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析并修改病句的复习方略(网友来稿)

发布时间:2017-10-21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伍隍中学 钟永辉

“辨析并修改病句”这个点每年高考都在考,其试题取料也新鲜,但其命题思路的基本模式并没有多大变化,所以要在这个点上弄出点什么新的东西,对于我来说,还有些困难,因此,下面我仅根据自己平时的一些做法和想法,分六大板块,来谈谈我对这个考点的一些认识和理解。

一、“辨析并修改病句”为什么每年必考?

从1991年至今,高考每年都考了病句的辨析或修改。“辨析并修改病句”这个点,为什么每年必考呢?

《考试说明》对句子的要求之一是“辨析并修改病句”,并指出病句的类型为六大类,能力层次为D级(应用),可见,高考对句子的语法知识不作要求,高考对句子的考查主要是围绕语言的运用来进行的。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目的在于考查学生对句子的准确把握的能力。对句子的准确把握,可以提高阅读能力,可以提高口语表达、书面表达的准确性。可以说,病句的辨析修改,是提高学生驾驭语言能力的有效途径。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也就考查了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这在这一点上,如同每年高考的作文必考一样。

语文学科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让学生学习掌握并能正确灵活地运用祖国语言,以更好地学习其他学科,并为以后的进一步发展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学过的语法知识能不能灵活运用,有没有较好的语感,能不能辨析句子语法或逻辑上的毛病,通过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考查就可以看得出来。

辨析、修改结构不当类的病句,可以测试考生驾驭句子结构的能力;辨析、修改表达不当类的病句,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作文修改能力和作文表达能力。

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对于增强学生在本考点上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语言、积累语言的习惯,不断提高“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自觉地增加在“辨析并修改病句”上及整个语文学科上的投入,以及让学生经常关注生活、关注时事、关注语言现象及其变化等方面,无疑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近几年来的高考语文“辨析并修改病句”试题命题情况分析。

2000年至2004年高考“辨析并修改病句”试题错项设置一览表

年份 病因 修改

2000年 A结构混乱(句式杂糅)B逻辑错误(并列不当)D搭配不当(主宾) A删去“也参加了学习”。B逗号前改为“我们的报刊、杂志等一切出版物和电视”。D将“产品”移到“三次”前。

2001年 B 结构混乱(句式杂糅,C表意不明(词义两可)D搭配不当(动宾) B删去“在起决定性作用”。C改“即日”为“今天”。D将“和”改为逗号,在“规模”前加“扩大了高等教育的”

2002年 A成分残缺(缺宾语)B成分多余(虚词“的”多余)C结构混乱、成分残缺(宾语) A在“分成”后加上动词谓语“进入”的宾语“的社会”。B删去“进行的再创作”中的“的”。C“商品化”加“制度”,“大型国有企业”前加“在内的”。

2003年 B成分多余(语义重复)C成分漏缺(缺宾语)D搭配不当(修饰语和中心语) B“万一”和“若”只保留一个就行了C在“石油储备”后加上“的。情况”一类的词,即加上“针对”的宾语。D 在“20岁”后加上“的年轻人”。

2004年 A成分赘余和表意不明B结构混乱中的句式杂糅D成分残缺 (缺宾语) A“多”和“余”删去其中一个,在“三千余前元”加“共”。B改为“申请留学签证的申请时间要在所申请学校开学前的3个月前到2个星期内。”D应在“经验”后加上“球员”即加上“有”的宾语。

通过列表我们可以看出,搭配问题、成分问题、结构问题是高考的热点,出现率高,逻辑问题、表意问题次之。

三、近几年来的高考语文“辨析并修改病句”题的特点。

通过对高考试题的分析,我认为,近几年来的“辨析并修改病句”题有如下几个特点:

1、测试的重点突出,其命题范围基本锁定在《考试说明》中所规定的六种病句类型之内,即四“不”一“成份”一“结构”:语序不当、搭配不当、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结构混乱、成份残缺或赘余。在知识点的测试上,选择题多为理解层级,修改题多为应用层级。

