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雅礼中学 徐昌才
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检测有一项基本要求: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所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就是指对文中信息进行提炼和整合,对所述事件或所说的道理进行综合的判断与推理,要求学生答出某个论点的根据,某个事件发生的原因,某种发展导致的结果,等等。题型设置一直为比较稳定的选择题,多采用“选非”(四个选项当中三对一错)形式,偶尔也采用“选正”(四个选项当中三错一对)的形式。不管是哪种形式,命题人员在构设错项时都遵循一定的规律,考生在复习训练时,如果能够把握这些置错规律及特点,势必能有效地提高解题能力。下面笔者结合2005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文意考查题的置错情况作一些规律性探讨,以期对迎考学子有所帮助。
(一)无中生有,似是而非
1.(2005年上海春季试题)下列对文章第一自然段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只列错项,略去对项,下同)
C.本段篇幅精短,句式整齐,列出各种景观,突出了亭的精巧。
白居易《冷泉亭》第一段是这样写的:“东南山水,余杭郡为最。就郡言,灵隐寺为尤。由寺观言,冷泉亭为甲。亭在山下,水中央,寺西南隅。高不倍寻,广不累丈,而撮奇得要,地搜胜概,物无遁形。”将此段描述比照四个选项不难发现C项的“列出各种景观”纯属无稽之谈,全段并没有列出各种景观,而是写冷泉亭的地理位置和虽“小”而可以揽胜的特点。开头四句由面而点依次点出“东南山水”“余杭郡”“灵隐寺”“冷泉亭”,是列出地名比较评价冷泉亭最优,而非描绘景物奇观。
2.(2005全国L三)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C.裴侠在户部任职时严格约束官吏,揭发不法行为,并在短期之内取得成效;在工部任职时,又敦促奸吏坦白交代,仅李贵一人即招拱贪污公款五百万。
原文中与此项描述相关的句段是:“迁户部中大夫,时有奸吏主守仓储,积年隐没至千万者,及侠在官,励精发擿,数旬之内,奸盗略尽。转工部中大夫。有大司空掌钱物典李贵乃于府中悲泣,或问其故,对曰:‘所掌管物,多有费用,裴公清严有名,惧遭罪责,所以泣耳。’侠闻之,许其自首,贵自言隐费钱五百万。”由此可知,李贵是慑于裴侠“清严”的威名,主动坦白自首的,裴侠并未“敦促奸吏”坦白交代。C项的迷惑之处在于把“敦促奸吏坦白交代”放在原文情境中似乎也讲得通。
3.(2005山东三)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C高傅占曾向作者谈起吴翁、焦翁,二翁均能施舍助人。周维城同样也能够施舍助人,只是与年长的吴翁、焦翁相比,尚有些不如。
文本中与C项陈述相关的文句是:“高傅占言曰:‘富阳人多称丰(周丰,即周维城)能施与好人。然丰尝曰:‘吾愧吴翁、焦翁。’吴翁者,徽州人,贾于富阳。每岁尽,夜怀金走里巷,见贫家,默置其户中,不使知也。焦翁者,江宁人,挟三百金之富阳贾。时江水暴发,焦急呼渔者,拯一人者与一金,凡数日,得若干人,留肆中饮食之,俟之息赀遣之归。”这段文字告诉我们,周维城曾说过自己很惭愧,比不上吴翁、焦翁,这是他的自谦之辞。高傅占在转述他的话时并未对周丰、吴翁、焦翁的乐施好散作比较评价,作者也只是记述高傅占的说话,并未评价三人的高下。C项的表述暗中置换了陈述对象,造成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的错误。
(二)望文生义,曲解原意
4.(2005辽宁三)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凡是有才学,有知识的穷书生,冯道都予以引荐和任用。
原文相关文句是:“凡孤寒士子,抱才业、素知识者,皆与引用;唐末衣冠,履行浮躁者,必抑而置之。”古汉语的“知识”与现代的含义不一样,“知”通“智”,即智慧的意思,原文“素知识”不是有知识之意,而是“平常有智慧,有见识”的意思。
