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咬一咬朱光潜先生的咬文嚼字释义

发布时间:2016-9-4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朱光潜先生1943年撰写的《咬文嚼字》,已收进现在的高级中学语文课本。朱先生《咬文嚼字》的“咬文嚼字”,其涵义,是《辞源》(1979年修订本)所注释的“指词句上的推敲”。朱先生在《咬文嚼字》中说:“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并且还说:“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卒读全文,豁然开朗,你不能不敬服朱先生的超人的慧眼和不同凡响的见解。朱先生的这一独到的见解,再加上那么多翔实精当的例句,尤其是鞭辟入里的剖析,让中学生去学习,是大有裨益的。

在《咬文嚼字》中,朱光潜先生还说:咬文嚼字非“锱铢必较”不可,“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这话,无疑是很对的。按朱先生的这一观点,我便想对朱光潜先生的“咬文嚼字释义”来咬嚼一番。

朱光潜先生的《咬文嚼字释义》,共三条,其一是:

咬文嚼字: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例:学习马列主义理论要领会其精神实质,切不可一味地咬文嚼字。

朱先生的这个释义,与《现代汉语词典》,甚至更多的当代辞书的注释几乎是完全一致的。可是,它们多没有例句,于是,人家就无话可说,或者,你想说,也很难说得好;既然,朱先生有例句,我们不妨先从朱先生的例句入手来咬嚼一番,看一看朱先生例句中“咬文嚼字”的涵义及其褒贬,与朱先生自己的“咬文嚼字释义”及其褒贬,是否吻合?或许,你从中还能弄清楚朱先生的“咬文嚼字释义”,到底确当与否?

朱先生的例句,“学习马列主义理论要领会其精神实质”,是句子的大前提,“切不可一味地咬文嚼字”,是关涉着是否能够领会马列主义理论“精神实质”这个大前提的告诫之语,其意思是说:如果“一味地咬文嚼字”,就不能领会马列主义理论精神实质,反之,要领会马列主义理论精神实质,就“切不可一味地咬文嚼字”;或者是说:学习马列主义理论,必须注重领会其精神实质,切不可一味地咬文嚼字,言下之意:单纯地咬文嚼字是不可能领会马列主义理论的精神实质的,还必须……,还应该……。我以为,单就朱先生的这个句子来看,其立意,其语法,是无可置疑的,完全正确,无懈可击。然而,朱先生的句子,是与他的《咬文嚼字释义》相配套的,是把这个句子当作贬义词“咬文嚼字”释义的例句来使用的,于是,这个例句中的“咬文嚼字”,就必须是贬义词,而绝对不可以是褒义词,否则,就将是在用含褒义“咬文嚼字”的句子,去例证含贬义“咬文嚼字”的释义,就将有点儿南辕北辙,风马牛不相及了。

朱先生例句中的“切不可一味地咬文嚼字”,在“咬文嚼字”前,有两个修饰语:“切不可”和“一味地”。

“切不可”,并不难解,所表示的,是要坚决地否定,彻底地否定。在语言实践中,能被“切不可”坚决地否定和彻底地否定的动词或动词短语,其动作行为所产生的后果,一般都是不好的,不对的,要不得的;或者说,一般都是有可能或必将会产生某种不良的甚至严重的后果的,都是不为情理或事理所认同的,甚至,有的行为本身就违章违纪违法,是为法纪所不容的。譬如:

1. 伤口没痊愈,切不可下水。

2. 雷雨天,切不可在大树底下,或高空作业。

3. 子女切不可虐待父母。

4. 父母切不可纵容孩子。

5.为官的切不可贪财敛财。

6.为政者切不可欺压百姓。

7. 心里有事,切不可借酒浇愁。

8. 年纪轻轻,切不可游手好闲。

……

1和2句,“下水”和“在大树底下,或高空作业”,并非贬义,所以,必须有“伤口没痊愈”和“雷雨天”之前提;有了这样的前提,就可以用“切不可”去直接地否定,且是坚决地彻底地否定。这样的句子很多,如,那是老虎屁股,切不可摸﹑他是骗子,切不可相信,等等;3至8句,“虐待”﹑“纵容”等,都是贬义,这样的句子俯拾即是,如:人,切不可苟且偷安﹑切不可沽名钓誉﹑切不可为虎作伥,再如:切不可挥霍,切不可浪费,等等。凡贬义,都可以用“切不可”去直接地否定,且是坚决地彻底地否定。

