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个性化阅读一个力

发布时间:2016-2-17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江阴市璜土中学 周建清

[关键词] 建立阅读档案 给予阅读指点 激起思想火花 引入阅读评价机制

阅读过程是阅读个体的感悟和体验建构的过程,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学生个性化阅读是学生个体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并与非认知因素互为影响的活动,存在着个别差异;它是学生借助文本中与作者对话的心理过程,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它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性、创造性感受、理解、评价、鉴赏文本的过程,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积淀、文化底蕴、审美情趣千差万别,因此,它是一种个性化行为。

长期以来,阅读教学过程中统一的要求、划一的指导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潜能,使得阅读教学缺乏灵动与生气。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指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阅读教学要充分关注学生的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要把阅读活动变为学生自我探究、自我体验的活动,使学生在研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中,发展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必须构建富有个性化的阅读教学,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自由发展。

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漠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或者是在阅读过程中刻意寻求理解的一致、答案的雷同,是很容易收到“良好”的阅读效果的。但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我们必须实施面向全体又兼顾个体的个性化阅读方案,努力给学生个性化阅读一个力。

(一)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师要对学生的阅读现状了然于胸

  学生是千差万别的,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因为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的不同,自然会存有差异。要尊重学生的不同理解,我们就要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为他们建立必要的阅读档案,以便提出适合其个性发展的阅读要求。

  为了鼓励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充分发掘每一个学生的阅读潜能,凡是接手新的班级,我总是要为全体学生建立详细的阅读档案。阅读档案包括学生的年龄性别、家庭状况、知识水平、生活阅历、课外阅读、兴趣爱好以及个人特(专)长等。在课堂教学中,我就依据阅读档案,或对某一部分学生提出明确要求,或依据他们的兴趣编队分组,以满足个体差异较大的每一个学生的阅读需求,并尽可能地在理解的互补中张扬他们的阅读个性,让他们的能动性在独立的阅读中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当然,学生的阅读档案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应该根据学生的发展变化情况,适时地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只有不断地充实阅读档案,并依据动态变化着的阅读档案进行教学,我们才能不以固有的标准来衡量学生,才能不盲目地揠苗助长。

(二)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师要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阅读指点

  个性化阅读不是泛自由化式的阅读,因此,教师的阅读指点必不可少。对学生进行阅读指点时,教师要在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语言认知规律和阅读学习规律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和学生站在同一个起点上,平等地提出阅读要求,精心地设计阅读对话,还要通过不露痕迹的阅读提示,把自己阅读、研究教材时的发现,巧妙地换成学生个性化阅读中的感悟,让学生真正地体验到伴随着个性化阅读的那种豁然开朗似的快乐。这就是说,我们不能“贪”指点之功为己有,不能以洞悉答案式的姿态“诱导”学生直奔所谓的答案而去,或者干脆一步步地“拷问”学生,将学生展现其个性化阅读的乐趣剥夺殆尽。

  在教学《斑羚飞渡》(八年级上册)一文时,我就是通过巧妙的引导和指点,让学生发现了半大斑羚在从最高点落下的那一瞬间,离对岸并不是文中所说的两米(半大斑羚最多能跳四米,而伤心崖却有六米宽),而是四米。让学生发现文本中的疏漏,无疑是课堂教学的亮点。但是,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个“亮点”上自我陶醉,而缺乏对学生进一步的指点和启发,个性化阅读的目标就难以真正实现。为了展现学生的阅读个性,我又设计出了这样的问题:“既然还剩下四米,而这些斑羚第二次跳跃时的力度又不如第一次,那么,它们是如何跳过这四米距离,走向生命的彼岸的呢?”这个问题提出后,立即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在接下来的研究和讨论中,学生们认识到了生命的宝贵,感悟到了生命在某个瞬间会迸发出意想不到的能量,他们对尊重生命、珍惜生命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教师指点学生完成阅读任务时,不能将师生平等观念矫枉过正,一味地以“愚者”的身份出现,结果给学生造成诸多的困惑和误解。高高在上、将话语霸权据为己有,和事事“糊涂”、总要学生“帮助”自己,是师生阅读对话的两个极端,因为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也就同样地不可取。

