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考试成为学生一次情感美的体验--2005--2006年第二学初一、初二期中期末考试命题意图(网友来稿)

发布时间:2016-10-4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

河北省平山县教育局教研室 郭素青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第四学年段(7--9)年级的要求和2006年语文《考试说明》,和本学年教学生活实际,试卷按传统的三个部分“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命题。期中满分100,时间90分;期末满分120,时间90分。命题力图突出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体现积极的教育意义和学生个性化的思考,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积累与运用

(一) 积累

《语文新课程标准》( 一)识字与写字

1.被嵩擞米约合不兜募熳址椒ǎ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

2.痹谑褂糜脖适炝返厥樾凑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

3.绷倌∶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考试说明》语文知识部分要求: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识记现代汉字字形。识记课本涉及的重要作家和作品的知识。识记教学大纲中课外阅读推荐书目所涉及的作家作品知识。

故,1题对字音字形的考察,目的是让学生牢固树立字词意识,在平时的积累中加强基本功,所选字词均在课内,考察学生对课本字词的认知程度。加之现在语文的工具性有些弱化,好些考试积累部分不涉及字词这些最根本的知识,而高考在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书10个方面都有所涉及,想借此给大家提个醒:语文的工具性不能丢。

七册期末1题要求正确、规范、工整地在方格内写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八册期末2题考成语改错,用“田”字格,都是为了让学生书写规范。(有中考新题型第一题考查写字,抄几个字,分值可达4分,故以后应加强这一方面的训练。)

八册期末3题关于二十四史前四史和《史记》的填空,是因为五单元拓展链接有一篇《千古奇人 百代绝唱》专门谈及司马迁和《史记》,并在阅读建议中有两题:1.在班上组织一个以“《史记》里的故事”为主题的班会。2.查一查,二十四史包括哪些史书。 因为农村学生查阅不方便,为了降低难度,在命题时加了一个提示“根据给出的作品,并运用历史知识推出--”

八册期中考《孟子》中的成语和四书,也是因为第二单元的拓展与链接《中华民族语言的瑰宝--〈孟子〉中的成语和修辞》中都有所涉及之故。

4题写作品人物和情节,目的有两个(1)考察学生对课文的熟悉程度。(2)新课标口语交际部分,要求学生“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想考查学生简明连贯的语言表达能力。

其他古诗文填空是传统考题,或是给上(下)填下(上)的简单默写,或理解性默写,或运用性默写。也可能考查整篇诗文,要求完整性默写,或围绕一个中心或主题进行系列名句默写。三次考题都侧重后几种,目的是希望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不要只是死记硬背。养成良好的记忆习惯是会终身受益的。(新课标要求背诵优秀诗文80篇。)

(二) 运用(综合性学习)

力图把课文,名著阅读及语言表达能力融合在一起考查。

新课标要求初中学生“14.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资料。15.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复习考试中,综合性学习要注意主题的思想性,活动的可行性和成果展示的重点性。

八册二单元拓展链接〈〈罗曼罗兰与〈名人传〉〉〉对罗曼罗兰及三位英雄人物作了介绍,期中考试曾以填空的形式进行了考查,关于三位英雄,即使课外没读过〈〈名人传〉〉,通过课本也有所认识,加之这样的文章有丰富的人文价值,有积极的教育意义,有利于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故期中期末都有所体现。二单元写作实践有读后感的写作,五单元写作实践课第三题:战场上拼杀的胜利者,科学攻关的成功者都是英雄,请以“谈古论今话‘英雄’”为题写一篇议论文。所以命题时,把对课文英雄人物形象的把握,英雄形成的重要文段的背诵(孟子),写作颁奖词(对贝多芬的把握)及议论文〈〈呼吸一下游戏的气息〉〉(读后感)、文言文〈〈晏子使楚〉〉、现代文〈〈孩子,我为什么打你〉〉用“话说英雄”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贯穿起来。写作也是为了让学生懂得“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想让学生在阅读与写作中有一次积极人生价值的思考,和情感美人文美的体验。以上活动和考题内容都是紧扣课本且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也并不是不注意平凡人的生活,如《孩子,我为什么打你》不正是我们的现实生活吗?只不过用“话说英雄”的线串了一下而已,目的是想让孩子们有一次情感美的体验。

句子方面,重点是排比句的续写、填写,比喻句的仿写,对偶句的对写,要根据各种修辞特点进行正确回答,比如写排比句,句子必须三个以上,各句结构要相似,内容要关联。口语交际要从人物的身份出发,语言要简明、连贯、得体。这些题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体现了中考试题向高考试题的靠拢。