2、高考语病辨析题所给的句子普遍为长句,正确的语句往往长得让考生顿起疑心,迷惑性很大。

3、命题选材的时代气息浓厚,语病题的语言材料更新,生活味浓,时代味浓,更加贴近现实生活,十分的新鲜活泼,如今年的语料为a.法院判决,b.留学签证,c.网络游戏,d.NBA球赛;往年的语料涉及高科技骗子、知识与财富、舞台演出、高校招生、教育发展,电台栏目、国际风云等等,极具知识性、思想性和趣味性。

4、从试题的来源看,高考试题中所选的病句一般是人们在语言交际中经常出现的有代表性的语病;从试题的结构来看,每一道试题均从不同的方面来考查考生病句的辨识与修改能力,同一种语病在同一个题中不同时出现两次,即选择题型的病句试题的每一个错项分别代表一种病句类型(指小类)。让学生明白这个规律,对学生在做题时迅速调整思维的方向,尽快找出病因并排除干扰项是大有裨益的。

四、2005年高考“辨析并修改病句”预测。

近几年的高考情况表明,在“辨析并修改病句”这个考点上,病句的类型并不是轮流检测,不是今年考这三类,明年就考那三类,而是有一个考查热点、考查重点的问题。当然,近几年来的“冰点”说不定就是明年及以后的“热点”。

复习应对2005年的考试,我个人认为,应重点抓好以下几种类型:语序不当中的多项定语、多项状语语序不当、定状错位、句序不当;搭配不当中的多个谓语中的一个与宾语不搭配、主宾不搭配;不合逻辑中的偷换话题、概念不清、推理不当;表意不明中的种种歧义现象;成分残缺中长句的动词谓语缺宾语、介词缺宾语;成分重复多余中的包容性错误;结构混乱中的藕断丝连、中途易辙等等。此外,语病修改,是对语病辨析能力的最有说服力的考查,常常是隔两三年考一次,已有几年没有考查了(2000年的春招试题考过,2002年全国卷考过一道语序调整题),这类题综合性强,明年考查的可能性很大,可能单独命题,也可能与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结合起来考查。

五、复习应对方略

1、弄清病句产生的原因及常见病句的类型是应对的前提和关键。

所谓病句,是指那些语言表达有毛病的句子,即不符合现代汉语规则,或违反客观事理的句子,前者是就语法方面而言的,后者是就逻辑方面而言的。这也就是说,造成语病的原因可分两大类:一是语法问题,二是逻辑问题。

辨析病句,是指对病句的辨别与认识,它是语言表达的基本能力,也是修改病句的基础,只有正确地辨识病句,才能有效地修改和消灭病句,从而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修改病句,是就语病的动手修改而言的,是语言表达较高层次的能力要求。一般地说,修改病句能力强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往往强,修改病句能力低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一般比较低。因此,提高了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同时也就提高了语言表达的能力,因此,透过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的考查,可以窥见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之一斑。

病句的类型较多,主要的有六种:语序不当、搭配不当、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结构混乱、成份残缺或赘余。我们可以记为:四个“不”一个“成份”一个“结构”。

病句类型 常见类别 病 例

语序不当 把定语错放在状语的位置 我们来了的消息传开了,附近的妇女、老人和孩子许多都跑来看我们。

把状语错放在定语的位置 这次会议对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问题也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 里屋北院上房,我们老两口住。

多层定语语序不当 他把我们几个班的负责人叫到一起讨论校报的编辑问题。

多层状语语序不当 这期研究班是省教委和部分师范院校联合于今年五月底举办的。

关联词语位置不对 有些炎症,西药中药都能治。不但中药能与一般抗菌素媲美,而且副作用小,成本低。

句序不当 如果分裂祖国的阴谋得逞,子孙后代不答应,海峡两岸的人民不答应。

搭配不当 主谓搭配不当 我们棉花的生产,过去不能自给,很大一部分只能靠进口来解决。

动宾搭配不当 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同志们为了保重他的健康,在1961年春节期间,托人带了一点故乡的土特产给他。

定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教育战线肩负着培养大批科技队伍的历史任务。

状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老板口口声声欺骗那些雇工。

补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你对我们照顾得太周全了。

主宾搭配不当 世界是一个不停地运动、变化和转化的过程。

成分残缺或赘余 成分残缺 主语残缺 由于她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谓语残缺 我们经过一冬的苦干,河道终于疏通了。