 

(三)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师要激起学生思想的火花

  课堂是学生接受人文思想的浸润,并激扬起他们独立思想意识的场所。相对于知识,思想无疑更重要。然而,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却一度让知识淹没了思想,让思考替代了思想,甚至为了便于驾驭课堂,掌控学生,有的教师干脆拒绝思想的存在。这种做法,导致学生只想着如何去获取知识,应对考试,只习惯于跟在别人的后面人云亦云,亦步亦趋,而不能独立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发表属于自己的真知灼见。缺乏学生和教师的思想碰撞,缺少学生和文本的心智交流,我们的语文课堂也必将还会是死板的,缺乏生机与活力。很显然,这种做法是和个性化阅读的宗旨背道而驰的。

  为了避免语文课堂成为灌输知识的一潭死水,在阅读教学中,我一直有意识地将文本所提示(作者)的思想,教师的思想和学生的思想构成三维的立体空间,巧妙利用学生的探究意识,促使三者不断地相互撞击,把课堂演绎为激扬个性、彰显思想的摇篮。在思想的碰撞中,学生不时闪现出来的智慧火花,照亮了课堂,也点燃了学生的生命之火。学会了独立思想,让学生在思想的碰撞中不断地前行,也让我一次又一次地体验到了个性化阅读带给语文课堂的灵动与生机。

  

(四)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师要引入人性化的评价机制

  语文课堂应该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共生并存,和谐统一。然而,过分注重工具性,注重阅读的绩效,以讲代读,以练代讲,以考代练,将语文课上成知识点的排列组合课,当成考试的准备课和练习课,即使是在某种程度上淡化了应试的色彩,也还是要求学生读书必流利,字正腔圆,回答问题一定要条分缕析,以至于锱铢必较,其结果必然会将我们的语文课堂搞得过分紧张沉闷,让学生无法体验到个性化阅读的美感。我们借个性化阅读张扬起人性的风帆,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美好愿望,也就难以实现。实现个性化的阅读,就需要我们能自觉地跳出唯成绩是瞻的窠臼,将人性化的评价手段纳入到课堂教学中来。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总是尽量给学生一种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综合性动态评价。这种评价是标准多元而不唯一、要求中肯而不过高、方法多样而不单一、处置灵活而不呆板、注重阅读过程而不仅仅重视阅读效果、面向全体而不是面向一部分的。这些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评价方式,既为学生准确理解文本内容提供了情感上的支持,也为那些异彩纷呈的答案的存在预留了广阔的空间。而且,在实践人性化的阅读教学评价过程中,我还有意识地把看似难以解决的问题交给那些被漠视的所谓“差”生去思考,去解答,让他们一度被人为地埋没了的才华有得以显现的机会。而当他们的理解有可取之处时,我就毫不吝啬自己的溢美之词,给他们以积极的鼓励。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我摒弃了教师评价的单一模式,主动地接纳学生参与到阅读评价中来,让他们用眼睛去发现,借助思考去认识。

  

结束语:“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是一种高度个性化的行为,只有放手让学生阅读,才能实现课堂阅读的百花齐放。当然,实现个性化的阅读目标,不能指望一蹴而就。但只要我们精心呵护学生在阅读中形成的蓓蕾,尽可能地给他们以阳光的温暖,雨露的滋润,总有一天,这些小小的蓓蕾就会绽放出迷人的花朵,散发出醉人的馨香来。

[给学生个性化阅读一个力]相关文章:

1.阅读给力现代文答案

2.《我们会努力》阅读答案

3.《树·人·魅力》阅读答案

4.人的潜力阅读答案

5.语言的魅力阅读答案

6.语言的魅力阅读的答案

7.魅力莫言阅读答案

8.熊十力阅读答案

9.没有阅读力,何来阅读率

10.另一个高度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