慕华说:“我们现在所做的只是暂时的,我们终究还是逃避。”
陈琦说,他根本高兴不起来,他宁可不要这个假期。
如明珠所说,这是一场灾难,这是12年前非典之后的又一次灾难。那时候,你们还小;而今天,在你们的花季,遇到了人生第一次公共事件。
有关雾霾成因和背后的利益博弈争论得太多,我不想就事论事。真正想和你们探讨的,是我们的认知方式。
你们的思考体现了我总喜欢引用的“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这句话。在这个互联时代,没有谁能够独善其身,更没有谁能够真正脱责--这不是将元凶泛化,这是我们每个人选择的结果--谁不承认这点,谁就是自私,我也无话可说。所以,我们都思考,都要问:这是为什么?我们该怎么办?
我想起前几年西城区的模拟考试作文题:“如果你不出去走,你会以为这里是全世界。”当时我就主张这个题的重点在“出去走走”和“你会以为”的关系,现在更觉得这句话说得到位。
同时,我又想起孔子曰过的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那么,怎么走?去哪里?作为学生,我们能怎么办?
我们现在主要能做的,可能还是修身学习、切磋琢磨,等待社会的检验。虽然没有离开书桌,但视野却可以更加广阔,也算是出去走走。
我们要学好语文,准确理解他人、准确表达自我,而不是误读、曲解与妄言,从而学会公共说理;
我们要学好历史,理解今日所遭一切都是历史的结果,从而对当下有一种同情之理解;
我们要学好经济,理解人的求利行为规律与利益分配规律,从而理性认识社会现象;
我们要学好数学,理解世界变化是有因果变量的,因而必须精确计算并分类讨论;
我们要学好地理,理解我们生活的地球的真貌;
我们要学好外语,理解异域人们的生活形态,并准确传达我们的文化精神;
我们要学好理化生信,理解科学对于世界的革命性作用;
最重要的是学好哲学,理解世界与人性的本质。唯有如此,我们才是清醒智慧的人。
总之,要有对知识的渴望与敬畏。只有知识丰富知识结构合理,眼界才能开阔,才能“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出去走走,才能走远走实。
同时,我们要努力理解世界的多元与复杂。我们喜欢蓝天,但是我们要理解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化对我们的意义。我们主张权利,但是我们要理解这个世界还有其他群体的利益要保障。
更重要的,是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与独立判断,怀疑并审视任何信息与观念。怀疑一切不是否定一切,而是分析这些信息和观点的来龙去脉,分析它们的表象与实质--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只有自己的头脑不成为他人信息与思想的容器,自己的嘴才能不是别人的传声筒。
最后,还要力求心平气和。不自做悲情、更不被人煽动。要知道,雾霾的出现警告了我们每一个人:自然环境破坏了,我们无法生活;社会环境毁了,我们将无法生存。现在,蓝天成了让人渴求的东西,那么,统一、和平、安宁、信任……这些东西如果没有了,我们怎么办?
