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中学 汪国华
今年浙江高考作文的题目大家都已知晓。应该说,在全国这么多的高考试题中,作为作文题目,相比较还是不错的。这个话题作文就是回归语文,体现人文,跳出了一直来语文作文被政治圈囿的思路,突出了语文作文的文学性;“一枝一叶逸世界”这个话题富有思辨性,包含哲理;且应该说话题的范围较广,可以从“自然万物”写到社会世界,但又有一定的限制,这样让考生既有发挥展开的空间,又有审题制约的范畴,很可检验考生的写作的水平显示考生的语文功底和人文素养。
可是,从今年高考作文阅卷的情况来看,却不容乐观。从全省看,好作文的确很好很有文采与才思,但数量极少。而大量的作文都是宿构套作。比如说,很多作文除了开头或结尾抄上话题中的材料或提示语外,全文写的内容却跟话题没有关系,如写“父母之爱”的、写“和谐”的、写“合作”的,写“环境保护”的、写“积累”的、写“诚信”的等等不一而足。
今年的这个话题作文,审题并不难。以大家都很熟悉的唐诗宋词为材料,而提示语也很明确指示了话题的主旨“寻常细微之物常常试大千世界的缩影”,“无限往往收藏于有限中”。稍作分析,我们就可看出“一叶一枝一世界”很有哲味,富有思辨性。这个话题就存在着两极关系,即个别与整体,一与全,小与大这样的关系,而两者之间又是包容关系,而这个关系又可理解成象征和被象征的关系,具体体现为,个别缩影整体,个别象征整体,个别代表整体。在写作中体现了这一点,就是切合题意的。可是像上面那些内容的宿构或套用的作文就缺少这样的一种思辨,这样一种体现。自然就偏题了。
作文不是政治小论文,只是单纯的政治性或哲学性说教,作文是语文,是文学,是人文素养综合显示。在具体的表现中,总是需要通过具体形象来表现,而不只是抽象的说理,空洞的论道。所以在写作时必须找到一个具体的意象来展示才会更生动更有文学色彩。如下面的高考优秀例文《泪眼中的中国情结》,就是通过眼泪这一特定的细小的意象,来展示中国人的心理文化情结与时代特点,寻常之像,浓缩着深厚的文化历史,引人感触深思。而语言则是表现主旨的血肉,没有生动感人的语言,就如没有血肉的僵尸,文章就毫无生气。可是从高考来看学生的语言大都刻板,抽象,而意象或是大而空,或是陈旧雷同,总是以牛顿。父母。应聘时的扫把、海啸、井底之蛙作内容,而引用时错误又多,“爱因斯坦的进化论”“牛顿发明蒸气机”“白居易与司马青衫在穿上对话”等等,时空错乱,张冠李戴。从而反映了学生的人文素养不高,缺乏文学功底。作文自然就无法的高分。
这样一个很能显示语文特性、体现文学功底和人文素养的话题作文,只能以理想主义的光彩高高在上,而无法让现实的学生进入其中,这实在值得人们深思。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我们把素质教育的口号喊得天响,我们把人文教育的文章做得华亮。可是我们到底有多少实在的成效。面对现实的功利与生活的无奈,我们总在原地徘徊。因为现实的生活告诉我们,学生的出路似乎就是高考,而大学的开放,又让学生必须考上好大学才有好工作。也就是说在社会的意念中,能不能考上大学是关系到学生一生前途的问题。如此重大的责任就落在了高考上。千军万马独木桥,就看你的分数如何啦。那么这分数是最重要的。为了分数可以放弃一切。数理化分数提高能见效,那么就学数理化,课外时间做的是那些,星期天补的是那些。至于语文嘛,字都认识,看的懂啊,又不考试,还读书什么其他的书干什么。那些文学名著,成了野书,被家长禁止,被有人没收;在普天盖地的题海中,那里还有学生细细体悟文章的时间和心情,那里还有学生感受生活思考生活的时间和心情。在急功成利和浮躁占领着学习的空间时,能安下心来读读书,体会体会文章,思考思考现实的还有多少。却不知体悟文章,扩展阅读,思考生活正是语文的一种真正的技法和能力。尽管语文教师在艰难地寻找回归人文的道路,可面对社会的现实,只能是“蚂蚁遇槐”,“蝙蝠撼树”,筋疲力尽不去说,反落得个“千夫所指”。于是,只能人云亦云,应试题海,让学生在一个个题目的解答中成为高考机器,却丧失着语文的本质。回归人文,走上语文的道路何其难也。
而今年的高考作文把那一种人文欠缺的现实充分揭示,那些冠冕堂皇的吹嘘无法拯救作文的无为的现实。该引起谁的警觉呢?仅仅是语文老师吗?
