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的:
1、了解童话的特点。
2、领会课文主题,认识作品的意义。
3、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质,树立踏实、坚定、坚韧及奉献的情感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正确认识、理解文中塑造的骆驼的形象。
教学难点:理解作品的社会意义。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教学目标
骆驼素有“沙漠之舟”的美誉,它能吃苦,善于在沙漠中长时间行进,是沙漠商队运送物资的重要工具,不过这回,骆驼不是去运商品,而是去寻宝了!它去寻找什么宝贝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骆驼寻宝记》。这是一篇童话,同学们还记得有关的童话的知识吗?(学生回答)下面,请同学们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1、识记生字新词。
2、通过复述故事把握文章的内容。
3、整体理解,把握骆驼的精神品质。
二、检查预习:
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请给下列带点的字注音,时间是3分钟。
狼嗥( ) 牛哞哞( ) 饶舌( ) 翡翠( ) 潺潺( )
沙獾( ) 瀚海( ) 旱獭( ) 一瘸一拐( ) 踽踽( )
会读的同学请举手回答,读错了其它同学纠正,然后全班齐读两遍。
三、复述故事,把握内容。
1、出示自学指导(一):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然后复述故事。同学们在复述故事时,应该有所侧重,做到详略得当,语言简洁,字数300字左右。
2、学生速读课文,分四人小组进行讨论。
3、提问学生,评价优劣。
4、老师总结,出示范文。
(范文:禽兽国的动物们听说“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一件无价之宝”,个个火烧火燎地要去寻宝。寻宝的动物有大象、金丝猴、乌鸦、黑熊、等30多种。可是,在当天日落西山、新月升起时,麻雀、斑鸠、白鹅、鸭子、老公鸡、老母鸡就开小差了,小毛驴也回了老家。第二天,第三天,所有寻宝的动物都回家了。寻宝的大道上剩下一瘸一拐的双峰骆驼。看到一个个走回头路的野兽,骆驼并不灰心。他踽踽独行,涉过冷水滩,又趟过了冰凌湖,穿过热风洞,闯过了夹扁谷,终于来到了珍宝关。珍宝关里鸟语花香、风景优美,骆驼被陶醉了。这时,从湖面走出一位标致的仙女,拿出许多珍宝给骆驼,骆驼都拒绝了。他对仙女说,要是有个宝能把它居住的沙漠变成珍宝关一样风景优美就好了。仙女满足了他的愿望,送给他胡杨、沙枣、罗布麻、沙芦草、芨芨草、梭梭草和骆驼刺的种子。骆驼经过勤奋努力,终于寻到了变沙漠为绿洲的宝。)
四、整体理解,把握骆驼的精神品质。
1、出示自学指导(二):刚才同学们通过复述已经知道了这个故事,那么,现在请同学们回答以下问题,从而把握骆驼的精神品质。
(1)有30多种动物加入了寻宝的行列,他们都寻到了宝吗?
(2)作者是怎样描写骆驼形象的?从中体现了骆驼的什么精神?
(3)骆驼在寻宝历程中都经历了哪些艰难险阻?他是怎样闯过这些艰难险阻的?从中可以看到骆驼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4)骆驼要了仙女给他的宝物吗?骆驼希望得到的宝是什么?从中可以看出骆驼的什么品质?
(5)骆驼最终寻到了什么宝?
2、学生自学,讨论。
3、提问学生,叫学生朗读其中重要的语句和段落,然后老师整理、总结。
五、小结
课文以童话的形式,讲述了骆驼历尽艰辛寻宝的经过,赞扬了骆驼的勤奋努力、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热爱家乡、正直无私的美好品质,告诉人们,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就能找到宝藏,实现心中的目标。
六、课堂作业。
1、按课文内容填空。(必做)
只见灰尘滚滚,尘雾中声音嘈杂:狮 ,狼 ,虎 ,马 ,驴 ,牛 ,羊 ,还有鸡 ,鸭 ,鹅 ,鸽 ……听不出他们在喊什么,又好像一个个都在喊着同一句话:“寻宝去!寻宝去!”
2、解释下列词语:
(1)水泄不通: 。
(2)踽踽: 。
(3)饶舌: 。
请同学们举手回答。
[《骆驼寻宝记》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7.背影教案教学设计
8.春晓教学设计教案
10.我喜欢教学设计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