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应加强传统美德教育(网友来稿)

发布时间:2016-4-8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四川省绵竹市南轩中学 董彦伟

为了探讨中学生的道德教育问题,不久前,我专门安排我所教的两个班的学生写了一次专题作文,题目叫《中学生道德素养面面观》。从学生的作文中,我发现在道德素质方面,我们的学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应该引起家庭、学校和社会的高度重视。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更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作为教育工作者中的语文教师,我们更应该清楚地意识到我们的责任可能比其他学科教师的责任更为重大,因为国家教育部新颁布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我们的工作作了明确地规定,在教学工作中,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这里所规定的,在我看来,都跟学生的道德教育有关。结合我所了解的情况,为了顺利实现《课标》为语文学科规定的教育目的,我认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从三个方面对学生加强传统美德教育。

首先,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不尊重父母,不尊重师长,不珍惜同学情谊的问题,我认为,,在我们日常的语文教学工作中,应该对学生加强亲亲仁人的传统美德教育。这种美德,不仅在各个历史时期,各种道德学说中是最基本的德性,也是人类生活中最普遍的德性标准。亲亲之情是中国道德的基础,是民族团结的基石,而这种亲亲之情在社会中又进一步扩充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从而形成了中华民族这样一个大家庭特有的浓烈的人情味和生活情趣。而我们手上的语文教材,不少篇章都可以作为这个方面教育的好材料。比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朱德同志的《回忆我的母亲》,以及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现代诗人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等。我们在教学这些篇章时,千万不要忘了挖掘其中所包含的亲亲仁人的传统美德因素。

其次,针对学生中存在的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动不动打架,缺乏礼让等情况,我认为,在我们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应该对学生加强谦和宽厚的美德教育。“谦和宽厚”实际上是中国传统文化“礼”之动作的结果,而这种美德又形成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包容性,使得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能和睦相处,继而产生强大的民族活力。关于“谦和宽厚”美德教育,这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也可以找到不少的篇章。我们在教学这些篇章时,就不能放过这个方面的教育。比如,节选自《论语》的《侍坐》篇,记述了孔子和他的四个弟子述志的情景,从中我们不难挖掘出谦和宽厚的内容;更值得一提的是《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蔺相如何以在多次受辱的情况下,还能同廉颇结为“刎颈之交”,曾为赵国立下赫赫战功的廉颇为何能态度急转而“负荆请罪”?强暴的秦国又为什么不敢“加兵于赵”?这从一种德行境界来说,是因为蔺相如豁达大度,包容一切的宏大精神情操,同时,这作为一种美德又幻化成一种锐不可当的力量,震慑外敌,协和万邦。我们在教学这样的篇章时,难道不应该把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作为重点吗?

最后,针对学生中存在的不珍惜劳动成果,人为破坏公物,用完水不关水龙头,以朴素为耻等情况,我认为,在我们日常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对学生加强节俭奉公的传统美德教育。这是因为节俭奉公是中华民族在生活方面的美德,也是几千年来中国人民的价值取向。在《训俭示康》一文中,司马光通过自己的现身说法和大量的事实,从礼教、人物举止、不同作风和不同结果等方面进行对比、诠释“俭,德之共也”这一生活与道德之间的密不可分的渊源。身居朝廷正二品宰相的司马光,他力崇节俭并身体力行,确是难能可贵的美德,而对他的儿子司马康,《宋史司马康传》中说:“途之人见其容正,虽不识皆知为司马氏之子也”。这充分说明节俭作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美德,在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子孙,营造着民族的繁荣,孕育了富有时代特点的更高层次的道德境界。

总之,中学语文课本中反映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课文还有不少,其中所包含的道德教育内容,也不是上面三个方面就说得完的。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挖掘教材中反映的古代道德文明的内核,弘扬传统美德,在学生的心灵中,重塑祖先的优秀道德信仰,这是语文学科责无旁贷的职责。

2004年11月20日

作者邮箱: dongdong2009@126.com

[语文教学中应加强传统美德教育(网友来稿)]相关文章:

1.小学加强教育安全工作计划

2.中学生道德教育应与传统美德教育相结合论文

3.传统美德的优美句子

4.历史教学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论文

5.传统美德教育黑板报内容

6.中华传统美德论文总结

7.加强消防宣传教育培训方案

8.加强员工教育培训工作总结

9.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服务语文教学教师论文

10.试论加强高校创业教育的探索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