二.阅读

1. 文言文:

〈〈考试说明〉〉要求:能阅读浅易文言文(所以选文一般篇幅精短,内容浅易。〈〈晏子使楚〉〉如是;《荔枝图序》如是);对文章重点词句理解(包括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关键的文言实词等);能根据句子进行正确的朗读停顿(一般以选择题出现);能正确全面地理解句子含义(翻译);能准确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或要求对某个段落大意进行概括(一般为答案开放的简答题。期末初一《荔枝图序》7:文中从哪些方面介绍有关荔枝的知识?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的?是课后练习 ; 初二《晏子使楚》13.文中“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现象说明了什么?简答即是。期中初一《出师表》7:临崩寄臣大事的“大事”指什么:北定中原、攮除奸雄、兴复汉室、还于旧都。8.概括本段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三顾茅庐、临危委重任、临崩寄大事。初二《送东阳马生序》高度概括作者成人后求师艰难的三种情况:叩问之难、旅途之艰、生活之苦等)除此之外,还有可能对文章观点或人物性格探究评价,或要求结合实际谈学习文章后的收获体会(对晏子、楚王略作评析即是)

现在中考还出现了文言文比较阅读:有的是课内相关语段的比较,如内容相似,或题材体裁相似(如有关臣子向君主进谏的文章《出师表》和《邹忌讽齐王纳谏》,由于主人公身份不同,进谏的语气方法也不同;都是游记《醉翁亭记》《岳阳楼记》《小石潭记》不同。)有的是课内外语段的比较;有的是相同作家的两篇作品的比较;有的是课内文章和介绍课内作家的文章的比较。

有人认为,八册文言文经典篇目很多《孟子》《短文两篇》《小石潭记》《岳阳楼记》,考《晏子使楚》是专打冷门,窃以为只要是课本内容,无热门冷门之分,连课本上浅易文言文都读不下来,即使把经典文本背得滚瓜烂熟,没有一点能力的提升,又有什么用?何况到了高考绝对不会考课内的文章。所以,要从基础和能力上下功夫,不要有猜题押宝的侥幸心理。本题原是中考模拟题比较阅读,因为是考初二,为降低难度,删去了课外语段。

考题考查学生文言阅读时加入了学生知识面和能力的考查。(中考10题,让学生写“岳阳楼简介”即是)初一期末8题考有关荔枝的诗句,出自课后练习题,难度不大;期中初一《出师表》考了一副对联,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参考示例,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具体所指。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意在考查学生知识面。似难实易;初二《送东阳马生序》也考了一副对联:负箧曳屣求师苦;俯身倾耳读书勤。有难度。

2. 现代文阅读

根据《考试说明》现代文阅读主要考查:三大实用文体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文学作品中的散文和小说。近年来有的地区考查童话、寓言以及内容浅显的现代诗歌。

命题时选文力图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注重学生的实际和现实生活的联系(如《智慧的美丽》《孩子,我为什么打你》《深深的忏悔》,或电视或母子或师生,都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注重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导向(如《呼吸一下英雄的气息》《智慧的美丽》)。试题突出文化性(思维能力)和语文特色(工具性)。主要从词句的理解、文意的把握、要点的概括、内容的探究、作品的感受等方面考察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综合理解能力。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理解的考查;珍视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独特感受和体验;重视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期中只考三个半单元,初一有三篇课文是诗歌,90分钟的题,量不能太大,故考《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土地的誓言》是七年级人教版第九课课文,虽版本不一样,但文章难度我想还是适合初一学生的,就选了。不过试卷分析中,有些老师反映题难。其实为了降低难度,帮助学生理解文意,我有意在选文后加了一个背景提示。在此提醒老师们注意:考卷上的选文、作者、写作时间、背景、注解既给出来,就有一定的意图,就成为一种答题信息,要培养学生充分利用试卷信息的能力,高考中尤其如此。初二只考了一篇《智慧的美丽》但设题量很大,有13个小题,不太科学,但考题涉及的面很宽,修辞、评论、衔接、描写、品味、开放的个性化试题都有。目的是为了弥补只一个现代文阅读的不足。