宾语残缺 县政府在全县推广了我们村科学种田。

状语残缺 他走到街上,或坐在公园的长椅上,总有一天群孩子围着他,请他讲故事,做游戏。

中心语残缺 那种不顾林区客观实际,片面强调粮食生产,到头来只能是得不偿失。

关联词语残缺 他虽然没有上过学,爱学习,现在已经能写文章了。

成分赘余 堆砌词语 领导的这一决定非常英明,非常及时,非常好,好极了,我们坚决拥护。

语义重复 其实这是过于多虑的想法。

为蛇添足 不知不觉就走了十里路左右的距离。

虚词多余 村南的那片杏树林,早被人们所砍光了。

结构混乱 举棋不定 一个人自学是否能够成功,关键在于内因起决定作用。

藕断丝连 我们向政府提意见是公民的责任。

中途易辙 杜重远以《闲话天皇》这篇文章,认为是冒犯了日本皇帝,置之于狱,就是例子。

反客为主 反革命分子的阴谋活动是应当加以揭露,而且能够把它揭露的。

表意不明 指代不明 有人主张接受,有人反对,我同意这种主张。

词义两可 我要学习文件。

修饰两可 十块汉白玉的大浮雕,镶嵌在大碑座的四周。

停顿歧义 爷爷看见我俩很高兴,急忙上前打招呼。

模棱两可 我们已经基本上全部完成了任务。

语义费解 进公安局者,请走后门。

不合逻辑 概念不清 我们开会,作报告,作决议,以及做任何工作,都为的是解决问题。

判断不当 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推理不当 夜深了,校园里早已都熄灯了,只有王老师办公室窗前的灯光依然闪烁。

在这里,我要强调的是“语序不当”中的“多项定语不当”和“多项状语不当”这两种情况。

多层定语的排列顺序。从离中心词最远处算起,多层定语的一般顺序是:领属、时间、处所+数量+动词、动短+形容词、形短+名词、名短,例如,(我国)(一座)(年产300万吨钢)的(大型)炼钢厂昨日开始上市。

多层状语的排列顺序。从离中心词最远处算起,多层状语的一般顺序是:目的、原因+时间+地点+一般副词+形容词+表对象的介宾短语。例如,他[为了记住这篇演讲稿],[今天早晨][在寝室里][还][仔细]地[把它]看了一遍。

2.掌握辨析并修改病句的一些技法是很有必要的。

对这个点,复习句子的有关知识不是目的,复习的重点应该放在运用上。

(1)思维的方向

如何辨析病句?这首先要解决一个思维的方向性的问题,即从哪些方面去思考的问题。我想,可以“三看”,即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去思考。

一看语法,看成份是否残缺,句子结构是否混乱,词语是否搭配,词语的位置是否恰当,关联词语使用是否正确。

二看逻辑,看是否把相容关系的概念写成并列关系的短语或并列关系的复句,是否把两种可能性与一种可能性写在同一句话中而造成不搭配的现象,是否把肯定或否定弄反了,是否自相矛盾,等等。

三看修辞,看比喻是否恰当,用词是否不当,是否重复罗嗦,是否有歧义,表意是否明白无误。

(2)辨析的方法

解决了思维的方向性的问题后,就要谈到具体的操作问题了,即辨析与修改病句的方法的问题了。

辨析病句的方法很多,常用且效果显著的有语感审读法、梳理压缩法,结构分解法,类比造句法、规律标志法、逻辑意义分析法等。在这里我只谈谈压缩法和造句法。

①压缩法。

即运用所学的语法知识,化长为短,变长句为短句。高考语病辨析题所给的句子普遍为长句,正确的语句往往长得让考生顿起疑心,迷惑性很大。其实,长句并不可怕,我们可以运用所掌握的语法知识,将长句化为短句,变繁杂为简单。对长句,如果采用压缩法,先将长句中的附加成分如定语、状语、补语“挤掉”,亮出主干,即采用抓主干的方法,化长为短,随即检查主干是否完整、搭配是否得当;如果主干没有问题,再检查局部的附加成分内部是否有毛病,看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的关系是否得当。这样很容易发现问题,如“这一歌唱组合独立创作的高品质词曲以及演唱表现出的音乐天分和文化素养,很难让人想到这是平均年龄仅20岁的作品。”这个句子很长,可以压缩为“词曲以及天分和文化素养,是年龄仅20岁的作品”,这样,它搭配不当的毛病就清楚地暴露出来了。

