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十二郎文》备课资料之历代点评(网友来稿)

发布时间:2016-3-11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汪锦明

古人品评

  (1)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              

               (章懋勋《古文析现解》卷五引苏武语)

  (2)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读此等文,须想其一面哭一面写,字字是血,字字是泪,未尝有意为文,而文无不工。祭文中千年绝调。

                 (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卷八)

  (3)祭文中出以情至之语,以兹为最。盖以其一身承世代之单传,可哀一;年少且强而早逝,可哀二;子女俱幼,无以为自立计,可哀三;就死者论之,已不堪道如此,而韩公以不料其死而遽死,可哀四;相依日久,以求禄远离不能送终,可哀五;报者年月不符,不知是何病亡,何日殁,可哀六。……总见自生至死,无不一体关情,悱恻无极,所以为绝世奇文。

                (林云铭《韩文起》卷八)

  (4)想提笔作此文,定自夹哭夹写,乃是逐段连结语,不是一气贯注语。看其中幅,接连几个“乎”字,一句作一顿,恸极后人,真有如此一番恍惚猜疑光景。又接连几个“矣”字,一句作一顿,恸极后人,又真有如此一番捶胸顿足光景。写生前离合,是追叙处要哭;写死后惨切,是处置处要哭。至今犹疑满纸血泪,不敢多读。

           (过珙《古文评注》卷七)

(5)退之《祭十二郎文》一篇,大率皆用助语,其最妙处,自“其信然”以下,至“几何不从汝而死也”一段,仅三十句,连用“耶”字三,连用“乎”字三,连用“也”字四,连用“矣”字七,几于句句用助辞矣。而反复出没,如怒涛惊湍,变化不测,非妙于文章者,安得及此!其后,欧阳公作《醉翁亭记》继之,又特尽纡徐不迫之态。二公因以为游戏,然非大手笔不能也。(〔宋〕费衮《梁溪漫志》卷六《文字用语助》)

(6)通篇词意刺骨,无限凄切,祭文中千年绝调。(〔明〕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钞》卷十六)

(7)情辞痛恻,何必又说?须要看其通篇凡作无数文法,忽然烟波窅渺,忽然山径盘纡。论情事,只是一直说话,却偏有如许多文法者,由其平日戛戛乎难,汩汩乎来,实自有其素也。(〔清〕金圣叹《天下才子必读书》卷十一)

(8)以痛哭为文章,有泣,有呼,有诵,有絮语,有放声长号。此文而外,惟柳河东《太夫人墓表》同其惨烈。(〔清〕储欣《唐宋十大家全集录昌黎先生全集录》卷四)

(9)此等文,岂有法以为之耶?然文章到纯熟后,随手写出,便能达其难达之情,情达则法在矣。(〔清〕吕留良《古文精选韩文》)

(10) 妙在末段总收一笔,承上“无意于世”,先痛自责一番,然后把教、嫁子女作收,仍结到“知”与“不知”,见得自生至死,无不一体关情,正所谓言有穷而情不终,真字句血泪点滴成斑,令人抱至痛于千古矣。(〔清〕章懋勋《古文析观解》卷五)

  今人鉴赏

  (1)文章写作者在得悉十二郎死讯后始则将信将疑,终则痛不欲生的悲哀,是本文中作者感情奔腾的高潮。作者自以为“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当不久于人世,却没有料到年富力强的十二郎会先他而去,这一意外变故使他茫然失措。因而,他震惊、疑惑,于是写道:“呜呼!其信然邪?……其信然矣!”一连七个疑惑设问句,参差错落,低回往复,写出了作者处于极度悲痛之中的极端复杂和矛盾的心态。字字句句浸透了泪水,不忍卒读。当作者由疑而信,面对这无可否认的现实时,他悲痛欲绝,便不禁发出了对“天”,对“神”,对人“寿”的怀疑和哀叹,作者感情的悲痛达到了极点。

              (吴文治《韩愈》第103页)

  (2)采用对话形式,是这篇祭文的一个重要特点。全文用了四十个“汝”字,用第二人称称呼老成,好像老成并没有死,正坐在他对面听他倾诉衷肠;又好像老成虽死,但其亡魂还可以听到他的家常絮语;他甚至向老成直接提问:“其竟以此殒其生乎?抑别有疾而至斯乎?”“其然乎?其不然乎?”询问其病因、死期。这种对话形式,不同于一般祭文纯客观地歌功颂德,而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和抒情意味,因而也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量。

         (徐中玉主编《古文鉴赏大辞典》第682页)

  (3)《祭十二郎文》没有采用四字一句的传统祭文形式,而是以散文体裁抒写自己无尽的哀思。这倒不是说韩愈这位古文运动大师有意要在祭文领域里来一场散文化改革,而是因为他与十二郎那种骨肉之情,实在不是韵文形式所能表达。情至无文,哀辞不韵。他内心的巨大痛苦,只有在与十二郎的叨叨絮语中,才能倾吐出来……谈罢全文,掩卷深思,出现在眼前的,不是正襟危坐一丝不苟临文结撰的韩愈,而是一个坐在死者灵前,与死者哀哀叙说声泪俱下的韩愈。他想起十二郎生前死后种种琐事,一任思绪像野马般奔驰、跳跃,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想到伤心时停下马来痛哭一阵,待到平静些时,又接着写下去。韩愈本意只是要与十二郎自道衷曲,并不是有意为文。但他正说,反说,思前想后地说,转弯抹角地说,一切都是那么真实,那么自然,那么凄楚动人。艺术的生命在于真实。此文字字血泪,全从肺腑中流出,不期然而然,所以特别感人。所谓“文成法立”,韩愈不愧是散文艺术的大手笔。

     (陈仲奇《一曲情至无文的干年绝唱》,《文史知识》1984年第10期)

  (4)《祭十二郎文》一反祭文须用韵语的惯例,纯以散体抒写情感,文不加饰,朴素无华,在琐事家常的诉说中贯注着诚挚的骨肉之情。字字句句,凄楚动人,确是不可多得的杰作。自韩愈此文开始,在祭文这种应用文体中,也有了抒情的散文作品,这种抒情散文浸透泪水,不同于一般的抒情散文,是在抒情散文园地中增加了一个新的品种。

      (吴庚舜、董乃斌主编《唐代文学史》下册第145页) 作者邮箱: wjm0342@163.com

[《祭十二郎文》备课资料之历代点评(网友来稿)]相关文章:

1.祭十二郎文原文及翻译

2.《祭十二郎文》原文及翻译

3.英语科组备课总结

4.有关备课总结

5.英语学科备课总结

6.民族传统文化资料之剪纸

7.关于诗经集结历代的说法

8.集体备课教案

9.生物集体备课总结

10.初中备课教案:整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