谛 听 天 籁
《江南的冬景》《西地平线上》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和表述自然之美
2、引导学生对一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通过比较找到文章内容、风格等方面的异同点,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3、引导学生掌握散文的结构特点,学会从语言特色、修辞技巧、文章意蕴等方面赏析散文。
4、引导学生把握散文写作的要领,学会观察和发现自然景物的特点,尝试用恰当的形式描写出来。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欣赏和表述自然之美的能力
教学难点:
了解自然之美与心灵感受的关系,品味由此而体现文章的景物意境之美
教学方法:
合作、讨论、研习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提示:
1、如何理解板块名称“谛听天籁”?
(“籁”指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天籁”就是指大自然所发出的各种声音。但“谛听天籁”不应该简单理解成谛听大自然所发出的各种声音,它还含有欣赏大自然的景色之意。视与听都含于其中。
2、两篇文章有不同的描写对象,语言风格也有较大差异。差异表现在哪里?
3、你更喜欢两篇文章中的哪一篇?请说说理由。
二、文本研习:
(一)《江南的冬景》
1、《江南的冬景》一文描写了哪些优美的画面?请根据文章内容对每个画面作概括。
曝背谈天 午后寒郊 冬日农村 江南雪景
2、江南的冬景有什么特征?试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
可爱、美丽、迷人、明朗、富有生气、适宜散步。
3、作者写江南冬天的美好,运用了哪些比较?有何作用?
①北国与江南冬天的比较,突出了江南冬天的晴暖温和,渲染北国冬天所没有的屋外曝背谈天的乐趣。
②江南冬天与秋天的比较,江南冬景与北方夏夜的比较,强化了江南冬天“明朗的情调”。
③江南冬天与闽粤等地的冬天比较,将作者所感受到的“江南的冬景”作了明确的区域界定。
④江南与德国的寒郊散步的比较,突出在江南冬景中散步的快活、闲适、逍遥之感。
4、文章阅读使我们沉浸在一种画意之中,作者所描绘的“冬日农村图”,属于哪种图画?引导学生从用色和构图的意蕴等方面为自己选择的答案找到理由。
(是一幅情调悠闲的水墨画,在景物描写中,有的类似于水墨画的工笔素描,有的像是泼墨写意,用墨浓淡相宜。)
5、文章多次引用诗文名句,找出这些诗文名句并体会: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来替换这些名句?如果替换,会不会影响文章的语言风格?
(引用诗句,避实就虚,巧借诗句的意境,并通过自己的品评将这个意境推到一个新的境界;虽则语句简洗练、但所包含的意象十分丰富。)
6、文章写景时采取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文章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虚景传达出作者怎样的心境和情趣?
作者又是怎样把自然的美与心灵的感受融为一体的呢?
(二)《西地平线上》
1、西地平线上的落日有何特点?作者对它们的总体评价是什么?
特点:雄伟、辉煌、神圣、庄严、震撼人心
总体评价:世间有大类
2、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西地平线上的落日呈现不同的景象,不同背景下的落日各有什么特征?他们给了作者哪些截然不同的感受?
定西高原的落日:奇异、柔和、美丽、安谧、恍若梦境。作者感受:惊呆
罗布淖尔荒原的落日:庄严、神圣、有悲剧感,死寂后的辉煌,回光返照。作者感受:震撼
阿勒泰草原的火烧云:灿烂、热烈、夸张。作者感受:惊骇
3、作者写三次落日手法是不一样的,试作简要分析
第一幅:拟人化、细节化
第二幅:渲染烘托、层层铺垫
第三幅:侧面描写
4、仔细品位文章的第6小节,勾出文中的动词,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5、作者说“死亡原来也可以是一件充满庄严和尊严的事情”。
对这句话,你有何认识?
6、作者写左公柳、写罗曼罗兰、写成吉思汗,有何作用?