②造句法。

高考语病题的取材都较新,很多内容对中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因此我们不妨用一些比较贴近生活的材料来仿造一个句子,进行对比,从对比中发现问题。在不改变句子结构的前提下,用常用词语替换陌生的词语,会使陌生的句子变得熟悉,以利于解析例句,从而帮助我们作出判断,这种方法我们姑且称之为“造句法”。如“三月17日,6 名委员因受贿丑闻被驱逐出国际奥委会。第二天,世界各大报纸关于这起震惊国际体坛的事件都作了详细的报道。”。如果对句中的“关于”的用法吃不准,可以再造一些句子,如“关于学习的事”,“关于运动会的有关事项”等等,或者转换句子,把“世界各大报纸关于这起震惊国际体坛的事件作了”的词序换成“关于这起震惊国际体坛的事件,世界各大报纸作了”,通过所造的这些句子作一些比较,就容易发现存在的问题。

(3)修改的方法

如何修改病句?

①要审明要求。根据题要求,有的要修改使用不恰当的句子,有的在修改语法上有毛病的句子,有的要删除多余的词句等,在明确要求的基础上,要通观全段,联系上下句,找出“病点”进行修改。

②辨清类型:运用上述方法。对句子、语段进行“确诊”,分清语病的类型 ,确定病因,再作相应的修改。

③“对症下药”。“诊断”准确了,找准了病点,才可以“对症下药”。

修改病句的方法可概括为四个字:增、删、移、换。

增,就是增加一些词语、成份,如对于成份残缺的病句,要添加一些内容,使之结构完整,表意清楚;删,对于成份多余、重复累赘、自相矛盾的病句,要将这多余的部分删去;移,对于语序不当的病句, 要采用移动词语等方法使语序合理;换,对于用词不当,搭配不当、用词错误、表意不明等病句,应换用准确的词语,使之在语法和逻辑上都符合要求。

(4)修改病句的一般思路是,在了解病句的基本类型的基础上,首先分析语法,语法无错,再分析逻辑上的问题。

(5)修改病句的基本原则:a.不能改变原句的基本意思和内容,不能另起炉灶重写。b.改动之处应尽可能少,改病句也应简约、高效,能调整的就不增删,能改动一处就解决的决不改动两处。c.要注意试题的修改要求,切忌盲目修改。d.修改后的文字只要符合语法等基本规则即可,而不需要润色,不能为求更好而画蛇添足。

3.重视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考试说明》指出的六种语病本身存在非常复杂的情况,许多考生的语言使用又处于一种”亚健康“状态,所以高考”误诊“显得相当普遍。

如何增强辨析、修改病句的能力?其方法、技巧很多,但我认为,关键还在平时的积累。

(1)平时要多留心别人和自己的用语,提高自己的敏锐度,努力发现病句,及时改正。只要留心,就能发现生活处处有“学问”,生活无处不“考试”,就可以常常发现病例。

(2)多读书,尤其要学好语文课文,培养语感,努力达到直接感觉语病的那种“炉火纯青”的境界。

(3)经常做点病句的练习,不求多,但求精,多总结,多加深印象,以期取得再遇到类似的病句时能产生条件反射的效果;集中复习时,可以记住课本或其他书上列举的病句类型,每类记住一两个病句。这样做,就是在脑海里分门别类地储存了各种病句,以后在什么地方见到一个有毛病的句子,就会较快地看出问题来,并且知道这是属于哪一类病句。

六、“辨析并修改病句”的一些技巧。

1、句子有多层定语和多层状语时,可以考虑语序是否不当。

例:在办公室里昨天许多同学都同新来的英语老师热情地打招呼。(应为“许多同学昨天在办公室里都热情地同新来的英语老师打招呼”。)

例:夜深人静,想起今天一连串发生的事情,我怎么也睡不着。(“一连串”应移到“事情”前。)