所以,当我们停课时,欢呼暂时放松固然可以理解,而真正该做的,还是重归书桌、重拾经典,更要重回生活,求知、求仁,反求诸己--总之一句话,“学不可以已”。
而作为教师的我,不能只盯着你们的分数,不管你们的做人和身心,更不能忘记师表、双面人格,整日痛骂道德沦丧、却冷遇甚至阻止你们为集体公益而做出的牺牲,整日抱怨社会对自己不理解、却用狭隘之心看社会看他人。
我始终自勉,你们的所有言行,都与我有关。
我还要说,我们并不是无所作为。我们现在的苦学、省思就是在为去霾做事。从科学角度说,去霾并不是件非常难的事;但从社会角度看,去霾却又无比艰难。前者靠理科的智慧,后者却要靠文科的筹划。
现在,我们年龄还小,暂不需要我们冲在一线--现在不是“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时候,不是“不能放下一张平静书桌”的时候。我们要做的,还是以“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的心态去长本事、磨性子。想到这些,我们的学习也许会更有意义更有动力。
用金老师的话共勉吧:“空气不好,在家自学,学好了,治理雾霾”。
(何 杰 北京师范大学二附中高三语文老师, 有删改)
背景事件:2015年底,因空气重度污染,北京各中小学听课放假,人称“雾霾假“。停课的前一晚,有学生说:“我今天比过年都高兴。”还有毗邻北京的学生抱怨:“明天雾霾红色预警,北京学生放假3天,然而我们……呵呵。”面对着欢欣鼓舞的学生,何杰老师备感沉重,于是写下了《雾霾停课期间写给我学生的话》一文。当何杰敲下这封信的最后一个字时,并没有想到它能在短时间内获得10万次以上的阅读量。
(二)
特蕾莎以自己的付出而成为了20世纪获奖最多的人,一生大约获得过80多项荣誉和奖励。但她却说:“有时候我觉得悲伤,因为我们做得这么少。许多人赞扬我们的工作,但我们所做的不过是沧海一粟,而人类的痛苦却无边无际。”
1979年12月,特蕾莎到挪威奥斯陆参加诺贝尔和平奖颁奖典礼。诺贝尔评奖委员会准备设宴庆贺,特蕾莎却要求把宴会取消,将餐费用于加尔各答的穷人。宴会的花费大约7000美金,而这豪华国宴只能供135人享用,但是如果把这笔钱交给仁爱传教修女会,可以让1.5万印度穷人饱餐一天。评奖委员会委员长萨涅斯同意了特蕾莎的建议。在她的影响下,颁奖仪式一结束,挪威的邻国瑞典立即发起全国性的捐助活动,一次募集的款项就达到了40多万瑞币。
特蕾莎获得了丰厚的荣誉,显赫的名声,世界各地有无数的人敬仰她,把她看成“活圣人”;美国《时代》周刊,曾以一篇题为“活在我们中间的圣者”的文章报道过她。但她仍然和从前一样默默地工作着,她作为一个修女的生活没有任何改变。
在加尔各答,人们甚至常常看到这个享有盛名的老修女,坐在货车车厢高如山包的面粉袋上左摇右晃。许多人不理解她为什么要如此奔波劳碌。特蕾莎说,如果不押送,这些送给穷人的面粉,就有可能被偷走。
1997年9月5日晚9点30分,特蕾莎因心脏衰竭在加尔各答仁爱传教修女会总部安然辞世。去世时,她的个人财产只有一张耶稣受难像、一双凉鞋和三件粗布莎丽。
印度政府宣布为特蕾莎举行国葬,全国哀悼两天,总统取消了官方活动,总理亲往加尔各答敬献花圈、发表吊唁演说。
9月7日,远在罗马的教宗若望保罗专门为特蕾莎献上了一台追思弥撒,教宗说:“这位举世公认的穷人之母,为所有人--无论是信徒还是非信徒,树立了一个强有力的榜样,即向我们见证了上主的爱。她的经验使我们知道:就算在最艰难最困苦的时刻,人生仍然是有价值的,只要有爱。”