写左公柳:是定西高原落日的背景、是人对自然的尊重;渲染了落日的历史感。
写罗曼罗兰:烘托、罗布淖尔落日景象更具有庄严、神圣和悲剧感。
写成吉思汗:联想、感到自我的卑微和平庸;具有厚重的历史感。
三、板块整合:
1、这两篇文章写景时做到了语言风格和景物特征的和谐统一,从文中找出这些语句,说说它们各自的妙处。
2、同样是写景散文,一个偏于抒情,一个重于明理,但都离不开赏景者丰厚的人文积淀,试作比较,说说自己的认识。
3、两篇文章为我们描绘了许多不同的画面,请给你最喜爱的一幅画写一段赏析的文字。
4、从两篇文章中找出你认为适当的语句,或自己写一段话,作为下列图片的解说词。
附一:作者介绍
郁达夫,名文,字达夫,1896年12月7日出生于富阳满洲弄(今达夫弄)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幼年贫困的生活促使发愤读书,成绩斐然。他是著名的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他的第一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本小说集《沉沦》,被公认是震世骇俗的作品,他的散文、旧体诗词、文艺评论和杂文政论也都自成一家,不同凡响。
郁达夫在文学创作的同时,积极参加各种反帝抗日组织,先后在上海、武汉、福州等地从事抗日救国宣传活动。1938年底,郁达夫应邀赴新加坡办报并从事宣传抗日救亡,星洲沦陷后流亡至苏门答腊,因精通日语被迫做过日军翻译,其间利用职务之便暗暗救助、保护了大量文化界流亡难友、爱国侨领和当地居民。1945年8月29日,被日本宪兵残酷杀害,终年四十九岁。1952年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追认为革命烈士。
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行文如行云流水,自然有致,笔随意转,舒卷自如;胸怀磊落,诚挚坦白,抒情性强。《江南的冬景》比较明显地体现了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征。该文创作于1935年,是郁达夫南迁杭州之后写下的散文名篇,最初发表于1936年1月1日《文学》第6卷第1号,收于良友出版公司1936年版的散文集《闲书》。
附二:文中引用的部分古诗
1.李涉《井栏砂宿遇夜客》:暮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他时不用逃名姓, 世上如今半是君。
关于这首诗,《唐诗纪事》上有一则饶有趣味的记载:“涉尝过九江,至皖口(皖水入长江的渡口),遇盗,问:‘何人?’从者曰:‘李博士(涉曾任太学博士)也。’其豪酋曰:‘若是李涉博士,不用剽夺,久闻诗名,愿题一篇足矣。’涉赠一绝云。”这件趣闻不但生动地反映出唐代诗人在社会上的广泛影响和所受到的普遍尊重,而且可以看出唐诗在社会生活中运用的广泛──甚至可以用来酬应“绿林豪客”。不过,这首诗的流传,倒不单纯由于“本事”之奇,而是由于它在即兴式的诙谐幽默中寓有颇为严肃的社会内容和现实感慨。
前两句用轻松抒情的笔调叙事。“江上村”,即诗人夜宿的皖口小村井栏砂;“知闻”,即“久闻诗名”。风高放火,月黑杀人,这似乎是“遇盗”的典型环境;此处却不经意地点染出在潇潇暮雨笼罩下一片静谧的江村。环境气氛既富诗意,人物面貌也不狰狞可怖,这从称对方为“绿林豪客”自可看出。看来诗人是带着安然的诗意感受来吟咏这场饶有兴味的奇遇的。“夜知闻”,既流露出对自己诗名闻于绿林的自喜,也蕴含着对爱好风雅、尊重诗人的“绿林豪客”的欣赏。环境气氛与“绿林豪客”的不协调,他们的“职业”与“爱好”的不统一,本身就构成一种耐人寻味的幽默。它直接来自眼前的生活,所以信口道出,自含清新的诗味。
三、四两句即事抒感。“逃名姓”即“逃名”、避声名而不居之意(白居易《香炉峰下新卜山居》诗有“匡庐便是逃名地”之句)。诗人早年与弟李渤隐居庐山,后来又曾失意归隐,诗中颇多“转知名宦是悠悠”、“一自无名身事闲”、“一从身世两相遗,往往关门到午时”一类句子,其中不免寓有与世相违的牢骚。但这里所谓“不用逃名姓”云云,则是对上文“夜知闻”的一种反拨,是诙谐幽默之词,意思是说,我本打算将来隐居避世,逃名于天地间,看来也不必了,因为连你们这些绿林豪客都知道我的姓名,更何况“世上如今半是君”呢?
