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的实施开展,已三年了,在这之中,正如旭日东升,阳光下一片蓬勃之景,新成果、新经验、新思路、新方法……亦如百花齐放。“新课标”的实施确实给是日常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在一次次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在一次次的合作探究交流中,我们的学生越而的活泼与可爱,并且不乏思想上一次次的灵光闪现、不乏更多了一些对生活、社会的深层思考,同时也在浑然不觉之中感受着知识的滋养。
然而,有一点是不可否认的,那就是无论学生怎么学,学,必然就要有学的成果,在这一规律的推动之下,我们的学生最终要走入严肃而安静的考场接受检验。当然考场中的量化分值在“新课标”的指导之下,不能说就是对学生的最终评价。但是看实际之中,如果对一个学生的最终的综合性评价是100分的话,而考场中所得的分值往往会占这100分中的70%。剩下的30%,或者是其思想品德、或者说是学生的学习态度、综合素质……,但充其量在我们更多的人眼中不过是“补充说明”而以。由此可见还是在“70%”的决定之下,让我们形成对学生的最终评价。
或许,我们说。在这“70%”之中,包括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评、包括了对学生实践运用能力的考评、也包括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评……如现代文与文言文的阅读,图文题的发挥,扩写与缩写的运用等等一系列的内容。然而,笔者在此想说的是,如果我们以前所用课本的走向以偏、繁、难、深而过分注重知识性缺乏能力培养为路线的话,那么,今是所用的“新课标”下的课本是否又有向另一个方向发展而稍嫌过之了一些呢?试看,我们的课文(语文学科)后面的“研讨与练习”无不是以人文、文学素养的角度高屋建瓴式的抽象理解、探究、分析、运用……在文言文后而顶多涉及到一些少量而简单的通假字及一词多用的题目。笔者曾以一道“请说出下列文言语句中被省略内容的成分”考评学生对文言知识的把握程度,可是全班67个学生没有一个答对的,学生蒙了,有的甚至都无法理解题目在问什么。教师也困惑了!也许有的老师会说这种类型的题目是不符合“新课标”思想指导下的学生训练的。然而,试想一个连语言基本形式都无法把握的学生又怎能按照“新课标”所要求的明确、清晰、负责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与观点呢?又何谈达到“新课标”所要求的写作目的与阅读理解目标呢?
按“新课标”之中的一些思想观点与一些专家建议,语文学习要淡化语文知识,但绝不是排斥语文知识。但实际中的新教材中,又看得到多少有关字词句篇、语法、修辞等基本知识点的呢?通过学习。我们的学生理解能力似乎是加强了,视野也似乎是开阔了,知识面也似乎广了。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连基本的语法,修辞都缺乏积累与一定程度的掌握的话,我们的学生又如何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从人文性及文学素养这一角度去把握并进行创建呢?原因很简单,把握不了语言规律谈何欣赏、谈何理解、谈何体会与深入?没有体会与深入又何谈提高与创造呢?
在“新课标”中对字词的学习要求在于“积累”与“理解”,在推敲理解中积累,在积累中推敲理解。从而相应地在“70%”的试卷中,出现一系列的选择、判断题,判断句子中运用该词是否恰当,在给出的一系列词中选择最为恰当的词语。然而。我们的学生便在缺乏对词性、修辞这些基本汉语知识的掌握之下,凭着感觉在“推敲”中答他们看来似而非似的题目。
汉语严格地说,无论是词句篇章均有其一定的规律,这规律便应当是包括了所有词性、语法、修辞……等一系列基本知识的总和。故而初中语文教学如真要象“新课标”中所言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学习的话,那么穿连字词学习的还应当是词性、语法、修辞的基础性加强!在这一理论基础之上,笔者认为,“新课标”下的语文学习,不仅仅是不排斥语文知识这一言以蔽之,而应是对语文知识有更为明确、科学、严格的目标与要求。如:虚词,实词应掌握多少到什么程度,掌握多少种描写方法到什么程度,掌握多少种词类活用及特殊文言语法……从而为学生的终身性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另外,以笔者之见,在“新课标”思想指导下的语文应试,是否可加入有感情的诵读,背诵一项?形成录音存入到学生的成长记录袋中,并在那“70%”之中形成分值,并占一定比例。当一篇文章,学生能够“进入角色”地诵读或背诵时,那么,这存在于文学艺术作品中的人文性就可以被极大程度地予以发掘。从而可以考察学生文学素养的水平,考察学生情感体验的程度,想毕这也应当是符合“新课标”的指导思想与精神体现的。
格尔木市第三中学语文教师:戴憬毅
二〇〇五年四月十日星期日
[也谈新课标下的学生应试--新课标学习心得(教师中心稿)]相关文章:
2.新课标教学计划
10.新课标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