特蕾莎把一切献给了穷人、病人、孤儿、孤独者、无家可归者和垂死临终者;她从18岁起,直到87岁去世,从来不为自己、而只为受苦受难的人活着。她说过一句名言: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 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有时你需要做的只是握住他的手,给他一个微笑,听听他说的话,这就够了。”
今天,我们身处在一个光明和黑暗并列,正义和邪恶共存的世界,特蕾莎的一生就像是一个邀请,邀请我们选择光明和正义。
(三)
2011年,广州16中高一学生陈逸华在地铁站“举牌”收集市民签名,反对花近1亿元进行地铁一号线统一化改造,此事终获成效。在舆论推动下,地铁公司三度回应并改变初衷。广州市人大代表曾德雄特别指出,陈逸华身上体现出的公民意识让人敬佩。
微博上,网友小党说:“一个小朋友撼动一项大工程,广州人应该自豪!”网友TVS曹军则说:“广州少年让所有的成年人都会觉得汗颜!少年强,广州强!这才是广州精神!”陈逸华的公民意识备受称赞。
广州市人大代表曾德雄特别指出,陈逸华身上体现出的公民意识让人敬佩。“更难得的是,他这么做全凭自己对地铁一号线简单的热爱之情。”广州本地一著名评论员称赞陈逸华的言行冷静、智慧、理性,认为他反对地铁一号线翻新的网帖调查深入、思考全面、言之有据,他“身上散发着城市主人的气质,这是富有现代意识的时代精神,弥足珍贵”。
从小到大,我们的各类教育一味教育子女、学生和国民“听话”。所谓“乖”,不过是老老实实听大人的话,听老师的话,听“权威”的话。这样的人无非就是一个没有主见或麻木的有奴性的人和臣民。
公民是现代社会和国家最需要的人。没有大量知法、守法且能护法的合格公民,社会和国家的财富就会被少数特权者和利益集团瓜分,普遍的公共利益和公共福祉也会被他们破坏殆尽。公共权力没有约束和制衡,普罗大众的积怨会最终酿成社会的剧烈冲突与对抗,改革与发展来之不易的成果也势必难保。只有人人都成为合格公民并且积极主动,才是确保社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唯一正途。
公民的养成,虽然家庭和社会同样重要,但最主要的地方在学校,因为学校有能专门进行系统的公民教育的专职教师。美国哲学家杜威早在上世纪初就指出,我们应该把学校改造成“一个小型的社会,一个雏形的社会”,“使得每个学校都成为一种雏形的社会生活,以反映大社会生活的各种类型的作业进行活动……当学校能在这样一个小社会里引导和训练儿童成为社会的成员,用服务的精神熏陶他,并授予有效的自我指导的工具,我们将有一个有价值的、可爱的、和谐的大社会的最深切而最好的保证。”诚哉斯言!
(四)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一条名为“汽车占自行车道,初中生拍照被骂”的视频备受网友关注。一名网友上传的视频显示,在北京市海淀区双安商场附近的一处天桥下面,一名初中生用手机拍摄了一辆占用非机动车道的私家车,遭到私家车上人员集体下车“围攻”。虽然整个事件孰是孰非目前尚无法彻底理清,但私家车占用非机动车道以及“读书读傻了”的话题再次引发网友的讨论。
作为一名教育从业者,笔者在为初中生拍照纠违章的勇气叫好的同时,也忍不住有些担忧:在风险社会,人的不确定性往往会成为失范行为的源头;倘若中学生不是被辱骂,而是被殴打,这样的社会监督,代价是否也太大了?