5.(2005全国Ⅲ三)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C.楚庄王误以为优孟是孙叔敖复生,想任他为相。优孟与妻子商定三日之后为相,又责怪庄王利用孙叔敖成就霸业,而对他的后代却不闻不问。
原文相关句段是:“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庄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生也,欲以为相。优孟曰:‘清归与妇计之,三日而为相。’庄王许之。三日后,优孟复来。王曰:‘妇言谓何?’孟曰:‘妇言慎无为,楚相不足为也。如孙叔敖之为楚相,尽忠为廉以治楚,楚王得以霸。今死,其子无立锥之地,贫困负薪以自饮食。必如孙叔敖,不如自杀。”从优孟与楚庄王的对话中似乎可以看出“优孟与妻子商定,三日之后为相”的事实,可是,优孟所言,说说而已,目的是为了讽谏楚王帮助孙叔敖之子。这是优孟巧于周施的说话技巧和策略,并不是客观事实。而C项望文生义地认定“优孟与妻子商定三日之后为相”为客观事实,这严重地曲解了优孟的语意。
(三)概括模糊,范围不当
6.(2005重庆三)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侯可少年时倜傥不羁,长大后笃志为学。家贫,乡亲们凑钱助他入京应诏,回来后将钱分给其他同举者,将要走时又留下来照顾生病的乡人,显示出他自律不贪的良好品格。
原文相关的语句是:“(侯可)少倜傥不羁,以气节自许。既壮,尽易前好,笃志为学。随计入京,里中醵金赆行。比还,悉散其余与同举者,曰:‘吾归,则彼死矣!’遂留不去,病者愈,辄己马载之,徒步而归。”由此可知,侯可从京返乡后,把剩下来的钱全分给了其他应举的人(悉数其余与同举者),而不是A项的“回来后将钱分给其他同举者”,A项转述文意将部分误判为全体,范围不当。
7.(2005浙江三)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借他人之口,揭示出褒城驿由宏丽变为破败的原因,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当时民风奢靡的不满。
此项赏析错误有二,一是“民风”界定范围模糊。文章第一自然段介绍褒城驿的兴衰变迁,诣出大小官吏过往驿站,极尽贪欲破坏之能事,毫无爱惜保护之心。这是“官风”不正的表现。“民风”含义有广、狭之分,广义的“民风”包括官风,狭义的“民风”仅指弥漫于百姓贫民之间的一些社会风气。A项笼统地说“民风”不明晰,不恰当。二是“奢靡”不当,结合全文来看,文章是借一驿之兴废推及天下盛衰之理,指出官制不善,吏治败坏是导致民生困顿的根本原因,批判锋芒指向朝廷。“奢靡”只是表象,官制不善(各级官员频繁轮换就像过往驿站一样)才是实质。因此,C项相关内容改为“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官制不善的不满”才准确。
(四)张冠李戴,颠倒事实
8.(2005北京春招)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B.髯樵低价出卖自己的柴草,主要是为了更容易把柴卖出去,这样也照样能获利。
原文相关语句是:“薪取之山,人各自食其力耳。彼非不欲多负,力不赡也。吾力倍蓰(五倍)而食不兼人,故贱其值。且值贱,则吾薪售,不庸有利乎?”据此来看,髯樵贱卖自己的柴草,原因有二,一是我的力量是别人的五倍,但吃饭不比别人多;二是价钱压低了,柴草容易卖出,我也可以获利。两点理由有主次之分,文中的顺序安排和关联同“且”(再说)也体现了这一点,B项表述中有“主要是”一语,当然要说第一点理由,此项犯了“颠倒主次”的错误。
9.(2005北京二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B.鲁国由于荆灵王的干涉而赶走了庆封。