朱光潜先生的为他自己含贬义的“咬文嚼字”释义,用来作为佐证的例句中的“咬文嚼字”,当然地必须是贬义;这个贬义的“咬文嚼字”,也就当然地可以用“切不可”去直接地否定,当顺理成章地说成:切不可咬文嚼字--按朱先生的释义,就是:切不可过分地斟酌字句。“切不可咬文嚼字”之“咬文嚼字”,是贬义,应当是无可置疑的,然而,朱先生为何又用了“一味地”去修饰咬文嚼字呢?这倒是个很值得注意的问题。

“切不可+动词(或动词短语)”,如果可以被“切不可”去直接否定,按理,这个动词或动词短语前是不应该也不允许出现“一味地”这个修饰语的,如:“煤气泄漏时,切不可打开电灯开关”;“这是易燃品仓库,切不可明火﹑抽烟”;“他是通缉要犯,切不可窝藏”,等等,你要“打开电灯开关”,你偏要“明火﹑抽烟”,或“窝藏”,就很可能或必将会惹祸;“切不可+动词(或动词短语)”如果是贬义的,一般都可以出现,也经常出现,这往往是因为:人,敌不过权﹑钱﹑情﹑色的诱惑,或者是失去理智,忘乎所以,或者是心存侥幸铤而走险,去闯切不可闯的红灯,去触切不可触的高压线。值得注意的是:一经出现了“一味地”,句子的结构就发生了变化,句子强调的重点就会有所转移。

如:例5,“心里有事,切不可借酒浇愁”,是因为“愁”令其忘乎了所以,失去了理智。“切不可”,原本是直接地否定“借酒浇愁”,是直接地坚决否定并彻底否定“借酒浇愁”。有了“一味地”,“切不可”所否定的就是:“一味地借酒浇愁”,句子所强调的侧重点就被转移到“一味地”所强调的内涵上来:这个“一味地”,是冲着“借酒浇愁”动作行为之“度”之过分而来的。这个用来修饰“借酒浇愁”的“一味地”,只能释为“总是”于是,句子的意思便是说:你总是“借酒浇愁”,必将会产生更加不好或更加严重的后果,将更为严重地坑害你自己;尽管,“一味地”并不排斥“切不可”对“借酒浇愁”的否定。再如,例4,父母切不可纵容孩子,也可以说成父母切不可一味地纵容孩子,例5,为官的切不可贪财敛财,也可以说成为官的切不可一味地贪财敛财,其“一味地”也是“总是”的意思(注:只能释为“总是”,请见拙文《“一味”释义辨》),句子所强调的侧重点也就被转移到“一味地”所强调的内涵上来,是指“纵容孩子”﹑“贪财敛财”之“度”过分了。

朱先生在他的例句“咬文嚼字”前用上了“一味地”,“切不可”就只能直接地坚决彻底地否定“一味地咬文嚼字”,如果,这个“咬文嚼字”是贬义, “一味地”就只能是“总是”的意思,于是,整个句子所要坚决彻底否定的侧重点就是“总是咬文嚼字”,就是“总是过分地斟酌字句”, 难道朱先生的本意就是:总是咬文嚼字,总是过分地斟酌字句,就不可能领会马列主义理论的精神实质;或者,要领会马列主义理论的精神实质,就切不可总是咬文嚼字,就切不可总是过分地斟酌字句么?难道马列主义理论必须注重领会其精神实质,切不可咬文嚼字,切不可过分地斟酌字句,还不足够么?故此,我认为:朱先生例句中的“咬文嚼字”,如果是贬义,“一味地”就是多余的。

