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先捍
所谓“两系”,是指影响、制约教育发展的社会系统评价与教育系统内部评价。“三维复合”,是指教育评价手段中的三个主要因素,一是评价指标体系与管理目标体系完全复合;二是评价方法、技术与管理方法、技术完全复合;三是评价结果处理与管理调控完全复合。
从整体看,此模式的操作与一般评价基本相同,虽与行政管理完全复合,但操作上仍有鲜明的个性:
(一)依据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确定评价指标。在确定评价指标时,既遵循指标分解的基本原则,以求得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完整和系统,发挥评价的整体导向功能,也因事业发展的阶段性,管理的重点有所不同,反映到评价上必然是指标设置的变化。如评价小学教育教学质量,除设置合格率等常见指标外,汨罗还增设了“返校再读生合格率”,很显然是对“合格率”的再次强化。又如初中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汨罗设置了“三率”指标,即入学率、巩固率、三年直升率。很明显是针对“普九”特别是普及初中教育的需要而设置的,同时体现了质量是数量和质量统一的正确质量观。
(二)与工作过程同步的评价过程。模式的评价操作过程是与管理过程、部门和员工的工作过程同步的一种“即时”评价,而不是终结性评价。评价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工作进行到哪一步,评价就跟进到哪一步,使管理者的检查、督促指导过程变成了评价过程。这样的评价,对行为的调控选择作用增强了,对工作情况反馈及时了。如对乡镇教育办主任和校长的评价,从年初开工作会议第一天就开始,教师评价则从交教学工作计划那一天就启动,此后,评价便伴随工作始终。
(三)充分利用和适度强化的评价结果处理。评价结果的处理既是上一个评价周期的终结,又是下个评价周期的开始,将直接影响评价功能和作用的发挥。
两系三维复合模式之所以有很强的驱动力,是因为:(1)作为奖惩依据,无论对单位、个人的奖惩,都与评价结果挂钩;(2)作为调整工作参数,无论对宏观工作层面还是个人工作,都可通过评价全面、准确、细致地分析,为以后工作调整作科学依据;(3)作为宣传材料,将先进单位、个人及评价对教育产生的实效,及时通过宣传渠道推向社会,创设积极的社会舆论环境,扩大教育的社会影响;(4)作为员工教育素材,通过表彰等形式,让评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介绍工作经验,树立“科学精神与奉献精神相结合”的榜样。
另外,此模式还有八个显著的特点:(1)同步性。即两个评价系统的评价同步进行,其中教育内部多级评价也是同步开展,因此能够形成整体合力;(2)民主性。即评价方案的产生、评价过程、评价结果及奖惩都是公开的,并有被评者一道参与和认可。(3)关联性。即对评价结果做关联性技术处理。如乡镇长、教办主任的评价分,各将其中的20%计算给对方;在教学质量评价中,设置与年级、班级整体评价和教师个体评价相关联的指标等。(4)封闭性。即指整个评价过程组成封闭回路,增强评价的科学性;在处理评价结果时又封闭所有利益通道,提高评价的驱动力量。(5)滚动性。即评价开展一次,滚动前进;评价结果运用于奖惩时多次滚动利用,从而尽快调整员工的工作方式以适应新型管理方法,并保持工作的持续动力。(6)统一性。从结构上看,模式中任何一级评价都是他评与自评高度统一,每人既是被评者也是评价者。从操作上看,由于连续不间断的滚动式评价,评价方案人人皆知,他评外驱动与自评内驱动合二为一,形成强劲的工作动力。(7)简约性。从数学计算模型看,汨罗创造的“二次量化计分”、“要点计分”、“精确计分”等皆简便有效,人工也可处理。从样本和数据获得渠道看,许多重要指标的评价,都是在管理活动中获取信息并完成评价的。既简化了评价环节和技术,又使评价的实用性、可操作性大大增强。(8)权威性。由于此模式覆盖了基础教育工作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所有空间,每个人、每项工作都会受到评价,所以具有很高的权威性。
[两系三维复合评价模式的基本操作程序与特点]相关文章:
2.三维教学课件
6.复合材料力学课件
7.课件的基本定义
8.元史的基本简介
9.元曲的基本术语
10.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评价体系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