真正应该摒弃的是题海战术,是熬时方式。真正应该回归的是让中学充满读书声,把读书还给学生,而不能用作业去占领学生的时空。回归语文本色,回归人文,这是时代的需要,请给语文一个能够舒展的时空。否则,这失落的人文是无法回归。
我们不妨下面从下面的高考优秀作文中看看人文素养的对写作的关系。
泪眼中的中国情结
浙江一考生
你给我一滴眼泪,我就看见你心中全部的海洋
――题记
我说中国的文化一半是浸在泪水中的,咸涩的焦灼,凄苦的迷离,构建了华夏的文化高阁。
回望历史,我们无法不直视那些才华横溢的诗人,面对他们我们又无法躲避他的脸上长流的泪。那泪,是一种包含,包含了人生诸多的坎坷,包含了时代留下的痕迹,包含了中华文明蹒跚的脚步。
你看,李煜总在哭,哭声中他渴望故国朱颜改旧的悲哀;陆游总在哭,哭声中是他北国久失的无奈;杜甫总在哭,哭声中是渴望国强的期待,李白总在哭,哭声中是一醉千年的姿态。泪,飘洒。你听,苏轼在泪中低吟:“相顾无言,堆有泪千行”;柳永在泪水默念:“执乎相着泪眼,竟无语凝噎。”泪,表达了千种风情。
我听到阮籍呼号:“天下无智者,使竖子成名”而穷途而哭,那是魏伤乱的愤恨之泪;我听到李清照低吟“梧桐落,又还秋风又还寂寞”而双泪长流,那是南宋败落的无奈之泪。泪,记录了一个时代。
中国,也许正因为有了这些泪流满面的感伤文人才有它更为鲜活的生命力。而这些泪,又几经流传,流在后人的眼中。我们无法忘却这些感伤的文人,他们对人世的种种必然丢失不能把之以坦然,对人世必有的缺憾总梗梗于怀,他们无法安于生命的定数,然而却既不能战胜世界又不能战胜自己。这样的现实于是只能由泪来承担。
是的,一个又一个,一代接一代,悄然而来,溘然而逝,终于留下了风雨飘摇中的身影,留下了永不干涸的泪,而对无数的后人来说,则是留下了一个长久的远年标志,一个属于东方的文化情结,一个不息的祈祷着昌盛的记忆。泪,于是化为血液,流动在文化的全身;泪,于是成为烙印,镌刻着华夏的文明,泪,于是拆射着一种恒永的文化流转。
我总这样想,在这个时代,我们不怕哭客的消亡,而只是害怕在泪眼中无法了悟人生,了悟中国的文化。泪,不只是一种实物的液体,而我们应清楚地明白,泪是一种精神的包含,在那里,我们可以看见一切一切。
原来,小小的一滴泪,却滋润了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原来,小小的滴泪,我们看见过去与未来。
这篇文章以眼泪味意象,小中见大。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构思出这么精巧的文章来,可见其语文的功底深厚,文章以历代诗人对眼泪的表述揭示其包含的情意。先从两个层次写出眼泪包含的内容:泪,表达了千种风情。泪,记录了一个时代。然后分析为什么眼泪能有这样的功能。接着又推进一层,这种泪眼对现代人的影响功能。文章表达上采用排句和引用,显示了行文的气势和文化的功底。得分59分。从作文可见这位考生平时语文的积累和思考。这不是题海所能达到的。
作者邮箱: jiuxian9987@sina.com
[回归语文(人文)的艰难--2005年高考作文阅卷偶思(网友来稿)]相关文章:
1.形容艰难的成语
3.艰难的近义词
4.艰难的同义词
6.人生如此艰难语录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