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
教学目标:1、理解作者对美的认识,认清内在美与外在美之间的关系。
2、体会语言精练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作者对美的认识,认清内在美与外在美之间的关系。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们喜欢怎样的美?
师小结:有人喜欢“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美 ,有人独爱“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清新美,有人欣赏“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豪壮美,有人向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永恒美。
学完本文,对于美,相信你会有更多的收获。那么作者是如何认识美的呢?
二、整体感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边读边用勾画的方式画出能够表达作者观点的语句。
分析后总结本文的中心论点--美德最美。
三、品析语言。(赏析、质疑)
(一)、赏析:再读课文,找出你所认同并喜欢的观点,谈一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可以结合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或者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进行理解。可以写下评注,或者小组内自由交流。
讨论并归纳:
A 、 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
B 、因为造物是吝啬的,他给了此就不再予彼。
C 、拉丁谚语说过:“晚秋的景色是最美好的。”
D 、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烂而难以保持的。
分析理解:
A、 用宝石打比方,说明一个人如果有了美好的德行,朴素的外表不仅不会有影响,而且会使这美好的德行更加可贵。
B、一个人既有外形美,又有内在美,是不容易的。
C、晚秋的景色是一种成熟的美,具有最丰富的内在美。用晚秋景色打比方,说明有些老人,因为具有丰富的内在修养而显示出不同寻常的成熟美。
D、 这里的美是指外表的美丽。这句话用水果打比方,说明没有丰富的内蕴而只有表面的美丽,是不可能长久的。
(二)、质疑:培根的文章写于400多年前的英国,以21世纪的中国青年的眼光来看,你觉得他的观点有没有过时?文章在潜词造句、思想观点方面有没有值得修正或补充的地方?如有,举例说明。
班级交流。
四、拓展延伸。
编写“凡人论美格言”。
每人拟一条关于美的格言,小组交流后全班评比。
五、课堂小结。
莎士比亚曾说:“美的容颜不一定有美的灵魂”。可见,他赏识内在的美。 泰戈尔有言:“你可以用外表的美来评价一朵花,或一只蝴蝶,但你不能评价一个人。”证明不能以貌取人的道理。的确,一个人美不美不在外表,而在才华、气质和品格。
同学们,在老师的眼中,你们漂亮潇洒,可爱且正值青春,你们是美的。学习本文后,你们一定更懂得了美在内涵,她是一股属于心灵的力量。只有心灵的美,才是永恒的美,能够经受住时间考验的美。愿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这样的美,都能做回让自己满意美的人。
六、课后练笔。
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动用了高科技手段来整容,一时间“整容”“人造美女”等成了我们茶余饭后的话题。
请以“人造美女,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封300字左右的信。
要求:(1)在运用文中一些观点或语句进行劝说的基础上,学用精辟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
(2)言辞恳切,真诚,300字左右。
[论美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2.论美阅读答案
3.论美全文阅读答案
6.春晓教学设计教案
7.背影教案教学设计
10.成语故事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