表面上看,这里不过用诙谐的口吻对绿林豪客的久闻其诗名这件事表露了由衷的欣喜与赞赏(你们弄得我连逃名姓也逃不成了),但脱口而出的“世上如今半是君”这句诗,却无意中表达了他对现实的感受与认识。诗人生活的时代,农民起义尚在酝酿之中,乱象并不显著,所谓“世上如今半是君”,显然别有所指。它所指的应该是那些不蒙“盗贼”之名而所作所为却比“盗贼”更甚的人们,是诗人刘叉在《雪车》中所痛斥的“相群相党,上下为蟊贼”之辈。相比之下,这些眼前的“绿林豪客”如此敬重诗人、富于人情,倒显得有些亲切可爱了。
这首诗的写作,颇有些“无心插柳柳成阴”的味道。诗人未必有意讽刺现实、表达严肃的主题,只是在特定情景的触发下,向读者开放了思想感情库藏中珍贵的一角。因此它寓庄于谐,别具一种天然的风趣和耐人寻味的幽默。据说豪客们听了他的即兴吟成之作,饷以牛酒,看来其中是有知音者在的
2.白居易《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新酿的米酒泛起绿色的泡沫,小火炉吐露着红色的火焰,在天空彤云密布大雪即将来临的时侯,我希望我的朋友能来和我共同把酒话古今。于是有了这首脍炙人口、音韵和律的诗作。这是白居易被贬江州后所作,他邀请的刘十九就是刘轲,当时隐居庐山,因为和白居易性情相投而结为好友。白居易这首诗歌怡然自适、情趣盎然,字里行间看到了诗人平和舒缓的心情,确实有“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遂意和适意。
面对充满无数坎坷与磨难的现实人生,怎样立身处世,是每一个人都必须做出回答的问题。白居易做为古代一个文人,他面对“兼济”与“独善”的矛盾冲突。白居易的态度是:古人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仆虽不肖,常师此语。大丈夫所守者道,所待者时。时之来也,为云龙、为风鹏,勃然突然,陈力以出;时之不来也,为零豹、为冥鸿,寂兮廖兮,奉身而退。进退出处,何往而不自得哉?这里,白居易表白了自己对穷达进退、立身处世的人生见解,现在看来,他把儒学的“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积极进取精神和佛学看穿忧患超然物外的心灵境界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行成自己的形成自己的生存观念,并固守着自己营造的心灵家园,以此来遮蔽人世间的狂风暴雨。
3.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刘长卿(709-780),中唐前期的重要诗人,工五言,描写个人生活和自然风景的诗,具有高度的艺术技巧,诗的风格以工整清丽出名。
此诗为刘长卿山水诗的名篇。诗人用白描的手法,寥寥几笔勾画出暮雪中的山村图景,直叙旅途中雪夜投宿的见闻,不加渲染,而意思曲折、深刻。开篇即是一组静物,日薄西山,苍山隐隐,空旷的山野中惟有一座茅屋立于风雪之中。诗人极尽旅途之苦,风雪中得入柴门,顿时带来一股温暖的气息。苍山、风雪、白屋、柴门、归人,层次分明,有远有近,有声有色,形成一幅淡雅的雪夜客至图。
4.齐己《早梅》: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万木经受不住严寒的侵袭,枝干将被摧折。梅树的孤根却吸取地下的暖气,恢复了生气。在前村的深雪里,昨夜有一枝梅花凌寒独开。它的幽香随风飘散,一只鸟儿惊异地看着这枝素艳的早梅。我想寄语梅花,如果明年按时开花,请先开到望春台来。
齐已是乡下贫苦人家的孩子,从小一边放牛一边读书,学习非常刻苦。几年后,能够吟诗作赋,被寺院长老发现,收进寺里作和尚。一年冬天,刚刚下过一场大雪,清晨齐已出去,被眼前的一片雪白吸引住了,突然前方的几只报春的蜡梅花引来了报春鸟围着梅花唱歌,齐已被这景色惊呆了,回寺后,马上写下了《早梅》这首诗。
这是一首咏物诗。全诗语言轻润平淡毫无浮艳之气,以含蕴的笔触刻画了梅花傲寒的品性及素艳的风韵,创作了一种高远的境界寄托了自己的理想,意蕴深刻。
本教案转载自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http//:www.oldq.com.cn
[谛听天籁《江南的冬景》《西地平线上》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江南春优秀教案
2.《忆江南》教案
4.谛听怎么样造句
5.望江南温庭筠教案
8.春晓教学设计教案
9.背影教案教学设计
10.小数除以整数教案教学设计