原文相关文句是“庆封出猎,景公与陈无宇、公孙灶、公孙虿诛封。封以其属斗,不胜,走如鲁。齐人以为让,又去鲁而如吴。王予朱方,荆灵王闻之,率诸侯以攻吴,围朱方,拔之,得庆丰……乃杀之。”这段文字交待两个事实,一是庆丰兵败逃到鲁国,齐国因此责备鲁国,庆丰被迫离开鲁国,逃往吴国;二是吴王厚赐庆丰,楚王(荆灵王)听说此事,发兵伐吴,包围朱方,俘获庆丰,并杀死他。比照B选项描述可知,该项犯了颠倒时序,张冠军李戴的错误。
10.(2005广东三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C.朱晖以智慧和勇气将璧拿到手,挫败了阴就的图谋,人们因此比之为蔺相如,皇帝听说后,也很赞许朱晖。
原文相关句子是:“苍(王苍)既罢,召晖(朱晖)谓曰:‘属者掾自视孰与蔺相如?’帝闻壮之,以晖为卫士令。”王苍朝贺回来,召见朱晖,对他说:“您自己认为与蔺相如相比怎么样?”可见,将朱晖比作蔺相如的不是“人们”,而是骠骑将军东平王苍。C项犯了张冠李戴的错误。
(五)正误参半,误判偶然。
11.(2005湖南三4)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D.欧阳修曾利用其他版本对旧本韩文进行多少次修订,补足了缺失的卷帙,使之最终成为善本。他认为韩文之大行于世,并非因为自己的倡导,而是因为韩文本身“深厚而雄博”。
原文相关语句是:“凡三十年间,闻人有善本者,必求而改正之。其最后卷帙不足,今不复补者,重增其故也。”后一句话的意思是“最后卷数不够,现在未再补充,是想要(将来)增加的缘故”,显然,D项的“补足了缺失的卷帙,使之最终成为善本”与文句意思刚好相反。此外,D项中的“并非因为自己的倡导”,在原文中无依据。
12.(2005全国三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C.车夫被丙吉的宽容所感动,他主动要求去探听敌虏入寇云中、代郡的消息,并详尽报告丙吉,所以在皇帝召问时,丙吉能从容应对,受到褒奖。
原文相关语句是:“吉(丙吉)驭吏嗜酒,尝从吉出,醉呕丞相车上。西曹主吏白欲斥之,吉曰:‘以醉饱之失去士,使此人将复何所容?西曹但忍之,此不过污丞相车茵耳。’遂不去也。此驭吏边郡人,习知边塞发奔命警备事,尝出,适边郡发奔命书驰来至。驭吏因至公车刺取,知虏入云中、代郡,遽归府见吉白状。”据此可知,丙吉的车夫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探听到敌虏入侵的消息,并非被丙吉的宽容感动之后,他(必然)地主动要求去探听敌人入侵的消息。此项犯了误把偶然当必然的错误。
以上五种类型的错误均是采用“选非”的形式来考察,多以单项错误为主,2005年的试题中也有采用“选正”的形式来考查,综合多项错误的情况,如以下试题:
13.(2005湖北三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李超与憨和尚交手,时时想找出憨和尚的破绽以打败他;憨和尚为了惩罚李超,一脚把他踢出一丈多远,愤而择日告辞而去。
B.憨和尚德高艺精,机智风趣/;李超敏而好学,豪爽好强;尼僧武艺高超,争强好胜。小说中几个人物形象写得栩栩如生。
C.本文善于通过“笑”来塑造人物形象,表现憨和尚和尼僧高强的武艺、谦和的性情,这些关于“笑”的描写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D.本文通过曲折跌宕的情节安排,重在描写变幻莫测的武术技巧,故事性强,引人入胜,体现了古代文言小说的独特魅力。
对照原文相关语句,不难发现,A项“愤而择日”属无中生有;B项“争强好胜”属张冠李戴,应为“性情谦和”;D项“重在描写变幻莫测的武术技巧”属主次不分,喧宾夺主,本文重在塑造憨和尚和尼僧及李超几个人物形象,告诫世人莫恃才傲物,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长沙市雅礼中学徐昌才410007邮箱:xccwxx1967@yahoo.com.cn)
作者邮箱: xccwxx1967@yahoo.com.cn
[把握置错规律,提高解题能力(网友来稿)]相关文章:
2.中班规律教案
8.按规律排序得教案
9.商不变的规律课件
10.中班《跳动的规律》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