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百里长堤巍然锁大江 教案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6-2-26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武汉百里长堤巍然锁大江》

教学目标:

   1、了解消息的一般结构及其作用;

2、了解消息的标题构成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3、了解本文所揭示的重大主题,增加对社会主义优越性和党的英明领导的感性认识。

教学重点:了解消息的特点,提高阅读消息的能力

教学难点:消息中背景材料的作用

一、导入

1、导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的曾经在全国抗洪救灾好新闻和中国第二届新闻奖评选中两度夺魁的一篇文章,文章的题目是《武汉百里长堤巍然锁大江》,。

2、昨天我们已经预习过这篇文章了,那么这篇文章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

本文写了长江水位突破防汛警戒线,武汉人民防汛抗洪确保城市安全这一事件。

这篇文章在写一事件时所采用的体裁是消息。那么,什么是消息?

3、介绍消息的概念及消息的特点

学生齐读P33知识积累二:消息,也叫新闻(狭义新闻)。消息是报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单位对国内外新近发生的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人和事实的简要而迅速的报道。从这句话中可以知道,消息具有以下三个特点:时效性、真实性和思想性。(即新、真、快、短)(板书)

那么消息和其它体裁的文章有什么不同?我们应该怎样阅读消息?下面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这则消息。

请同学们把书翻到31页,我们先看一下这篇文章的标题。同学们在看了文章的标题之后有什么感受?(ppt出示文章标题)

二、研读课文

如果我们来写这个标题,我们一般都是用一行标题。这里为什么用了不止一行标题?第一行标题主要交代了背景,引出第二行标题。有些消息有三行标题,甚至有些消息有四行、五行标题。(ppt)

注意:一般消息,不一定要用那么多标题,一行够了不必用两行,两行够了

不必用三行。

(二)指出课文标题的特点及其表达作用

明确:引题与正题形成鲜明对比,突出正题的主要内容;“锁”字用得精确形象,使长堤锁定大江,大江不再肆虐的情景跃然纸上。

(三)导语与主体

1、消息不仅标题很有特色,它的正文部分也与其它体裁的文章大不相同。消息的正文部分一般可以分为导语与主体两部分,但有些消息也有结尾,我们这则消息就有结尾。(ppt演示)(方法技能)

2、刚才我们通过阅读消息的标题,对这则消息的主要内容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

但要详细了解消息所报道的事实,我们还要通过阅读整篇文章。下面就请同学们

把课文齐读一遍,并找出这则消息的导语、主体和结尾部分。

3导语部分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

明确:导语(1-3)简要介绍了长江江汉关的水位,以及六十年前此水位造成的严重后果;

第1节点明了时间(突出新闻的时效性)、水位高度(将水位高度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突出了水位之高);

第2节插入历史记录,写出了60年前在同一水位时所造成的严重后果;

第3节交代文章的主要内容:百里长堤巍然锁大江

4、导语部分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对比。将今天与六十年前作对比(六十年前“溃堤”,今天则是“牢牢锁住”)告诉读者,水位相同,但结果不同,为下文揭示其中的原因作铺垫。

注意:本文的导语有3节文字,但一般导语都是紧接电头(指的是“某某社某地某日电”或“本报讯”等,一般以黑体标明)之后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文字。我们这篇文章省掉了电头部分。

5、导语部分运用3节简明、扼要文字,使读者了解到了这一则消息的核心内容,这也充分体现了消息短的特点。

6、阅读主体部分(主体是消息的主干,对导语提出的重要事实作具体地阐述和补充,以表现和深化主题)(4-10):具体介绍了武汉百里长堤锁大江的情景并介绍了今日能够锁定大江,不再水满为患的原因。找出说明今日能够锁定大江,不再水满为患的原因。

①党和国家重视防汛抗洪

A、毛泽东在武汉防汛纪念碑上题词

B、大堤经过42年的投资建设,总长度比1949年增长近两倍;标高较1954年的最高水位高2.27米;部分土堤改建为钢筋混凝土防水墙。

C、市委书记、市长冒雨巡查大堤

②武汉军民齐心协力

A、武汉三镇目前已有数万军民上堤防汛

B、每隔百米即可见防汛人员;C、司机说防汛是每位市民的应尽职责。

正如毛泽东在武汉防汛纪念碑上的题词所说的那样:我们不仅战胜了1954年的洪水,还要准备战胜今后可能发生的同样严重的洪水。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军民的齐心协力,我们战胜了1991年的洪水,1998年,我们同样取得了抗洪救灾的胜利,请同学们看一段1998年抗洪的纪录片片段。

7、观看1998年抗洪纪录片段

(四)结尾讲述了什么内容?

明确:武汉百里长堤巍然锁大江的现实意义:使武汉人在大汛面前能安居乐业。

具体表现(第11节):

①毗邻的汉正街小商品市场生意依然红火;

②由上海驶来的客班轮准点靠上汉口码头;③人们脸上见不到一丝慌乱

(三)分析背景材料的作用。

本文报道的是1991年武汉长江的一次大汛,但文章中还插入了大量的历史资料。请找出这些历史资料,并说说插入这些历史资料有什么作用? 

(五)小结文章主题

本文通过报道长江水位突破防汛警戒线,武汉人民防汛抗洪确保城市安全这一事实,说明了人类依靠其智慧和力量一定能战胜自然灾害的道理,歌颂了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三、交流: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消息有了哪些认识?

四、布置作业

1、课外自己查找一则消息,并分析消息的结构;

2、我校最近正举行棋类比赛,请写一则消息报道此次比赛活动。

 

[武汉百里长堤巍然锁大江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巍然屹立造句

2.用巍然屹立造句

3.《心声》 教案教学设计

4.《大江保卫战》教学课件教案板书

5.巍然屹立的意思和造句

6.日月水火教案教学设计

7.动物过冬教案教学设计

8.春晓教学设计教案

9.背影教案教学设计

10.小数除以整数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