从社会学的角度上讲,人的现代化就是从“消极公民”转变为理性、主动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公民”。在一个越来越强调公众参与的时代,“拍照纠违章”让我们见识了一位初中生的责任与担当;据理力争、挺身而出的背后,是一位孩子对良知和正义的坚守。这样纯净的赤子之心,值得全社会尊重和珍惜。
然而,一个理性的社会,依靠孩子来阻止乱占道等不文明行为,显然不是正道。毕竟,普通公民有监督权,却没有执法权。真正的治本之策,在于发挥法律规范的震慑力和约束力,提高违规行为的成本;让制度发挥应有的效力,避免交通规则处于一种空置、虚化的“稻草人”状态。因此,在肯定“拍照纠违章”良善初衷的同时,我们更应该讨论和反思--见义勇为不仅需要勇气和意愿,也需要能力和技术。
在传统社会,对见义勇为等具有道德价值的行为,通常采取社会动员的方式,将人们看成一个同质性整体,强调见义勇为的主观意愿,却忽视人们在年龄、身体状况、行为能力等方面的差异;这不仅造成遵守道德规范的成本过高、道德规范缺乏使用价值,也会带来一些意外伤害事件。
见义勇为不仅是道德问题,也是技术问题。作为一种法律义务之外的主动的社会责任担当,见义勇为不仅要求人们有向好、向善之心,也要求人们具有一定的行为能力。对于尚未成年的初中生来说,“拍照纠违章”的风险防范,显然超出了孩子的行为能力。
一个成熟的社会,既需要激励那些有行为能力的人们挺身而出,也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量避免让未成年人承担他们并不胜任的事情,尤其是要避免他们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见义智为”也好,“见义巧为”也罢,其初衷都是控制见义勇为的安全风险,缩减利他行为的成本,引导人们“有所为有所不为”。
走出“道德捆绑”的思维误区,根据见义勇为的客观实际来进行社会评价,说到底是人文关怀的提振。对见义勇为的行为能力进行差异性区分,倡导孩子们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再去见义勇为,在本质上是对爱与善的力量进行前瞻性保护。
对不文明现象进行纠偏,“拍照纠违章”治标尚且不能,何谈治本?从过往的经验来看,实施操作系统越是强大,交通规则就越能够被遵守。在现实生活中,对交通规则的知晓并不等于对交通规则的实施,交通规则既可能被执行,也可能被违反和破坏。违反交通规则就会受到惩罚并被认定为失范者,这样的后果只是其中一种可能性,也可能没有被抓住、没有被问责。
只有让制度发挥应有的效力,给失范行为戴上“紧箍咒”,交通违规行为才能标本兼治,重回法治轨道。就此而言,只有合理界定、严格约束,从源头上扎紧交通规则的制度“篱笆”,才能不再需要初中生超越行为能力的见义勇为,“拍照纠违章”才能不再上演。(杨朝清 作者系高校教师)
相关言论:
1、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鲁迅
准确地讲,当时的鲁迅,正处于病痛当中,漫长的黑夜常常让他感受到孤立无援,这个世界似乎只剩下了他独自存在,这让他绝望,但当街灯穿窗而入,他终于约略看到了周围的世界,重新建立起了与身边的世界乃至远方世界的关联,于是,悬空的心渐渐变得踏实,于是,他终于有了“动作的欲望”以及活着的勇气。
所以,揣摩鲁迅的本意,并以此来理解“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这句话是重要的,它讲的是,人和世界的关联是必然存在的,而这样的一种关联,是可以让人感受到温暖,可以让人摆脱孤独,从而让人燃烧起生的希望的。
以这样的角度出发去写作,自然可以写出好文章。
但,在我看来,可以写的范围是能够更宽广的。比如公民意识。所谓公民意识,无非是说你活着不是你一个人的事情,你活着是整个社会的,你在谋求自己的权益的时候要顾及其他人的感受以及他人的权益,因为,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你有关。这样的解读,应该也是符合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追求的。于是,我们可以谈论“围观改变中国“,也可以讲到身扛的社会责任,还可以讲到了网络时代人心的距离。
2、笑蜀说,关注就是力量,围观改变中国;崔卫平说,你所站立的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
3、“他们先是来抓共产党,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共产党。他们接着来抓犹太人,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他们又来抓工会会员,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工会会员。他们再来抓天主教徒,我没有说话,因为我是新教教徒。他们最后来抓我,这时已经没有人替我说话了。”
--马丁尼莫拉牧师(这段文字刻于波士顿犹太人大屠杀纪念碑旁)
4、美国作家海明威说过:“没有人是座孤岛,独自一人,每个人都是一座大陆的一片,是大地的一部分。如果一小块泥土被海卷走,欧洲就少了一点,如同一座海岛少一些一样;任何人的死亡都是对我的缩小,因为我是处于人类之中。”
肖子罡
[2017年高三语文总复习作文指导第五部分:素材]相关文章:
4.高三学习计划指导
10.初三英语总复习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