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村田
导 学 平 台
课 标 要 求
1.了解《列子》一书。
2.掌握文言词语的含义,结合课下注释和上下文理解文章内容。
3.培养我们的环保意识和认识事物的正确方法。
4.理解内容,把握文章的寓义 。
5.掌握解读寓言的方法。
[学 法 点 悟]
结合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把握内容,在必要时请老师做适当的指导;对难点的突破可通过与同学讨论探究解决,也可以利用辐射阅读的方式来完成。
[整 体 感 知]
《杞人忧天》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让我们认识了一位似乎是“傻子”的杞人。但从现在看来他却是一位多么有远见的人,让我们为今天的环境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吧!
《杨布打狗》行文虽短,但词语不重复,富于变化。故事虽小,却让我们认识了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让我们能够正确地对待人和事。
[疑 难 解 析]
质疑:《杞人忧天》的寓意是什么?
解惑: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质疑:《杨布打狗》的寓意是什么?
解惑:这篇寓言故事说明:若自己变了,就不能怪别人对自己另眼相看。别人另眼看自己,首先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不然的话就像杨布那样:一身衣服变了,反而怪狗不认识他。
自 主 探 究
探究前期导引
学习寓言,应以分析寓意为主,寓意也不可拘泥于一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可用一固定答案限制自己的思维,应从不同角度分析。
[基础巩固集练]
一、 文学常识填空
《列子》相传 著,列御寇,相传 时道家, 国人。
二、字音字义
1.请为加点的字注音。
杞( )崩坠( )躇步呲蹈( )舍然( )缁衣( )
2.说出加点字的意思:
(1)身无所寄,废寝食者:
(2)若屈伸呼吸:
(3)奈何忧天崩坠乎:
(4)因往晓之:
(5) 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
三、语 言 积 累
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天,积气耳,无处无气。
答:
(2)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答:
(3)奈地坏何?
答:
(4)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答:
(5) 衣素衣而出。
答:
四、问 题 探 究
1、你是如何看待杞人的行为的?“晓知”者的话你赞成吗?
( 提示:结合生活实际来深入评析杞人的行为。)
2、思考 ①“杞人忧天”现在是什么意思?
②联系你的生活,你认为杞人的担忧是可笑的吗?谈你的看法。、
③对于战国时的环境,杞人在担忧,面对我们今天的环境,杞人的行为
对你有什么启发?
(提示:联系周围环境谈自己的认识,表达自己的观点。)
3、杞人尚且知道忧天,作为现实环境中的你,将对我们目前的环境做点什么呢?谈谈你的看法。调查你周围的环境,有哪些环境污染的现象?你能否对此提出点合理性的建议。
( 提示:结合实际谈现象,建议要言之有理。)
4、你的生活中有类似杨布之狗这样的现象吗?你是如何看待这一普遍现象的?学了本文对你有什么启发吗?
(提示:联系生活,联系实际,畅所欲言,提倡有个性的观点。)
五、欣 赏 评 价
《列子》是先秦时著作集,内容多记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如愚公移山、纪昌学射等,形象鲜明,含义深刻,直到现在,仍有较高的文学意义及思想寓义。
《杞人忧天》头顶蓝天,却整天担心蓝天会崩塌下来;脚踏大地,却成天害怕大地会陷落下去。这则寓言辛辣地讽刺了那些胸无大志,患得患失的人。“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扰之。”我们决不做“现代的杞人”,而要胸怀大志,心境开阔,为了实现远大的理想,把整整个身心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去。 寓言中那位热心人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诱导的做法,还是值得称赞的。今天看来,杞人的行为似乎并不能看成傻子行为,从新的宇宙观、从环保的观点来说,还是有理由的。
六、课 内 阅 读
阅读《杨布打狗》回答问题
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扑之。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
1.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衣缁衣而反 B.甚矣,汝之不惠
C.之虚所卖之 D.予默然无以应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衣表衣而出(穿) B.天雨(下雨)
C.子无扑矣(孩子) D.子亦犹是也(好像)
3.将文中划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
翻译:
4.从这则小故事中,你领悟到了一个什么道理?
答:
七、拓 展 阅 读
阅读《歧路亡羊》回答问题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竖:童仆)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列子说符》)
1.解释下面加点的“之”字。
①杨子之邻人亡羊:
②又请杨子之竖追之:
2.补出省略成分。
既反,( )问:“获羊乎?”( )曰:“亡之矣。”
3.翻译“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翻译:
4.本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
作者邮箱: zhct19480202@yahoo.com.cn
[列子二则(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列子》的教案
2.列子一则教案课件
3.列子学射阅读答案
10.随笔二则初三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