期末命题,时间90分,分值120,所以初二设有两个现代文阅读。八册议论文不是太多,但因为课本有〈〈名人传〉〉的内容,〈〈呼吸一下英雄的气息〉〉有一定难度,但作为读后感是比较贴近学生生活的,试题答案一般在文段中都能找到相应的信息,只要认真阅读是能做出的。最后一题:一句话概括从〈〈名人传〉〉中得到的启示,课本教参中都有,本想不提供答案,怕答案约束了阅卷老师的思维,但又怕阅卷不方便(依自己的经验,参与阅卷的老师未必是本学科,本年级的老师)所以对答案作了提示。其他各题,包括作文也是如此。〈〈孩子,我为什么打你〉〉贴近学生实际,学生有话可说,难度不大。

初一期末的说明文和现代文阅读,覆盖面广,考查面细,题量适中,难度适宜。

关于题型设置,《新课程标准》阅读2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平时要有意识地加强阅读训练)6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土地的誓言》“故乡的两个季节的景物风情分别从什么角度来写”考描写的角度,有的老师说讲课没涉及过,其实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是作文的一大技巧,选定描写点(比如朱自清的“春草、春花、春风”图)之后,从视觉、嗅觉、听觉、触觉描写,会开拓文章的内容,。另外,呼告是抒情中最直接的表达方式,《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我的歌,你飞吧”即是,教给学生有利于作文。)13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修辞题在现代文阅读中多有涉及;语法部分有的老师不讲,造成高初中教学的知识脱节,甚至影响到英语教学,望广大教师引起注意。)其他创造性阅读几乎每道阅读后都有,望广大教师关注。

三、写作

2006年《考试说明》要求:能写记叙文、简单的说明文和简单的议论文。准确、全面地理解题意,确定表达的内容和中心。内容具体,中心明确,感情真实、健康。运用合理的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内容。语言通顺,简洁得体。结构完整,条理清楚。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新课程标准》写作6要求: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续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10要求: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建议老师们,利用其他练笔,有意识练习不同写作方式。)

期中考试初一《我想许个愿》,初二《----,其实并不难》,期末初一请以“--感谢”或“感谢--”为题,写一篇文章都不难。初二给材料作文,有难度。命题时在议论记叙的取舍之间做了很长时间的犹豫,翻开课本:二单元写读后感,三单元三个给材料作文,五单元以“谈古论今话‘英雄’”为题写议论文,六单元谈对战争商战的看法,于是坚定了写材料作文的意图,窃以为还是紧扣课本的。再说这则材料不论从人生价值取向,还是情感教育方面都有积极的意义,不论从孩子的成长还是家庭教育方面,学生应该是有话可说的。符合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

材料作文是99年以前的高考作文题型,从今年高考看有回归的趋向,要从写作方法加以指导。“引、议、联、结”的方法,虽有八股之嫌,但对多数学生还是行之有效的。

曾读过一篇文章〈〈中考撞了高考的腰〉〉,中考题愈来愈向高考靠拢,比如现代文〈〈牡丹的拒绝〉〉在中考和高考模拟题中都可看到。本人刚从高考的硝烟中撤出,命题时肯定多少会有高考的影子。比如1题对字音字形的考查、二十四史、仿写、对联、〈〈荆门送别〉〉画面的描写等,高考有此题型,初中课本又有涉及,自然命题会有反映。再加上本人虽有9年的初中教学经历,但时过境迁,课文、考题在我教高中的10年中有了很大变化,加之我到教研室还不到一年,有关初中一块接到手也不到半年,教材、题型尚不熟悉,重点、难点把握欠准,命题中难免有不足和疏漏之处。加上期中命题只涉及课文的三个单元,期末也才六个单元,跟中考题从目标和范围上有很多不同之处;两次考试时间均为90分钟,分值却分别为100,120 ,跟高考150分钟,150分题也很不一样,虽然我力争想为大家献上一份令大家满意的考卷,立意求新,难度求准,题量求适,但鉴于以上原因,肯定不能尽如人意。为利于以后的工作,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在这里我真诚地说一声谢谢大家。

河北省平山县教育局教研室 郭素青 电话;82928055、82941231

http://blog.sina.com.cn/u/1235238430 作者邮箱: guosuqing2876@sina.com

[让语文考试成为学生一次情感美的体验--2005--2006年第二学初一、初二期中期末考试命题意图(网友来稿)]相关文章:

1.初二学生月考总结

2.初一语文期末考试的试题

3.初一上册语文期末考试题

4.初二学生语文教学计划

5.初二语文期中试题及答案

6.初二下册语文的期中试题

7.初一语文期中测试题答案

8.读后感初二学生

9.初二学生期末家长评语

10.初二学生优秀入团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