2、句中有“是否”、“能否”、“优劣”、“好坏”、“成败”等肯定与否定、正面与反面相叠的词时,要考虑一面或两面是否搭配。

例:有没有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有没有”与“关键”不能搭配。)

3、句子含有否定词时,要考虑是否误用多重否定。

双重否定句表达肯定的意思,肯定句式的反问句表达否定的意思,否定句式的反问句表达肯定的意思,类似“无时无刻”“不明不白”等格式的词表达一重否定的意思。

我无时无刻没有不想念她。(删去“没有”。)

4、句子以“介词”开头,要考虑句子是否缺主语。

例:经过老师的耐心教育,使他深受教育。(删去“经过”,让“老师”作整个句子的主语。)

5、句子的谓语是“是”、“成为”时,要考虑主语和宾语意义上是否一致。谓语“是”等词时,主语和宾语应该都表示同一事物或同类事物,或都表示行为活动。

例:他的家乡是四川省资阳市人。

6、句子中有代词时,可考虑代词是否指代不明。

例:搜集史料不容易,鉴定和运用史料更不容易,中国过去的大部分史学家主要力量就用在这方面。(“这方面”指代不明。)

7、句子谓语是“避免”、“预防”、“防止”、“忌”、“仿造”等词时,可考虑句子是否把意思说反了。

例:出发之前,学校领导反复强调要防止不发生安全事故。(删去“不”。)

8、句子是复句,看关联词。

(1)考虑关联词与主语的位置是否颠倒。

前后两个分句主语一致,关联词应放在主语之后;主语不一致,关联词应放在主语之前。

例: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他”应移到“如果”后。)

(2)考虑分句之间的位置关系是否正确。

新闻媒体的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做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增强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应该是先“增强”后“杜绝”,后面两个分句的顺序颠倒了。

9、句子中有谦辞或敬辞时,要考虑是否用错对象。

例:我们将光临你们单位参观。(“光临”指宾客来到)

10、句子有数词,要考虑是否前后矛盾或有没有歧义。

例:这个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至少在二百万元以上。(“至少”与“以上”矛盾。)

11、句中有多义词时,要考虑是否产生歧义了。

例:张明一见老朋友赵六,立即给他拉在大路边,聊了起来。(“给”是个多义词,可以理解为“把”,也可以理解为“被”。)

12.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可以考虑是否有搭配不当之处。

例:这位建筑师的出色工作和独特设计已被有关单位采用并受到国外的关注。(“工作”不能和“采用”搭配。)

13.因果关系的复句,考虑是否是强加因果。

例;他大学毕业分配到公司,负责销售,所以很卖力。

又如:今天校长的报告很精彩,由于我重视了听讲,因而忽视了记笔记。

14.语法无误,考虑是否有逻辑错误。

例:他一面拼命地向上爬,一面又不免跌落深渊。(爬、跌不能同时进行。)

15.有“多虑、悬殊、极好、久仰、惨遭”等词语,可以考虑是否犯包容性错误。

例:我早就久仰他的大名了(“久仰”包含了“早”的意思)。

总之,对于“辨析并修改病句”这个点,我的看法是,我们不要过分地关心明年的高考会考什么题,考哪些类型的题,我们要向学生讲明的是,学生应该关心他自己的“才”和“学”。“才”即才能,能力,这里即指“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学”即学识,积累,关心自己学习了多少,记住了多少,练习了多少,积累了多少,思考了多少,弄懂了多少。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掌握主动权,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才可能在高考中永立不败之地,取得更多、更好的成绩。

我的发言属一孔之见,一家之言。疏漏之处、不当之处、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各位专家、同仁、朋友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欢迎分期刊用、部分刊用、修改后刊用。

资阳市高三语文教学研讨会发言交流材料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伍隍中学

高三语文备课组钟永辉641313

zyh-6822403@163.com 二00四年十一月

作者邮箱: zyh-6822403@163.com

[辨析并修改病句的复习方略(网友来稿)]相关文章:

1.修改病句课堂教案

2.辨析并修改语病的教案

3.小升初语文考试题型:修改病句

4.统计师考试复习计划方略

5.初中英语同义词辨析复习资料

6.论文修改意见

7.also的同义词辨析

8.horrible的同义词辨析与例句

9.同义词辨析练习题

10.英语同义词辨析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