其实,朱先生例句中的“咬文嚼字”,就是《词源》所注释的“指词句上的推敲”,它不是贬义词。

9.老师教育学生,切不可一味地批评。

10.办企业,切不可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

例9,“一味地”,既可释为“总是”,又可以释为“单纯地”,其侧重点有所不同:释为“总是”,侧重于“批评”之“度”;释为“单纯地”,是侧重于对“批评”与“表扬”的理性把握上;抑或,是兼而有之;其着眼点又都是在“批评”的效果上。例10,亦然,“一味地”,释为“总是”,是侧重于“追求经济效益”的作为过头了,是着眼于“追求经济效益”行为之“度”;释为“单纯地”或“只顾”,是着眼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必须兼顾,追求经济效益不可不顾质量,不可不顾职工,等等。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两例中的“批评”﹑“追求经济效益”,不含贬义,因此,“切不可”绝不去完全地彻底地否定“批评”和“追求经济效益”;句中“一味地”,绝对不可以拿去,如果说成“老师教育学生,切不可批评”,是不对的,说成“办企业,切不可追求经济效益”,也是错误的。而“咬文嚼字”就不一样,因为“咬文嚼字”,既可以是贬义又可以是褒义,就可以将你绕糊涂。不过,也不要紧,我们还可以用下边的方法去检测:

例9,“老师教育学生,切不可一味地批评”,我们还可以接下去说:

老师教育学生,切不可一味地批评,但是,适当的,必要的批评,还是可以的应该的允许的。前后两个“批评”,其涵义没有变。

例10,“办企业,切不可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我们也可以接下去说:

办企业,切不可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但是,适当的,合理的追求经济效益,还是可以的应该的允许的。前后两个“追求经济效益”,其涵义也没有变。

朱光潜先生的例句,“学习马列主义理论要领会其精神实质,切不可一味地咬文嚼字”。其“咬文嚼字”,如果按《词源》的注释“指词句上的推敲”去说:

学习马列主义理论要领会其精神实质,切不可一味地“在词句上推敲”,但是,适当的,必要的“在词句上推敲”,还是可以的应该的允许的。句子可以说得通;前后两个“在词句上推敲”,即“咬文嚼字”,其涵义没有变;句中“一味地”,是“单纯地”的意思,是指:还必须注意推敲字句之外的……;这个“一味地”,绝不可删除,即不可以说成:切不可“在词句上推敲”。

我们不妨也按朱先生自己的释义“过分地斟酌字句”去检测一下:

学习马列主义理论要领会其精神实质,切不可一味地“过分地斟酌字句”,但是,适当的,必要的“过分地斟酌字句”,还是可以的应该的允许的。

句子就说不通,后一个“过分地斟酌字句”,是不可以的,不应该的,也不允许的,必须彻底否定;“一味地”,与“过分地”重复,似嫌多余,可以去掉。

综合以上之辨析,说明朱光潜先生例句中的那个“咬文嚼字”,原本就是《辞源》所注释的“指词句上的推敲”,是褒义词,而原本就不是贬义词,与他的贬义“咬文嚼字释义”是不相吻合的。

“咬文嚼字”,注释为“过分地斟酌字句”,我亦不敢苟同。

朱光潜先生的例句“学习马列主义理论要领会其精神实质,切不可一味地咬文嚼字”,倒给人以启发--朱先生所说的含贬义的“咬文嚼字”释义,应该是:一味地斟酌字句。

这个“一味地斟酌字句”,其“一味”,是副词,是“单一”﹑“单纯地”﹑“只顾”的意思。用“一味地”去修饰“斟酌字句”,这个“一味地”具有这样的特点:令被它修饰的“斟酌”这个动词的动作行为,是只顾于此而不顾于彼,是厚此薄彼,又是顾此失彼。此,是指“斟酌字句”;彼,是指要领会的马列主义理论“精神实质”,抑或还有与斟酌字句相关而又相对的其他的一些要素。就阅读的常识来说,是阅读一篇文章,或者是阅读鸿篇巨制,或者是学习马列主义理论,要领会其精神实质,斟酌字句,当然是必不可少的,甚至还是主要的手段和途径,这是谁都不会去否认的。但是,一味地斟酌字句,又是远远不够的,也是绝对不可以的,其结果必然是错的。因为,一味地斟酌字句,就是只顾咬文嚼字,单一地抠字眼儿,单纯地在词句上推敲,而疏忽或忘却了阅读的主旨是领会精神实质;抑或,疏忽或忘却了顾及其他的相关要素,如,不去对作者和时代背景、社会背景等等相关资料的综合运用,甚至,有的应当去联系实际,也不去联系了,而致使不能够领会精神实质。这样的读书,往往会陷进字句的斟酌之中,苦苦挣扎而不能自拔,“死在言下”而“不能出得书”(南宋陈善语,见《扪虱新话》)。我认为,如此地“一味地斟酌字句”的人,就是人们常说的书呆子;如此地去“一味地斟酌字句”,不管是阅读文章或鸿篇巨制,还是学习马列主义理论,不仅无法去领会文章或鸿篇巨制,或马列主义理论的精神实质,甚至,还会误入歧途,其结果必然是错的,甚至,还会是很严重的,这是谁也无法否认的。我认为,这样的释义,应该是可以成立的,也是能够符合朱光潜先生之本意的。

