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传强
杜甫《春夜喜雨》诗云:“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雨绵密无声、滋润万物的特点。写文章也是如此,文章贵含蓄蕴藉,忌直白僵硬。文章应于含蓄中见精神,“于无声处听惊雷”,在不知不觉中打动读者,在含蓄蕴藉中自然传递作者的思想感情。
1、善于化主观感情为客观形象。文章不忌讳直接抒情,但如果感情过于直露,语言也就显得单调,文章也就失去了应有之意。我国古代的诗文大都以含蓄蕴藉取胜,古代的作家也都善于借助客观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表现自己的胸襟抱负。如杨万里《小池》诗:“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诗歌借助泉眼、树阴、小荷、蜻蜓等清新小巧的形象来表现自己的闲适自得之情。再如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人并没有写自己的羁旅情愁,而是巧妙借助“月落”、“乌啼”、“霜”“江枫”“渔火”“夜半钟声”等形象,勾画出一种幽寂、迷蒙、清冷的氛围,表现了游子飘离之感。我们写抒情类的文章也是如此,要善于撷取自然和社会生活中典型的形象,巧妙组合,委婉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2、善于作譬。文章不能一味说理,要善于借助生活的细节或自然现象来阐明道理。朱熹的《读书有感》写道:“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诗歌巧借“源头活水”生动形象地阐明了读书和写作的关系。再如《拿来主义》一文,鲁讯先生在谈到民族文化遗产的继承问题时,并没有说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而是把文化遗产比做大房子,把精华部分比做鱼翅,把糟粕部分比做烟灯、烟枪、姨太太等,把历史虚无主义者比做烧毁大房子的昏蛋,把盲目排外者比做欣欣然走进大房子的孱头,生动形象地论述了“吸取精华,剔除糟粕”的文化遗产继承观。
3、以小见大,管窥蠡测。中学生作文存在这样一种错误倾向,认为文章选材越大越好,这是非常错误的。大的题材,宽泛无边,中学生缺乏实际生活经验,写起来容易大而不当、空洞无物,流于套话连篇。所以写文章应善于挖掘自己身边的生活细节,以小见大,“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在真情实感中,传达出文章的中心。如鲁讯先生通过《一件小事》就严肃解剖了自己,让我们看到鲁讯先生勇于自我批评的精神;朱自清先生通过《背影》就写出了父亲的高大形象,让我们理解了至大至柔的父爱;黄河浪先生通过《故乡的榕树》就写出了对故乡的依依深情,让我们体会到了浓烈的思乡之情,这些事例都表明文章选材不在大小,贵在以小见大,润物于无声。
4、学用散文的语言。现在的文章流行趋向是散文化,记叙抒情化,议论杂感化,小说散文化。实际上,不管流行趋势如何,单纯的议论都不如形象化的议论感染人,正如机械地朗读不如声情并茂的朗诵动人心弦一样。
通讯地址:山东省临沂市第三中学 杜传强
邮编:276000 E-mail:duchuanqiang@sina.com 作者邮箱: duchuanqiang@sina.com
[含蓄蕴藉,润物无声(网友来稿)]相关文章:
2.随笔:无声的夜
3.无声记阅读答案
4.无声告白的读后感
6.悄然无声近义词
10.让奉献无声的流淌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