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申法
牐牎豆ぶ侨献琴》这则寓言不长,但塑造了一位琴技精湛、洞察秋毫的人物形象。故事以工之侨两次献琴结局迥异为脉络,引发了人物心态在献琴阶段中错综复杂的变化。我们细加品析这些变化,愈觉文意深刻,有种不可言喻的警世作用。
牐犚弧㈨酵┪琴,自信而乐观
牐牴ぶ侨经过细心加工,制成了一张天下难得的美琴。琴的“天下之美”,具有两个特色:其一,得良桐斫而为之,材料属上等;其二,“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妙不可言,琴效极佳。面对绝妙佳品,我们可以揣测:此时,工之侨自信、乐观,在试琴之时,定然陶醉在喜悦的氛围之中。高兴之余,他做出了割爱的决定:珍贵的佳品岂能在民间埋没,理应登大雅之堂为国所用,为世人赏识。于是,工之侨满怀信心,充满希望,毫不吝啬地“献之太常”。
二、献而拒之,失望而愤懑
牐牴ぶ侨携爱品献于“太常”。不料,这张“金声而玉应”的美琴,被那些“国工”以“弗古”为由拒之。简单的理由,草率的结论,如雷轰顶。他做梦也没料到,这帮整日沉湎在靡靡之音中的乐师,连起码的常识都不懂,他们既不对琴的质地进行鉴定,又不亲手“鼓之”一试,而看的是表象,图的是古品,这种取物态度,简直荒唐透顶!美琴被拒之门外,工之侨充满失望和愤懑之情。他失望的是:这些“乐工大师”观而不见其本;愤懑的是:这种腐朽崇古思想在朝中作祟。他带回去的不仅仅是一张琴,而是对世道良莠不分的一腔怒火。
三、谋作古琴,无聊且无奈
牐牴ぶ侨不仅能制作美琴,也是一位洞察社会、眼光敏锐的精明之人。为了透视朝政的清明与浑浊,他按照世俗的目光对琴进行重新打理。为慎重起见,先“谋诸漆工”,“又谋诸篆工”,采众人之见,对具有本色美的琴敲定了一个包装方案:第一步,“作断纹焉”;第二步,“作古 焉”;第三步,“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就这样,经过上纹、刻字、埋入地下一年,把珍品包装成古董。面对被粉饰的“真品”,工之侨心碎了,采用造假处理,把好端端的新琴变成膺品来投世俗所好,以求得权贵的认可和接受,这是他不愿做的。但不行此策,又怎能改变琴的命运呢?第二次献琴虽然成功了,但这种可悲的结局,是他不愿意看到的。
四、誉为珍品,嫉俗且愤世
牐牎啊…抱以适世。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仿古包装这一招果真见效,工之侨走在大街上,就碰见一位崇尚古琴的,欲以重金购之。但工之侨对此毫不动心,他决不贪图此利,而放弃验证权贵世俗的目光。“献诸朝”,出现了富有戏剧性变化的场面。包装后的琴果真赢得了齐声赞誉。“皆曰:稀世之珍也”。这帮“行家”赞琴的场面令人作呕。献琴的时间仅隔一年,献琴的人、对象、地点未变;琴的质地也未变,只不过是工之侨略施小技,对琴的表象进行了伪造加工而已,可琴的价值就出现了天壤之别,这世道真叫人哭笑不得,目睹了这一切,面对自己的“成功”,工之侨心灰意冷,不愿看到的那一幕竟然出现了,残酷的现实,使之无法接受,直视这帮腐朽昏庸之辈,工之侨的情感像山洪爆发了,他从内心发出了“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也”的仰天长叹。他的这种悲叹,不仅是悲叹琴的命运受到了捉弄,更重要的是,他悲叹这些国工、乐官、贵人等黑白颠倒,观而不辨真伪的取物态度。悲的是,这种非古不取的腐朽没落封建意识在朝中泛滥成灾;悲的是,这些人一旦主宰世界,办事谈何公道,新事物、新思想谈何立足,朝政谈何清明,到时恐怕连人民的命运也要任其宰割。工之侨最终取得了献琴的成功,但心态也受到了极大的打击,迫不得已从希望之路走进了避世之门,当然,他哀琴不幸、愤世而不争的消极悲世态度不足取。但文章的积极意义在于不仅对当时的社会有着讽刺、警世作用,就是在改革开放的今日,仍然值得我们深思。
[透视工之侨献琴之心态]相关文章:
1.透视教学课件
2.阳光心态名言
4.心态主题班会教案
5.用平和的心态交往
6.心态议论文作文
7.成就心态演讲稿
8.
10.关于心态的故事10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