于是,朱光潜先生的《咬文嚼字释义》就应该是:

咬文嚼字:一味地斟酌字句。

例:学习马列主义理论要领会其精神实质,切不可咬文嚼字。

例句中“咬文嚼字”,就是“一味地咬文嚼字”--其释义与例句中的“咬文嚼字”,都是贬义,相吻合;这样的“咬文嚼字”,就是只顾一味地斟酌字句,而不注重精神实质的领会--符合朱先生的本意,也符合客观的语言实践,且无懈可击。

“一味地斟酌字句”与“过分地斟酌字句”,是有很大区别的:

“过分地斟酌字句”,“过分地+动宾”,如:过分地信任别人,就是对别人的信任,过分了,或是对别人,信任得过分了;过分地表扬学生,就是对学生的表扬,过分了,或是对学生,表扬得过分了;过分地斟酌字句,就是对字句的斟酌,过分了,或是对字句,斟酌得过分了--无不是将动词“信任”﹑“表扬”﹑“斟酌”等牵缠不放,势必会令人感到别扭甚至产生误解。就“斟酌字句”来说,阅读,写作,说话,不可不斟酌字句。“斟酌字句”之“斟酌”,是求知的行为,是求“字句”之准之好的行为。“字句”的学问很深,不下一番工夫,不去反复斟酌,人家的字句,你就理解不好,自己的字句,你就用得不好,朱光潜先生说:“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非“锱铢必较”不可,对字句不斟酌能行么?对字句的斟酌,是体现了你的工夫的。古人说,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荀子说“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斟酌”之行为,无可指责,亦无止境,岂有过分之说,过头之时?唐朝贾岛在“推敲”,大文学家韩愈也“推敲”,后人一直在“推敲”,当代大文学家朱光潜先生也在“推敲”,难道过分了么?过头了么?单就阅读来说,要领会精神实质,岂能离开字句的斟酌?大概,朱先生及辞书编纂者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故有括弧之注,然而,括弧之注“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其“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又有歧义:是死抠字眼却不领会那个字眼的精神实质,还是死抠字眼而不领会文章或马列主义理论的精神实质?其“死抠字眼”,也有歧义:是死命地斟酌字句,还是一个劲儿地挑剔字句上的毛病?这与“领会精神实质”,又有咋样的关联?词典之注释,如此语焉不明,留有歧义,让人误解,恐怕是不应该的!然而,“一味地斟酌字句”,其“斟酌”,就不受牵缠,本就不该承担任何责任的“斟酌”就得到了解脱,括弧之注,也可以不要,上述诸多歧义,也不复存在,我认为,注释为“一味地斟酌字句”比注释为“过分地斟酌字句”,可能会更确切些,更稳妥些,更显豁些。

我在拙文《咬文嚼字--嚼一嚼三个成语的注释》中,对“咬文嚼字”的咬嚼就是受注释之语焉不明,多有歧义的蒙骗,在这里,我还不得不感谢朱光潜先生的提醒,没有他所给的例句,你还就很难理解众口一词的注释:“咬文嚼字:过分地斟酌字句”和“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其中之真实含义。

2 0 0 5 年 2 月 10日

[咬文嚼字--咬一咬朱光潜先生的咬文嚼字释义]相关文章:

1.咬文嚼字教案

2.有关咬文嚼字教案

3.谈读书朱光潜课件

4.安全会咬人的电教案

5.《邓稼先》教案

6.《邓稼先》课件

7.《咬舌自尽的狗》阅读答案

8.中班安全教案《会咬人的电》

9.被老鼠咬出血怎么处理

10.幼儿园有些东西不能咬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